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本教學心得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6W

準備好心得體會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寫心得就是記錄我們的想法的一個不錯的選擇,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本教學心得7篇,供大家參考。

學本教學心得7篇

學本教學心得篇1

一、學校課改的三要素:課程、教學、評價。

1、課堂必須要實現兩大轉型(課堂轉型就是育人模式的轉型,教育的轉型):

由教師傳授型課堂向學生學習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學習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學習一定要發生在學生身上,才有意義,否則就是“單相思”。

由知識掌握型課堂向學生髮展型課堂轉變,體現“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我的理解是,在注重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強調能力的培養、情感的培養,知識是死的東西,要將死的知識變為活的能力,教育才是真正的開始。2、實行“學本式”課堂改革模式:

這種模式的理念是:“先學後導、互助展評”,強調“以學定教,先學後教,多學少教,因學活教”

這種模式有着三大特徵:自學、互學、展學。即要求“情境自學,合作互學,展示激學,提升領學”。因而,這種模式要落實“三大”行動:

①“學本式”課堂是基於“自學”的卓越行動。

自學是指“有明確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能引發行為反思的閲讀時間活動”。我的理解是,有明確的目標、有深度思維參與、有行為反思這三個方是對自學提出的要求,在這三個要求的指導下,我們的自學方能更加有效,而不是教學中的“放羊式”,漫無目的。同時,強調自學時定好目標,即強調目標導學,也就是要強調自學中的指導,而不是強調自學後的檢查。另外,為了更好的搞好自學,自學需要解決三大問題:自學時間,自學方式,自學工具。自學時間可以安排在課外,也可以安排在課內,這裏我們提倡安排在課內,用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對於自學工具的研發,目前多用的是導學單或者叫導學案。導學單的設計多用問題化的方式,但是問題化不等於習題化,問題不等於習題,問的方式要多問為什麼,少問是什麼。問什麼就是強調一個思考的過程,然而恰恰就是學習與思考是同步的。思考才是課堂的原動力。

②“學本式”課堂是基於“互學”的教育卓越行動。互學前要處理好以下問題:

1、小組規模的設置最好在4至6人間。

2、座位設置,課桌擺放要有利於學生交流互動,有利於教師行走在學生中。

3、分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

4、小組內成員要進行分工。

5、精心設置合作學習的內容。對於學生的“盲點”,要通過合作補充把“盲點”做亮;對於學生的“誤點”,要通過合作糾錯把“誤點”做對;對於學生的“弱點”,要通過合作總結把“弱點”做強。

6、教會學生怎樣交流。

③“學本式課堂”是基於“展學”的教育卓越行動。

二、為什麼要強調合作學習:

有利於矯正傳統個體化學習固步自封與心靈幽暗,倡導競爭中的合作,改變畸形的競爭文化有利於彌補教師羣體化教學所帶來的輔導不足與指導不力,確定學生是最大教育資源的新觀念,形成“點對點”的幫扶機制和管理格局。

有利於彌補傳統講授型課堂所帶來的重點不明、難點不清。確定“以學定教”的新思路。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合作學習要避免:合作學習形式化的問題,交流對象的精英化問題以及展示學習不可持續的問題。

學本教學心得篇2

“學本式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心得。

學校組織全體老師學習關於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的相關內容,也在學校內開展了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的活動,從本項活動中,我領悟了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也認識到高效課堂的重要性。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應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做優化,教育效果是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

通過在學習、摸索構建“學本式高效課堂”活動中,使我認識到高效課堂的形式、模式及其開展高效課堂勢在必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一、深挖教材,搭建學生的“舞台”。

