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8W

把心得體會寫好,能讓我們的觀點影響更多人,給更多人啟發,在現如今的社會環境中,大家對於心得體會的寫作應該也有了自己的瞭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6篇,供大家參考。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6篇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1

説來我和杭州還真有緣分,兩次學習的地點都是杭州。杭州給我留下的印象是乾淨的街道,幽靜的環境,禮讓的車輛,濕潤的空氣……在這樣的城市學習,不僅可以學到更多的教學經驗,風景更是別具一格,心情也十分愉悦。

本次我們學習的主題是“國小羣文閲讀教學”。在去時的火車上,我就和劉老師探討了這個羣文閲讀,她告訴我,這是最近兩年悄然興起的一種突破性的閲讀教學實踐,我聽了一頭霧水。我之前只是聽説過,自己沒有接觸過,而劉老師的講解也是讓我一知半解。直到我聽到了週一貫教授的講解,我明白了什麼是羣文閲讀。羣文閲讀從根本上説就是組織不同文本一個教學閲讀單位的一種比較閲讀。

我們為學生提供羣文閲讀,不只是讓學生去讀,而是解決了形的增量,這才是羣文閲讀的價值所在。

“羣文閲讀”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把怎樣的文章放在一起,如何放在一起。有的人可能會問,教材裏不是已經有一組一組的文章了嗎?有的地方不是已經在嘗試“單元整組”教學了嗎?你為什麼還有“另起爐灶”呢?這真是個關鍵問題,在我眼裏,教材裏的一組一組文章,雖是把一篇一篇文章放在一起了,但關聯性不大,並且教材的設計本質上還是基於老師的`“教”的。

閲讀視野、品味以及閲讀教育理念。因為我們要儘量選用多種文類的文本,包括豐富學生文學體驗的文學類文本,例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説、傳記,也包括為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性文本,例新聞報道、説明書、廣告、通告。我們還要儘量選用多種行文特色和敍事風格的作品。教材中的課文,主題是往往是明確的、正向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篇幅是有限制的,語言也是經過規範的,詞語的選用是經過衡量的,這就是大家所説的“教材體”文章,而“羣文閲讀”,選文的自由度大大增加,選文應該努力保持原貌,不隨意刪、換、改,包括保留原文的文字風格,保留敍述的複雜性。

前蘇聯的克魯普斯卡婭在20世紀初就有一個“石破天驚”的教育觀點:在學校裏往往只發現記憶力:讀課文,講述、背誦。而一個記憶不好的兒童往往可能是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而我們的“課文教學”不能否認還是以識記為主,缺少理解,缺少質疑和發現。我們在課文教學的課堂裏,即使有問題,問題大部分是老師的問題,即使有發現,發現大部分是老師的發現。這不僅是我們的教學操作出了問題,也是由於單篇文章自身的侷限。

當然,有人也許會問,單篇文章的閲讀難道就沒有真問題、沒有真發現了?當然有,但你仔細想想,那些疑問和發現往往是讀者將所閲讀的文章內容,與自己曾經讀過的其它文章、個人的生活經驗或生活情境中的類似事件(文章的另一種形式)加以連結後產生的,所以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一種“羣文閲讀”。這就是關鍵所在,我們的孩子閲讀能力還在發展中,很多孩子在讀一篇文章時還不具備連結其它文章的能力。羣文,橫向的比較性閲讀容易引發高質量的思考。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2

暑假期間,我讀了伍美珍姐姐寫的一本小説——《青蛙軍團愛地球》,書中講了小主人公黃金鑫和其他兩位好友華汪德、秦超逸在班上成立了一個小組,命名為“青蛙團體”,以環保低碳作為小組的活動宗旨。在進行環保活動的過程中,雖然遭到不一樣程度的反對,但這阻擋不了他們的決心,他們用自我的行動證明給大家看,最終得到了很多人支持,異常是得到教師的`認可。團體的小隊員們的這種愛護環境的行為影響了周圍的一些人,更多的同學加入他們的行列,他們影響着周邊生活中的人們。其中,笨小孩黃金鑫也以他的一系列看似傻傻的行為,令大家對他刮目相看,又一次煥發出了光彩。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最近我們語文練習與測試上寫到—黃河,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可是我們的“母親”正面臨着變成可怕的黑河!變成沙漠化?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有些喪心病狂的無良廠家甚至還把有毒的工業廢水直接排進黃河裏,讓黃河變成了黑河?黃河變黑河這一幕幕讓我們觸目驚心。可是大家想想如果我們去環保,去保護她,她會變成這樣嗎?空想是沒有用的,我們應當行動起來。像文中“青蛙軍團”的小隊員一樣,用自我的行動感染大家,使每一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動。

