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西藏讀後感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4W

讀後感是我們對作品的讚賞和思考,可以讓我們更加敏鋭地捕捉作品的細節和內涵,寫讀後感是我對書中人物命運的感悟和思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西藏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西藏讀後感7篇

西藏讀後感篇1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突然就走到了西藏》我讀得非常快,甚至讓我自己都有些難以喘息——因為它是如此的一氣呵成。陳坤在書中以“行走的力量”活動為線索,講述自己的成長,出名,反思,行走和那些他悟出的道理。

作為讀者,我看書時一方面驚歎陳坤本身性格的強勢與對自我認識和把握的到位,另一方面卻更加嚮往行走,尤其是像去西藏這種改變一生的行走。陳坤本身信佛,童年孤僻的他很享受獨自打坐,靜心修行。所以在行走一開始,隊裏關於“禁語”的規定就在第一天出現了問題。由於在高原容易產生高原反應,而且行走本身就是一次個人的修行,對於在行走中講話是非常分散精力的事,所以“禁語”是很必要的規定。

可當10名大學生和陳坤同時上路時,陳坤和工作人員有交談,其他同學也以為禁語可以就此打破。紛紛開始張嘴講話,到行走快結束時,陳坤問大學生有哪些人破了禁語,所有人都舉了手。陳坤頓時大怒,一言不發轉身朝山下走去,走到同學們看不到的地方,把手裏的登山杖用力朝石頭上砸,登山杖幾下就斷了。

到了晚上,緊張的氣氛更是火上澆油,有同學質疑陳坤自己首先打破的禁語,可陳坤卻想告訴同學的事,不要關注他幹什麼,而是應該做好自己。雙方展開了激勵的辯論,最後卻誰也沒有投降。最終還是陳坤自己反思後,走到同學宿舍,先向同學道歉然後以自己從小的經歷來告訴同學們他做行走的初衷和原則。終於,同學們也理解了這位大哥哥的想法。整理心情,他們繼續出發了。

如今中國的驢友越來越多,而此次“行走的力量”只在北京的大學中招募自願者。從一萬八千人中多番選擇培訓,最終選出十名很適合“行走”的大學生。可在最後的隊伍裏,多了兩位海南的大學生。他們自身也非常喜歡旅行,但由於報名的限制。他們沒有能報上名。最終,他們決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動陳坤。在打了一個月的工籌夠路費後,他們一路“搭車”從北京一路前行,穿過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最後是到達西藏。

兩個年輕的大學生,用招手搭車的方式走完了京藏線之旅。他們每一次到達新的地方,接受人新的幫助,就會拍下照發微博@陳坤和@行走的力量。雖然他們歷經了許許多多困難,在西藏也如願找到了行走的力量的隊伍。但出於對其他十位大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團隊規定的嚴守,陳坤代表團隊狠心拒絕了他們的加入。可是,行走本就是一件堅定的事。當陳坤從拉薩坐車去羊湖的路上。看到兩個身影在前面走。兩個大學生看到他之後説“坤哥,我們只是想跟在你的後面走。”陳坤的眼淚就掉下來了。他拍拍他們肩膀説,上車!這也讓我相信,陳坤這一次的決定,也是更完美了他的行走。

後來的後來,他們還越過了海拔超過5230米的埡口,去了盲人學校。在盲人學校裏,陳坤特別喜歡其中一個叫扎西赤美的小男孩。他從那個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兒子的影子。可他卻沒有個對那個男孩有特別的不同,或者説更多的關愛。他説,害怕小男孩因此會抱着一種渺茫的希望——希望陳坤會回來,這樣一來,其實是對他的另一種殘忍。“殘忍”,陳坤的觀點又一次震撼了我,對於平凡的我和許多人來説,如果喜歡,那一定會更多或刻意地關愛他,我就是這樣,喜歡就讓他知道,喜歡就讓他過得比別人好。可是我卻忽略了環境的不變性甚至説是社會的殘忍。所以,讀別人的行走也是一次修行。

當我們真的忙到一種不知道在做什麼的狀態,請一定要停下來,不要慌,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自己做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行者,在行走的過程中慢慢變堅強。

西藏讀後感篇2

每個人的心裏,一定會有這麼一個人,在情竇初開的青澀年紀與他相遇,從此遙遠地喜歡,默默地祝福,關於他的一切卻在不知不覺地關注中,支撐起青春歲月裏,那些最燦爛最明媚的日子,雖然兩個人的人生軌跡從未有過交集,他卻成為你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懷着不夠單純的初衷,早早預定下這本書!想要了解他的故事,為了更好了解自己。而越瞭解自己,似乎才能越明白別人!然而認真讀完這本書後,給我帶來的震撼,遠遠超過閲讀之前,期望從中得到的滿足!