課堂是全體學生展現才華的舞台。在課餘要深入學習相關知識,在理論上充實自己,學習先進的理念和方法,並在體育課中,教師應充分挖掘課本內容,如:創設情景對話、分組教學、合作式教學等,讓學生主動參與、樂於參與,使人人能在一節課中展露風采,讓課堂真正成為匯萃學生閃光點的舞台。讓每個學生髮揮潛能,輕鬆愉快的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在教學方法上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我們應根據各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活動的思維品質,創設開放式思維對話的課堂氛圍,做到既生動活潑,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我們在努力縮短學生與老師、學生與教材內容的距離,使本來就喜歡體育的他們更加的喜歡上體育課。還要充分利用教材、圖片、實物及學生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他們從聽覺、視覺、感覺等多方面多瞭解體育,讓他們在積極、愉快、輕鬆的環境中體會體育的魅力。

三、面向全體學生、構建和諧關係。

面向全體學生,我們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轉變觀念,確定與學生的關係。在學習中,就是朋友、夥伴、合作關係,我們要本着以人為本的思想,公平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上課是師生,下課是朋友,相互合作打造一個開放的課堂,打造一個學生能夠進步的一個平台。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心理和情感的變化,學生是一個複雜的羣體,他們的心理修改千差萬別,需要教師用心觀察,根據不同的情感心理,提出不同的處理方法。多與學生交流,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的課堂才是充滿和諧、充滿人情味的課堂。

四、加強教研組的團隊合作精神,資源共享。

“學本式高效課堂”不是一種形式上的文章,更不是花架子,它是教學發展的必然產物,它的實現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但這並不能作為我們逃避的藉口,在平日教學中,應加強教師的教研研究與討論,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努力創建和實施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教學模式,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教師和學生在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課堂的實踐中,建立合作關係,努力的學習、實踐,打造民主、開放、快樂的課堂,真正實現“雙贏”、“雙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努力,將自己所學都無私的傳授給學生,並努力創新,尋求新的教學方法更新自己的工作。

學本教學心得篇3

近兩年來,我區中國小都在大力推進學本式卓越課堂的教學實踐活動,我們有幸多次參觀並學習,讓我獲益匪淺。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應該接受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下面我談談我在學習和自己在進行學本式課堂教學中的感受。

首先要相信學生,學生能完成的事情教給學生完成。我覺得學生只要多聽,多看,多做,多説,多練,是可以學好數學的;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興趣,只要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就會體會學習的快樂,我覺得還是應該多表揚學生,多肯定學生,讓學生多感受成功,培養學生從心裏喜歡數學。我所聽到的熊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是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所以在課堂提問上,問題不能缺少思維價值,否則小組學習為討論而討論,為探究而探究,形成“表面熱鬧”,小組討論中必須注重實效,多關注學生學習是有效性,包括優秀的、中等的、學習困難的學生都要有收穫;在課堂上,提出的難度與坡度的問題,學生要有足夠的思考空間,問題讓學生感興趣;抓住數學的根,有針對性的做題練題。要注意課堂教學中隨時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指導學生調整、完善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在課堂上不斷教學生總結過程方法,學會分析問題,培養學生分類思想。這樣,就逐漸實現注重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移。

我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困惑,比如學習過程中學生做過的題還是容易出錯,課堂中進行小組討論交流時總覺得效果不夠明顯,小組在表述自己小組成果時,我發現學生真的是要説出自己每一步怎麼走的時候,他就寸步難行了,並且在小組的合作學習過程中,總有少數學生不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或者是影響其他同學的學習,造成課堂紀律有點凌亂。針對這種情況,我安排學生再練同類題,不斷反覆,先口頭講一遍,再寫一遍,對紀律渙散的學生進行教育,時間浪費過多,造成課堂教學內容卻難以完成,這也是一個比較矛盾的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這些課堂中出現的一些矛盾,看來我還需要進一步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爭取早日解決這些困惑,提高教學效率。

人是有潛能的,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潛能就會超常釋放出來。我們必須想盡一切辦法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的潛能在課堂上得以釋放。把學生的機能充分發揮出來,學生就對學習有了興趣,有了熱情,日積月累,每天學生都發自內心的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學生喜歡數學,一定會把數學學好。

