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8.18K

通過心得體會的書寫,我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養成寫心得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記錄自己的感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6篇,感謝您的參閲。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6篇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1

如果一個人愛讀書。那麼他(她)會從書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尋找生活的榜樣,淨化自己的心靈。把學校辦成學習的團體,創建學習型學校,讀書型學校,讓每一位教師都做一名真正的“讀者”,都能成為志同道合的“書友”,這是我們象山國小的教育理想。

一、學校領導帶頭參加讀書活動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2

早在20世紀中葉,當經濟不景氣、不平等,戰爭惡魔正在磨滅人類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靈時,卡耐基先生以他對人性的洞察,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斷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過他的演講和著作喚起無數陷入迷茫的鬥志者,激勵他們取得輝煌的成功,正如卡耐基先生所言:“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歸結於他的專業知識,還有85%歸結於他表達思想、領導他人及喚起他人熱情的能力。”

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作者闡述了為人之道、處事之理,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文章名為《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成功因子》,裏面的一個故事一直不斷地激勵着我。

事情發生在1929年,一個青年到山上去砍伐山胡桃木,他把木材堆在車上,開車回家。忽然一根木條滑了下來,正在他急轉彎時,木條卡在了車軸上,他被彈到一個樹上,脊椎骨受了傷。雙腿從此癱瘓。

當時年輕人才24歲,從那以後,他沒有再走過一步路,被認為一輩子要在輪椅上度過。他怨恨命運的作弄,然而隨着年歲漸長,他發現抗拒對自己毫無幫助,只不過使自己變得尖酸刻薄。別人都和善禮貌地對我,我起碼也應該禮貌和善地迴應人家。

十幾年過去了,有些人問他覺得那次事件是個不幸嗎?他説:“不!我幾乎慶幸它的發生。”經歷那個震驚和憤恨的階段,他開始閲讀並培養起對文學的嗜好。14年來,他讀了1400多本書籍,這些書拓展了他的視野,他的人生比以前所能想象的還要豐富;他也開始欣賞音樂,現在令他感動的交響樂以前只會讓他打盹;然而,真正最重大的改變,還是他有了思考的時間。“我一生中第一次,真正用心看世界,並體會其價值,體會到以前努力追求的很多事情都沒有真正的價值。”

由於閲讀,他開始對政治感興趣,他研究公共問題,坐在輪椅上發表演説。他開始瞭解人們,而人們也開始認識他,因為這種努力,他由一位地方政治人物提升到全國性的政治人物。這位傳奇人物就是阿爾?史密斯。他曾連任4屆紐約州長——當時還沒有人擁有這樣的紀錄。1958年,他當選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取得這樣的成績和他用勤奮彌補缺憾是分不開的。

詹姆斯曾説過:“他們的成功大部分是因為某種缺陷激發了他們的潛力。”是的,很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具有一種能力,一種將不利因素轉化為成功因子的能力,這種能力一般在深處逆境,幾乎沒有轉機時才會被激發出來,林肯如果生張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也許它不可能成為現在還讓美國人不能忘記的一位偉大領袖。

人總將面對坎坷,面對失敗,但這不是你退縮的理由;人之所以凌駕於其它生物之上,是因為他具有極強的主觀能動性,他能去改變一些事物,而不是永遠的默默地等待滅亡。人生最重要的不是用你所擁有的來衡量,真正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從你的損失中獲利。這才需要智慧,也才顯示出人的上智下愚,命運交給每個人一個酸檸檬,把它做成一杯甜的檸檬汁,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卡耐基先生説過:“真正的快樂不見得是愉悦的,它多是一種勝利。”對,有時候勝利發生在你身上的不幸所鑄就的,它本身不值得愉悦,但卻鍛鍊了你。是你得到充實的內心世界,所以只能成為勝利。

還如書名《人性的弱點》一樣,人性確實充滿弱點,但正因為存在弱點,我們才可能去期待明天會更好,會更完美。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3