書捧在手上,很大很真誠是給我的第一印象,黑白海報作封面,整本書散發著沉靜內斂的氣質,心也靜了!陳坤的文字,正如他自己,踏實幹淨,直來直往,不過分不張揚,沒有玲瓏剔透的詞藻,更多的是心靈感悟,卻如手術刀般冷靜精準剖析自身內在,最為令人歎服!

書中有回顧過去遭遇的種種,也有自省名利雙收後的迷失,親情友情師生情父子情,時常讓人動情落淚!陳坤就像水晶,在陽光下折射出不一樣的顏色,每一種顏色,明滅自有它的光彩!

但最為觸動我心的部分,還是關於“行走”,貫穿整本書的主題和線索!從為夢想堅持不懈地“大強和小梅”,到最後部分十位大學生的“行走日記”,每個文字浸潤着眼淚與心血,也洗滌了我的心靈!他們一路上有爭吵,有沮喪,有悲傷,有誤會,互相爭辯,挑戰自我,與自己較勁,最後又團結在一起,特別真實動人!這些精神上的遊民,在最接近天堂的地方,在心靈的邊緣,堅持着最樸素最高貴的夢想!

有時候最簡單的道理,需要相同頻率的人才能接收的到,而往往最簡單的道理,也最難落實在行動上;簡單如“行走”,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如何在行走中,去尋找早已丟失的赤子之心,如何在行走中,將內心磨鍊的強大,如何在行走中,去貼近靈魂的本真!

很多人對西藏的神往,是虛榮心作祟,誰不想為人生履歷添上值得炫耀的一筆;就像我看書前信誓旦旦對朋友説,今年一定要想辦法加入他們的團隊,跟着一起行走,闔上書頁,我明白不用追隨任何人的腳步,我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在“行走”中,我們難得與孤獨相擁,獲得與自己安然相處的片刻寧靜,心緒平穩而空寂,關照並審視自己走過的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不多的,在有限的時間內,要用最難忘的記憶,鋪就印在我們心底的足跡!以至於讓以後的我們,想起來,沒有遺憾和後悔,只有暖暖的回憶!

真心感謝陳坤書中的那句:沒有人能替你承受,也沒有人拿得走你的堅強!對現在的我來説,很受用。

西藏讀後感篇3

我多麼期待“行走的力量”是一場“開始寧靜”的革命,一場可以重新導入內心世界的修行,一次開始撫摸自己靈魂的發現之旅。

by——陳坤

不得不説,買這本書也是一個巧合。再推薦書單了看到這本書,不過吸引我的不是書名,而是寫書的這個人——陳坤。明星寫書,為的不過是炒作。但是,為什麼他的這本書會在高中生品味書香推薦裏?同時我也質疑,他不是專業作家,可以寫好嗎?抱着種種疑惑,我把它帶回了家。

是的,我讀完了。

我讀了兩遍。第一遍,翻開書,便一發不可收拾囫圇吞棗的看完了。然後,我發現我需要讀第二遍。

這本書了的陳坤不是那個在聚光燈下在電視機裏的那個陳坤,整本書,他講述了自己如何從一個貧苦的重慶小孩,到巧合的考上電影學院,接片,偶然出名,有所成就,迷失,找到自我。之中的章節穿插了“行走的力量-西藏行”的種種感悟。這本書了我看到的是脱離名人身份,真真實實的一個人。“行走的力量“不如説是尋找心的旅程。