學本教學心得篇4

參加小課題研究培訓會心得體會

長春市十一高中高一組李旭 通過參加這次小課題研究培訓,學習了到底什麼是小課題,如可開展小課題的研究等,結合自身實際,體會頗多。

一、瞭解到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説,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裏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説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説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現狀:

現狀一: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所以,很多教師從來就沒有真正體驗過自己策劃、設計、查閲文獻、收集資料、調查訪談、歸納探究、交流分享及結題展示等課題研究過程帶來的快樂。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現狀二: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繫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繫,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課題往往也是“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問題”,其結果只能是“無病呻吟”,毫無意義。

現狀三: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現狀四: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着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着、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現狀五: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所以對課題研究常常有一種“自我無力感”,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現狀六: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但首先要明確到底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呢?

二、學習了什麼是小課題研究,如何選題及如何開展小課題研究

1、小課題的定義

小課題研究是校本科研的一種形式,指的是以中國小一線教育工作者為主體、以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生的具體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問題的解決為研究目標的課題研究。

小課題研究是教師基於職場實際,以解決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為任務,對自身的工作進行自我觀察、內省、反思、探究與行為跟進的一種研究方式。

我們給它這樣定義:作為教育活動“當事人”、“實踐者”的教師,自覺針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某些問題、話題,進行持久關注,不斷反思追問,積極進行改進實踐的研究性教育行為。

共4頁第1頁

通俗地説,是以教師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課題,運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師個人或不多的幾個人合作,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同研究,取得結果,其研究結果直接被應用於參與研究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去,並取得實效的教育科學研究。

有專家認為這類課題無須審批立項,是教師自發進行、自我負責的“常態化”研究行為。它提倡一種“教學即研究,教師即研究者,成果即成長”的理念。

確實,“小課題”從本質來説是一種個人研究行為,由教師個人承擔,研究主體同時也是責任主體,也是利益主體。

2、小課題的特點

一是問題小,研究微觀問題。教育問題、教學問題和學生髮展問題;

二是過程活,過程週期短且靈活。

三是成果多,成果形式多樣。

3、如何選題

瞭解了“小課題”的特點,該怎樣選題呢?

前面我們已經説過“小課題研究”的課題是來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是從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困難轉化而來的。首先教師要善於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在教育、教學中有問題意識。例如在教學中我們發現有的學生學習差,有的類型的題就是不會做,有的概念就是不理解,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他為什麼不會做?為什麼不理解?有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作為一個課題去研究,這就形成了一個教師個人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結果可以立即用於在教學中去改變這些學生的學習狀態。這個課題不大,研究的對象就是那幾個學生,通過調查會很快獲得結果,再對結果進行分析就會找到差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把這些辦法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就會收到成效。研究的時間短,研究結果會很快在實踐中應用,這就是“小課題研究”。教師要學會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發現問題,要有問題意識,並且要能把問題轉化為可以研究的課題。

當然在具體操作時,還要注意下列要求:

①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②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③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④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⑤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4、小課題研究的過程

(1)問題階段要明確發現“有哪些實踐問題需要解決”;

(2)設計階段要回答“應該怎樣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即提出解決方案,明確採取什麼行動措施將得到什麼效果;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3)行動階段要保證“是否按解決方案採取了有效的行動措施”;採用措施去解決問題)

(4)評價階段要分析總結“所採取的行動措施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解決問題的情形及還有什麼問題”等。然後,根據評價的結果開展下一步研究。

5、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敍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6、如何通過研究日誌積累資料

? 研究日誌是研究者圍繞着研究問題或針對某個主題對所發生的事件(行)與思考(思)進行的定期記

錄。

? 研究日誌一般要定期進行(如每天的某個時間),但為了防止遺忘,可以及時地寫下備忘錄。? 研究日誌的內容可分為描述性記錄和解釋性記錄兩個方面

? 描述性記錄包括對研究活動的説明,教育事件的描述等。描述性記錄要注重精確性和關注細節

7、解釋性記錄

? 解釋性記錄指的是個人的感受、解釋、思考、推測、對事件的解説、對研究問題的反思等。? 解釋性記錄不能單獨構成研究日誌,它要依附於事件的發生與發展。

? 解釋性記錄的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 第一個方面是你對事件原因的看法,? 第二個方面是你對你的行動及其結果的分析,? 第三個是對下一步怎樣做的想法。

