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四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67K
  抗美援朝,一戰成名,其最大的歷史意義,在於近代中國經歷百年的列強入侵和內部動盪之後,新中國經此一戰,立足了腳跟,站穩了腳步,整個中國開始重新恢復元氣。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四篇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1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讓歷史告訴未來!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光輝歷史,給我們留下了一大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堅持正義、不畏強權的責任擔當彌足珍貴。正義必勝,是人類發展史反覆驗證的一個真理。__年前,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派兵武裝干涉,直逼中朝邊境,並出動海軍侵入台灣海峽,轟炸中國東北邊境地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面對美國的霸權挑釁,為了保衞和平、反抗侵略,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經過艱難抉擇,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重大戰略決策,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高舉正義旗幟,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捨生忘死、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權政治橫行,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嚮往和平、追求美好生活是全人類的共同夙願。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抱仁義不懼天地傾,我們要堅信正義的力量,團結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人民,高舉正義之大旗,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和平進步與發展做出積極的中國貢獻!

抗美援朝激發出的高昂的愛國熱情、磅礴的圖強精神彌足珍貴。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當這片美麗的土地遭受威脅,英勇的人民子弟兵奔赴戰場,全國人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愛國熱情,在全國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支援抗美援朝熱潮。為了支援前線,全國人民踴躍捐款,工人們提出工廠即戰場,機器即槍炮的口號,廣大農民踴躍交售愛國糧,全國城鄉到處出現父母送兒女、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面。歷史證明,愛國主義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偉大旗幟,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劫難而不衰、屢遭侵略而未亡,靠的就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凝聚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中,我們要堅持用愛國主義匯聚起民族復興的強大合力,形成全國人民團結戰鬥、奮發圖強的磅礴力量,戰勝前進道路上艱難險阻,不斷取得一個個新的偉大勝利。

人民英雄志願軍展現出的不怕犧牲、勇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彌足珍貴。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這場偉大的戰爭中,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踴躍參軍,捨身忘死,奔赴抗美援朝前線。英勇的志願軍戰士,在環境極端惡劣、裝備極其落後的情況下,同仇敵愾,浴血奮戰,書寫了一場場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華章。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的最終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士氣,在世界上進一步樹立了中華民族的尊嚴,為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穩定的外部環境。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等一大批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的英雄事蹟,在祖國大地永久傳揚,激勵了一代代中國人,在祖國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同困難和敵人作殊死鬥爭,取得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一個個重大勝利。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歷久彌新,彌足珍貴,我們需要代代相傳,不斷光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

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巨大政治優勢彌足珍貴。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全國剛剛取得解放,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艱難時刻,作出的艱難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舉國上下迅速形成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強大力量,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號召力和社會主義制度強大生命力。今年,當武漢疫情爆發,新冠肺炎肆虐的危機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全黨全社會緊急動員,白衣戰士逆行出征,全國上下迅速形成了嚴防死守、眾志志城的嚴密防線,取得了抗擊新冠疫情的重大勝利。我們統籌防疫和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歷史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強大政治優勢。歷史告訴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堅強保證,我們必須倍加珍惜。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2

1950年爆發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的開國之戰。中國領導人和中國軍隊在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及其統率的17國軍隊的殊死較量中,顯示了高超的戰略智慧和英勇無畏的精神。中國人民贏得了勝利,也贏得了尊嚴。抗美援朝戰爭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軍事遺產,極大地拓展了我們的戰略視野,啟迪了我們的戰略思維。

核心利益就要準備用鮮血來捍衞

新中國剛剛成立之際,中國領導人就高度關注國家利益,特別是核心利益。朝鮮戰爭特別是美國的大舉進攻,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構成了直接威脅和嚴重挑戰:一方面,中國的國家主權受到踐踏。美國不斷向中國發出戰爭威脅,不僅武裝支援南朝鮮,支持法國擴大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戰爭從南翼牽制中國,而且派遣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和進駐基隆、高雄兩大港口,武裝阻止中國解放自己的領土台灣,形成對中國的戰略合圍。另一方面,中國的領土受到攻擊。美國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市安東、輯安等地進行頻繁轟炸和掃射,還襲擾山東半島的青島、煙台等地,大有將戰火從中朝邊境進一步擴大之勢。更嚴重的是,當時中國重工業半數在東北,主要工業基地直接暴露在美軍的威脅之下,甚至首都北京也受到美國重型轟炸機的威脅,戰略後方和政治經濟中心頓成前線或戰略淺近縱深。

