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1W

讀後感寫好了是可以引入深思的,讀後感是我們對於書籍抒發自己看法的文章,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5篇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篇1

從小,父母的親切呵護,悉心照料,讓我們得以茁壯成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更是愛護有加,體貼到位,從不讓我們受一丁點兒的委屈,事事都為兒女和孫子孫女着想。家人的愛護讓我們懂得:家是每一個人舒適的搖籃,温馨的港灣。

然而,巴金的《家》卻徹底顛覆了我對家庭的認識。這個姓高的大家庭充斥着封建思想,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但都是長輩按自己的意願和與親戚的關係來安排兒女孫兒的婚配對象,不論他們喜不喜歡對方,都必須順從安排,毫無商量的餘地。

覺新與錢梅芬,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這三兄弟都有彼此真心愛的人,卻因為祖父的決絕而拆散,只有覺民在覺慧的鼓勵下取得了一定的勝利,覺新與梅表姐相見而不能相認,覺慧與鳴鳳生死兩隔,都是一大悲劇。可見,舊時的封建思想有多麼可怕和令人憎惡。

人生病本應該好好醫治,在祖父病了之後,陳姨太非要以鬼神壓病,覺慧看祖父被嚇得半死,氣不過於是與眾人據理力爭,卻沒有挽回什麼,祖父在臨死前才退步,答應覺民不再糾纏與他人的婚事。

只恨封建的強大和覺新的懦弱,為了不與祖父的亡靈相沖突,在生產前幾天不得不搬出城外,孤單寂寞,最後竟死去。這時候他才明白,是整個制度,整個禮數,整個迷信壓着他,奪去了他的青春,奪去了他的前途,奪去了他最愛的兩個女人。他在掙扎,但他無力,懦弱,無法抵抗這一切。於是他絕望了,雙腿一軟,跪下,無力地哭泣。

覺慧自從鳴鳳投湖自殺之後就沒有停止過反抗封建,高氏家族不斷的在沒落,卻阻擋不了覺民覺慧對光明和真理的追求,最後,覺慧終於脱離了這個他憎惡的充斥着封建思想的家庭,在大哥的支持下到上海求學。他望着向前不停流去的綠水,輕聲道“再見”,不知是該快樂還是悲傷。封建勢力雖然充斥着這個家庭,但不意味着沒有人在為光明和真理奮鬥着,覺慧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個人;這個家庭當然也有愛,人人之間都有真摯的愛,只恨封建勢力過於強大,再真摯的愛也招架不了,悲劇還是在不斷髮生。

俗話説:“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雖然同情書中的不幸的人們,但也不免要譴責他們的軟弱,如果多幾個覺慧這樣的人,説不定悲劇就會少一些了。生活在如此封建落後的家庭裏怎麼能像在現代一樣,享受到專屬於家的温馨呢?

這本書,這些令人心痛的故事深刻地向我們展現了封建思想的罪惡,好好的一個的家庭淪落到人人不合,四分五散的地步警醒着我們,封建是不能長久的,它只會造成一次次的悲劇,毀掉一個個本應該和諧幸福的家庭,最終毀掉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

家本就應該是温馨和諧的,我們一定要珍惜現有的幸福,互相理解和幫助,與人為善,追求光明和真理,盡力讓書中的故事不再發生,讓家永遠和諧幸福。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篇2

?家》是歷來大學聯考學子的課外明珠的必考題,其作者巴金先生素來以進步的知識青年為主人公,暴露舊制度、舊禮貌、舊道德的罪惡來歌頌反抗和光明。

?家》以五四運動浪潮波及到的滯塞內地四川成都為背景,以高公館這個“詩禮傳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祖孫兩代衝突為線索。

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我作為他的局外人,亦是可喜,同時也抹了一把辛酸淚。

令我可惜之處莫不過是高家主人公高覺慧的反抗精神,他反對封建思想崇尚自由與創新。

在那個極度落後的時代,等級觀念深入人心。

而他視其如草芥,愛上了高家公館可愛、善良勤勞的婢女鳴鳳。

青年人正需如此,古往今來多少痴男怨女因家族反對、等級觀念雙雙殉情,愛情的花朵尚未盛開就已枯萎凋零。

不言而喻,封建勢力是悲劇的開始亦是一個個鮮活生命的摧殘者。

作為新中國人都會為此義憤填膺,可在那個時代,新思想就如春節的火車票一票難求。

可愛的覺慧帶領了先進的思想與文化,實在是讓人可喜!

