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德育實踐課心得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07K

通過述職報告,我們可以向同事們分享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和體會,心得是抒發我們內心情感的重要文字,我們一定要用認真的態度對待,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德育實踐課心得8篇,感謝您的參閲。

德育實踐課心得8篇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1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課外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大學生自我本事培養的一個重要方式,所以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説,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此次實踐的具體資料為:

大學的第一個假期在大家的期盼中如約而至,興奮之時同學們接到了這一學年的最終一項任務——進行社會實踐。實踐的目的是讓我們真正地步入社會,積累對社會認識的閲歷以及增進對社會工作的理解,開拓視野等等。聽到這個消息後,大家都下定決心好好實踐,想為自我的大一生活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眾所周知,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大家越來越深刻地意識到乾淨、舒適的城市環境對於我們每一個居民甚至是我們的子孫後代是何等的重要。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條文以及廣告更是比比皆是,“追求環保是你我的心願,參與環保是你我的職責”,“環保重在一點一滴”等廣告語早已經深入人心。心得體會除此之外,__作為省會,早已經提出了“三年大變樣”的口號,保護環境當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名大學生,更是應當盡力去貫徹這一口號。

在學院的指導幫忙下,我們與城管的工作人員取得聯繫,想要走進他們的生活,瞭解他們的工作,真正走進城市,響應“保護環境,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口號,貫徹“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行為準則,靠自我的雙手為美化城市獻出屬於我們自我的力量!

這些工作人員都是我們生活中最平凡的勞動者,他們用自我的雙手美化着我們的城市,他們用心去照顧我們的生活環境,他們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享受清潔、優美、禮貌、和諧城市環境的權利,當然也有維護城市市容的義務。

其實,我們在平日裏看到建築物、構築物或者其他設施上張貼的傳單等東西都是不貼合規定的。這些傳單不僅僅不貼合我們的“低碳”理念,並且違背了我們“讓城市更完美”的行為主張,甚至還影響到居民的正常生活等等。個人簡歷工作人員説,我們都沒有什麼工作經驗,從最簡單的開始做起。所以,這一次我們活動的資料就是:剷除傳單,美化城市!

起初,我們都覺得這個任務確實簡單,以我們的熱情很快就能夠交差。於是,我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指導下,拿着工作用的鏟子,興高采烈地開始了我們的工作。炎炎的烈日下,單調的工作,密密麻麻的傳單,沒有盡頭的工作範圍。

不一會,我們的熱情便像即將熄滅的小火苗一樣大小,反覆問帶領我們的工作人員:“何時才到頭呢?”他們笑着説:“不遠了,不遠了,我們每一天都要這樣呢。”突然間,意識到這麼不起眼的工作,竟然需要他們每一天日復一日的工作,如果沒有這些傳單,他們大概就不會這麼累吧。這樣的工作我們只幹了一會就沒有什麼耐心了,可是這些生活在最底層的工作人員每一天都需要這樣,不能抱怨,更不能退縮。

我們大家好不容易堅持到活動結束,高呼着最終結束了這種苦日子。工作總結工作人員告訴對我説:好好學習,以後就不會像我們這樣辛苦了。那裏麪包括着他們對我的祝福,當然也包括着他們對生活心酸的無可奈何。此時此刻,我多麼期望,大家能夠真正地去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大家的一小步,就能讓那些工作人員省去好多步。

我們走了,他們的生活還要繼續,他們的工作還要繼續,這樣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辭辛苦!

