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古今中外的各種知識,然而這對我們的生活和成長都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三篇

《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1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裏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裏,是怎樣跑的。

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穫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裏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裏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彷彿自己能恍然若悟的機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着強烈的憧憬與嚮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裏,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於自己甚至對於整代中國人來説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後説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儘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着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閲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説,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麼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説、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於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恆不變的範型,是獨立於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一個人的哲學觀對其理論有着很大的影響,其理論也隨處可以看到其哲學觀。在《理想國》裏柏拉圖的這種理念説對其在辯論中思維的展開、發展都起着重要的引導作用,是這本書對話的起點也是其中的一個主導觀念。在看這本書時我常想起中國的哲學問題,想起另一位的哲學大師王陽明,也許他們觀點什麼的相關的真的很少,也許唯一的關聯就是他們都被稱作唯心主義,而唯心主義在過去思維裏,在我們從小被教導或明或暗的教導馬克思主義唯物論與辯證法時,我們對唯心主義也許不是厭惡反對但至少也退而遠之,不敢親近,就如王陽明大家很多人也許只知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這句話充滿了詩意與人生很難理解的韻味,可這句話也是我們在哲學上所批判的。而真正的進一步知道王陽明是餘秋雨的書裏提到了這位老鄉,這位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專門派人為其守墓,有個日本將軍甚至有個腰牌上寫道一生俯首拜陽明,讀到後我深深的觸動了,覺得如此對一個厲害的人物在我們厚厚的課本里竟然沒有提過,自己也知之甚少。後來也大概瞭解了一下王陽明,明白了其偉大,儘管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但這不能阻止我們去欣賞他的偉大。

《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2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誌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並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衞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於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並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係,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着憧憬,被後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與前面一樣,讀到這裏,我又有了一些和柏拉圖相左的見解。柏拉圖覺得:為加強思想統治,應該不惜控制所有藝人,阻止他們不論在繪畫或雕刻作品裏,還是建築或任何藝術作品裏描繪邪惡、放蕩、卑鄙、齷齪的壞精神,“哪個藝人不肯服從,就不讓他在城邦中存在下去”。但是,我認為:世界上善與惡、美與醜、正義與邪惡,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因為有惡,人們才可以感受到善;因為有醜,人們才能體會到美;因為邪惡的存在,人們才追求正義。摒棄一切反面的食物只保留正面是不可能做到的,追求極端只會適得其反。無論是藝術還是思想,都只有豐富、全面、博大精深時才是最有利於人才培養、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所以,或許不應該過分去追求社會思想的統一和單調,人的思想是不可能長期永遠的被壓制的。

《理想國》詮釋了柏拉圖的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柏拉圖認為理念社會和現實社會構成我們生存的世界,理念的社會真實存在而且處於永恆不變的狀態之中,但人類所感受到的世界只是理念社會的影子,微弱而不真實。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由現象組成,時刻在時間、空間的作用下不斷變化。以這個理論為基礎,柏拉圖提出了與眾不同的一種認識論,囊括理念論和認識論,以此來指導他的哲學教程。柏拉圖作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創始人,書寫並流傳了豐富的哲學著作,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對後世哲學影響尤甚。《理想國》幾乎是一部“哲學大全”,大部分由對話體寫成,文體之優美,思維縝密。柏拉圖認為我們我們生活的世界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世界,只有有知識的人才能將具體事物與理念事物準確區分開,因為他們能真正認識到美。柏拉圖覺得善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作為一個唯物主義者,我始終覺得世界是唯物的,一切都互相聯繫的處於發展變化之中,人能主觀能動的認識世界上的事物,但人的認識會受立場、知識、世界觀等不同因素的影響。雖然我和柏拉圖的世界觀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對於善、對於美,我們都是心懷感恩並敏鋭感受着的,對於它們的歌頌我們有一顆同樣的心。

看這本書,不僅能瞭解古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狀況、風俗人文等,還能跟着蘇格拉底的辯論培養一些哲學思維,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哲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對待生命的態度,同時也能學到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這些對我來説都是不小的啟迪。讀這本書,我收穫良多。

《理想國》個人讀後感範文3

《理想國》是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的代表作,它孕於古希臘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記得導師曾今説過《理想國》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本如其書名的政治着作,更是一部教育着作,拜讀之後,倍感如此。其中本書闡述的對護衞者的培養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聯想到當今現實,謹對此發表一點鄙薄之見。

在《理想國》構建的城邦裏,作為守護這座城邦的人——守護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樣一個重要的羣體是需要更多的時間,“最多的知識和訓練”來培養他們。培養這樣的一個人需要怎樣的教育呢?在此,我想用個別説明一般。

在本書中,要對護衞者進行教育。首先,要選擇有天性基礎的人,天性即天賦,有護衞者的質地,要把愛好智慧和剛烈、敏捷、有力這些品質結合起來。之後,才進行對後天的培養。從教育的內容上看:第一,有選擇性,要選擇善的、真的、積極的故事,排除惡的、假的內容;第二,有序性,先進行教音樂後教體操,教音樂以使其心靈達到對美的愛,教體操已達到身體健康、鍛鍊他心靈的激情部分。從教育方法上看,運用講故事的方法,鼓勵孩子們要模仿就模仿與他們專業有關的人物,模仿那些勇敢、節制、虔誠、自由的人物,不要模仿壞人和鄙夫。當然,前提是故事的內容需要經過精心選擇的。此外,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加強監督,進行考察。

教育過程中,書中尤其強調早期教育,在此期間要重視教育內容的選擇。“凡事開頭最重要,特別是生物,在幼小柔嫩的階段,最容易接受陶冶,你要把他鑄造成什麼形式,就能鑄造成什麼形式”。好的故事鑄造他們的心靈,要排除醜惡的假的故事,因為它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改變。有些好的故事從小就應該講給他們聽。柏拉圖提出“兒童階段,文藝教育最關緊要,節奏與和諧浸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

反觀我們現在,值得肯定的是部分年輕父母會用優美的音樂或動聽的自然之聲進行胎教以及父母為兒女的殷殷之心。然而一部分父母太過着急,從小就拿自己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比誰早會認字、數數,比誰背的詩詞多,誰説的英語好。於是,重點班、輔導班氾濫成災,孩子弱小的心靈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失去了童真與應有的童年,與孩子的稱呼不相稱了。還有一些父母,不注重早期教育,忽視了家庭教育,不清楚自己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情緒控制不好,一些不好的事件在孩子面前頻頻發生,給孩子心理留下抹不掉的陰影。

對於早期教育,我雖然不贊成柏拉圖書中的教育決定論(你要把他鑄造成什麼形式,就能鑄造成什麼形式),但其重要性也是很明顯的。我信奉環境決定論,受教育者先天條件差別不是很大,而且很好滿足。教育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在後天人的發展中起着主導作用,而早期的教育是後天教育的基礎,尤其是孩子心性的培養,我認為一些技能的培養可以放在孩子稍大一些培養也不遲。我們的孩子們,早期接受的不應該是一串串的數字、公式,不是一首首拗口晦澀難懂的詩詞,而是讓他們的心靈得到自然的洗禮,善良的浸潤,藝術的薰陶,這樣才能與後天的培養相得益彰,讓他們自然、健康地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