昨天在網上訂購的《隨想錄》,心中不勝喜悦。

不知為何?每次看到有一本新書時,我總有一種説不出的高興,有時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那麼高興。翻開目錄,呵,150篇文章收納其中,一共有5集,厚厚一本書有662頁,我不覺嚇了一跳。

看了一下,巴金老爺爺的“我在寫作中不斷探索,在探索中逐漸認識自己”令我頗有感觸。寫作如同是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人生道路。不斷地寫作,在寫作中瞭解自己,解剖自己。

寫作的意義不一定是為了現在而是為了以後,俗話説“後車之覆,前車之鑑”。也是把每天的愉快和不愉快都記錄下來,等到以後再翻來看看,或許會十分懷念。歲月荏苒,一過就是12年,拿出國小中的日記來看,總會一笑,那每天一行兩行的短語,並沒有因為簡短而失了真性,我似乎仍能回憶起從前的往事。最近學的《往事依依》講得是多麼好,是啊,往事依依,可能你曾經難忘的事過了歲月的折磨,佈滿了灰塵,再也不記得了,可寫過,便記錄了下來,彷彿撣去灰塵,重見了天日。我也希望我的文章可以訂成一本書,現在當然不太會實現,我只是希望,如果真能,就拿這篇文章作為總序好了。

寫作也是一種感情的發泄,好似哭一場,鬧一場,瘋一場。把心中所想所感一字不差地寫下來,一次性,暢快,使人悶在肚中的情感宣泄出來。你會覺得心曠神怡。有時哭、鬧、瘋確實能發泄,但似乎不太合理,讓周圍的人覺得你有病一樣,那就寫出來吧。待到以後看,説不定會有另一種不同的感覺,不必在意表達的形式。因為那只是你的文章,雖然不僅僅屬於你的,但那就是你,真實的你,內心深處的你。可能是一個你熟知的形象,也可能是一個你從未知曉的樣子。

生活中總會有人對你的成就、成績指指點點的,但那又怎樣,你就是你,為什麼要為了別人而改變你自己,文章只是你的,你覺得好,就一定好。別人的`指責請拋在腦後。你可以我行我素,因為那只是你的文章。巴金老爺爺的文章也曾被別人所指責過,可他並沒有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文章。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4

我們都知道《小王子》是一部童話。我認為:其實不管年紀多大,我們都需要童話,它將伴我們一生,讓我們的心靈永遠像孩子般的純真。這一點,假如你讀了《小王子》就能感覺到。

是的。《小王子》是一部童話,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是一本給成人看的兒童書籍”,“在他富有詩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藴含着一整套的哲學思想”。這本給成人看的兒童童話包含着象徵意義,這些象徵看上去既明確又隱晦,因此就格外的美。起初我還不知道這部閲讀率僅次於《聖經》的童話,它的魅力究竟在哪裏。於是,我的手中有了這本書,並且現在第二次來讀,又有了另外一番感覺。

書一開始,就諷刺了缺乏想象力的大人們,作者在很小的時候畫過兩幅作品。畫的是蟒蛇消化大象,而“這些大人從來就不主動去了解任何事情;而對我們小孩來説,老是跟他們再三作解釋……”“於是,我就不會再跟他説什麼蟒蛇、原始森林或是星星了。我只會談他們能夠理解的事,譬如談談橋牌、高爾夫球、政治,還有領帶等等。這樣一來,這個人就會非常高興,一位遇到了一個通情達理善解人意的人。”而孩子們跟大人説:“我看到一棟漂亮的房子,它是用玫瑰花磚砌起來的,窗口有天竺葵,屋頂上有白鴿。”他們一定沒辦法想象那間房子的樣子,你得説:“我看到一棟價值兩萬美金的房子。”他們一定會説:“那棟房子鐵定是美呆了。”聖艾修伯裏也許就是在成年人裏感到了孤獨,於是就通過小王子的眼睛來發現成年人的無事空忙,為了佔有財富,為了金錢權力學問等忘掉了自己生命的真正價值真正需要,失去了自己最可寶貴的童真和無邪,失去了寶貴的想象力和美感。

