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9.62K

《復活》這本小説很是深奧,需要大家去慢慢品味的哦!那麼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閲。

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

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

這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著作,19世紀俄國最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用最直接的筆觸向我們展示、揭露了沙皇俄國時代的黑暗、冷酷無情的社會現實。殘忍虛偽的貴族官僚、貪婪媚俗的監吏神職人員、艱苦辛勞的農民、無辜受虐的窮人監犯等等,托爾斯泰運用辛辣的諷刺筆法和強烈的對比手法,暴露了反面人物的醜惡、貧苦人民的辛酸。

就像列寧説的,“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思想與藝術探索的結晶,從檢察官柯尼處獲得這個素材後,結合當時的社會現狀,作者沿着馬斯洛娃蒙冤下獄並被流放、涅赫柳多夫為她奔走上訴以及陪同她前往西伯利亞這條線索,揭露了農民貧困的根源是地主土地私有制、官僚、法律、教會的腐敗黑暗、革命者被迫被害等的情況,以及種植緩俠淼南質擋蟻蟆?

而小説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經過“純潔善良、追求理想”、“放縱情慾、走向墮落”、“從懺悔走向復活”三個階段,他把土地廉價讓給農民,得到輿論的侵襲、貴族的嘲諷,他決定與馬斯洛娃結婚,得到家人的反對與敵視,他為蒙受不平之冤的犯人們奔走上訴,遭到官僚們的鄙夷,“這社會究竟是他瘋了還是人們瘋了所以才會有這種現象發生?”涅赫柳多夫的疑問發人深省。

另一個得到“復活”的人是馬斯洛娃,她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下層婦女形象。從紙醉金迷的墮落生活和思想中“復活”,受到涅赫柳多夫的影響重新變回善良、為他人着想的人。她最後為了保護涅赫柳多夫的利益,拒絕了他的愛,儘管她也深愛着他。自我犧牲的愛是人類感情的最高形式,至此,馬斯洛娃也開始了她的“復活”。

整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對神甫麻醉人民場面的嘲諷和批判。獄中犯人做禮拜的場面及作者的議論讓人可歎又可笑,人們所信奉的器具正是絞死耶穌的工具。“凡是折磨人的地方總離不開這種擺設(基督像),彷彿專為嘲弄基督的教義似的”······

總的來説,《復活》是一本值得反覆品味的好書!

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

過年的閒暇中讀了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也是我第一次讀託老的文章。也知道託老的鴻篇鉅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都擁有很高的文學價值,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於俄羅斯圖拉省克拉皮文縣的亞斯那亞波利亞納。托爾斯泰家是名門貴族,其譜系可以追溯到16世紀,遠祖從彼得一世時獲得封爵。父親尼古拉·伊里奇伯爵參加過1812年衞國戰爭,以中校銜退役。母親瑪麗亞,尼古拉耶夫娜是尼·謝沃爾康斯基公爵的女兒。

托爾斯泰生活中有着極其廣泛的受好與興趣,他酷愛運動,能騎善獵,尤其打起獵來,簡直就忘掉了一切。

看到《復活》中他對涅赫柳多夫的刻畫,對瑪斯洛娃的描述,以及對整個事件的闡述,可以看出託老個人經歷的影子,但他豐富的想力、善於提煉、挖掘人性的內心以及對社會問題的批判方面,的確是超常之人。我看上後就有不讀完不罷手的迫切想法,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越看越覺得令人精神振奮,為瑪斯洛娃改變感動,為涅赫柳多夫的真誠鼓掌。讀着讀着,彷彿我就是受苦的瑪斯洛娃(這幾天懷疑自己病了,而老公去京辦事,怕他擔心不能訴苦),多希望身邊也有一位,這樣一位為我排憂解難的愛人。他能不顧一切,只為了讓他的愛人,解除樊籬,重獲新生。涅赫柳多夫是一個貴族,有聲名顯赫的地位,擁有大筆的遺產,為瑪斯洛娃多方奔走,從聘律師,見將軍,謁省長,從容而有效率,這是非凡人可做到的,託老筆下生動鮮活的事蹟不得不讓人承認其可信服。

整篇著作,宏麗而細膩,偉岸又平凡,託老不愧為世界文學的巨匠。

托爾斯泰《復活》讀後感範文2022

在我沒有讀《復活》以前,我認為這本書的書名很怪異,使人難以理解。讀了之後,才真正理解了作者列夫托爾斯泰的旨意。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一位著名的小説家。從近代歐洲乃至整個世界範圍的文學來看,能與托爾斯泰比肩同聲者,實無幾人。《復活》是托爾斯泰晚年嘔心瀝血十餘載的鉅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藝術的結晶。

《復活》的簡要內容是:一次,法院審理一個妓女葉卡捷琳娜-瑪絲洛娃被控偷竊嫖客二十五百盧布的案子,陪審團中有一青年德米特里-伊萬諾維奇-聶赫留朵夫公爵,發現被告竟是他多年以前在他姑姑家客居時誘姦的養女。於是他良心發現,設法同她在獄中相見,並表示願意和她結婚。後來,聶赫留朵夫和瑪絲絡娃的道德都“復活”了。讀完《復活》之後,我終於有所瞭解,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命名為《復活》。聶赫留朵夫和瑪絲洛娃有罪嗎?其實,他們並沒有什幺錯,關鍵在於這個社會,當時的社會是一個濃厚的利已主義社會,土地私有制的階級社會。這個社會造就了他們的命運,他們為了生活,不得不適應於這個社會,不得不屈服於這個社會,聶赫留朵夫本來是一個善良的人,起初他認為精神的生命是真正的自我,而這卻不被周圍人認可,反而遭到嘲諷。後來,當他在法庭上遇見了瑪絲洛娃,他開始改變,並且從精神上開始昇華。他開始懂得幫助窮苦的人民,開始為監獄裏無辜的受害者奔走,為他們開脱罪責。多次幫助瑪絲洛娃上訴,雖未成功,卻從心底感動了瑪絲洛娃,喚醒了她原本純潔善良的心。

所以,我們不應該看到瑪絲洛娃的墮落,就急於否定她的善良本質;我們也不應單純的認為監獄裏的犯人都是十惡不赦無法原諒的。也許,他們的本質並不壞。因此,我們讀文章時,特別是小説,不要隨意地去否定主人公,要把他們的命運和社會背景聯繫在一起。同時,我們在平常的待人處事中也要客觀的看待這個人的過失:不應該只抓着他的錯誤、缺點不放手。要學會發覺別人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