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8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46W

只有在練習寫心得體會的過程中,我們的思想境界才會有所提升,我們在不知不覺中也是寫過很多種類的心得體會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繪本閲讀教學心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8篇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篇1

8月下旬,我有幸聆聽了關於幼兒園早期閲讀的培訓,感想及收貨頗多!近年來,世界各國的幼教專家們都十分關注早期閲讀,認為早期閲讀對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兒早期閲讀能力的培養程度,將會影響其終身學習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國家教育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也第一次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閲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閲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閲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對進行早期閲讀是很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幼兒園早期閲讀是指在幼兒園階段,以圖畫讀物為主,以看、聽、説有機結合為主要手段(不要求書寫),從興趣入手,萌發幼兒熱愛圖書的情感,豐富的閲讀經驗、提高閲讀能力。?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在園開展早期閲讀呢?

一、首先要為幼兒創設適宜的閲讀環境,激發閲讀的興趣。

?綱要》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與、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綱要》還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的語言是通過對周圍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幼兒園與家長應當為幼兒創設並引導幼兒接觸一定的閲讀環境,並想方設法喚起閲讀興趣,激勵他們持續地、愉快地、主動地發展閲讀,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培養早期閲讀能力。

(一)要盡力營造一個處處能夠見到漢字與實物緊密結合的環境。大門、花園、教室、桌椅、門窗、玩具等凡是能與漢字結合的實物上都儘可能地與漢字掛鈎,讓孩子們見物的同時就能見到與之對應的漢字。孩子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把圖象、聲音、語義、符號自動地整合到一起,從而逐步實現對漢字的認識。在人際交往中,也要注意營造漢字教育的環境。例如,我們把孩子們的名字寫入“標誌”,在毛巾架上、小櫥子上、杯子架上都有每個人的“標誌”。孩子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標誌”上的漢字自然就記住了。這樣做,既可以加深人與人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又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漢字教育。

(二)在區域中,我們精心設立充滿温馨、優雅、適合閲讀的圖書角,專門以開放的形式、空間,時時吸引着。他們還把自己家裏最喜愛的圖書放置在圖書角里,與同伴交流,在豐富班級圖書內容的同時,也增進了孩子之間的相互交流,獲取更多的閲讀信息。由於圖書角就在孩子身邊,孩子可以在晨間活動、區域活動和飯後的間隙隨時翻閲。久而久之,閲讀活動成了孩子每天必不可少的內容,就象他們需要水和食物那樣自然,在不經意間逐漸養成了自覺的閲讀習慣。

除此之外,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及時調整適合幼兒閲讀的圖書、故事內容,並根據不同的故事及內容採用不同的閲讀指導技巧。如可以利用故事插圖,組織幼兒續編故事。這樣堅持不懈努力,的閲讀就能始終保持旺盛的與濃厚的興趣。

二、培養的閲讀常規,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在培養幼兒早期閲讀興趣的同時,應有目的地訓練做事認真細緻、有條理、不怕困難、做事有始有終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是和學習的興趣相關聯的,良好學習習慣既是順利進行早期閲讀所必需的,也是國小學習的重要準備工作。記住這樣一句話“起初是我們養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我們。”我園是以紅纓教育的《幫我早讀書》為主要的語言教材,每天早上幼兒入園之前我會先把所有的書擺在一個固定位置,露出每個孩子的名字,幼兒進教室後會主動取自己的書,跟着磁帶指讀。晨讀完畢,我會放音樂,孩子一個接一個有序地把書送回指定地點,放整齊。等待的孩子可以打拍子、做律動。平時我還注意提醒孩子,閲讀要從左到右,自上而下,書要一頁一頁從前往後輕輕翻;圖書角看書時要安靜,不能打擾別人,對圖書要愛惜,不折損,不撕頁,不在書上亂塗亂畫等。閲讀時我們非常重視幼兒“指認”技能的訓練,讓幼兒儘可能調動身體的各種感官,使其同時運轉,並在每個字上聚焦。可用四句話來概括:手指着這個字,眼看着這個字,嘴裏念着這個字,腦子記着這個字。但是,開始的時候,幼兒往往完不成手、眼、耳的協調運做,經常亂指一氣,這就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幫助幼兒完成有節奏的指字訓練。具體操作可由或家長握着幼兒的食指,一邊讀詩歌或故事,一邊帶領幼兒指字,反覆進行,讓幼兒掌握一定的指字速度和節奏,區分文字和標點符號,有標點符號的應該語氣停頓,但是手不用去指標點符號,應該直接去找下一個字。在每行字末,提醒幼兒換到下一行,用生動的語言告訴幼兒?“拐彎請注意”。中班下學期,我班孩子已養成了良好的閲讀習慣,絕大部分已順利從“點指”過渡到“劃指”。