令我可悲之處有太多太多。

作為高家長子,高覺新過早的擔負起高家的一切重擔,不僅為此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女子,婚姻受到家庭的阻撓,心上人似林黛玉“焚稿而死”。

而直接原因或許讓你啞然失笑:兩家本為親戚因一次小小的爭執便決意斷送二人的婚姻。

羅密歐與朱麗葉本就是悲劇,但他們的家族有着血海深仇。

根本原因昭然若揭,實為可歎!

婢女的丈夫只能是工人或是農民而絕不可能是其心愛之人。

難道世間的愛情都是錯的嗎?為何本來美好的愛情要被封建制度打上沉甸甸的枷鎖,蒙上灰暗的顏色。

金庸先生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愛情的真摯和不計較得失。

這是多麼美好可愛的感情啊!

新中國60年風風雨雨,正因其開放的婚姻制度促成了一段段美好佳緣。

今日是中秋之夜,我突發奇想誕生了一個夢想便是家家傳頌的天下人有情人終成眷屬,這來源於開放的社會與人類堅持不懈的爭取和追求,我堅信在這個開放的新時代,我的中國夢,總會實現!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篇3

“生活本身就是一個杯具”——這是巴金在讀完了小説《復活》之後的一聲感慨,而我覺得這恰是覺新生命的寫照。

整部小説以“五四”户外為背景,描述了一個封建大家庭有昌盛至破亡的過程。這個家庭擁有着華美的外衣,貌似是豪門大家世代書香,其實在這層光鮮的外表下,以高老太爺為首的那些所謂的“衞道”“護法”者早就受了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們不追隨時代的發展趨勢,固守舊制,壓制一切反抗,竭力維護諸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死亡,不亡不孝”這一類的舊話。有這樣一個封建的大家庭,這對於期望新生活卻身為長孫不得不挑起家庭重擔的覺新來説無疑是道枷鎖,將他的身體心靈牢牢禁錮着,在矛盾,掙扎,痛苦,懊悔中艱難過活。

書中這樣寫道:“‘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對他的確有很大用處,就是這樣的‘主義’把《新青年》的理論和他們這個大家庭的現實毫不衝突地結合起來。它給了他以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論,一方面又順應着舊的環境生活下去,自我並不覺得矛盾”,因此,他坦然地以便讀者新思想的《新青年》,一邊繼續地過舊式的生活。

覺新自我也曾説過:“我的生命就這樣完結了。我不反抗,正因我不願意反抗,我自我做一個犧牲者……我跟你們一樣都做過美妙的夢。但是都被人打破了,我的期望沒有一個實現過,我的愉悦早就被人剝奪了,我並不怪別人,我是自願地把擔子從爹的肩膀上接過來的……”

連他都認為自我是一個犧牲者了,又何來反抗一説》因此,在祖父母親的安排下,他放下了青梅竹馬的梅表姐,娶了另一個少女瑞鈺;因此,他放下自我喜愛的化學,開始了上班生涯;因此,在他的妻難產而死時卻不能見她最後一面……他只能忍受,忍受,再忍受,可到頭來他又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卻是失去了兩個他愛的女生。

他心裏不是不痛,只是從來都沒有在人前流過淚。他是令人惋惜的,正因他的身份——長房長子,讓它失掉了反抗的資格,只能忍受精神上的折磨。

對覺新,覺慧多次批評他的懦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諒。正因覺慧能瞭解哥哥作為一個被犧牲者的無奈情緒,覺慧能毫不猶豫地選取逃離這個家庭,但覺新能夠麼?

