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4W

通過閲讀我們可以學到方方面面的知識,相信書籍中一定會有很多我們讓我們值得分享的東西,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在一位長者的推薦下,我花了近一週多的時間認真看了《世界是平的》這本書。但是老實説,有些地方是囫圇吞棗,有些地方乾脆根本看不懂。但這並不妨礙我從這本書中獲得許多關於經濟全球化的認識。我敢説,如果讓我們去看一些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書籍,不是看不懂,肯定就是看不下去。這本書讓你在閲讀的樂趣中瞭解經濟全球化。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是當前暢銷全球的關於經濟全球化的書。作者托馬斯弗裏德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在我看來,他是一個帶有濃厚國際記者背景的作家,這本書與其説是介紹經濟全球化的書,不如説是一本以經濟全球化為主題的長篇新聞通訊加狂想。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總是把自己頭腦中已有的經濟全球化的理論或者認識調動出來與之進行一個廣泛的對比,確實感到經濟全球化洶湧而來,同時也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同一個時代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我竟然在自己狹隘的小圈子裏生活了三十多年,實在是令人震驚和羞愧。

弗裏德曼不愧是記者身份,他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象在看電影,也有點象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説。但讀完之後,冷靜地做一分析,你就能讀到作者本身並不是經濟學家,因為他對經濟全球化的解釋過於隨意,有時為了生動就捨棄了真理,所以你不要太過於認真,需要去偽存真。

我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來源於傳統的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就像我們大多數人瞭解費爾巴哈和黑格爾是從認識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開始的一樣,但這一點並不妨礙我對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認同感。按照馬克思的理論,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的決定因素是生產力,生產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學技術,而我們平常眼見最多的東西--形形色色的經濟現象,社會現象,乃至文化現象和生活方式均來源於和決定於我們肉眼看不見摸不着的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所以從這一點來説,是人類的智慧,是科技造就了過去、今天和未來。在原始社會,一切愚昧和文明均產生和決定於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直到今天也是如此。儘管他的表現方式千差萬別或者説今非昔比,但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規律並沒有改變,經濟全球化同樣如此。以互聯網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和時空感消失了。我們甚至能常常感到和布什或者是內賈德坐在同一條板凳上。這就是技術,把這個世界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弗裏德曼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歎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繫越來越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弗裏德曼對環境問題表示了高度的關注,指出引起環境問題的原因經濟的不合理發展,但同時指出解決環境問題還是得靠科技,人類必須走一條科技進步與環境保護共同發展的道路。

我是讀不太懂這本書的,但還是收穫了緊迫感。深感國家要強大,要走出狹隘,走出在世界低端市場徘徊的囹圄,還是得靠人才。面對洶湧而來的全球化浪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如果缺乏全球戰略型的人才,無疑是個巨大的硬傷。企業缺乏全球化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經濟發展浪潮中浮沉,國家缺乏全球視野的人才,就難以在世界範圍內把握自己的命運。此時此刻,我才深深理解了西方學者説的那句話:“中國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但更需要比爾蓋茨”。

當前,中國正在走一條科技興國的科學發展之路,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不二選擇。不僅中國需要科技興國,需要科學發展,任何國家都需如此,因為這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遊戲規則。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當看到書名的時候:世界是平的,那時自己就在不停地點頭。是的,地球是圓的,但世界是平的。發展中的社會,發展中的世界。

這本書主要介紹給我們的是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全球化的趨勢不停地被強調,不停地在推進。世界在發展,時代在發展,人們的思想也在發展。

全球化表現在經濟全球化和貿易的自由化。《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狀況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體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併產生贏者更贏、輸者更輸的殘酷現實,直接衝擊了人們對價值的理解;很多人都感受到前途不確定,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對未來產生恐懼。但《世界是平的》同時又啟示我們:理解一個人,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看待;我們許多人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都是因為我們的知識欠缺,否則,人們就會根據情形做出理智的行為。