短短的幾天時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小小的工作,也需要大大地能量;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也需要很多的耐性,雖然很是辛苦,可是也會有它存在的意義。保護環境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它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伸出自我的雙手,需要我們時刻謹記自我是城市的主人。

經過這一次社會實踐,我真正體驗到了“保護環境,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的真正含義。我們在活動中,為同一個目標奮鬥着,努力着,明白了在一個團體中合作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意識到環境的美化在我們的城市中是多麼的迫不及待,大家的環保意識是多麼的薄弱,但願我們的活動能夠喚醒大家的環保意識,不要再對這個城市漠不關心了,它需要我們的保護。

期望大家能夠記住“手拉手,創造完美環境;心連心,構建和諧社會”。保護環境,永不止步!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力,城市將變成完美的人間。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2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下面由我對上週的德育實踐周進行總結。上一週我們12護專1、2、3、4班在學生處及班主任的指導下開展了德育實踐活動。我們認識到,思想道德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校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並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形成良好的校風,因此,學校在本學期開展了德育實踐周活動。在值周過程中,要求學生見到老師主動問好,看到有人踩草坪、亂扔垃圾、提前下課的時候要及時制止,看到披頭散髮,不戴校牌,穿拖鞋的同學要去勸説,讓他們注意自己的儀容表。雖然德育實踐周我們可以一個星期不上課,覺得很新鮮,但是一切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辛苦。每一次制止,每一次的勸説都不被同學理解,甚至惡言相向,可是我們沒有因此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慢慢的一切都開始有了好轉。雖然並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自覺約束自己,但是我們相信校風會越來越好。很多同學不理解學校為何要這樣管束,覺得這個活動治標不治本,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百尺高台起於累土,良好的道德品質是建立在種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上的。沒有什麼是與生俱來,都是一天天積累形成,包括我們的道德素質。這個星期大家都覺得很累,每天按時站崗,回到宿舍倒頭就睡,但是為了鍛鍊自己吃苦耐勞的精神,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更加懂得了學校文明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從自我做起,從集體做起,讓整個校園充滿着和諧、團結、向上的精神。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3

在歐美的領先國家,社會實踐是一門是十分重要的學科,許多的招聘單位,跟是把其看作是第二張文憑,通過得以實踐,可以很好的把握課堂上學到的平面性,概念性很強的知識,轉入社會,從而把它變得更有意義,更多維化。

課本上有句話是這麼説的:“助人為快樂之本。”通過這次的活動,讓我深刻,真切的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你對別人的一點點幫助,對別人來説,或許是十分重要的。對於還是未成年人的我們,無需像當年的雷鋒那樣對國家作貢獻。我們只需懷着一顆熱情,善良,真誠的人,去幫助自己身邊的人,為周遭的人出一份面綿薄之力。不過,我相信,通過這次暑假的“德育實踐”,對我們的未來是十分有幫助的。

“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是每個川中學子應有的道德風尚,而出自《禮記》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是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的基本處事原則。而這“德育實踐”正是很好的幫助我們從小樹立一種良好的心態去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小康之家的我們,並不能為國家出謀劃策,但卻可以伸出雙手,去拉起每一個受困的人。美國的比爾蓋茨也每年捐出微軟公司的部分資金去幫助非洲的兒童,參加世界各地的各類慈善機構。這種積極,達觀的態度應該千年不變的保存在我們每代人的心中!

荀子曰:“積德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這正是這本“德育實踐”的初衷,宗旨。人的一生,為他人付出的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越過的心胸坦蕩,泰然自若。一個人給予得越少,他的心靈就相對的就越乾枯。每一個受到別人幫助的人是幸運兒,而每個幫助被人的人則是上帝的寵兒。因為他體會到了那份真誠的快樂。

幸福不一定是舒適,也不一定是享受。舒適與享受可以帶來一時的滿足,幸福。而持續長久的幸福,唯有奉獻,唯有付出唯有幫助。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4

在5月19日—23日,我班開展了一項有意義的一次活動:德育實踐周。前兩週我們看到了13秋社會文化藝術班和13春建築班都進行了德育實踐周,他們兩個班做得都非常好,得到了學校領導和老師的讚美。這一週輪到我們班了,老師把我們各自的號碼和所在的崗位告訴了我們,並且要求我們這次要做得比上次前兩個班級做得更好。我們都穿上了一件黃馬褂,戴上小紅帽,拿着工具整裝出發了。我們當時都懷着激動的心情,想着一個星期都不用上課了,我以為校門外是最輕鬆的,可是,我們第一小組的任務是最繁重的。我打掃的是主幹道、校大門口和小店附近區域。我每次都認真的打掃我所負責的區域,雖然主幹道上總有石榴花和樹葉飄落,總要打掃,非常麻煩,但是這點麻煩又算什麼呢?很多同學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女,嬌生慣養,連最基本的家務也不會,總是喜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我平時在家裏偶爾做家務,幫媽媽分擔一些。