屬於那個時代陰霾下的青年,都擁着一顆劈開黑暗見日明的心。他們在反抗和鬥爭中,有的是一段段不為人知的辛酸往事。只正因心中仍有夢,因此他就能忍住痛,只正因他的心中仍小小地希冀着愉悦,因此,他能堅強地活下去,而不輕易輕賤性命。

覺新覺新,你最終還是,覺醒了吧。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篇4

――《老人與海》讀後感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着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着雲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光――超越極限!”我輕輕翻開了“老人與海”,讓思緒隨着老漁夫揚起的帆在叵測的大洋中遨遊。

這部書講述了一個名叫聖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八十四天一無所獲。第八十五天一大早老人獨自把小船劃出老遠,出乎意料地釣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兩英尺的他從未見過或聽説過的巨大的馬林魚。他以頑強的毅力和過硬的技術與它周旋了兩天兩夜,終於抓住機會將它刺死。在返航途中,血腥味吸引了許多鯊魚,老人與它們進行了殊死搏鬥。極度的疲勞更加削弱了缺少武器的老人的戰鬥力,儘管老人殺死或重創了前面的幾條鯊魚,但夜裏鯊魚成了羣,搶光了老人的魚肉。最終精疲力盡的老人拖着森森白骨返回岸邊。

?老人與海》是海明威最負盛名的一部作品,曾榮獲1953年普利策獎和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稱讚作者是“精通現代敍事藝術,文筆有力,自成一體,這在近作《老人與海》中得到了證明。”然而,我認為這部作品大獲成功的關鍵在於它刻畫了人性中永遠不能被打敗的堅強。

面對遠比自己強壯有力的對手,老人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調集手頭僅有的物資為保衞戰力品與鯊魚奮力一搏。也許這一羣又一羣打不完的鯊魚贏了,因為它們奪走了全部魚肉,但我堅信老人永遠沒有被打敗,因為他在這場與整個大自然的惡戰中已經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無論他所處的環境多麼險惡,面對的敵人多麼強大,身邊的物資多麼缺乏,他都沒有向命運低頭或放棄為理想奮鬥。“我會誓死奉陪到底”、“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這兩句嘹亮的口號體現出了他在逆境中爆發出的可怕的巨大能量。聖地亞哥是精神上的聖者,理想上的贏家,他在這場心靈之戰中完勝!至於物質上的利益,可以忽略不計了。

老人的鋼鐵意志讓我聯想到了體內埋藏着幾百塊彈片的作者;聯想到了慘遭臏刑的軍事家孫臏;聯想到了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又丟了手稿的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他們告訴了人們人性的強悍和生命的硬度,他們是永遠不能被打敗的英雄。

人生的道路荊棘叢生、溝壑縱橫,數不清的困難正等待着我們。面對它們我們必須拿出人類意志中最強硬的部分,毫不畏懼地前進,正如聖地亞哥所言:“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

[關於名著家讀後感800字]

關於家的讀後感800字篇5

?家》的三位主人公:覺新、覺民、覺慧,是當時社會上各種人的代表。封建制度下的傀儡,禮教的犧牲品和具有批判與反抗意識的新青年。最終故事的結局暗示了我們,唯有看清封建禮教的腐朽與罪惡,唯有以上進的思想抵禦舊文化的激流,才能避免封建制度對生命的摧殘,才能擁有光明、美好的未來。

其實整本書中,最令我心痛的角色不是含冤而死的錢梅芬,也不是為了所愛的人付出一切的瑞鈺,而是那個在約束的痛苦中長大的高覺新。

我是無拘無束自由着長大的。但在高老太爺,或者説在整個社會冷血殘酷的欺壓下,覺新的成長猶如一棵被壓迫者的樹苗,黑暗的環境最終讓他凋零了所有葉子。雖然文章沒有明確提及三子的未來,我想結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委曲求全,一味順從的覺新註定要痛苦的死去。

有時我想,為什麼不乾脆讓覺新變得麻木腐朽呢?沉浸在這樣社會裏的他不會被悔恨所侵擾,這或許還會是一種解脱。然而,只有在激流中掙扎,體會到水嗆進喉管的痛苦,人才會有求生的慾望,才會想起要自救。不論什麼時候,沉溺其中,永遠都無法迎來明天。

追求——這是我從《家》中讀到的東西。無論如何,現代社會已經很難再能找到封建的影子,但像封建一樣的激流無處不在。生活是為了不斷追求不斷挑戰,生活的激流依舊動盪,不會因為人們的猶豫而有所停滯。

保持一顆追求的心,征服激流,征服生活,更重要的是征服我們自己,不屈服,不放棄。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