全球化,當世界沒有獨裁,自由競爭的時候,帶給我們的是更加多的動力與空間。沒有誰可以在沒有競爭的時候成為英雄!也沒有誰可以在沒有合作的情況上成功!全球化,強調的也是競爭與合作。競爭,獲取在世界上的地位,合作,贏得世界裏的掌聲。這讓我想起了李開復先生寫的自傳,他的經歷不也是在這21世紀的全球化背景下發生的嗎?各大跨國際的公司機構,在這全球化的圈子裏,為技術,為人才,為市場而不斷地發生爭取與合作。

除了全球化,書上還描述到全球化的不只經濟,也還有我們身邊的環境。全球化的環境,首當其衝的就是全球變暖,空氣污染,這也是我們21世紀要面對的問題。贊成與反對,減排與控制,在我們生活上演一場。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和環境一起全球化,是善意的,進步的,發展的。

對於我們自己,也是這21世紀的發展者之一。

作者在書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己的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助人們形成這種能力。”所以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到自己在這塊平地上的一席之位。不然只有被社會淘汰,被世界遺棄。這也是達爾文的“適者生存”的自然規律。

世界是平的,我們繼續把它推得更平。

關於《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

當今世界的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不僅包括科技的創新,還有經濟的發展,文化的更新,都令人目不暇接。對於這種世界發展趨勢的描述,人們提出了很多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經濟一體化,等等。《世界是平的》作者--美國人托馬斯·弗裏德曼從一種全新的視角對全球化運動進行了分析,他聚全球發展的事實,透析世界性變化的特徵,探索個人和企業的新的生存法則,提出“世界是平的”:自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進入了全球化的新紀元,如果説之前推動全球化的動力主要來自於國家和公司,而當今世界全球化的獨特動力就是個人和小團體在全球範圍內的合作與競爭,這種個人和小團體在全球範圍內的親密無間合作的現象可以稱為“平坦的世界”。

無法迴避的全球化

考究在多大程度上這種定義的準確性是沒有意義的。真正引發我們思考的應當是書中提到的各種全球化現象。現在,無論在地球哪個角落發生的事情,無論是歷史多麼悠久的事件,我們都可以穿過時空的限制直接得到,信息的獲取變得如此容易,如此快捷。經濟發展也是一樣,幾乎所有的商品都經過了全球化的“最優化”,它可能是在一個你從未想到的地方生產的,或者由世界各地最具競爭力的部件組裝而成的;公司或者國家的發展都無法迴避全球化的浪潮,撇開其他的經濟體追求獨立的發展是不可想象的。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再沒有人有能力對一件事情的發展起到絕對的掌握和控制,正如書中所言,“世界開始從垂直的價值創造模式(命令和控制)向日益水平的價值創造模式(聯繫與合作)轉變”。

那麼,在這個平坦的世界上,怎樣才能贏得立足之地呢?作者列舉了“碾平”世界的10大動力:windows操作系統的建立、個人電腦的風行、互聯網、工作流軟件、外包、離岸經營、開放源、內包、供應鏈、提供信息。這10大因素已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平台。這是一個全球性的、以網絡為基礎的競爭平台,在該平台上存在多種形式的合作,他能夠使得世界上任何地方的個人、羣體、公司和大學,出於創新、生產、教育、研究、娛樂等目的進行合作。財富和權力將會越來越多地聚集到那些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三個基本任務的組織或個人手中:建立連接到這個世界平台的基礎設施;通過教育獲得更多能夠在這一平台上創新、在這一平台下工作,以及成功接入這一平台的人才;最後,通過成功治理來從這一平台中獲得最好的東西,並且防範最壞的副作用。