小王子是一個憂鬱的小人兒,他來自一個很小很小的星球,他總是喜歡問問題,並且一問到底。他很容易憂傷,多愁善感。一次和作者在撒哈拉沙漠中相遇,期間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樸實無華,沒有離奇的情節,但是裏面包含着耐人尋味的哲理。

我發現我開始對簡單、乾淨的故事有了種愛好,比如對幾米手繪畫的喜愛。在詩歌閲讀上,我喜歡簡短,也許是懶惰的緣故,也許也不盡是。曾很多次在看的書裏面都有提到《小王子》。以為是很深刻,很有內涵的,也許是很晦澀的,然而,當我捧起着本書的時候,心卻忽然放鬆了。也許看到簡單、留白多少回除去很多壓迫感,它會給人靜謐如幽谷的感覺。《小王子》的故事簡單,文字素淡。我很輕鬆地就讀了兩遍,沒有絲毫的倦意。童話也許就是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恩賜,他讓你輕鬆地閲讀,同時在輕鬆間也給予你一些東西,比如生活的純真與美好,比如簡單與清澈。

故事中的小王子對生活抱着認真的態度,他勤勉地疏通火山口,拔着猴麪包樹的幼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獨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時候,他會提着凳子追着太陽看日落。只有欣賞日落時那脈脈含情的餘暉,才是他唯一的樂趣。他曾一天看了四十三次日落,因為他心裏充滿了無盡的孤獨和憂傷。有幸的是一朵玫瑰進入了她的生活,玫瑰有着沉靜的柔情,她在謊言被揭穿後會反覆咳嗽,她是一朵美麗而且非常驕傲的花。她戀着憂傷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誠地愛着玫瑰。然而一件小事最終卻使他們分開,敏感的小王子因為玫瑰的一次惱怒而對愛生起懷疑,他離開了自己的星星,拋下了玫瑰,開始了自己孤單的旅行。

不知道怎樣開啟對《小王子》的理解,過多理性的分析不是我的期望,也不是我的專長。我只是簡單的説着我的見解。

小王子在旅行中接觸着新的人和物,比如追逐權威、專制的國王,比如為了躲避醉酒恥辱而喝酒的酒鬼,比如佔有星星並自認為嚴肅的商人,比如拒絕旅行的地理學家和墨守成規的點燈人。其實他們都是我們人類自身的縮影。小王子厭惡着他們的生活,他一路上只是感覺到大人們怪怪的,不可理喻的,失常的……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5

他説:“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他,一個堅強勇敢,不畏困難,永不言敗的人。他雖然屢受打擊,卻從未放棄尋找希望的念頭;他雖然屢遭失敗,卻從未有灰心失望的時候;他雖然險些喪命,卻在無畏中又一次點燃勝利的怒火„„他,就是海明威筆下的硬漢——桑提亞哥。

桑提亞哥出海84天一無所獲,他的頑強與拼搏,迎來了第85天充滿希望的黎明,第85天,老人出海,在茫茫大海中他的堅持終於得到回報——一條大馬林魚上鈎了。

接下來的四天裏,便是老人與大馬林魚的較量。他用他的勇敢與頑強,戰勝了大馬林魚迎來了勝利的曙光。大馬林魚被制服的情節中,有很多細節描寫都生動地表現出了老人永不言棄的精神:“魚又兜了兩圈,還是老樣子——我弄不懂,老人想,每一圈他都覺得自己快要垮下了。我弄不懂但我還是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等他把魚拉的轉過來,他感到自己要垮了,我還是要試一下,老人想,儘管他雙手已經軟弱無力,眼睛不好使,只看得見間歇的一起,他又試了一下,同樣的情形,我還要試一下,他又試了一下。”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桑提亞哥,終於戰勝了大馬林魚,他敢於向失敗與死亡挑戰,同時也告訴我們,只要不氣餒總有一天你會成功。李白有云“天生我材必有用”,此也所謂“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