面對核心利益受到嚴峻挑戰,中國政府做了很多外交努力,曾多次抗議美國干涉中國內政的行動,並強烈要求美國空軍和海軍艦隊撤出台灣和台灣海峽,抗議美國侵入朝鮮的飛機對中國東北邊境城鎮鄉村的轟炸掃射,要求美國軍隊撤出朝鮮,但都無明顯效果。周恩來曾説:過去我們是管過理過的,如向聯合國控訴等。現在這樣已經不夠了,應有新的決策。這個新的決策就是出兵抗美援朝。

中國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在國家核心利益受到嚴重威脅,和平努力無效的情況下不得已的選擇。毛澤東提出:出去了,即使被打回來,也説明我們是局內人,不出去,連入局的可能性都沒有。這一思維表現出的眼光和膽略令人印象極其深刻。在毛澤東的戰略視野裏,戰場勝敗不是出兵或不出兵的標準,入局不入局才是出兵與否的標準。這就將跨過鴨綠江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戰略境界。

抗美援朝是為了支援朝鮮同時也是為了保衞中國的國家利益,是救鄰也是為己。美國約翰?託蘭在《漫長的戰鬥》中便坦陳:朝鮮戰爭是美國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的戰爭,是在美國武裝干涉朝鮮內戰並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情況下爆發的。中國出兵朝鮮,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是不得已。如果蘇聯侵略墨西哥,那麼美國在5分鐘之內就會決定派軍隊去的。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結局,不僅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保衞了國家安全,而且對世界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中國以一國之力抗擊17國軍隊,嚴正地捍衞國家利益,雪洗了中華民族百年來倍受欺凌的屈辱史,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從一定意義上説,中國後來的國際地位和國家安全也正是奠定於抗美援朝戰爭。即使是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不斷增兵使戰爭升級,但還是接受了中國的警告,沒有將戰火向北緯37度線以北延伸。抗美援朝戰爭使美國人清醒地意識到,中國願意用鮮血捍衞國家核心利益。

鐵的意志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

戰場是物質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戰爭的血腥殺戮和劇烈破壞,極大地衝擊人們的戰爭意志,使人心存狐疑和幻想,就連很多戰爭史上有名的將領也難免會出現意志消退的情況。然而,抗美援朝戰爭卻不是這樣。中國政府一旦做出參戰的戰略決策,展示的便是鋼鐵般的戰爭意志。

鐵的意志,就是有敢打的信心。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毛澤東客觀分析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即一長三短:有一個長處,就是鐵多;三個弱點,一是戰線太長,二是運輸路線太遠,三是戰鬥意志不強。針對核訛詐,毛澤東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着你打,最後打敗你。”“美國那點原子彈,消滅不了中國人。即使美國的原子彈威力再大,投到中國來,把地球打穿了,把地球炸燬了,對於太陽系來説,還算是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説來,也算不了什麼。正是這種大無畏的精神支撐着戰爭全局。

其次,是有真打的決心。在 7月,美國作出介入朝鮮內戰的姿態以後,毛澤東即作出軍事部署,集結5個軍25萬人組建成東北邊防軍,爾後又將兩個兵團調到津浦、隴海兩線以策應東北,同時制定了大城市防空計劃,並轉移了東北南部部分工業設施和戰略物資。從戰爭部署到實際參戰也就一步之遙。一旦參戰,即將一切聚焦於贏得戰爭勝利這一根本問題上。首次參戰就投入4個軍及3個炮師,對敵當頭棒喝;7個月時間裏,連續發起5次戰略性戰役,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打退到三八線,斃傷俘敵23萬餘人,為整個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而這個基礎,是建立在美國誤以為中國不會參戰,而中國幾乎傾全國之力上的。

同時,也做了最壞的打算。在國內困難重重、百廢待興的情況下出兵參戰,中國政府做了最壞的準備。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毛澤東在給斯大林的電報中,便認真地分析,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就要準備美國宣佈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最不利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於破壞,並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的不滿。同時,毛澤東也充分認識到蘇聯支持的有限性,做好了得不到蘇聯援助的準備。

因敵制勝是軍事指揮的鮮活靈魂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勝,避實而擊虛。水因地而制行,兵因敵而制勝。要贏得戰爭勝利,必須依據敵我雙方的具體情況實施正確的軍事指揮,牢牢把握戰爭的主動權。

面臨新的敵人、新的戰場,我軍堅持從敵我雙方的實際出發,具體分析戰爭的具體情況,從中找出行動規律,並應用這些規律於自己的行動,力求使主觀指導符合客觀實際,使長期革命戰爭積累的寶貴經驗與新的情況特點相適應。