陳坤一起行走的十個大學生志願者行走11天,32座大山,115公里,最高海拔5231米,這之間因為各種問題有過爭吵,有過激烈的辯論,有過坦誠相見後的和解,陳坤説,他也曾質疑是否選擇錯了,後來發現,人生是一場有一場巧合的相遇,遇見了就是緣分,沒有對與錯,好與壞,緣來了好好珍惜,緣盡了自會分離。有些時候陳坤就把他們當做了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最真實的一面去面對他們,所以有時他會暴躁的大發脾氣,他想告訴同學們,有一天你會感激那個殘酷對你的人。而同時他也發現,有些時候吵架發脾氣都是不成熟的表現。他在一路上自我反省,作為讀者的我也同樣在反省,有句話説:愛你的人有時得到的是你最尖鋭的字眼。因為他們愛你,所以你肆無忌憚,這真的好嗎。有時爸媽會用嚴酷冷漠的語氣罵你打你,這可能會造成很大的不愉快,你可能會記恨他們,但這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傷害你,有時你的動力,會讓你鉚着更大的一股勁。

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關於夢想的追逐。有兩名大學生因為規則限制無法加入“行走的力量”這個活動,但他們為了自己的這個夢想跟在隊伍後面走了一路。他們一路搭車到西藏,旅途雖然艱苦,缺氧,沒錢一系列問題擋不住他們的步伐,在搭車的過程中,他們發現,能很簡單的感覺到人性的閃光面,感覺人與人之間是可以單純交流的,只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想太多了,利益衝突,各種衝突。或許在成長過程中人的心會變的堅硬,真實的自己會被一層一層的包裹起來,有時想想,世界也沒那麼糟吧,感覺一下世間美好的一面,撥開堅硬的外殼,露出柔軟的內心,相信那些善意與包容,與世同樂。後來,對夢想的執着足以感動任何人,為什麼就不可以成為夢的推動者呢,讓他們進入隊伍了也許能改變他一生呢,也許他就是未來那個有光芒的人。他們一起完成了夢想。有時候,我們對夢想不會那麼執着,不僅僅是因為各種挑戰與困難,還有時間的磨練,有時,久而久之便喪失了當初追夢的激情。但誰沒有夢想?你為此努力了嗎,盡力了嗎,在種種重壓下你堅持過來了嗎,或許結果並不滿意,但在這過程中你收穫的更多。

我也很感動陳坤願意與我們分享在他作為一個兒子,親人,父親,友人時與我們的異同,沒錯,他和我們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他也有過彷徨,迷惑,被名譽充斥喪失自我再找到自我,他通過嚴格的反思來約束自己,調整自己,這是對繁榮保持警惕心,是對“惡魔”的反抗心,對清貧的敬畏心。這對我們來説是多麼好的一個榜樣,嚴格約束自己,不斷調整前行。

只要你行走,就能與生命中的真相相遇。在行走中找到自己。

西藏讀後感篇4

剛開始看這本書也是被書名所吸引。

“行走”和“西藏”似乎一開始就是兩個神聖而又寧靜的詞語,只要你用心去感受這兩個詞背後藴含的深沉的寧靜與神聖,你就可以為此而落淚。

我不喜歡追星,也基本上不會去關注娛樂圈的事情,幾乎不刷抖音、不看各種各樣的信息,我以為這就能夠讓自己靜下心來,讓自己找到內心的聲音,成為最真實的自己。然而並不是這樣,我仍舊被自己對未來的焦慮,被自己對周圍事物的恐懼與逃避,被自己對自我的否定弄得心潮湧動,難以平靜下來。

不去瀏覽網上大量的信息,不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不過是外在的形式,真正要靜下心來的關鍵還在於自己的心是如何對待外界的一切的。陶淵明可以身居鬧市,卻依舊“心遠地自偏”,而真正隱世之人卻可能早已失去了改變和追求的熱情。

我一直很渴望有這麼一個機會去行走,去感受行走的力量,之前曾經有兩次看到“徒步沙漠”的活動,卻在各種原因或者説藉口之下放棄了,看了這本書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這個想法,無論遇到什麼困難和迷惑,“行走”是我無論如何一定要實踐的,感悟不深,卻非常向往。希望有一天我的雙腳真的走了無數的路,走到我的心變得越來越柔軟,走到我的步伐變得越來越堅定,走到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深邃。