? 上述方面也就是教育敍事中反思的內容

8、常用研究方法: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這裏有一個問題想提醒老師們注意一下,就是小課題研究過程中要不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中的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學習可以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幫助我們能在理論的高度分析研究的結果,使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入,這樣我們在應用研究結果時會更切合實際,收到更好的成效。同時在研究中也要學習一些教育科研方法,並在自己的研究中去應用。特別是一些調查的方式、方法,例如,怎樣編制問卷,怎樣與學生談話和通過談話達到對學生的瞭解,在這些方面都是有一定技巧的,弄不好了解的情況就會不真實,這樣一來,研究得出的結果就不會真實,研究就沒有意義了。

9、小課題的研究結果的陳述方式:

(小)課題研究的成果表現形式

? 中國小課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學生和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這個成果可以用多種形式來表述,如課

題研究報告、教育敍事、教育案例、教學課例以及學生和教師的作品和反映研究過程的各種資料。(見《關於小課題研究的幾個問題》)

要注重中國小教育科研課題成果表現形式的特殊性。《長春市“十一五”教育科研成果集》採取了由“課題的提出與界定”、“研究過程與實施策略”、“研究成效”三部分構成的課題研究報告的形式,這並沒有充分展示出這些課題成果的全貌,可以通過附錄等形式來展示。

可以是報告式,也可以是敍事式。

報告式的研究結果就是研究報告。它包括以下幾個內容:題目;研究目的;研究對象(樣本選取);研究過程(簡述);研究結果的分析;結果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應用的情況介紹。

敍事式的研究結果有兩種,一種是敍事研究,另一種是個案研究。它們都是敍述式的,其主要結構如下:

題目——題目要簡潔,要點明主題;

引子——説明研究的起因;

背景——説明事情的背景;

事件——説明事件的經過或調查瞭解的結果;

結果的分析和反思——包括如何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改進和應用。

三、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從這次培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周局長和謝老師講到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閲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

對於這次課題培訓,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講解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培訓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學本教學心得篇5

參加全盟課題課題結題會(地理)心得體會

3月29日,我有幸參加了呼盟教育研究學院主辦的,呼盟片區子課題結題會,更難得的是還擔任了結題的評委工作。通過參加這次課題結題會,學到了很多,收穫滿滿,受益匪淺。

一、瞭解到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的現狀不容樂觀

有人説,教育教學研究就是建構更為合理的教育意義和活動方式的過程(柳夕浪)。它是學校內涵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應然選擇,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要條件,還是改善教師生活的重要途徑。然而,在現實的中國小校裏面,教師們往往既敬畏科研,又在敷衍科研,甚至反感科研;覺得科研很神祕,覺得科研離自己很遠,覺得做不做科研沒有什麼關係,等等。具體説來,中國小教師科研或者説課題研究有如下幾種令人堪憂的問題:

1、重申報,輕研究。很多教師很重視申報課題,但不重視研究,甚至沒有研究,只是掛個名而已,沒有真正的“精力投入”。有的是有“兩頭”沒“中間”(只有申報與結題),沒有研究過程,結題的時候只是“匆忙間”整一篇文章;有的則是“有頭無尾”,不了了之。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他們申報課題原本就不是為了研究,只是為了職稱評審或者應付任務,而非為了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有的是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課題研究。