對於互聯網、外包等推動世界平坦化的新技術,我們都是耳熟能詳,有時我們還會發現任何一個單一的因素都不是那麼重要。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重要的不是單獨的技術創新。引入一項新的技術或者平坦世界那樣的平台,並不足以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只有當新技術或者新的技術平台與新的經營方式結合起來後,勞動生產率才會出現躍升,這可以説是整合的力量,資源與技術的多重整合。當然,所有輔助性的技術、企業流程和習慣等互相融合起來實現勞動生產率的進一步突破,是需要時間的,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經濟學中所説的“時滯”。

可以選擇的行為控制

正如書中扉頁提到:創新,使您與眾不同。作為最引人入勝的環節,作者信奉“一個好的例子勝過一千個理論”,他在論證個人觀點的同時,提到了諸如微軟、ibm、沃爾瑪、ups等全球化優勝者(先行者)的大量事例。這就給該書提供了強大的事實支持。這些都可以作為任何一個有志於超越的個人或者團體學習的對象。我們不能照方抓藥,更不能東施效顰,但我們可以把創新的精神、整合的做法、進取的激情學習過來,為我們今後的發展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矗這一點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都具有十分積極的借鑑意義。

要具有很好的開放性。美國文化中敢於推翻舊事物、一切重頭再來的特點讓他們在平坦時代具備了很多優勢,因為在平坦的世界裏為了推動創新和增長,就必須更加頻繁地辭舊迎新。“説到做到--創建--破產--重頭再來”在美國是很常見的事情。對於有雄心的公司而言,開放性更為重要,一味地墨守成規是沒有出路的。要對新湧現出來的技術保持開放性,率先採用技術整合舊產業,才能保持強大競爭力;要對新形成的管理思想保持開放性,適應新形勢的新思想才能引領企業更好發展;要對優秀的人才保持開放性,優秀的人才是支持企業長遠發展的核心要素,優秀人才的加入也能形成良好的鮎魚效應;要對決策過程保持開放性,在扁平化、信息化的時代,掌握信息不再是領導機構的特權,所有人都能夠通過對網絡產品的應用獲取信息,信息不對稱的優勢正在喪失,思考的多樣性和視角的多樣性應更多地融入決策過程。

要具有迅速的應變力。“船小好掉頭”,相對於巨無霸型的企業,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在應對全球化方面具有更多的優勢,聯想、阿里巴巴、騰訊等企業的迅速成長證明了這一點。大型企業要提高競爭力,就要提高對市場的應變能力,這就要求客户對產品的反饋信息要及時呈現在決策者面前、管理層的部署要及時體現在公司的運作中。從這個意義來講,多層的、垂直的管理層級的管理效率達不到要求。要努力減少管理層級,管理層級越多,信息逐級審批、逐級反饋的時間越長,信息被過濾的次數越多,信息的時效性就越差,組織的靈活性就越低。要組建扁平式的項目團隊,在全球化時代,創新越來越多地來自全球各地不同部門和團隊的水平合作,按照細小的專業分工組建工作部門變得不合時宜。在這方面,惠普作出了一個好的榜樣,經過5年的時間,惠普從一個擁有87個不同供應鏈的公司--每個都垂直管理,擁有自己的最高管理者和後台支持--發展到一個只需5個供應鏈就可以管理500億美元業務的公司,而且會計、人力資源等職能由總部統一掌管。只要具備了良好的靈活性,小企業不妨做大,逐漸橫向和縱向地擴展業務,擴大企業的邊界,把與自身互補的產業吸收到企業內部,塑造多元化的企業核心生產力。而大企業則應該想辦法做小,合理地將業務外包,甚至把生產流程全部轉移到成本低廉的地方,本土只負責管理、協調、研發等工作。