就這樣一個硬漢形象,在海明威筆下活靈活現。他不僅告訴我們要敢於向命運抗爭,向失敗和死亡挑戰,也告訴我們面對事情要堅持不懈,不甘失敗。當我們面對困難,應像文中所説的“現在不是想缺少什麼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麼”,“面對困難要鎮靜,要有信心,而不是抱怨”„„

?老人與海》也告訴我們,人不抱希望是傻的,即使生活欺騙了我們也應樂觀對待。人生就是一種永無止盡的追求,這條道路充滿坎坷和艱難,但只要自己勇敢頑強地以一顆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戰,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一個真正的勝利者。老人是渺小而又偉大的存在,他顯示了人類在面對困境絕望時所持有的態度,那就是勇敢的面對,無謂的超越,積極的奮鬥

學生讀書的心得體會範文篇6

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閲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閲讀的水平,一個沒有閲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他説,只有閲讀才能使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很多生動的實際事例,下面兩個篇章的內容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學會欣賞,書中講述的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被髮掘的故事:俄國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從撿到的一本雜誌裏,發現一篇另他十分觸動的文章。他四處打聽作者的住處,最後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與肯定。他説: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在得知此事後驚喜若狂,他本是因為生活的苦悶而信手塗鴉大發心中寂寥的,由於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賞,竟一下子點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價值,於是一發而不可收地寫了下去,最終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和思想家。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我們教師當然不可能個個都是屠格涅夫,也不可能都有一雙發現的慧眼,但是,我們的校園裏可能有無數個托爾斯泰。只要我們學會欣賞,只要我們學會發現,就會為無數個學生找回自己的自信,尋回他們的夢想。

有人説,欣賞是一種善良,欣賞與被欣賞是一種互動的力量之源。欣賞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愛之懷、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賞者必產生自尊之心、奮進之力、向上之至。其實,欣賞不是施捨,不是恩賜,欣賞之善總是不經意間自然流淌,是無功利心的真誠讚許,是長者對幼者的呵護,是智者對智者的敬佩。

欣賞不需要刻意的努力,也沒有高深的學問、繁雜的技巧。對於欣賞者來説,一個讚許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話語,一次温馨的撫慰,都可能讓欣賞者銘記終身,甚至會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如果老師都能學會欣賞,我們的教育就會改變摸樣,學生們的心田就會充滿陽光。

第二,如何看待外語與母語並重, 在基礎教育階段,掌握好母語無疑是最重要的,然而,現在網絡語言、世界級刊物的80%以上都用英語,不懂英語難以進入世界的主流。現在我國進入世界主流圈的人其實很一般,主要是他們懂英語,但我們喝多很優秀的任務因為不懂英語而無法將自己展示給世界。其實,語言教育的文化功能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它是交際、交流的工具,也與語言體系合而為一實現了文化的傳遞。雙語教學,重在運用,當然首先是熟練運用中文,掌握好我們的母語,在此基礎上強化英語的運用,培養學生的英語交流技能。

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在雙語的語言訓練中,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教師要深入瞭解每一個學生,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實際語言能力來因材施教。閲讀書籍,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而選擇;抄寫單詞,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選擇單詞;作文練習,學生可以根據各自不同的生活感受而選擇不同的內容。語言必須在一定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練習才能習得。缺乏一定的情景,語言學習就很困難。因此,英語教師等要儘量設置雙語環境,使學生有機會感受和運用語言。雙語教學中,説的能力尤為重要,這是適應社會、發揮自己能力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多給學生説的機會,別太在意學生語言結構的對與錯,要鼓勵他們多用雙語進行交流、學習。

古人云:開卷有益。常讀書和常思考,會使我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讀《新教育》,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説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

我們所提到的新教育,雖然有幾年時間了,但它還處在實驗階段,這也只是一項教育實驗,我覺得教育實驗的目的,不是在於發明一種方法,教師能在同樣的時間內教兒童更多的東西。更確切地是要給兒童展現自己的各種能力,並且如何在他所處的世界中從物質的和社會的兩方面練習這些能力,使他成為一個更好、更幸福、更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