這個星期大家都很累,每天穿着厚重的校服,認真打掃崗位,回到寢室倒頭就睡。但是,為了能鍛鍊我們能吃苦能耐勞的精神我們不能讓他們對我們失望。一直到5月23日結束那天,大家都大起精神,努力的讓最後的一天給他們留下好印象。

在這五天裏,我領略到了很多,比如我們小組的同學,老師給她安排的`區域很難打掃,我們把自己的區域打掃好了以後,我們都會盡力幫她。過路的老師從我身邊走過,我會放下手中的活,向他們問好,在班主任視察的時候我會認真聽取他對我的工作的看法還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夠好的,我會及時改正。在課間的時候有些同學從草坪上走,我會阻止他們,雖然他們不怎麼聽,但是我覺得我很有勇氣。我們第一小組扎堆和脱崗的很少,我們都會嚴格遵守老師對我們的要求。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更加懂得了,很多,在家裏我們要主動幫助父母幹活,知禮懂禮,熱愛勞動,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雖然我們現在脱下了小紅帽、黃馬褂,但是我們依然會像實踐的那次一樣,但是現在,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團結集體做起。整個校園會充滿着和諧、團結、向上的精神,每一天都會開開心心學習。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5

同樣是談能力提升與德育的關係,這是本人四年中寫出的第三個版本,也是最終完成版。的主題仍然沒有變化,但是每一次的思想,都有着更深層次的沉澱。

對於德育,我們應該追求什麼?第一版我的答案是“文化+身體”,第二版我的答案是“道德”,最後一版,我希望談談“觀念”。

一、德育不能離開個人發展的土壤

德育離不開我們生活的社會之現實。同一行為,在某些時期天經地義,而在另一時期卻離經叛道,比如古人父母亡故必會回鄉丁憂三載,今人守孝至出殯已然完成任務。因此,德育決不能拋開我們所處的時代空談。

下面就簡單談下我們生活的時代。我們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身邊有兩條主線。第一,是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信息爆炸。信息爆炸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了極多的維度,如互聯網、微博這樣的新媒體,也或者是各種交通工具。科技進步增加的高維度空間帶來的好處,主要是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種種需求。而另一方面,信息爆炸帶來的高維度空間也給人們帶來了困擾,高維度的空間裏,由於高維空間更大,人們更容易被分的更開,變得更加無助,變得更加不相信友情,進而導致人際關係更加冷漠。

基於這兩點模糊的判斷,我們不難得出結論——首先在我們生活的時代裏,獲得別人的幫助,是一件十分幸運的事情,應該對別人感恩;相反,被別人苛責、刁難,則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必要對此大動肝火,保持一顆平常心即可,這是我做人的一條準則,在此基礎上,與人為善,哪怕只是在細節上這樣做,對於其他人同樣這麼認為的人而言,都是一種莫大的温暖。其次,關於做事,務求親歷親為,切忌盲目相信其他人,哪怕其他人對自己沒有任何利害關係,甚至是在全力幫助自己,都不可以盲目相信,因為別人好心也會辦錯事,任何事情都必須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才會有成功的希望。第三,仍然是處事,要把握好生活的方向。如果説我們的生活在大學聯考之前只有分數一個維度,在大學中是分數為主、輔以科研工作這樣的少數幾個維度的話,進入社會後,我們將會被信息爆炸的氣浪卷着,飄向不同的方向,進入不同的維度,其中會有幾次決定方向的機會,也許抓住了會改變一生,也許錯過後抱憾終身。