要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對新技術的應用是無止境的,尤其是互聯網技術。通過最新的網絡技術,我們可以在公司內組建一個電腦網絡,管理研發、生產、銷售、資金等各個環節;我們可以把部分業務外包出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我們可以通過新的工作流軟件,實現位於各個國家的不同公司、不同團隊之間的緊密合作,而無須坐在一起搞攻關;我們可以建立和運用高效的物流技術,減少庫存,減少資金佔用,減少反應時間。要實現這些目標,可以有兩種途徑:一是基於企業實際,建立一套融合各個環節的計算機管理系統,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努力,erp軟件的應用正説明了這一點;二是對於存在的應用軟件和工作平台的使用,比如運用提供的大量商業處理軟件,使用該網站的網上電子郵件營銷系統發出大量的電子郵件,也可以使用銷售自動化系統處理銷售前的數據,也可以使用顧客管理系統記錄公司所有顧客的活動,使用這種網上服務,可以使公司更加專注於創造利潤的活動,並有效降低業務成本。對於大型企業來説,通過創新建立一套屬於自己的系統是合適的,但要採取積極的行動,不斷提高工作效率,運用新的網絡技術整合現有資源,實現公司競爭力的迅速提高。

要具有永遠的創新精神。沒有創新精神和積極的進取心,我們就無法想象印度的老師給美國的中國小生通過網絡進行課程輔導、無法想象幾家小型麥當勞加盟店可以把訂餐業務外包給幾千裏外的呼叫中心、也無法想象航空公司把電子訂票業務全部外包給上千名家庭婦女。新的互聯網技術正在深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這一切都源於企業對於新技術的追求。對於企業,不僅可以運用新的互聯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傳統產業的效率,也可以在新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中尋找商機。但要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達到基業長青的目的,必須將創新精神內化於企業的各個環節:基於客户的需求設計產品、定製產品,以最快的速度將產品投放市場,客户需求偏好的及時跟蹤,售後維修的高效快捷。強大的力量源於創新。

次貸危機下的批判和借鑑

托馬斯·弗裏德曼在書中雖然對美國作了很多批判,包括對總統的批判,但他仍然以美國為榮,書中所引用的例子大部分來自於美國,缺乏對日本、德國等其他國家優秀公司的剖析和引用,這就成為該書的缺點之一,作者深陷於“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而在次貸危機爆發並橫掃全球后,這一缺陷又一次被放大了。由於美國人允許自己借貸氾濫,導致了風險的暗中滋長和不可控制。

正如弗裏德曼在他前一本書《凌志車與橄欖樹》所指出的那樣,這世界還不是那麼平。收入差距、環境污染、種族歧視、恐怖主義等問題圍繞着我們,影響世界變平的過程。這些因素不會隨着經濟發展而消失,反而會變本加厲,這也是主流經濟學視野不及的地方。弗裏德曼認識到全球化時代信息產業和網絡藴含的巨大能量,這股潮流迅速碾平各種生產障礙,改造企業的生產模式,成為全球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可他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傳統文化要素在生產中的補充作用。這些要素只有綜合起來,才是全球化時代真正的商業地形。

指出作者的侷限性,並不妨礙我們對於書中營養的汲齲在平坦的世界中,人們首先需要培養“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不斷學習和教會自己處理舊事務和新事務的新方式。這是新時代條件下每個人都應當培養的能力。在這個時代裏,一切或部分工作都將不斷受到數字化、自動化和外包的挑戰,而且新的工作和新的行業也將越來越快地湧現。要想脱穎而出不僅要看你瞭解事務的多少,也要看你瞭解事務的方式。因為你今天瞭解的事務可能很快就會過時,其速度之快恐怕你連想都想不到。

對於我們自己來説,首先就要把創新精神永遠置於我們內心,始終追求效率的提升,追求質量的提升,追求自我超越,我們要始終相信,創新使我們與眾不同。我們還要學會在競爭中協作,在協作中競爭,對自己負責。這才是面對“平坦的世界”的惟一明知的選擇。正像作者在書中所言的一樣“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己的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助人們形成這種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保持足夠的激情和進取心。在當今世界,激情和進取心對工作、成功、研究領域甚至興趣愛好都顯得更為重要,因為在全球化時代,你擁有更多的工具可以讓好奇心得到充分發揮,達到自我實現。

Tags:讀後感 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