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趙讀後感1000字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62K

讀後感的好處大家都知道有很多,再忙的學習和生活我們都需要通過看書來調節自己的時間,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對原文內容做好充分的理解,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趙讀後感1000字精選8篇,感謝您的參閲。

趙讀後感1000字精選8篇

趙讀後感1000字篇1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xx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xx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文革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着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着去感受其中的奧祕。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裏行間。《論語》裏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中庸卻是《論語》裏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君子是一個意義深刻的詞。從小就聽説什麼“君子動口不動手”、“觀棋不語真君子”等,感覺君子就像個呆呆的人似的。事實上,君子就是孔子他們儒家學派的一種自稱,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後從之鬥”,都體現了君子的優良品質。與君子相對的當然就是小人了,小人並非是壞人,只是素質沒有君子高罷了。《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質地位往往與小人相差甚遠。君子的物質生活是那麼的悲慘!

禮,表現了孔子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孔子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國不遵守“周禮”,鬧得一團烏煙瘴氣。孔子的`禮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孔子致力於維護三綱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當魯國大夫季氏“八佾舞於庭”時,孔子憤怒地説:“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觀,這後來發展成為了他學生孟子的政治主張。孔子認為,“克己復禮為仁”。剋制自己,遵循“禮”,這就便是“仁”了。“仁者愛人”,這裏愛的“人”是指上層社會的王室貴族;尊重朝廷貴族,“不犯上”,也説明孔子對“禮”的尊重。此外,孔子還把“仁”當作“人”的標準:“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説過:孔子“這種所謂仁道,很顯然的是順應着奴隸解放的潮流的。這也就是人的發現。”

縱然,《論語》經歷了兩千個春秋,並不能完全適合我們現在的思想,但是它畢竟是經典中的經典。經典永遠不會過期,我們要批判地繼承這些中華傳統文化,讓《論語》為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總之,《論語》是我們必讀之經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趙讀後感1000字篇2

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無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傅雷

“兩地書,父子情”,我再次感受到這六個字的厚重。傅聰,隻身國外留學,在沒有方便通訊的年代裏,國內的父母堅持用書信的方式,和兒子保持聯繫。書中錄入了從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到一九六六年六月三日的一百多封信,每一封都是真情流露。

讀這本書,留下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傅雷先生給兒子聊到的關於藝術的話題了。其中,有很多話是讓我無比贊同,比如“適量的音樂會能刺激你的藝術,提高你的水平;過多的音樂會只能麻痺你的感覺,使你的表演缺少生氣與新鮮感,從而損害你的藝術”。

當然,聊藝術話題,也正是因為傅聰從事鋼琴演奏的事業,而傅雷先生在信中更多的是關於教導孩子的忠言:“沒有認清一個人的時候,切忌隨口吐露心腹。一則太不考慮和你説話的對象,二則太不考慮事情所牽扯的另外一個人”。

書中當然也少不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嘮叨,比如説提醒他要有計劃的花錢呀、要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啊,還有教他如何提高自己,如何“回憶所學”……總而言之,信裏包含的是一個身為父親,對漂泊在外國,遠離故鄉的骨肉的殷切囑咐、關心以及不可能缺少的愛。

信中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字眼——很久沒有看到你的信,今日收到,看了又高興又激動,又或是“五十多天沒給你寫信了,千言萬語,無從下筆;老不寫信又心神不安;真是矛盾百出”。父母渴望得到孩子的消息,也渴望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生活,亦或是自己要帶給孩子的告誡。這些話語,就是愛的最好體現!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兩個詞——傳承與堅持。

可以説,書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着自己的責任與生活的經驗。作為一個父親,他必定會用某種方式,將這些全部傳達給孩子。時間、空間,成為了父子的阻隔,但一眼阻擋不住。更是以一封封信,上百上千的文字,向孩子證明,這些阻隔都不會成為父親對他傳達愛與責任的攔路虎。我相信,傅聰一定也會傳承下來,無論以哪種方式。

還有一種力量,貫穿着整本書,那就是堅持。無論事態如何,無論身體如何,都不是不寫信的理由。雖然有些時候,也會有所推遲。但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持,才是最打動人心的!

傅老先生用心詮釋什麼是父愛,用文字詮釋父愛,並不是每個父親都能如此表達父愛的,所以,真的有些羨慕傅聰。但是我想,傅雷先生説出了世上所有父親想説卻又埋藏在心裏的那份真愛——傳愛不言愛。

父愛就是一本書,值得你一輩子用心去讀。而人生就像是在書中尋路、探索,有這樣一位父親,指引、護航,該是莫大的幸運!再讀《傅雷家書》,收穫頗豐!

