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5W

大家在寫讀後感時,只有學會相關的寫作方法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讀後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
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

十一七天假後,開學第一天,我們就學了新一篇課文 : 第十一課。這篇課文的題目一下子就像磁石吸鐵釘一樣的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瞧瞧多麼別緻:《唯一的聽眾》!

作者開篇第一段的文字就很搞笑:這是他們在經受了我無數次折磨之後下的結論。在他們聽來,我拉小提琴就像在鋸牀腿。這些句子,字裏行間都流露出一種幽默感,使人忍不住就想繼續讀下去。當讀到我的臉頓時燒起來,心想,這麼難聽的聲音一定破壞了這林中的和諧,一定破壞了這位老人正獨享的幽靜時,我覺得作者是多麼的細心、多麼的能為別人着想啊!他居然慚愧的面紅耳赤,如果換成拉鋸子的人是我,我也許不會這樣,不,是肯定不會這樣。最多是説聲抱歉,然後趕快離開這片不宜久留的是非之地,逃之夭夭了。

文中的我很會為老教授着想,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在用一顆寬厚仁慈的愛心,去為我着想,老教授每天都會早早的坐在木椅上,而我又會盡心盡力的演奏儘管他知道老人聽不到,但他覺得老人的心一定會感受到的。

後來,經過刻苦的練習,我終於成為了小提琴家 。那時,我總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聾的老人,那清晨裏我唯一的聽眾,作者對老教授感激不盡:因為她一個善意的謊言,成就了一位小提琴家。多麼值得敬佩的老人!

想想吧,我們平日裏這樣的例子也很多啊:老爸加班回來,我給老爸倒杯水,雖説水裏什麼都沒放,但老爸還是一樣能用心感受出來女兒對父親像蜂蜜一樣甜甜的、濃濃的愛;我有作業不會,已經睡着好幾個小時了,媽媽還在一遍又一遍的演算着這道題,雖然第二天早上,媽媽給女兒的答案只有一張亂糟糟的練習紙,但我還是一樣能用心感受得到,媽媽深深的愛

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

我通過這段時間對張德芬的佳作——《遇見未知的自己》的閲讀,心裏有很多感慨,每一章節都觸動我心,首先要説的是,這是一本很特別的現代修心書,僅僅一遍的閲讀,比你更不能完全的吸收其中奧祕。

這本書需要我反覆的閲讀、咀嚼、吸收,才能從中獲取更多感悟,漸漸的才會發現,他已經慢慢的淨化着我的心靈…我以前看的書都是些講道理,學做人的書,告訴我遇事怎麼去做,為什麼這麼做…等等,一些只看到表面的東西,而從來看不到真正的自我,離真我越來越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麼,而這本書明確的告訴我,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追求的是什麼,該如何瞭解自己,看到真正的自己,他將心靈的思考,人生的哲學都融入到了一個小説故事裏後,引導着我們漸入佳境深入淺出的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了深刻的探索。

書中的老人就是個智者,第一章中的“我是誰”,讓我驀然驚醒,我問自己:我是誰?而我和作者一樣,並不知道自己是誰,所有的定義只是一個代號,並不能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義,只是從外由內看自己,而且看不到真正的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其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戴上了一層層的角色面具。而真我恰好被這些面具包圍了,所以但我們隨着生活的改變,包圍真我的面具越多,我們就離真我越來越遠。“人生就像一場戲——角色面具”我非常贊同作者的這一觀點,因為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憑着我這二十年的生活感悟領會到了:‘生活就是一個大舞台,我們每個人就是台上的演員,我們的人生觀念就是導演,在不同時間,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我們要做的事,就是要扮演好每一個角色。’書中對於我們所有人所追求東西而下了定義——愛、喜悦、和平。這一點解開了藏在我心中多年的困惑——我們在世界上生活到底為什麼?我們最終所最求的不就是愛、喜悦、和平嗎?

他是由內至外的散發,而不是由外來物質所獲得的,一切的付出,都是為了一個目標而奮鬥。當然,不能説每個人想要的都一樣,雖然追求的目標一樣,但所追求的愛、喜悦、和平想要的程度不同,是我們的目標有所不同,生活就有了差異。我們喜歡或討厭的一些人或事,其實都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或需要,就像鏡子一樣,反映我們的內在,當我們看到了自己受到外在事物觸動時,不能只看表面,要往內看,看看自己以前的舊傷有沒有碰觸到,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沒整理好,不能把能量浪費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的,不可抗拒的東西上,當我們面對外在的事物影響到我們的情緒時,我們要把那些的當作是為我們包裝的的禮物,不同禮物就有不同的包裝,他會影響到我們的心情,但是當我們鼓起勇氣,一點點的大開包裝合,我們會發現裏面的禮物值得我們去珍藏。最後讓我深深的懂得,其實一切的問題都出在我們自己身上,要我們去適應這社會,並不是讓我們來改變這社會來改變自己,只要我們改變自已,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人外在事物都會隨之改變。對於這本書,我會細細的去品味,去斟酌,從而提升自己的境界。