三、運用多種方法指導早期閲讀1.讓大量感知和積累兒童文學精品

幼兒階段的記憶特點是無意記憶佔優勢,年齡越小越明顯,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佔優勢,幼兒有着極強的無意識的感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當我讓孩子們欣賞“撫摸”這首散文詩時,雖然中班的孩子還不太理解散文詩的含義,但聽完這首語言優美、節奏輕柔的散文詩,孩子們很自然的説出自己的感受:“老師,真好聽,再放一遍吧。”“我聽着很美。”所以,我們應為幼兒提供大量的、全面的兒童文學精品,利用餐前飯後讓他們進行感知。所謂感知,就是不要求幼兒理解並會説出作品中的每個詞、每句話,更不要求他們會複述所聽過的每個兒童文學作品,這裏只尋求一種薰陶,日積月累,潛移默化,這對提高的語言修養和今後的語言創作是極其有利的。

2.根據智力發展規律,注重因材施教

?綱要》強調“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個別化的特點,教師與幼兒的個別交流、幼兒之間的自由交談等,對幼兒語言發展具有特殊意義”。?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每個孩子的智力、發展速度都不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方説,有的孩子喜歡閲讀,但不擅長拓展,我們可以採取調動孩子生活經驗,用動作、感情結合圖片幫助幼兒拓展思維;有的想象力極豐富,但表達不夠,教師儘可能讓孩子多表達,單獨開展指導,在日常閲讀中指導幼兒講述。有的孩子閲讀習慣差,我們就讓能力強的幼兒與他們共同閲讀,用好的榜樣影響他們校正不良習慣。要細心觀察,注意調動每個幼兒閲讀的積極性,根據幼兒不同能力、不同水平進行指導,比如在學習《小馬長大了》後,我們啟發幼兒學一學動物的動作、表情,説一説小馬、黑狗、山羊、黃牛是什麼樣子,它們都有什麼本領,留有問題讓幼兒思考。這樣,老師可以從中觀察瞭解到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及時發現理解的差異,適當推敲原因並給予不同指導,這是整體指導過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總而言之,針對個體的指導方法不一而定,形式可不拘一格多樣化,以推進閲讀水平的提高。

3.利用故事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故事是所有孩子們的喜好,孩子們喜歡從故事中受到啟發,更喜歡從故事中學會做人的準則。於是,我便開始採用睡前小故事的“策略”:在孩子們午飯後組織些安靜的遊戲(比如:聽平靜的音樂等)來平靜孩子們心潮澎湃的心,讓孩子們首先能安靜地走進卧室;到卧室後我會告訴孩子們安靜後再講故事,這樣孩子們躺到牀上的速度就會加快一倍,很快就會躺到牀上等待老師講故事;偶爾有一次一個小朋友説我要講的故事她也會,於是那天中午我就請她替我講了。後來發現小朋友講故事的熱情高漲,乾脆就請小朋友們輪流講。就這樣,每天都有不同的孩子講不同的故事,孩子們非常愛聽,而且睡得特別香,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4.正確評價,及時地進行表揚獎勵