仔細研究戰爭各階段的新情況、新特點,捕捉住稍縱即逝的戰機,能因時制敵。在志願軍出兵前夕,毛澤東和彭德懷根據當時的敵情商定,只打防禦戰6個月以後再談進攻的問題。但我軍入朝後戰場形勢已急轉直下,由於敵人長驅直入,分兵冒進,我軍已不可能先敵進入預定的防禦地區,且敵人完全沒料到我軍會出兵參戰,鑑於形勢的這種變化,毛澤東果斷地放棄了原定的計劃,決定立即反擊敵人,連續向敵人發起了入朝以來的第一次、第二次戰役,給驕進之敵重大打擊,使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取得了由防禦轉入進攻的主動權,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後來美軍上將李奇微對此評論説:迅猛而突然的打擊接踵而至,以至於很多部隊還未能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就被打垮了。

既善於依據實際情況下決心,更善於依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適時地改變決心,能因勢制敵。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1951年五六月間,經過連續5次戰役的激烈較量,戰爭逐步陷入到膠着狀態。從地面部隊看,中朝軍隊在數量上和戰鬥力上都明顯具有優勢;從海空軍方面看,美國又居於絕對優勢,這就使雙方在朝鮮戰區的軍力基本形成均勢。毛澤東根據敵我力量已形成均勢的實際情況,及時確定了爭取以和談結束戰爭的新的戰略目標,毅然取消了原準備以運動戰方式進行第六次戰役的計劃,轉而採取了我軍過去曾長期避免的陣地戰的方針,並由以軍事打擊為主變為軍事打擊和談判鬥爭相結合,經過兩年多的持久作戰,積極防禦,以打促談,終於迫使敵人停戰求和,勝利地結束了抗美援朝戰爭。由於毛澤東善於根據情況的發展變化而及時恰當地調整既定的方針,因而能始終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制敵而不為敵所制。

針對不同的作戰對象採取不同的手段,能因敵制敵。積極利用與擴大敵人的錯覺,出奇制勝。第一次戰役中乘敵不備,攻其不備;第二次戰役,抓住敵人的恃強驕狂心理,誘敵深入。善於抓住敵人弱點,在運動中、夜晚、近距離打擊敵人。一位英軍皇家騎兵旅的士兵在夜戰近戰中被我軍俘獲,在戰俘營的娛樂晚會上表演自編自説的小品説,他是英國王牌部隊受過高級訓練的士兵,會開坦克、會駕駛汽車,技術高身體壯,在夜間被中國人俘虜實在遺憾!針對敵人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作戰方式。對於戰鬥力較美軍弱的南朝鮮軍隊,儘量爭取大的殲滅戰,徹底摧毀其抵抗意志;對於美軍,則採取了打小的殲滅戰為主,同時利用其部隊內部存在的反戰、厭戰的情緒,對其進行強大的政治和心理攻勢。

應該指出的是,在這場戰爭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成功地駕馭了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調動國內一切積極因素服務於戰爭需要的同時,積極爭取蘇聯援助,成功利用國際矛盾,積極爭取和創造有利於我的國際戰略格局,針對不同的對手,做出不同的爭取和平的努力,在分化瓦解敵對同盟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抗美援朝戰爭是一場武器裝備優劣空前懸殊的戰爭,也正因如此,我們付出了沉重代價,但是我們把握戰爭規律,實施科學的戰爭指導,靈活應對,積極作為,最終贏得了戰爭,在軍事指揮藝術上譜寫了歷史新篇。

人的解放是戰鬥力生成的根本源泉

解放戰爭後期,美國人曾經責問蔣介石,你有飛機,可以坐飛機指揮卻為什麼總打敗仗?而毛澤東沒有飛機,靠電報指揮,卻總打勝仗?”翻開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數以百計的有關作戰決策的電報就可以找到明確的答案。毛澤東常常用如下語句與各戰區的司令員、政委們商討戰策,究竟如何?望斟酌電告以上意見妥否望復如何部署盼告對該電內容哪些可以實行,哪些與情況不符不能實行,表示你們的具體意見你們另有何種更有效之方法,盼告,而這些博採眾長,善於納諫的決策方法正是以毛澤東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在決策過程,獲得致勝主動權的科學決策方法。