停手吧,那些正在破壞環境的人們!用自我的雙手為黃河做出貢獻,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傷害我們的黃河”空想是沒有用的,我們應當行動起來。像文中“青蛙軍團”的小隊員一樣,用自我的行動感染大家,使每一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行動。

人多力量大我相信,在眾多環保衞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全人類總有一天會醒悟。明白: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3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學會選擇,學會放棄》,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我。它是經過一個簡單明瞭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比如説吧:其中有一個小故事《超越痛苦》,它寫了村夫遭到兀鷹的啄擊,而自我又不想用槍把它斃掉,於是他叫一個過路的紳士幫他,結果還沒等紳士舉起槍,兀鷹已將村夫用尖嘴刺死。它告訴人們:有些人在受到痛苦的折磨時,竟然會不知不覺地“愛”上自我的痛苦,不願親手毀掉它,儘管是舉手之勞而已。我們不要這樣,要槍斃自我的痛苦。這是個對人生很有用的道理。

還有另一種思想的,如“《放棄》有兩個貧窮的樵夫去山上砍柴,偶然他們發現了兩袋棉花,十分高興,就一人背一包,回家去了。走着走着,他們有發現了許多麻布,其中一個人就放下棉花,去背麻布了。另一個人不願捨棄自我辛苦背來的棉花,沒有扔掉。結果這時下起了大雨,棉花吸飽了水,重得沒法再背。那個人只好空着手和背麻布的人朋友一齊回家。它説明了人在必要的時候做出放棄也是對的。

這本書對於那些心理壓力過大,老想佔小便宜的人很有幫忙。普通人看了,也會歡樂幾分,拋棄痛苦,懂得需要謙讓他人,這會對你帶來幸福。

這本書的好處還有很多,我期望大家都來閲讀一下。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4

21世紀是一個信息化時代,機械化代替人工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併成熟運用,甚至是廣泛運用於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所以全世界的人都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地學習充電,讓自己不至於被社會所拋棄、淘汰。社會是複雜的,幾乎沒有一件事可以用單一的某一項技能就可以單獨完成。所以羣文閲讀學習,跨學科學習是必然的社會趨向!

羣文閲讀是系統的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是系統的學習。目前學校的學習基本還是單一的單科學習,這樣的學習會顯得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容易產生厭學的情緒。但是現實的實際生活中,學生真正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卻需要聯繫幾個科目的知識才可以把問題解決,很簡單很現實的一種現象,現在的人聊天的時候就經常是英語與國語普通話一起參雜着説的,或是方言加普通話,或是方言加英語。反正就是各種形式的搭配都有。如果交流的人只懂其中的一種語言,那這個交流就沒辦法進行下去的。所以學生的學習需要系統跨學科地進行學習!

羣文閲讀方便學生整理知識,跨學科記憶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活躍!學生還是一個孩子,並不懂得如何去整理知識點,歸納出有用的知識框架。但是羣文閲讀就能幫學生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係,這是非常有利於學生學習的。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知識點,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是有聯繫的,但是這些聯繫卻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懂的的,有了跨學科的學習就可以幫學生解決這一問題了。

羣文閲讀與跨學科是相互相成的,跨學科學習是基於羣文閲讀的,與跨學科學習在形式、情境、本質與思維上的內在邏輯共通,羣文閲讀可為跨學科學習的實現提供重要啟示。羣文閲讀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文本組合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思維方式,提供了跨學科學習的實施策略。羣文閲讀學習需要跨學科學習,同樣的跨學科學習也需要羣文閲讀。

