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優質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15W

透過讀後感,我們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思想,超越了文字表面的意義,我們通過閲讀,不僅獲取知識,還獲得了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優質8篇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1

?安妮日記》裏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裏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裏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着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裏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2

前段時間,女兒閲讀了《安妮日記》。我問她,讀後有什麼感想,她告訴我故事的大概情節。為了幫助她進一步理解日記內容,瞭解人物的精神品格,近期,我和她共同閲讀了這本書。

通過我倆共同閲讀,我們瞭解到,《安妮日記》以日記體的形式真實記載了小作者13歲到15歲兩年多來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事情真實,情感真切,語言樸實,充分展現了小作者的寫作才華和與眾不同的觀察視角。這本書,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通過小作者的日記記載,真實記錄了二戰時期戰爭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災難和痛苦,所以它不僅是當代青少年閲讀的經典之作,也是學者研究歷史的重要文獻。這也成就了這本書在讀者心中的地位和它獨有的歷史價值。

讀完後,我問了女兒幾個問題:“你説,安妮會想到以後她的日記會變成書出版嗎?為什麼出生在20世紀40年代的13歲的小女孩有如此的天賦和才華,能夠寫出這麼感人、這麼動人、這麼有影響力的傳世作品?你從安妮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品格?”帶着這樣的問題,我和女兒進行了探討。

作為當時13歲花季少女的安妮,本應該像其他孩子一樣過着自由、美好的少年生活,享受着讀書、交友、攝影、運動的樂趣,而且當時她的家庭還是比較富裕的,父親是一名商人,儘管為了躲避戰爭,他們舉家從德國法蘭克福搬遷到荷蘭阿姆斯特丹他父親的公司住地,但是仍然沒能逃脱戰爭對他們的迫害。小安妮只能每天躲在“密室”裏生活,偶爾從朋友的敍述、收音機、窗外的情景中瞭解到了許多外面世界的消息,瞭解到戰爭給猶太人帶來的悲慘命運。在這樣與世隔絕的環境中,很多時候會給我們造成失望、恐懼、甚至會想到死亡,但是安妮卻沒有,她不但克服了戰爭給她和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而且用讀書和寫日記的方法來戰勝恐懼,表達自己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嚮往。

日記中這樣寫到:“只要我還活着,能從佈滿灰塵的舊窗簾縫裏看到這陽光,這無雲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很難想向,這樣的語言出自一個13歲的小女孩的筆下。就是在那樣的環境裏,小作者堅持寫了158篇日記,可以想象,那個年代被戰爭迫害的少年肯定不止安妮一個,但是為什麼只有安妮會想到用讀書來鼓起信念?用日記來表達嚮往?

我們常説,“作家不是課堂裏教出來的”,“為賦新詞強説愁”也寫不出感人的作品。這是小作者被當時的生存環境“逼”出來的。可貴的是,小作者不但沒有被當時暗無天日的環境嚇倒,對未來失去信心,而是以樂觀向上、堅定美好的心態,以少年的朝氣和勇氣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心和嚮往,這是安妮不怕困難、以苦為樂的堅強性格和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良好素質所決定的。她把吉蒂當作自己心靈對話的對象,用筆真實地記錄下了當時所發生的一切和對戰爭的憤怒、對猶太人命運的擔憂、對躲藏生活的觀察和體悟,這是小作者的過人和偉大之處。與其説,這本書的成功,是來自於小作者精心的敍述和描寫;不如説,是來自於小作者兩年多來的堅持不懈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堅定信念。這就是《安妮日記》帶給我們的啟示,也是今天的國小們應該從安妮身上學到的美好精神品格。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尋找光明。”這是詩人顧城的詩。《安妮日記》同樣帶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儘管身在黑夜,你的眼中看不到光明,但是在你的內心要充滿對光明的渴望,這是你在黑暗中前行的唯一支柱。這本書不是對黑暗的絕望,而是對光明的嚮往,是那個年代的安妮、更是一代安妮人向世界發出的宣言。讓我們共同向安妮學習!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3

這幾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令我產生了許多想法。

安妮是個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因為希特勒上台後,十分排擠猶太人,所以他們一家搬到了荷蘭。

之後德國侵略者佔領了荷蘭,因此,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許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猶太人中學,她學習成績不錯,活潑開朗,善於交流,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1942年7月,德國開始屠殺並囚禁猶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何4個猶太人一起住進了一個“祕密小屋”。

他們過着提心吊膽、見不得人的生活。

就這樣,他們在這個沒有陽光的祕密小屋裏度過了大約910個日日夜夜。

這本書也寫了許多安妮對人生的感想,讓我也學到了很多。

在我看來,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猶太人也應該像正常人一樣過着幸福生活。現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窮人,比如保姆、臨時工……

看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坎坷,不要因為遇到一點挫折就抱怨、放棄,應該勇敢面對,就像安妮他們,在這兩年多的日子裏,沒有出過那一扇大門,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沒有了糧食、差點被人發現……在他們的艱難面前,我們的小挫折又算什麼呢?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4

我沒有去過荷蘭,沒有見過在水一方的風車捲起嫩綠的草屑,轉動着漂亮的四隻白帆;也沒有見過大片大片的鬱金香,逼人眼的花海里,蜜蜂和蝴蝶嚶嗡地採着誘人的花蜜。我將手枕在腦後,垂下眼瞼,想象着自己沿着粼粼的運河走過,擷幾朵素色的鬱金香,用指尖描過那光滑的莖,一直到柄。我想象着自己來到阿姆斯特丹,衣領上別了幾束碎碎的小白花,在普林森河畔的小屋邊尋到一個石塊堆成的墓,將一捧白花攬在墓邊,猶太文字寫的,是一個不朽的名字——安妮。