以上幾條,是我在第二版完稿後的一年裏,陸續悟出的為人處世之準則。基於這幾條,才有了我這一年多以來觀念上的諸多改變。

二、觀念的改變與本人的發展

大一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良鄉的空氣。經常一個人自習到十點多,從北校區的綜教回宿舍,呼吸着帶着一絲涼意的空氣。良鄉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空氣,每次呼吸都會感到一陣寒意,體會着一個人的孤獨。良鄉時期的我,一直都是孤獨的,一個人自習,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去市裏玩,沒有合羣的必要。那時候的想法也非常簡單,非常單純,我也從來沒有像那時候一樣關注過自己的學習,或者説,分數。

我常常想當時為什麼沒有繼續那樣單純的走下去,但是大一暑假時的實驗室經歷改變了我。我驚訝地發現,一直以來,我都錯誤的理解了生物這門學科。我驚訝地發現,生命科學的科研,每天都在和大量做不完的“瑣碎問題”糾纏,並且面對着無數的失敗可能,以及失敗後的無從下手。相比而言,兩小時寫寫畫畫的考試實在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這個“發現”的影響是深遠的,在以後的時間裏,我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逐漸減少,在大二大三的階段,把很多精力放在了英語、物理、計算機等自己感興趣的方向,同時也嘗試着去實驗室學習。這個決定也直接影響了我的個人發展。大二時作為一個生物專業的學生拿了物理競賽的一等獎,托福考了90分,大三時開始進實驗室做實驗,學了“化工網絡虛擬實驗”“生物信息學實驗”這樣的計算機相關課程。這些雜七雜八的經歷幫助我在大三暑期順利被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biopic)錄取直博,雖然我成績並不突出,同時也沒有特別突出的獎項,無疑對我幫助最大的是我大一時的“發現”改變了我的觀念。

三、困惑

我的德育論文最奇怪的地方在於,第一版裏我沒有發現德育存在什麼問題,完全是一根筋的想法,到了第二版則發現似乎有很多問題沒回答,於是就糊弄説到“三論”時就能回答。然後到了“三論”時,卻發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反而更多了。

最大的困惑是,我發現再也找不回以前的自己了。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但之前自己的很多行為準則,都開始被新的觀念牽着走,而我新觀念的核心,則比以前淺薄的多。以往被各種高調、教條建立的道德觀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十分簡單、短時的觀點——“有沒有用?”。在“二論”那篇中,這種觀點已經開始影響了我的生活,從那時的文字來看,我當時還算是“自我感覺良好”。而現在,我已經開始感覺到這種觀點的不良後果了。

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但是如果總是被一些短期的目標牽着走,反而會偏離最後的方向。這一點隨着生活的多元化、多維化,變得愈加明顯,不斷襲來的短期的收益,常常會把我們從追求的真正的快樂的道路上一步步帶走,把我們的個性一步步消磨,於是渾然不覺中,我們也就從“自然人”變成了“社會人”。

回顧本山大叔二十多年來的小品,這種感覺也愈發強烈。本山大叔的小品,一直被認為反映了百姓們內心的聲音,早期作品類似“領導來了,村裏雞也不聽喝了,豬也不讓摸了,狗也上山坡了,池子裏的王八也嚇休克了,都怕輪到自己上桌了”這樣辛辣的諷刺再也沒有出現過,劉老根第一部中尚有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胡作非為的“胡科長”,可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都逐步被看上去更好笑卻沒有意義的包袱取代了。類似的,第四代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的創作都止步於九十年代初,此後再也沒有超越過自己之前的作品……藝術只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縮影,站在“成功”的角度而言,趙、張、陳三人現在無疑比九十年代更加成功,但無疑他們最好的作品誕生於那個時代。至於他們喜歡的是現在的自己還是之前的自己,箇中滋味,也許只有他們自己能品嚐出來。

對我自己而言,這種感覺同樣存在。去研究生單位實習時,常常希望自己能安靜的坐下來,鑽進一個問題裏,看很多書,然後一步一步自己解決這個問題。但無奈工作完成和自我提升確實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完成工作是不一定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的。脱離了工作的自我提升有用嗎?又被帶到了“有沒有用”的問題上。