2、課題又大又空。教師課題“假、大、空”的現象比較嚴重,與教師自己的工作實際聯繫不緊密,或者根本就沒有什麼聯繫,尤其缺乏對教育教學細小環節的研究。

3、缺乏課題研究的動力。有些教師缺乏問題意識,沒有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緊迫感;有些教師出現“職業倦怠”,缺乏專業發展的積極性,缺乏課題研究的內驅力;有些教師則缺乏課題研究的興趣,沒有嘗過科研能夠改進教學、發展自我及提升生活質量的甜頭;還有些教師則缺乏與他人分享教育智慧的願望和胸懷。

4、很多教師沒有機會做課題研究。這一點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由於過分強調統一“規劃”課題,過分強調“集體”研究,所以,課題研究變成只是少數人的事情,變成學校領導和部分骨幹的“專利”。於是,一部分人始終擁有着話語的“霸權”,而更多的人則長期“被壓迫”着、被“邊緣化”。事實上,個別化的課題研究,才是人人平等參與的,才是深刻的、有實效的和可行的。

5、課題研究要求過高。由於過分強調理論提升,過分強調課題研究過程的科學、規範,很多教師缺乏教科研能力,又得不到適時的、有力的指導,覺得課題研究有點“高不可攀”,望而生畏。

共3頁

第1頁

6、課題研究的時效低。前面幾種情況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那就是課題研究的“成果”不能及時轉化為“教育生產力”,課題研究不能實時、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沒有發展到能引起自我轉變的層次,這往往會帶來一種“惡性循環”。

簡而言之,現在的中國小教師課題研究大都是“假、大、空、高、難、遠”。那麼,我們應該從事什麼樣的課題研究呢?

二、在具體操作時,要注意下列要求:

1.課題的選擇應具體、實在,研究範圍宜小一些,適合教師個人(或同備課組的兩到三人)開展研究。

2.加強選題對教育教學實踐指導的針對性,選擇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需要解決又力所能及的問題進行研究。

3.充分考慮選題的主客觀條件,注意選擇自己有較多經驗積累,或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一些成果而研究尚不深入的問題進行研究。

4.課題名稱的表述準確,注意使用科學概念和規範用語,不要使用誇張等修辭手法。

5.課題選題要有創新意識,突出具體研究內容的特點,可以是將一種理論、一個觀點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以借鑑他人的成果,結合自己的教學加以改進;也可以運用新的方法、新的視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途徑。

三、注重在研究過程中積累資料:

每一個環節和步驟都要積累相關的過程材料,通過方案、計劃、總結、教育敍事、案例、課例、研究日誌、學習筆記、資料摘記、隨筆和相關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翔實地記錄研究過程。這些記錄過程的資料也是撰寫課題研究報告的依據和展現課題成果的主要內容。

主要採取行動研究的方式,同時,選擇案例研究、個案研究、調查研究、敍事研究、文獻研究等適合教師開展的方法開展研究。由於所取樣本小,其結果一般不用數量統計處理,只作定性的分析、比較。

四、反思自身存在問題及改進方向

在這次結題會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課題存在的大量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課題的選題可行性有些欠缺,選題不要求大,只求能真真正正的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就行,研究的切入點要小,從小問題入手,研究過程要真實。

共3頁

第2頁 2.研究方法不夠具體。就目前而言,我僅用了個案法,沒有充分利用各種研究方法,特別是直觀、形象的問卷調查法和圖表法彙總等。

3.閲讀的書籍不多不廣。課題研究要看很多理論知識或資料,特別是在課題選題之前,這是必不可少的。

4.反思不夠。遇到問題要及時不斷地進行反思。在研究過程中忠實記錄下自己的做法。對於這次課題結題會,我感慨萬分,真是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聽了彙報才知道自己的浮淺。我要借這次結題的機會,提高自己進行課題研究的能力,重新審視自己的課題研究工作過程,使自己成為一名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師。

李 鳳 霞

2015年4月2日

共3頁

第3頁

學本教學心得篇6

如何讓學生“聽話又有主見”