羣文閲讀應該被大力倡導,大力推行。羣文閲讀適合現今時代人類發展的需要,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為大家的生活、工作、學習帶來便利。

與此同時,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老師們就要更加快速地學習,多給自己的大腦充電,不能只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多學習其它學科的知識,不斷地進行學習,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學習的楷模。所以老師要給學生起模範帶頭作用,率先進行羣文閲讀和跨學科學習。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化的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廣泛運用的時代。認真學習、多學習是我們生存的基本要求。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學習吧!努力吧!我們才能越來越優秀!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5

今年的十月十七號到二十一號,我參加了全省的“羣文閲讀”教學優質課觀摩活動,在觀摩中,我不斷思考,對如何上好羣文閲讀課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有些自己的感受,特彙報如下: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理論把人的認知思維過程從低級到高級分為六個層次:記憶、分析、理解、評價、綜合、創造。所謂高階思維能力,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它在教學目標分類中表現為分析、綜合、評價和創造。高階思維能力超越了簡單的記憶和信息檢索,是一種以高層次認知水平為主的綜合性能力,如批判性的評價信息、自主學習、解決問題、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因此,高階思維能力集中體現了知識時代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是適應知識時代的管家能力。另外,我們都知道學生在面對複雜的學習對象時,單純依靠低層次的記憶、理解能力往往會透支其精力與體力,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能擁有一定的“高階思維能力”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學習負擔,遊刃有餘地應對越發複雜的學習對象。

我們知道羣文閲讀教學的“羣文”不是簡單的數量的累加,而是按照議題組合,呈結構化的一組文本。課堂上,學生在交流對話中產生思維碰撞,自己去發現規律、補充甚至糾正閲讀認識。羣文閲讀教學重在教給學生類比、預測、統整等閲讀策略,是學生深度學習的有效方法,是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巧擬“議題”——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立足點

“議題”是羣文閲讀的靈魂之所在,沒有適宜的“議題”就沒有高效的“羣文閲讀”,“議題”的提煉要具有精確性、開放性和可討論性,能貫穿所有文本,有助於學生運用課內習得的閲讀方法。同時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議題”的確並不追求深度,而是關注其是否能引導學生多元地理解文本,所以“議題”要簡明,可操作性強,這樣才可能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老師們以“議題”為依託,精選閲讀材料落實羣文教學,圍繞議題實施羣文教學,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才能做到促思、增智,讓學生緊緊圍繞“議題”充分與文本對話,去思考,去發現,形成自己的見解。比如説,在德陽的吳秀華老師執教的《笑話裏的誇張》一課中擬定的“議題”——如何讓人物變得誇張可笑?這個“議題”不僅非常新穎、開放、可議性強,還十分有趣。學生緊緊圍繞“議題”自由讀本,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笑從何來。這樣的議題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思維,促成學生創造性地與文本對話,與同學交流、分享,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的見解。

二、巧選組文——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突破點

羣文閲讀教學要求教師要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閲讀相關聯的多篇選文。羣文閲讀選文要能打開學生人文教育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並最終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所以説,羣文閲讀選文在羣文閲讀教學中又起着突破性作用。經實踐探索,羣文閲讀組文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意圖要明確。幾篇文章放在一起,並不是隨意的組合,一定要有明確的意圖。選文時一定要注意文章選取一定要有助於發展學生思維:有的是為了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有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閲讀中主動去比較、發現、思考和探討,使其對事物的理解多元化;有的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同一內容的的不同描述形式。不管我們選擇哪些文章,它們之間必須有可比性,具有可討論性。

2、可讀性要強。選擇文本時,要關注學生的閲讀視角,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文本,同時具備“閲讀的價值”。如宜賓的趙泓老師所執教的《童謠中的“趣”》一課,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選擇了四種極富趣味的童謠,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童謠之“趣”。學生們讀起來興味盎然,在讀中發展思維。在“填童謠”這一環節中,有學生就通過比對分析發現有一個“牛兒”無處填充,馬上大膽提出質疑,文本的“閲讀價值”充分體現。

3、預設搭配要多角度:從文章的體裁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寫作內容考慮確定主題;從文章的人文內涵角度考慮確定主題;從作者寫作文章的表達方式確定主題等。