有時真的希望自己不要想這種明明無解的問題,給自己徒增煩惱。而實際上,一切榮譽與煩惱,最終都會成為過去。暫時成功的結果可能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慘,短期失敗的結果同樣也可能是為成功積累了充分的勢能。一切煩惱的,其實都來自自己的預期與實際情況的差別,因此其實這種情況下的解決方案也無非兩條,要麼拼命的去接近自己的理想,要麼就放低自己的理想。

四、智慧

最後想談的一點,是關於智慧的,做人的智慧。

隨着大學生活即將落下帷幕,自己也算是積累了一些生活經歷、社會經驗,同時通過閲讀優秀的書籍,也為我開啟了一扇智慧的大門。

同樣是書中一句話,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看,總會有不一樣的體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國中時期看,多半是結合其他人的生活體驗,而現在則或多或少的看見了自己的影子,以往認為極為關鍵的東西,現在看來似乎沒有什麼實質影響,比如大學聯考“中獎”來了北京理工大學生命學院,當初如果去了其他學校,也許會有不同的體驗,但成長路線總歸會差別不大。相反,以往認為無所謂的東西,反而會左右個人的發展,比如我受高中學到的皮毛的影響,就認為自己以後必須弄生物,於是就這麼一路走了下來。又比如我們班的同學們,特別是阿曼、董之威、李雷這幾位和我一起走下去的室友。沒有人上大學前會轉碼考慮室友問題,因為這確實是完全看運氣,而我則憑藉着比進入北京理工大學還要好的運氣遇見了你們。阿曼的母語不是漢語,卻在他矯正發音時順便把我多年難改的錯誤發音也給矯正了,不僅如此,阿曼在談論事情時的直率,發現自己不對就批評自己,發現別人不對時同樣批評別人,讓很多事情一下子變得非常簡單。在自己遇到困難時,董之威舉重若輕的幾句話總能抓住要害,同時李雷出的主意肯定是最省事的。

繼續回來談智慧。固然有我們通過規劃、努力做到的東西,但同時也有許多偶然事件,並且這些偶然事件帶來的收益未必低於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同時偶然也是摧毀我們夢想的一大元兇,這就回到了第二版論文説的“命”的問題了。當時我説,面對天命我們毫無辦法。而當我們的生活逐步走進高維度空間時,我們要有理由相信,充分利用我們的可以到達的維度,很多困難,都可以解決,可以繞過去,這些技巧,是為小聰明。而想清楚以後我們需要做什麼,則需要真正的智慧。我們時常生活在一種矛盾中,比如“我追求快樂”,“上研究生沒意思”,“還是要考研,不然沒出路”。事實上,以上三條放在目前的社會現實中,對一般人而言,哪條都是真理,而打破這一矛盾,關鍵就是打破觀念。比如可以“不追求快樂”,進而“追求全人類的幸福甘願犧牲”,那“讀研沒意思”就沒意思了。或者是認為“上研究生有意思、很快樂”,抑或是“考研幹嘛出路多的是”。這三條哪一條都和客觀實際有所差別,但這種錯誤的認識最終卻可以帶來快樂,所謂大智慧,就是不去計較某一細節的得失,將錯就錯,理清楚最基本的邏輯關係,然後順利的走下去。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6

認真學習了學校領導的講座之後,我對什麼是德育實踐活動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德育實踐活動課的開設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德育實踐活動並不神祕,德育實踐活動課也沒那麼難上。關鍵是認識問題,定位問題,認識對了,定位準了,很多問題也就都迎刃而解了。

德育實踐活動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德育實踐活動不是教學層面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而是課程層面的一種具有獨立形態的課程。德育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超越教材、課堂和學校的侷限,在活動時空上向自然環境、學生的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延伸。

