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4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4.77K

學生自從讀了《美的歷程》這本書,一定都收穫了不少知識,那麼都有寫一篇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閲。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4篇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1

先秦指春秋戰國時期,原始巫術宗教觀念開始解體,儒道互補成為了兩千年來中國美學的基本精神。儒學是一種精神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堪比宗教對某些國家的影響,孔子也因之成了漢民族文化—心理結構的奠基人,在他之後,孟子、荀子進一步發展了孔學,它的本質是把情感、觀念、儀式(宗教三要素)消溶在以親子血緣為基礎的世俗生活中,重視社會性和倫理性,或稱為實踐理性,而遠離了純粹理性和神學。

中國文學作品也因之不同於古希臘藝術的宗教情緒淨化作用,而是重在抒情,最早的.文學作品可追溯至《詩經》中的國風和先秦諸子的散文,由此奠定了基本的美學原則:賦、比、興。賦是白描,比興是以物寓志。因之,中國的哲學闡述也不同於西方的邏輯推理和論證,而是有某種想象力,比如莊子的《逍遙遊》:“北溟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便是一種充滿了想象力的哲學理論。

中國建築亦受實踐理性精神的影響,着重與世俗生活的聯結,這跟西方國家的宗教建築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在面上展開,方便生活,後者則以單體建築取勝,並且在宗教意識影響下修得很高,比如哥特式教堂,可惜中國建築以木為基本材料,後人只能看看瓦當來想象當時的宏偉和精美了。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2

“美”這個詞太抽象了,因其本身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實體存在,它只能依附於某種物質,比如人、自然,當然還有人類創造出來的種種藝術品(建築、繪畫、雕塑、詩歌、瓷器、園林等等),本書也就是圍繞這些各擅其美的藝術形式以時代為線索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梳理和欣賞。

我沒有從開篇的遠古時代之龍鳳藝術看起,而是從中間向前後延伸開去。因為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一體,所以這樣看也並不覺得混亂。其中我最喜歡的有兩部分。

一是寫初唐詩歌和蘇軾,書中對於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的賞析很能引發共鳴,少年意氣風發,雖然心頭偶爾劃過的無常感給人生蒙上了一層淺灰,卻是同整個國家一樣處在欣欣向榮的上升的時期,讓人覺得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而蘇軾作為詞人在文學上的地位我是瞭解的,但是沒想到他對後世的影響不僅僅是那些絕妙的文字,更重要的是從屈原、陶淵明以來文人的自我精神救贖到他那裏終於有了一個答案,那就是對人生無常的徹底勘破。

二是佛陀世容,結合當時的歷史去看那些千百年前巍峨的佛像和石窟,一下子便讓這些靜穆威嚴的雕塑有了豐富厚重的內涵。佛像愈高大,人在現實中的地位就越渺小;佛像愈和藹,人的苦難就越深重。一旦有了這種對立的視角,你會發現藝術和美有時純粹是人類的一種精神信仰。

此外其它如講魏晉、宋元山水畫等等章節,無一例外地都能從思想上給人以啟發,從語言上給人以享受。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3

上學期期末華楨老師推薦下買的,這學期在老師帶領下系統化的讀。也看了差不多一個月(從八月補課開始算的話,於9.10結束)今年嚴格意義上的第四本書,上一本是8.7的林清玄的一本散文集。

這本書以時間為線索,具有較強的系統性,並不能看看太懂,以後有機會再讀的(吧)。

感覺還挺有趣的,講點自己看得懂的,遠古時代圖騰是部落的象徵,從現在仍有流傳下來的圖騰中大抵可以見得,最後是龍鳳的模樣,龍鳳本沒有這種事物的存在,是各種動物的部分拼湊而來,在《美的歷程中》講到遠古部落各自發生戰爭,彼此兼併融合,原本部落單純的“龍蛇”圖騰也在過程中相互融合,加上融合的部落的圖騰的特點部分,融合成一個新的形象,久而久之不斷的融合而成了“龍鳳”,成為部落的象徵,他們也是巫術禮儀的圖騰。

遠古陶器上精緻的幾何圖案可曾震撼過你?到有説法是那不僅是幾何圖案,而是部落圖騰的幾何化,幾何化的圖騰刻在部落所擁有的器皿上,還真有點今年我們社會“商標”的感覺,莫非遠古的人在那麼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商標意識?説到器物,我還想起了遠古時代巫術禮儀偏愛紅色,還會在人逝世後,給他們的身體繪上各種圖騰,以祈佑他們安息。這也是種“標誌”一種“符號”,一種遠古初初覺醒的美的意識,他們認為這樣的圖形有特殊含義,是一種生命的美的覺醒。

從遠古陶器到夏鑄九鼎開啟青銅時代,伴隨的是統治者階級逐步出現。為了適應統治需要,彰顯威嚴,畫風獰厲的饕餮,夔龍夔鳳出現在器物之上,他們表現出來的是威懾與強大,兼有保護和恐嚇雙重作用,而正是那種粗野獰厲帶來的命運感,保持着巨大的美學魅力,給人帶來深深的震撼。這與矇昧的遠古時代已有大不同了。

學生《美的歷程》讀後感400字左右4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需要讓我去給“美”這個字填充使它變得不抽象,我會找一個自己喜歡的物象來解釋。當再問我“什麼是美”,“美從何而來”,我會意意識到自己不懂美。讀了李澤厚先生的《美的歷程》,我對美才開始瞭解。不是宂長的資料,讀起來會有散文的趣味。我喜歡的是書中把美的發展歷程聯繫到了人類精神文明和社會時代發展上。

從史前文明的“自義農,至皇帝”到明清時期的“清太祖,膺景命”。第一章的龍飛鳳舞的圖騰文和原始歌舞,第二章的青銅饕餮,都包含了人在自然崇拜時期對"神"的普遍觀念。人們的文明還是在思想啟蒙階段,對美的執着來源於心中的敬畏。其表現形式也是在生活的日常,也是初生階級統治者的美好幻想。之後就是三四五章的先秦理念,楚漢浪漫,文晉氣質。人類文學啟蒙到初步形成格局,類似於詩經的賦比興,諸子百家,到後期魏晉南北朝曹氏三傑,以及引入印度的佛教。

詩歌又是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折的新興文化的端倪。楚漢浪漫又發源於地主階級追求生活的豐滿。文晉風度又顯現出門閥士族"非湯、武而薄周、孔"的價值追求。佛教的引入也是為了執政者融合儒家文化鞏固統治。從各個時間的作品可清晰看出。最後的幾章唐宋明清。唐朝的詩讓美開始有了自由的形式,人們開始抒發自我意識,把主觀情緒融入進作品。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説則更多的表現了人的現實生活的悲傷和下層市民的希冀和願望。還有近代人們對於表達的要求更直白,直接導向本質的現實生活。這是我看完第一遍的清晰印象,其中可以聊的話題甚多,它就像一幅宏大的美術圖。其中的宗教思想我看着挺累的,因為聯繫到了康德哲學,更喜歡書中感性的文字,有趣的看着中國文化在藝術長廊的發展。

Tags:讀後感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