有幸從一本雜誌上看過關於安妮的圖片,一個眉目清秀,十分精明的小姑娘。在安妮的紀念館前,有一尊銅像,她穿着裙子,手裏抱着自己心愛的日記,凝望着前方。閣樓頂層的密室外堆滿了書,一道機關之後,密室內部卻是一片黑暗。試想一個與我年齡相仿的姑娘是怎樣在黑暗中用黑色的眼睛尋找光明?她亦不是顧城,不過是一個平凡而內心強大的小姑娘。只是,密室的一道牆將光明與黑暗分隔,人從此與世隔絕。只是,那光明也不定就是光明,集中營裏婦女和兒童的哀嚎、壯年男子的鮮血逆流成河,這慘絕人寰的情景,只憑陽光把屍體照得更加明晰以外,哪裏有光明?只是,那黑暗也不定就是黑暗,最絕望的境遇裏往往就能遇見最美的驚喜,那本道破一切的日記就是燎原的星火,是黑暗盡頭一盞微微擎起的紅燭,只要有手,有紙,思想也可以擺脱肉體的束縛。悲喜仍存,思才未泯,信念永存,哪裏有黑暗?

硝煙瀰漫的世界,戰爭也會矇住我們的眼睛。集中營裏多了一個16歲的花季少女,多了一具無辜而純真爛漫的屍體。居里夫人説:“戰爭只能剝奪我們的生命,而搶不走我們的智慧。”一年之後,這本日記終由她的父親按照她的意願出版,我們今天才能讀到這本《安妮日記》。

她以深邃的思想、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她自己眼中的那個世界。她並不脆弱,並不迷惘,她沒有哭泣,沒有絕望。像一枝綠綠的橄欖,哪怕只是剛剛抽芽,經歷一翻徹骨的痛楚,也終會以自己的力量,多一片綠色,多一絲希望,幸福地仰望藍天上撲稜的白鴿。

我不能答出安妮提問的那些問題,我沒有資格也沒有能力。我只能留戀那猶太文字的墓誌銘,祈禱這個世界永遠都是生氣勃勃的春天。

在那石頭的墓碑上,一滴滾燙的淚珠綻在猶太文字的刻痕裏,濺出一朵朵碎碎的.白花,一個少女,以她自己的生命渴望着光明與和平……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5

回想生命的本質,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考。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1944),戰爭境況對德國軍隊來説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軍隊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軍隊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繫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藉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東西能比這個更快樂的嗎?”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6

安妮是一名與我們同齡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潑,但是卻要忍受逃兵般的生活,而一切只是因為他們一家都是猶太人。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讀完這本書後, 我的心中漾起了莫名的感動,有為安妮的不幸而感到悲傷,也有被頑強的猶太人民的鬥爭精神的感動,更多的是對那種黑暗獨裁統治的憎惡、不屑與鄙視。我悲憤,為什麼有人在製造不幸,難道在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的今天,戰爭是維護利益的僅有手段嗎?我悵惘,為什麼我們不能生活在一個和平的世界,就像桃花源一樣,蒙太奇也好,烏托邦也罷,但那兒沒有硝煙,沒有戰爭,男女老少平等博愛,愉快地生活在一個寧靜的世界,但這可能嗎?是的,我敢説可能。因此,我希冀,希冀我們的世界停止戰爭!希冀白色的和平鴿在這方樂土拋下橄欖枝,希冀我們的人生色彩斑斕。

我發現了 安妮的生活告訴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因為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你所能做的,只有珍惜現在的自己,和生活,活出生命的精彩!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7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流傳下來。他的勇氣、正義、樂觀、善良,將永遠打動全世界人們的心。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安妮日記》中的日記,是安妮在與世隔絕,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密室裏完成的。為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安妮隨家人藏到了父親公司隱蔽的房間裏。他們在那裏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沒有自由,生命、生活都沒有任何保障。面對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她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用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她的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標報道,是對人性、和平和安寧的熱切呼喚。

讀過這本書,我被安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滿懷希望的人生態度深深地打動了。她在戰爭的陰霾下,尚能將一切苦難轉化為激發自己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如此。遇到困境時,我們也要用堅強的心去面對,用勇敢的信念去攻克。憑藉着這份堅強與勇敢,相信我們會走出一個個困境,用強大的心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安妮的日記200讀後感篇8

讀着此書時,想到這首詩: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若沒有生命,又何談自由呢。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正當青春爛漫的好年華,正是對萬事萬物好奇,好動而又貪玩的年紀,卻為了能夠在納粹的鐵蹄下存活,在密室裏度過了兩年暗無天日的時光。不僅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還得忍受着隨時被發現的恐懼。還好,安妮有着樂觀的心態,她嚮往着美麗的大自然,享受着偶爾陽光的恩賜,憧憬着得到自由時的幸福生活。

雖然密室裏的生活單調的乏味,但是安妮有書做陪,有日記這個不離不棄的好朋友相伴,以致她的每一天不那麼死板而苦悶,還有彼德——這個似朋友又似戀人的相知相守,讓失去自由的她偶爾能夠開心快樂。

一場沒來由的戰爭,讓很多無辜的猶太人失去了自由和生命。對活着的嚮往讓他們忍受着非人的生活和折磨,卻也難保的住生命。

眼看解放在望,安妮和她的親人還是失去了她們寶貴的生命。

人類的野心和慾望一旦膨脹,得多少人的生命付出代價,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寶貴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人有權利去剝奪別人的生命。

但願人世間不再風起雲湧,永保太平,永少殺戮。

Tags:讀後感 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