如果只是組織大量的活動而沒有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將是雜亂無章的、無序的、低效的,所以要進行統籌規劃。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也是德育實踐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對社會、家長的宣傳工作。利用有關媒體、家長學校、家長會,廣泛宣傳德育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特殊性,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德育實踐活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生對學科課程的學習,反而會因為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究創新意識,學會科學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而有益於學科課程的學習,從而重視這門課程,配合學校開好這門課程。

設置德育實踐活動的意圖主要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生活的聯繫,鍛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課程改革要求教學過程中,要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特別是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更應該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之間的關係。

德育實踐活動中的任何一個內容和階段,教師都應該鼓勵並要求學生自主選擇,主動參與,主動探究,親身體驗,積極實踐。學生為主體,並不意味着教師一味地強調學生自主而忽視了自己的主導作用。教師的有效指導是綜合實踐

活動成功開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讓學生自主選擇不是放任不管。活動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全程跟蹤指導。

另外,德育實踐活動雖是相對獨立的,有自己獨特的價值,但是和其他所有課程是密切聯繫,相輔相成,互相促進,互相滲透,難以割裂的。

德育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片廣闊的沃土,等待着廣大教育工作者去開墾。我願在理論專家和先行者的帶領下,加入這支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勞動大軍,共同挖掘,共同探索。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7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深化“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我校根據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結合我校實際,制定我校德育工作方案,以實踐活動為主陣地開展學校德育工作。為了使活動得到鞏固和深化,學校在11月21至11月30日組織開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陽光少年學會感恩”道德實踐活動展示,並開展了感恩主題運動會。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廣泛動員宣傳,明確目的和意義

開學初,學校通過多次行政領導會議、教師會議、晨會、升旗儀式、黑板報等形式,向廣大師生宣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實踐活動,讓全校師生明確了本次活動的重要性和深遠意義。

二、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

為了確保我校“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實踐系列活動有力、有序、有效地開展,學校成立了以副校長韋春柳為組長,書記楊鳳姣為副組長,大隊輔導員劉海霞、總務主任羅日勤和教導主任葉翠梅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在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結合學校德育工作規劃,制定了道德實踐系列活動具體方案和實施步驟,確保了有計劃有步驟地順利開展“陽光少年學會感恩”道德實踐系列活動。

三、感恩主題系列活動豐富多彩

(一)“陽光少年學會感恩”感恩卡製作比賽。學校組織一至四年級的學生親手為老師、親人制作感恩卡片,同學們參與熱情高漲,使出渾身解數,充分發揮豐富想象力,製作的卡片雖並不精美,但卻將心中的愛用孩子的方式表達了出來。通過評審組的認真評選,選出了一批優秀作品在11月30日的家長開放日暨親子運動會中展出,許多家長紛紛表示看到自己孩子給自己親手製作的感恩卡十分欣慰。

(二)“陽光少年學會感恩”主題繪畫比賽。學校組織全校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圍繞主題進行了繪畫,孩子們的作品圍繞着“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大自然、感恩社會”等內容,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感恩的意義。通過評選,將優秀作品在11月30日的家長開放日暨親子運動會中展出。

德育實踐課心得篇8

一個好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領悟的做人的道理,學會做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

“言傳不如身教”在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説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給學生看有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這一點我就深有體會,在我任教的班級中,同學們以前不注意教室的清潔,經常在教室裏面亂扔紙屑、果皮,特別愛講粗話,雖然班主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效果很小。

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外對學生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自願參加。

教師要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教育學生。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瞭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家庭是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廣泛、深遠而持久的;老師是學校與家庭取得聯繫的紐帶,爭取家長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學生。老師要主動向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外的表現,介紹學生在校內的表現,介紹學校教育的計劃和對學生的要求,向他們宣傳教育的意義以及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經驗,共同探索教育學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實施性。

在取得家長的聯繫,向家長反映學生情況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長,抱着和家長共同研究、探索的態度,其次是向家長反映的是真實情況,而不是告狀,所以語氣要委婉,方法得當,既反映缺點又反映優點,既不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進的作用。教育是長期的,持久的,因此,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應是長期的,持久的。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Tags:德育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