如同陳坤所寫:

走起來,你才發現外面的風景如此美好。

走起來,你才知道你自己的內心是多麼浮躁。

走起來,你才瞭解一切都是庸人自擾。

走起來,你才體會困難都是過眼雲煙。

走起來,你才恍然大悟,原來我的內心比腳走得快。

走起來,再不走,就被別人趕上了。

西藏讀後感篇5

一本洗禮心靈的書。在陳坤實行“行走的力量”這項活動時,我不再好奇他生為一個演員的特質,而是在接觸到他的內心世界後,讓我有種清新和暢然的深刻之感。他是一位非常注重自己內心世界的人,由於早期因成名過早而陷入膨脹和低谷,後來他又通過打坐和讀書的方式,找到了生活的重心,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書中一直在強調的“行走的力量”,其實就是在不斷的行走中,去除內心的雜念,找尋心中原始的力量,並相信它。這不只是一場身體的遊行,更是一次心靈之旅的前行和探索。

我們為什麼要行走?書中也給出了答案:只有在行走的過程中,我們才會去經歷,才會去感受到自己的內心變化,才會在戒除一些浮躁後,找尋到本真的內心,感受到它最原始而強大的力量,並且相信它。有時候,我們總是被外部世界的種種所困,其實就是忘記了去聆聽自己的內心,剛跟着心走。

行走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行者不息,只有不停的行走,不論你的步伐是快還是慢,你的內心總會變得強大,而這一切的過程,也會逐漸使你變得堅強和強大。

讀完這本書才發現,陳坤是一個很有靈性和慧根的人,書中的內容也是旨在探索人的內心最深處,那個萬物為一位的靈魂之魂。在不斷關注它的過程中,相信我們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像自己,並且探索到一個更豐富和幸福的世界。

西藏讀後感篇6

在假期中,我讀了演員陳坤的一本書——《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這本書中,陳坤自述了從大學至成名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行走的力量”這一公益活動的記錄。在這本書裏,他不是演員,只是一個和你我一樣的行路人。你可以看到平實的人們,看到一種堅持,一種意志。看到他們在海拔幾千米上尋找,感悟。同時,你也可以學會一些東西,得到一種心靈的平靜。

擁有夢想

書中有這麼一段,我特別喜歡。寫的是陳坤在未成名時,在北京胡同瞎逛。一次,他走在長安街上,書中如此描述:“我一個人在長安街上走,看到高樓大廈裏的萬家燈火,心裏忽然湧上一個強烈的念頭:一定有一天,這些亮着温暖燈光的窗子裏,有一扇窗是屬於我的。從那一刻起,我就想留在北京,用我的努力為自己打拼一個立足之地”,腦子不禁浮現了這樣一幅畫面:華燈初上,光影迷幻的北京街上,北漂人倔強的身影無聲佇立。這時的他,在心底默默地種下了念想——留在北京。其實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個念想,正如劉墉在《方向》中所説“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陳坤在書中不止一次地強調自己是個幸運兒,在我看來,幸運不過是催化劑,更為本質的,還是一個人對夢想的追求與執着。擁有夢想,就有了信念,就有了向前的動力。畢竟“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夢想是能與你相視一笑的朋友,影子般伴你左右,助你成長。你若不放開握着夢想的手,它定不會棄你而去。

尋找自己

書中在接近尾聲,寫道:“正如我,走着走着,就找到了自己,走着走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走着走着,就走進了陽光照射下的內心世界裏。人生的全部意義,就在於行走,面向前方,不要停下。當你學會往前走的時候,你生命所有的遺失,不能彌補的缺憾,都變得那麼強大”。

繁華快速的現代都市,行走變成了步履匆匆,閲讀變成了走馬觀花,生活變成了兩點一線,各種事務纏身的現代人,更應該去學着行走,學着尋找本我。行走讓人平靜,讓人心安。在大自然的環繞下,你才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渺小,找尋自己的價值。面對迷惘,我們更應該停下來審視自己,撥開面前的迷霧。閲讀是行走,登山是行走,思考同樣也可以是行走。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行走在你我眼中,同樣有不同的意義,不同的形式。放下愁悶,用你的方式去行走吧。調動你的身體和心靈,去觸摸世界和靈魂,去感受日出與日落,去傾聽花香和鳥語,去尋找你自己。