抗美援朝戰爭中,毛澤東、彭德懷之間的往來電報有一尺多厚,電報的密集程度、所涉及的戰役細節程度恐怕是世界之最。它詳細到某個制高點的控制,一個師級單位的調動,狀如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但在毛澤東向彭德懷發出的大量電文中,通常在結尾都是按情況酌定酌辦這樣的語句。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彭德懷,在戰爭指揮上有着充分的自主處置權,極大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收到了極大的成效。在連續取得 3次戰役勝利後,部隊已經十分疲憊、減員嚴重,要完成既定的作戰任務,困難重重。於是彭德懷回國,詳細向毛澤東彙報了朝鮮前線敵我情況和志願軍所面臨的嚴重困難,説明朝鮮戰爭不能速勝。毛澤東認真聽取彙報,及時調整方針,明確指示: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給了彭德懷一個很大的相機處置的餘地,使彭德懷感到抗美援朝戰爭有了一個明確而又機動的方針。而這個方針,同毛澤東在第三次戰役結束不久所作的樂觀估計是不同的。實踐證明,這個方針的調整是英明的。

毛澤東總結抗美援朝戰爭時,強調我們的經驗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個比較正確的領導,就可以用我們的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依靠人民,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各級指揮員、全體作戰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圍繞同一個目標自覺積極地展開行動。為了實現穿插分割的目標,第38軍以每小時攻擊前進5公里的速度,14個小時連續作戰,先後打垮南朝鮮第7師、土耳其旅、美25師、美騎1師、英29旅各一部,前進70公里,切斷了敵軍的退路。向南突圍與向北增援之敵相隔不到1公里,在大量飛機、坦克支援下,卻始終不能前進一步。這一仗,創造了步兵進攻作戰速度的極限,獲得萬歲軍的讚譽。有人評價説,有史以來步兵從未如此輝煌過。

以弱勝強,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勝出。美國國防部長馬歇爾評論説:中國共軍是一個幽靈,連個影子也沒有。共軍沒有機械化部隊,只好巧妙地實施徒步滲透,迂迴包抄行動。敵人的行動比我們的行動意圖更隱蔽。李奇微更是把美軍與志願軍作了比較:(美軍)部隊不願放棄某些物質享受,害怕離開為數不多的公路,不願在沒有無線電和電話聯絡的條件下實施運動,此外,在同敵人作戰時頭腦過於簡單。這支部隊是這樣依賴公路,不重視奪佔沿途高地,不熟悉地形和難得利用地形,不願拋開使部隊傷亡慘重的汽車而代之步行,不願深入山地、叢林到敵人的駐地去作戰。

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__年,這場戰爭留給我們許多寶貴財富,值得我們回味,啟發我們思考!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3

19506月,朝鮮內戰爆發。9月,美國等國以聯合國軍的名義在朝鮮半島南部仁川登陸,並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朝鮮半島北方,迅速向中朝邊境推進。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着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衞國的艱難決策。

195010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總司令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在他們身後,是一片飽經戰火、一個百廢待興的國家。但是志願軍用靈活的戰略戰術和堅強不屈的意志浴血奮戰、殊死相拼。與此同時,全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同仇敵愾,掀起參軍參戰的熱潮。

1019日黃昏,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727日,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

1951年,黨中央決定將1025日兩水洞戰鬥的這一天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在這場異常殘酷的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譜寫了氣吞山河的英雄壯歌,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

戰爭爆發後,英勇的涇源兒女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奔赴前線、保家衞國,作出了偉大貢獻,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致敬抗美援朝爭做時代新人感悟4

抗美援朝戰爭中,我旅前身部隊在距敵前沿不到1公里處設下鋼鐵陣地,每天頂着敵人上萬發炮彈轟炸,巋然不動……”金秋時節,第82集團軍某旅演習場上,某連指導員郭溶江在任務間隙為官兵講述旅隊精神的由來,大家聽得熱血沸騰。

抗美援朝戰爭不僅奏響了一曲壯麗戰歌,更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該旅領導表示,他們在跨區演習任務間隙,組織講述部隊前身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光輝戰史,引導官兵在實戰實訓中踐行抗美援朝精神,砥礪強軍鬥志。

為深化教育效果,該旅編撰《紅色新風采》故事集,推出經典戰例人物漫畫,圖文並茂強化官兵學習效果;組織宣講小分隊來到陣地上、戰車旁、帳篷裏,開展牢記歷史、緬懷先烈、激勵鬥志活動,見縫插針講述旅隊先輩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勇事蹟。此外,他們還利用網絡教育平台推送經典戰鬥故事,引導官兵展開討論,營造學習戰鬥故事、爭當強軍先鋒的濃厚氛圍。

革命先輩在槍林彈雨中打出國威軍威,我們要學習他們逢敵亮劍、敢打必勝的精神!”某連連長董士英感慨地説。此次任務,董士英所在連被賦予射擊極限位置目標的新課題。學習完連隊參加上甘嶺戰鬥的歷史,他和戰友們完成任務的決心更加堅定。據悉,此次演習中,該旅官兵精神振奮、部隊士氣高漲,探索的多項新戰法訓法得到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