4、層次要分明。選文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組合起來。選擇的文本既要為“議題”服務,又要典型,還要兼顧文本之間的“相似點”與“不同點”。如甘孜州的童曉敏老師所執教的《有趣有用的非連續性文本一課中》老師就由淺入深地選取生活中常見的高鐵車票讓學生對非連續性文本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再選用《速效救心丸説明書》、《中美兩國國民閲讀調查表》、《太空漫步》這幾篇非連續性文本讓學生逐漸習得閲讀這幾種不同類型的非連續性文本的不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逐漸學會提煉、歸納、整合,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

三、巧設教法——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切入點

在羣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學生閲讀的引領者、陪伴者、促進者的角色,要讓學生學會通過自讀、跳讀、瀏覽、思維導圖、知識樹、閲讀體驗卡等多種閲讀方式,學會從海量信息中獲取重要信息,並在自主、互學、共享中體驗閲讀的快樂,掌握閲讀的方法,發展思維的能力。那怎樣才能達成讓學生自主閲讀思考、合作探究發現、交流互動提升、嘗試實踐遷移的高階思維能力呢?個人覺得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做好文本整合

整合是羣文閲讀教學的靈魂,因此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不再單一呈現,而是應當把它們看成一個整體,呈現給學生。所以在羣文閲讀教學中,老師萬不可再對一組選文中的幾篇文章花大量時間逐一進行分析,而是應帶領學生圍繞議題,整合整組選文,篩選出有用信息為接下來的提煉、歸納、整合等提高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活動做準備。

2、踐行生本教育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作者之間的對話。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仔細分析,不難發現:羣文閲讀教學其實就是生命教學,只有真正煥發了生命的活力,才能實現語文教學的價值,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正如生本教育所強調的: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開展學習活動,低入口、大感受、深探究;讓每個學生都能有話説,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在羣文閲讀教學中,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要儘可能“不見自我”,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縴夫”。

在羣文閲讀教學的課堂上老師不能一講到底,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圍繞議題自主閲讀、深入思考、比較歸納、分析綜合、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如眉山的張林老師所執教的《懶惰的哲學》一課中,老師通過《懶人吃餅》的故事引發學生對“懶惰”的原生態認識,再對比閲讀《一星期都是禮拜天》和《偷懶與經典》激發學生對“懶惰”重新認識的探究欲;通過《愛迪生欺騙了世界》中馬雲的觀點與愛迪生的名言的充分思辨,使學生對“懶惰”的認知達成共識,實現集體建構。這堂課上,老師在認真傾聽學生討論、發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地“點火”,讓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熊熊燃燒,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揮與拓展。

3、着力羣文讀後感

羣文閲讀教學所用的每一組選文,都是經過任課教師耗費大量時間精心甄選出來的。這麼好的教學資源,如果只讓它在一節課四十分鐘內發揮作用,着實令人可惜。另外,目前的羣文閲讀教學課的課後拓展,一般都是推薦書籍,形式難免有些單一,不太有利於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高效發展。那麼,是否能想出一個辦法,讓一節羣文閲讀課更富有生命力呢?基於以上思考,我們嘗試了引導學生寫羣文閲讀讀後感。

羣文閲讀讀後感是在一節羣文閲讀課上完後,學生進一步消化課堂所學,繼續開動腦筋,獨立思考,抒發個人見解的好機會。另外,寫讀後感能讓學生回顧思考一下學習的內容,並加以綜合分析和總結,促進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記得我們在執教完《再議“善意的謊言”》一課後,學生們在羣文閲讀讀後感中盡情表達個人觀點,各抒己見:

“善意的謊言,使一個音樂白痴變成了一位萬眾矚目的小提琴手,使一個‘多動症’兒童變成了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風度男兒。善意的謊言,是關心、愛護、鼓勵的代名詞,也是擁有美好心靈之人的座右銘。”

“善意的謊言就像藥品外層的糖衣,吃的時候甘甜味美,待糖衣褪去,藥品本身的苦澀就本本分分地顯現出來。善意的謊言,只能安慰一時,時間到了,只怕對當事人的傷害更深,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人們常説,披着羊皮的狼還是狼。那麼,有了‘善意’做幌子的謊言,就不是謊言嗎?我認為,我們應該誠實,不能撒謊。”(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發散思維的表現)