心如磐石

堅定,這是陳坤一行人走過崎嶇之路的法寶。倘若不是一心向着遠方,向着天似水般清透的西藏,又如何能忍耐下烈日、高原反應以及險峻的山路呢?深藏在雪山高原之中的西藏,靜謐且神聖。每年,有千萬人走上這條朝聖之路,他們便是其中平凡卻又特別的一隊人。陳坤在隊中,不是璀璨熒光燈下的演員,而是一個領路人。他有自己的小脾氣和怪癖,卻有一顆無比堅定的心,讓我想起一句話——“我心匪石,不可轉也”。也正是這樣的他,帶給了整個隊伍力量,他的背影,給了隊伍中每一個人堅定和依靠。隊伍中,不乏體力支撐不住,選擇放棄的人,這也是他們的選擇,我們同樣尊敬他們一路走來的努力。再堅持一天,在堅持一天,就到了。他們心中這麼想着,突然,就走到了西藏。

這正是心靈力量之所在。我相信,夢想和自我一直在你心中,所以,去尋找吧!“走起來,你才發現外面的風景如此美好。”最後,以書中的句子作為總結,你我共勉。

西藏讀後感篇7

之前對陳坤並沒過多的瞭解,只是之前看過他的一兩部電影。讀之前抱着隨便看看的心態,大概這又是一本明星的暢銷書罷了。讀到一半發現並不是現象中的樣子……………本書沒有華麗豐富的語句,卻用簡單樸素的文字給大家呈現了一個真實的陳坤!也給我留下了個人生中要思考的幾個點:

一、信念

本書全文圍繞着西藏行走的故事、穿插講述着陳坤成長的一些經歷。都脱離不了一個主題:信念。不論爬山還是人生、都需要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無論任何困難堅信自己並付諸行動堅持下去。一定可以到達頂峯。

若你一直相信“巧合”和“幸運”常伴着你,而你又恰巧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麼恭喜你,因為你一定有一個可以期待的人生。

自卑——自信

我和坤的童年經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貧窮的農民家庭、從小從農村來到大城市上學,雖然外表堅強卻遮掩不住內心的自卑。上國小時感覺大城市的孩子總是要比自己聰明很多、學習理解能力快、能歌善舞、活潑開朗。自己總是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默默的看着他們羨慕着他們。長大後慢慢才明白自己一直都很優秀、只是長久以來的自我心理暗示使優秀的自己變得壓抑、自卑。

自信不是簡單地渴望別人認可你,你要在自己內心深處覺得,我可以。不用理會別人的懷疑或輕視,我真的可以,我能夠做得很好!

三、禪修

一直以來我也有堅持禪修打坐習慣,所以文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切身體會坤他內心的感受!能體會到他內心的平靜、對每個人無分別心。大家都是兄弟姐妹人人平等!

對於禁語這點很重要!(很多人不能理解)但我能理解坤的本意。其實禪修的意義並不在於打坐本身、這些只是形式。重點在於控心!只要能控心、靜心、空。無論你是行、立、坐、卧都可以。所以行走是一個很好的方法。當我們一心專注於行走內心就會安靜下來,會發現內心的另一個我並和他產生對話。如果在行走過程中一旦與他人交流。大腦就會產生思考,內心就會混亂。很難達到心神身合一。信念系統就會紊亂。所以禁語是很重要的。

來西藏之前我並沒有登過山,但我相信萬事萬物皆相通的道理。我把多年來練瑜伽和打坐掌控氣息的經驗用在了爬山上。

勻速呼吸,放鬆,配合步伐的節奏。

四、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最近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深意,細細感受經歷過的一切,嘲笑、鼓勵、輕視、打擊、關愛、病魔、這些都是促進自我成長的美麗風景。大概是心境變了,所有事都變成了最美好的!

所以,有時候,微笑和鼓勵不一定是好事,冷漠或打壓也未必是壞事,只看對面的人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承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