關於《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精選範文

我想推薦的這本書,是作家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看完這本書,就好像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身心靈脩行課,醍醐灌頂;又好像是練完一次高難度的瑜伽,酣暢淋漓。這本書其實是作者自身經歷的一種影射,她用主人公的故事暗示了自己的蜕變過程,在這過程中領悟與透析人生,看似受高人指點,實際上她完全依靠自己,實現與自己的心靈對話,最終找回那個陌生又熟悉的自我。

書中分享了幾個有趣的實驗,共同説明了一個道理——吸引力法則。一個人充滿快樂、充滿正能量,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共鳴,被吸引過來。同樣,一個人如果總是帶着悲觀、帶着憤世嫉俗的負能量,那麼經常有倒黴的事情發生他身上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去召喚好的事情呢?首先總結一下我們內心追求的是什麼,或者説這世界上大多數人追求的是什麼?無非就是追求快樂、幸福、健康、美麗、金錢、權力等等,但是這些快樂是建立在外在基礎上的,比如老年人追求身體健康,生病了就不快樂了;男人追求事業有成,一事無成就不快樂了;女人追求幸福的婚姻,離婚就不快樂了。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樂,都追求到了嗎,為什麼真正快樂的人那麼少?書中有句話:我們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我們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和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比如前面説的那些人。

那麼我們到底追求什麼呢?書中用3個詞概括出來:愛、喜悦、和平(擁有愛、喜悦、和平的“真我”)。這裏的愛不是狹隘的愛情,而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愛。這裏的喜悦不同於快樂,喜悦是從內心油然而生的,由內而外散發出來,不依附於任何事物,不會因為外在事物的缺失而消失。

那怎樣去追求“愛、喜悦、和平”呢,以“真我”為圓心,往外不停的畫同心圓,一層一層往外,分別代表身體、情緒、思想、身份認知等等。

同心圓的第一層代表身體,不同於我們的思想,思想通常都在過去或者未來,但身體和呼吸永遠是在當下的,是最直接的,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與身體對話,傾聽身體發出的信息。任何能讓你專心一致、活在當下的運動都可以幫助你與身體建立聯結。比如跑步、快走、游泳、太極、瑜伽等等,不喜歡運動的朋友,可以嘗試最簡單的靜坐冥想,採用腹式呼吸法,來聯結自己的身體和呼吸。

通過與身體聯結開始,慢慢的,你就會感知自己的身體,感知自己的內心,你真正追求的、需要的就會漸漸明朗起來,你吸引的、你召喚的都會慢慢跟着你來了,或者説相同頻率的人事物被你吸引了。

當然了,我們需要更多更長遠的修煉,所以不能僅僅停留在與身體聯結的淺層,不能單單依靠跑步、冥想,應向深層次發展。同心圓往外,下一層就是情緒,情緒就像能量一樣,每天圍繞我們、牽引着我們。這世界上確實有很多人一輩子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比如新聞裏經常看到的,類似去麪館吃麪發現漲價了,就把老闆給砍了;在醫院和人發生口角,結果年輕小夫妻一死一傷;新手媽媽因為被老公責罵把孩子扔下5樓,然後自己也跳下去等等。這些人,就是沒有真正成為情緒的主人。

如何管理我們自己的情緒呢,在另一本書中看到過,人的情緒與認知有着很大的關聯,認知層面越高,越容易管理情緒,所以單純地學習掌控情緒不如説努力提高認知,有多種方法,讀書,健身,冥想等等。這本書中介紹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把世界上的事情分成了三類:“上天的事”、“他人的事”、“自己的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比如堵車,這是上天的事,你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堵車着急也沒用,不如聽聽音樂,或者呼吸呼吸。對於“他人的事”,無需改變也盡少去幹涉。已經發生的事實,要全面接受,因為事實最大,沒法改變。但是如果你的情緒真的受影響,真的是“自己的事”帶來的煩惱,那麼臣服於他,接納他,不要抗拒,越抗拒的越來,不要試圖去驅趕心裏的陰影,只要把光帶進來照亮它就好了。

情緒往外是思想、身份等,是對未知的自己的深入探究。

當然,在追求愛、喜悦、和平的“真我”道路上,要做到“身、心、靈”的修行合一不會一帆風順,世界上有太多的誘惑、阻礙、困難、荊棘,不是僅僅靠跑步靠呼吸可以解決的,人的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不可能因為看了一本書,或是參加一次讀書分享會就破除了一個行之有年的模式。如果你覺得需要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遇見自己,可以看一看這本書。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遇見更好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