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1000字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1W

即使無人知前路,也傲氣不撤退;滿城的風雨,甘心替代你。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2021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2021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1000字


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1
 
  2月16日下午3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為新冠肺炎患者的第一個視頻會診正式開始。
 
  “患者屬新冠肺炎危重型,伴有急性腦梗塞和高血壓。”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高新院區副院長、醫療隊領隊張泓提出建議,診療不僅要關注肺炎,還必須有整體觀念。
 
  當時,這名92歲的患者,因“發熱伴呼吸困難10余天,昏迷4小時”,已被收治進安徽醫科大學一附院醫療隊託管的危重症病區,病情不容樂觀。
 
  診療方案確定後,歷經多小時連續搶救,到2月17日下午,這名高齡患者終於轉危為安,血氧飽和度穩定在95%以上,各項指標明顯好轉。
 
  與“疫”魔抗爭,同生死競速。一個多月來,像這樣沒有硝煙的戰鬥在安徽醫療隊支援的病區每天都在打響。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安徽先後派出8批次醫療隊1305人馳援湖北,他們入駐在5家醫院、4個方艙醫院。
 
  截至3月9日,醫療隊服務2508名患者,其中危重患者317名,累計治癒出院832人。除日常工作之外,醫療隊還負責巡診社區及隔離點患者、培訓醫護人員,目前共巡診12個社區及隔離點,指導排查1000多名患者,培訓當地醫護人員4046人。
 
  “第一批醫療隊在進駐武漢太康醫院時,條件非常艱苦。”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黨委副書記邵東華介紹,在沒有緩衝區、隔離帶,甚至連速幹手消毒劑都缺乏的情況下,醫療隊克服困難,開設重症醫學科,解決了東西湖區重症患者集中救治問題。
 
  為推動援救工作高效有序開展,安徽醫療隊及時總結,鞏固成果,專門研究制定出“醫療隊工作手冊”,將黨建工作、應急處理、物資分配、工作值班、後勤保障等工作以制度形式確立下來。
 
  “更重要的是,細化了醫療隊員在一線工作生活中的相關防護措施,為援救工作加了一把安全鎖。”邵東華説,後續醫療隊整建制接管的醫院病區,成功救治多名危重症患者,接管的方艙醫院共計服務艙位近1000張,無病人死亡、無醫護人員感染。
 
  為加大救治力度,安徽第一批醫療隊率先在接管的病區中使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診療。“通過觀察近100例新冠肺炎患者,分析發現住院患者以痰濕阻肺、痰熱藴肺兩型為主。”醫療隊成員、六安市中醫院呼吸科主任王士安及專家團隊,為住院患者制定了處方,在接管病區97%的患者中使用了中藥湯劑治療。“在近1個月時間裏,接管協和東西湖區醫院的3個病區,收治病人180多人,好轉出院約160餘人,其中重症轉為輕症達80%,危重症轉為重症達70%。”
 
  危難險重中,也不忘暖心互助。疫情當前,口罩和防護服是白衣戰士的戰甲,但在關鍵時刻,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阜陽市潁上縣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劉玲卻脱下自己的防護服,給年輕的隊友換上。
 
  2月6日,是劉玲進入隔離病房工作的第八天。就在她準備換上防護服進入病區時,抬頭看見一個年輕護士,“他已經穿上隔離衣,正準備套防護服,但他的防護服質量一般,防護效果可能不好。”得知他還要在隔離病區近距離護理患者6小時以上,劉玲沒有多想,便脱下自己的防護服塞給他,“你先穿我的,我今天查房只需要在裏面待兩三個小時,把你的防護服換給我”。
 
  同行隊員問劉玲,怎麼捨得把自己的“護身裝備”換給別人,劉玲説:“大家都同在抗疫一線,是同一個戰壕裏的戰友,那個年輕護士,在我眼裏就是弟弟,應該的!”
 