兩天的學習,讓我在教學觀念上有了新的認識,不會立馬改變,但會有新的突破。

我思考這句話:觀念跟不上,節奏就跟不上,質量也就跟不上。從而看來,教學教學,關鍵是學生的“學”。

一個“叛逆”的學生一定是一個“飢餓”的學生,他的很多期待,如被理解、被關注、被允許、被欣賞等沒有得到滿足;一個“太聽話”的學生一定是一個“壓抑”的學生,他認為不聽話是危險的,只有聽話才能得到大家的愛。

太“聽話”,學生的自主性就得不到發展,未來俯仰隨人,不能獨立;太任性、太叛逆,教師的教導不能夠傳遞給學生,學生將來的社會適應又將困難重重。兩者都是讓人擔心的,我們想要的是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學生,可是發現很難做到,難道這真的是難以兼得的“魚”和“熊掌”麼?

之前,我對這樣的問題通常從“教養的平衡”、“收放適度”或者“規則和自由”方面去探討,後來我發現從這些角度去探討,很容易陷入“説起來很對,做起來很難”的窘境,因為那個所謂的“適度”、“平衡”很難確定。那麼,有沒有更好的理解或者方法來幫助我們呢?通過這次學習,我得到了答案。請看下面兩句話:

過度的壓力會把天才變成白痴,適當的激勵會使白痴變成天才。

這是兩個相連相似,但有本質不同的兩個角度。按照前者的邏輯,過度的壓力會把天才變成白痴,彷彿“學生成為什麼樣的人”是“我們”能“要”出來的,這顯然是不成立的,因為學生有他先天的氣質,有他自己的選擇。而“適當的激勵會使白痴變成天才”是我們能夠把握的,這就是兩者的最大區別。當我們把着眼點放在我們自己身上而不是學生身上,我們將體會到“能夠把握”的美妙感覺。

比如想讓學生“聽話”,我們的着力點就是做一個“我的話學生願意聽”的教師。那麼,接下來就是怎樣才能達成“學生願意聽我們的話”。其實,這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如果能做到以下幾點,學生自然就願意聽我們的話:

1、言出必踐

不輕易許諾,許諾了就放在心裏一定兑現,萬一因特殊情況兑現不了,要真誠的道歉,就像對我們的朋友一樣懷有歉意;

規則明確,允許就是允許,不許就是不許,比如和學生商定什麼時候完成作業,就必須到時完成。那麼,學生沒有完成,就要批評。

興隆中心國小

喬飛 同時,無論學生完成的好壞,都應該給予肯定(其實,學生可以從錯誤中學習)。

2、確切地讓學生感到我們為他着想

這個要點是學生“感受到”才算數。很多教師用心良苦為學生不惜代價,可是學生卻跟教師不親,這是因為教師給學生的是“教師想給的”而不是“學生想要的”,而且教師不知道學生想要什麼也不願去了解。教導學生做或不做一些事,也可以讓學生感到是“為他着想”。比如不能玩彈珠槍,要讓他感到是為他的安全,怎樣感到呢,就是把危險展現給他看;比如“現在好好學習,將來才有出路”,這種話學生就是不能感受到的,因為他太小對“將來”沒有概念,所以能做的就是,讓他感受到“成績的成就感”和“學習本身的快樂”。

3、讓學生信服

我們自己説的自己相信而且能做到,我們的建議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價值又可行的,學生不能做到的、不知道的、不懂的,我們能在學生需要的時候教給他、幫到他,他就信服我們。反之,學生就不信、不服我們。如果我們能夠讓學生感到我們説的話算數、有用,又為他着想,又不強加,學生有什麼理由不聽我們的話呢?學生其實很依賴、很看重教師的,他不聽話,往往是我們的話不那麼讓人家愛聽。如果教師的話人家學生不愛聽,教師又非要人家聽,會是什麼結果呢?讓學生有主見也不難,只要我們的期望在成為“一個讓學生有主見的教師”。

怎樣成為“一個讓學生有主見的教師”呢?下面幾點值得注意一下:

1、允許學生做他自己

學生很難理解大人的成人世界,但是大人可以通過學習、觀察來理解學生,如果我們能夠尊重學生和我們的不同,我們和學生就能互相接納;如果我們能夠欣賞學生的不同,我們和學生就能互相滋養。互相接納,師生關係就是融洽的。

2、相信學生能夠做好自己

人是天生喜歡自由自主的,而依賴是後天完全能夠“培養”出來的。怎樣能成功的“培養”依賴的學生呢?大部分教師都有自己的訣竅。而其中最大的要領是“不放心”,“不放心”的背後是“不相信”。只要這個要領把握得好,培養“依賴的學生”,指日可待。

怎麼叫“不放心”呢?請看:

a“你講的不行,還是聽聽我講吧!” b“明天,我檢查,必須都做完!” c“你還不會呀,我來吧!” d“這樣不行,你得……”

e“學習不管不行,不管你就知道玩!”

難道學生連吃飽穿暖也不懂麼?餓一次就知道吃了,凍一次就知道穿了,問題就在於教師而不是學生經不起那一次餓或者一次凍; 學生不會正需要學呀,有誰天生會呢?“這樣不行”,他要做過才知道呀,如果什麼錯誤都不犯,從何學習和成長呢?通過嘗試來知道行或者不行,是人類最基本的學習方式呀!我其實,很早就有着這樣的共鳴,通過這次學習,真正的突破了自己內心的拿到防線,我要放開學生的手腳,相信他們能行。

對於學習來講,最主要兩個動力就是自主性 “他在學”、成就感 “他能學”,教師每多督促一次,學生就少督促自己一次,自主性就被破壞一次。我的建議是教師一開始就這樣告訴學生:這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決定和負責,你任何困難我都願意幫助你,但由你來決定要不要我幫。教師對學生的唯一要求就是“學生對自己有要求”,唯一幫助就是“學生能夠自己幫助自己,知道怎樣能做到以及怎樣獲得幫助”。

我們能不能相信:

a學生能夠勝任那個年齡要求他做的事

b學生不會,可以學會。學習常常通過犯錯或者失敗來進行,學習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c學生天生就有自主的願望和能力 d學生天生就是向上的、向善的如果教師能真的相信這些,根據學生的自主要求給予必要的支持、建議和幫助,而不是把支持、建議、幫助根據教師的理解強加給學生,我不相信世界上真有“依賴”的學生。

綜上所述,如果我們的着力點在“我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教師”,努力去改變一下自己的教學觀念。“聽話”和“有主見”就不是不能兼得的魚和熊掌,而會是硬幣的正反面,兩者本是一體,並不衝突。

以上就是我的學習心得與自己感悟的結合,有共鳴者,我願與之共勉。感謝領導給我們學習的機會,也希望領導多給我們學習的機會。

2013年1月

學本教學心得篇7

參加英語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帶着那麼多的快樂,帶着那麼多的收穫,帶着那麼多的不捨之情,培訓結束了.

此次此時假如讓我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感受,我想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下面,我想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感受。? 一、傾聽同仁講演,受益匪淺。

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英語教師,以前,感覺自己就是一隻井底之蛙,有時是很認真和努力地完成教育教學工作的,可是覺得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加強和提高的,覺得有時不能及時地學到一些先進的教育技巧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引領。

在這次培訓當中,我聆聽了兩位老師精彩的説課,觀看了兩名老師的課件展示,目睹了兩位老師的教學設計,聽了龐老師的精彩點評和課外指導.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 二、收穫情誼,體會濃濃真情!

在培訓過程中,結識了許多同仁,就英語學科也作了許多交流,感受頗多.體會到了友情的美好,體會到了濃濃的真情!

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了很大的收穫,在回家的路上,我一點都沒有疲倦的感覺,而是在不停地回味着這次培訓的收穫,不由得感慨萬千,是啊!我們中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做一個學識淵博,思維敏捷,富有愛心

和幽默感,具有自如的駕馭課堂能力的好老師。教學不僅是一門複雜的學問,更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