每個幼兒都渴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獎勵,我就運用幼兒的這一心理,指導幼兒閲讀,激發幼兒對閲讀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如:若孩子在閲讀中語言連貫且緊扣畫面主題,聲音洪亮,用詞恰當等,問題回答的特別好,我們這時就該及時地給予獎勵,還可以設置“幼兒進步獎”、“主動學習獎”等。可以口頭表揚,讓小朋友為之鼓掌,也可發些小獎品,如:小紅花、小貼畫或各種好看的圖片等,得到的表揚獎勵越多,他(她)就對這一越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也就越高。

5.注重整合,聯繫生活實際?

?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發展幼兒的經驗,提供促進語言發展的條件。”這就要求我們在組織語言教育活動中,應該注意整合性原則,這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語言教育活動內容的整合性。如把語言教育活動與其它各科內容進行整合;在選擇和編排語言教育活動內容時,把語言學習內容視為一個整體。二是語言教育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在語言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中,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為幼兒創設具有真實語言運用機會的不同交流情境,使語言教育的過程成為教師和幼兒共同建設的積極互動的過程。還應該注意把語言教育活動滲透到各種遊戲和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幫助幼兒擴展自己的語言經驗。如:夏天到了,幼兒園內的各種樹木發生了變化,在户外自由活動時,讓孩子們仔細看一看,找一找幼兒園發生了什麼變化。讓幼兒在觀察中議論、想象,及時地用語言表達出來,在觀察過程中,很自然地發展了的口語表達能力。

此外,我們還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來不斷激發幼兒早期閲讀的興趣,提高閲讀及應用能力。如:可以請幼兒創編,也利用零碎時間讓幼兒講講自己的見聞和感受,進行識字遊戲,經常張貼的“口述日記”等。

繪本閲讀教學心得篇2

1、從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pep國小英語在中高年級課本中已經出現了let’s read, story time、繞口令等閲讀材料,同時所列功能項目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內容,突出了語言學習與學生生活經歷相聯繫。課文基本上是以單詞、對話、閲讀的形式編排的,一課一個專題,圖文並茂,即圍繞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某個熟悉話題展開,提供相關畫面。教材的這種編寫特點也決定了國小閲讀教學要求突出“用”字,要讓學生學習、理解與傳遞必要的信息。

2、 層層推進,逐步操練

在國小階段,我們強調教師抓住國小英語教學的三個要點:興趣+情景+活動,採用諸如look and say這一類的方法,藉助圖片、錄像或假設的情景,讓學生對語言的的感知,對課文內容的感知,使他們產生閲讀的慾望。

再通過一個let’s be a painter。的教學活動,即讓學生留在腦中最深刻的一次假期通過畫筆畫下來並進行討論。並記錄下來在小組之間進行傳閲。既實現訓練任務向實踐型任務的過渡,培養語言運用能力,又解決了閲讀材料少的問題。讓學生輕鬆地在同學之間找到了感興趣的閲讀材料,同時也讓他們在閲讀過程中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3、視聽着手,解決問題

以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感知整體的閲讀材料。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藉助課文圖片,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呈現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聽錄音。就這樣,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即教師設計問題, 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 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

但是在循序漸進的原則下要儘量做到:a提問要誘發學生興趣設計問題:應該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積累基礎上,在現有的邏輯思維水準下,換不同的角度提問。b提問設計須有“度”,從學生閲讀理解能力的實際出發,利用有關提示引導,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c提問設計應“巧”

4、過程指導,適當調控

閲讀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着閲讀的效率。國小生剛剛接觸英語,並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閲讀,大部分學生要靠老師正確的指導,而閲讀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為此,閲讀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閲讀習慣的培養,具體有:a培養學生默讀的習慣; b培養學生根據意羣認讀的習慣c培養學生猜詞的習慣,最終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閲讀。

5、滲透異國文化,拓展閲讀空間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因此通過文化背景的滲透來培養文化意識有助於學生真正學好、用好英語,“流”向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