  “疫情不退,我們不退。”近日,安徽支援湖北醫療隊黨組織收到一封特殊的請戰書,這是一批“80後”“90後”白衣戰士們的請戰書。“作為首批醫療隊隊員,我們已經在武漢奮戰了一個多月,目前仍有患者需要治療,我們請願繼續堅守疫情一線,堅守到最後一名患者出院,請組織批准。”請戰書字字懇切,印在名字上的紅手印,是這些年輕白衣天使的心聲,更是他們必勝的決心。
 
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2
 
  這個片子最大的困難就是認人,好多演員都是因為戴着口罩,我都認不出來了。如果單純評價電影要素,無論是故事、鏡頭語言、剪輯,《中國醫生》都要比也是在不久前上映的《革命者》要弱了不少。
 
  不過從觀看後的感覺上上,我們會發現,看完《中國醫生》後,有一種筋疲力盡的感覺。
 
  因為整部影片都在燃燒你的情緒。
 
  是的,這部電影,就是靠共情,靠渲染情緒,不用考慮啥電影劇情,啥鏡頭。
 
  觀眾是非理想的,很少有人去觀察鏡頭、劇本、表演到不到位,他們想要的是一種情緒的擴大化,無論是喜感的,還是悲情的。在這一點上,本片和《革命者》的初衷是一致的,它們都是想通過情緒的渲染來吸引觀眾。
 
  這個片就是能讓你哭,從片頭哭到片尾,從一開始的傷心和無奈,到最後的激動和自豪。
 
  前半部分的淚水來自於悲傷。
 
  影片並沒有為疫情的到來做鋪墊,而是直接就看到一個個患者被送進ICU,尤其是在影片前半部分,我們看到的是恐慌的市民,能看到垂死任病毒宰割的患者,我們能看到竭盡全力想讓病人活下去,但卻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的醫護工作者。
 
  影片中的搶救治療鏡頭都較為專業,會給觀眾一種身臨其境的緊張感。
 
  影片並沒有渲染病毒多麼恐怖,而是突出一種人面對未知疾病的無力感。
 
  竭盡全力,但是病人仍舊一個又一個的離去,這種無力感恰恰是醫生最能夠感受到的,這也是最打擊他們內心和意志的東西,所以我們能看到,有退縮,有放棄,有抱怨。
 
  我們看到了醫護人員的親人也被感染,自己卻無可奈何,幫不上忙。
 
  我們看到因為工作而忽略的留言已經從他們留下的求助變成了最後的遺書。
 
  我們看到拿到父母遺物後無所適從的女孩子。
 
  影片裏的新冠病毒就像飄蕩在城市上空的墜天使一樣,肆意的嘲弄眾生。
 
  本片的表演很有難度,大家都帶着口罩,更多的還是需要肢體語言。
 
  人因為無力,人因為事與願違,人因為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人面對病毒,從無可奈何,轉變到了一種恐懼感,這種對無可奈何的恐懼,與我們之前接受的人定勝天的價值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會讓觀眾更震撼!
 
  人唯有之時方能勇敢。
 
  是的,當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當病人和銀幕前的我們在最絕望的時刻,那些醫護工作者所爆發出的勇氣就顯得如此耀眼,以至於我們的眼淚會不自覺地流出來。
 
  他們似乎已經習慣了婆娑起皺的手,看慣了佈滿勒痕和汗漬的臉,要知道,這些護士們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華。
 
  電影中的臉,要比海報上的觸目驚心得多。
 
  他們同時承受着身為一名醫生、一名護士,身為一名母親、一名丈夫的雙重壓力,他們救人,但是卻對親人的境遇愛莫能助。
 
  影片中沒有從天而降的救星、沒有絕世武功的頓悟、沒有幹掉總Boss後的逆轉,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後再次站起來,然後再失敗再起來的過程中,實現的勝利。
 
  沒有超級英雄,只是一羣哭過、退縮過、迷茫過的普通人。
 
  他們只是一直站在那裏罷了,他們的眼前是病毒和絕望的患者們。
 
  也許是因為工期短的原因吧,本片的遺憾還是挺多的。
 
  我曾經暢想,能夠在影片中看到那最美的日落,一名躺在病牀上的老人和一名穿着防護服的醫生就在那裏,一躺一站、一老一少,我相信通過電影的鏡頭,我們能看到比那張照片更美的一幕。
 
  這張照片其實是最適合放到大銀幕上的。
 
  我也曾想,在影片中看到武漢夜晚的大合唱,歌聲從一個陽台到一幢樓,再到一個小區,然後是整個夜幕下城市的合唱。
 
  可惜這些都成為了影片的遺珠。
 
  當然,我們不否認影片存在的缺陷,故事主線的缺乏,以及缺少一個作為災難性電影需要貫穿始終的核心戲劇衝突,同時人物支線上也是過於繁複,因為人物視角過多造成了每個人物多給予的筆墨有些少,如果沒有演員功底的支撐,很難體現出一個活靈活現的,站立在這個歷史時刻的普通人。
 
  影片中的人物,我個人認為表演和塑造人物的亮點,就只有朱亞文了,這個張狂、魯莽、毒舌的專家,同時也具備着頑強、幹練、高度的責任感等特點,是影片中唯一個具有矛盾性的角色。
 
  張子楓的角色,短短几分鐘,但是説出了最催人淚下的一句話:“沒有爸媽的孩子怎麼活?”
 