“其實不管是什麼謊言,都有可能對人造成傷害,誠實、直率的語言也有可能會傷透人心。所以,我們要分清人物、事件再去決定説的話。善意的謊言,並不適合所有人,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接受你那所謂的‘善意’。”

看了學生的讀後感,我們欣喜,甚至驕傲:通過羣文閲讀,學生的認知更加寬泛、深入、靈活,認識更加成熟,形成了自己富有個性的見解,對事物的分析、理解、評價的綜合性更強了,這就是學生高階思維能力逐漸形成提高的信號!羣文閲讀讀後感,喚醒了學生認知的潛力,學生主動生成對事物更新的認識,迸發出更綺麗的思維火花!

利用羣文閲讀教學提高學生高階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與學生思維發展規律的巧妙融合,將為學生最終形成龐大繁複的嚴密思維體系打下堅實基礎。對羣文閲讀的探索我們剛起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還將繼續探索新的更加有效的策略,來進一步提升羣文閲讀教學的實效性。

2023羣文閲讀心得體會篇6

自從聆聽了劉校長的《古詩二首》和《遲到》之後,我對羣文教學模式有了初步的瞭解。通過學習,似乎也看到了它的冰山一角。在此我粗淺的談一些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回顧劉老師《古詩二首》的教學。她主要以古詩的學習方法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進而展開羣文閲讀教學。在《遲到》這篇記敍文中,她以“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為抓手,進而品味與此相關聯的段落。然後以段落或其中的重點詞句為生髮點,聯繫到與文章內容相關聯的文本,最終實現從“一文”到“羣文”的教學模式。

這樣的閲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的束縛,讓我茅塞頓開。激發了我的好奇心,通過查閲,我發現所謂的“羣文閲讀”就是在教學現場,較短的單位時間內,呈現多篇文章的探究性教學。那麼,這就意味着我們不能按部就班地“從字詞的學習開始,分析句式,篇章結構,內容探討進行教學。”我們要確定一個主題,然後圍繞這個主題進行選材,抓住重點,把握難點,在同步課文的前提下,拓寬孩子的閲讀量,閲讀視野,掌握一定的閲讀技巧,從而達到從“一篇”到“一羣”的學習目標。

以這次我執教的《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在劉老師這種羣文閲讀模式的啟發下,我選取了課文中人物對話最精彩的兩個段落進行探究學習。運用了“讀、演、悟、用"的方法,讓孩子們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通過體會描述動作情狀的詞語:“偷偷地”、“飛快地”揣摩人物的心理,進而總結出體會人物感情的方法,然後把這把金鑰匙交給孩子們,讓他們自讀《龜兔賽跑》。讓我驚喜的是,孩子們的閲讀速度不僅快,而且對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也比較到位。雖然有一部分同學的節奏還跟不上,因為也是第一次嘗試,而且每個孩子的閲讀水平不一樣,我想如果照這樣的教學模式進行教授,孩子們的閲讀量不僅大大增加了,而且閲讀興趣濃厚,閲讀水平也會悄然提高。

這樣的教學模式讓我聯想到了數學,我們通常把數學應用題分為“歸一問題、差倍問題,行程問題等30多個典型問題,他們都有着典型的解題方法,那麼我們的羣文閲讀模式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或以體裁為主題,或以中心為主題,或以內容為主題,指導正確的方法,以“一文”帶“多文”進行有效的學習,豈不是達到了觸類旁通的效果嗎?回過頭來想想,其實咱們現在的北師大版的主題單元編排方式其實就是羣文閲讀的縮影,只是這些主題大多數以文章的中心來分類,然而我們也可以因文施教、因段施教、因句施教、因詞施教……生髮出類似的文本,拓寬孩子們的閲讀範圍,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總而言之,我理解的“羣文閲讀”應該是用“放大鏡”去縱觀全文,用“顯微鏡”去探究難點。重點在“精準”,其次才“扶文”。用一盞燈,照亮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