  張子楓客串的那幾分鐘,很精彩,請注意她的手,握着拳頭,並不想去接父母的遺物。
 
  很遺憾,其他幾個重要人物,包括張涵予的張院長和袁泉扮演的文主任,以及易烊千璽扮演的楊小羊等,雖然戲份很多,但是並沒有給到我們特別多的亮眼之處。
 
  瑕不掩瑜,這部影片的賣點本就不是演員,本就不是一個多麼精彩的故事,本就不是角度、燈光、聲效、特效,真正感染觀眾的,讓觀眾流淚的是那隱藏在死亡、絕望、未知後面的勇氣和醫者仁心。
 
  當醫院的院長無法為自己的妻子找到牀位的時候,當護士把自己的長髮剪掉的時候,當一個城市能夠用十天時間建起一座醫院的時候,當一座城市迎來了兩萬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者時……
 
  吾國!吾民!
 
 電影《中國醫生》觀後感心得體會3
 
  電影《中國醫生》主創團隊精益求精,努力在影片拍攝、製作過程中貼近抗疫現實。幾位主演身穿防護服長時間拍攝,切身感受醫務人員大汗淋漓的工作狀態。片中還真實還原了手術現場,演員要克服內心的慌亂,全身心投入戰“疫”場景。全劇組保持緊張高效的運轉,再現抗疫一線的“風暴之眼”,袁泉表示“大家都在盡全力向真實貼近。”
 
  拍攝期間,每位演員都以謙卑的態度、精湛的表演,生動呈現醫務工作者以血肉之軀堅守抗疫鬥爭前線的日常。電影《中國醫生》的主創團隊懷抱着對每位醫務工作者的敬意,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融入到每一個鏡頭中,真實還原驚心動魄的抗疫現場。“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肯定了影片對於抗疫一線的用心還原,並稱:“《中國醫生》很好地詮釋中國醫務人員對職業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院士也寄語《中國醫生》:“如果影片能引發國內外觀眾的共鳴,那就算是成功了。
 
  沒有人生來勇敢,正因為被需要,他們才選擇了逆風前行,堅定地履行職責。疫情的陰霾之下,他們遠離家人,奔赴戰“疫”前線!
 
  這是一場怎樣的出征?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不為美麗留影,只為救人方便,剪掉一頭秀髮的你,露出青春最真的笑容,你説穿上防護服就是穿上使命。
 
  “因為有離不開的醫院,才有回不去的家,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裏搶回更多的病人。”這是武漢一位院長的獨白,一個身患漸凍症的共產黨員對自己下的死命令。
 
  “沒有特殊情況,就不要去武漢了。”1月23日,武漢全城封鎖,進入戒備狀態。已經80多歲的鐘南山院士,留下這句叮囑的話,便毅然的踏上了趕往武漢的列車。他何嘗不知情疫情難料,生死茫茫,可國難當下,他明白,捨棄小我,是為大國安然。
 
  請戰書上一枚枚鮮紅的指印,寫滿了鏗鏘有力的醫者誓言:“不計報酬,不論生死。”
 
  穿好白色的隔離服,戴着口罩、護目鏡,他們義無反顧的奔赴一線。他們用無畏的身軀,温暖着每一顆懼怕的心;一雙雙憂傷的眼睛,在他們的恬淡中變得平靜;一張張恐慌的面孔,在他們的仁愛中變得堅強。他們是白衣天使,是疫情中最美的“逆行者”。
 
  環衞老人捐款10071元到派出所,轉身就走;
 
  阿婆欲捐款被拒急哭;
 
  海外華僑購買上萬口罩送回家鄉;
 
  十日內建起的武漢火神山醫院讓全世界驚歎……
 
  這就是我的同胞們,在關鍵時刻,我們總會拉起手一同抗爭。17年前的非典是,12年前的地震是,現在依然是。這就是我們中國人,在關鍵時刻總會曝出驚人的力量與高度的團結。
 
  無論是奔赴戰場的醫護人員,默默捐出物資的中外人士,還是心繫疫情,親自上陣指揮的國家領導人,都是這片土地上哺育出來的中國人。除了“偉大”,我再也想不到更合適的詞來形容中國,來形容中國人。
 
  朋友們,讓我們帶着愛和希望,靜待疫情退卻。待到河清海晏,相逢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