趙讀後感1000字篇3

這個星期,我讀了一本叫《祕密花園》的書。讀完之後,我深深地感到心靈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一場可怕的瘟疫使10歲的小瑪麗成了孤兒,不得不被送往畫眉莊園。畫眉莊園是一個古老而充滿神祕感的地方,有被鎖了10年的花園,有被祕密藏在房間裏的小男孩。而瑪麗的到來改變了一切。她發現被埋掉的花園鑰匙和被隱藏起來的園門,也發現了那個被藏起來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瑪麗、克林、和荒野上長大的男孩一起,喚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園。

讀了這篇文章,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樂觀,積極,微笑,才會使我們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們才會擁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們心裏。心裏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人生不如意事就如滿天繁星,假如一遇到挫折就鬱鬱寡歡,那這個人也就一生也不會快樂。遇到挫折,我們應該像文中的瑪麗那樣,微笑面對。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觀的人,可能會唉聲歎氣地説:“太倒黴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樂觀的人,則可能微笑着説:“太好了,我還有半杯牛奶呢!”同樣的境遇,心態不同,人生的軌道恐怕也會不同。

就像我。有一次,我被鐵釘扎到了,也不知道那鐵釘有沒有生鏽。聽同學説,假如破傷風的話,一個月便會死去。我嚇得面都青了。回到家,我告訴了家人,可妹妹卻樂觀地説:“放心好了,沒那麼容易死。”我半信半疑。一個月很快就過了。一天,我突然感到十分頭疼,我悲觀地想:天哪,我還不想死!我立刻告訴了獨個呆在家中的妹妹。妹妹想了想,説:“我看,是你着涼了,所以才頭疼。”我不信,開始哇哇大哭起來,説什麼“我快死了”之類的。無奈,妹妹叫回了正上班的媽媽,媽媽又把我送進醫院。後來,醫生診斷出我頭疼是因為我感冒了,而我根本沒有破傷風……

同時,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視快樂,甚至漠視快樂。童年是一去不復返的光陰。在兒童時代的那種對快樂的天然領悟和完全接納的能力,更是珍貴。文中克蘭文老爺在愛妻過世之後,埋了花園的鑰匙,想借此阻斷對愛妻的思念,但是這卻使他淪為悲傷和痛苦的階下囚。隔斷快樂並不能換來寧靜,它只能使你鬱悶不堪,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遠的黑暗。快樂是人生之本,人假如沒有了快樂,就如行屍走肉一般。沒有了快樂,也就沒有了成功的喜悦;沒有了失敗的淚水;沒有了失去後的珍惜;沒有了一切的情感。花園是在快樂中誕生,在悲劇中塵封,又是在快樂中開啟,這是一個多麼戲劇性的轉變吶!

讀完《祕密花園》這本書後,我懂得了,讓自己快樂起來!我們無法改變整個世界,但我們至少能夠改變自己。要記住,讓自己快樂起來!

趙讀後感1000字篇4

?祕密花園》是上個世紀最著名的女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內特的代表作,這本書曾經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卡通片、話劇和舞台劇,轟動了整個20世紀。在英語的兒童文學作品裏,本書被公認為無年齡界限,作為嚴肅的文學作品被收入牛津《世界經典叢書》,並影響了倆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艾略特和d.h.勞倫斯的寫作。

本書的主人翁是一位叫瑪麗。倫諾克斯德小女孩,她出生在印度,由於她的母親每天都在忙着應酬,把她交給了保姆照管,而那時是個典型的奴隸時代,所有的黑人都必須為白人效勞,而且無怨無悔,所以瑪麗就成了一位温室裏的小花朵,既嬌氣又暴戾,沒有人願意與她成為朋友,後來的一件事令她徹底改變了———————發生了一場霍亂,瑪麗一夜之間就成了一個孤兒,她只能被迫到舅舅家。舅舅家很富裕,她依然像以前一樣,女僕只好叫她自己一個人出去走走。在途中,她認識了活潑可愛的知更鳥和它的主人季元本。在一次偶然的玩耍中發現了祕密花園的鑰匙,她的心開始砰砰的跳起來,既欣喜又激動。她在門上摸索着,摸到了那個已經被封鎖十年的花園的門鎖。於是,祕密花園失修的大門緩緩開啟

當瑪麗走進那座封閉十年的花園時,在灌木叢知更鳥啼囀聲中,常青藤如同綠色的瀑布垂瀉而下,而萎謝了的玫瑰正靜悄悄地重開當她用一種驚喜的目光注視着周遭的一切時,瑪麗那被苔蘚覆蓋了十年的漠視與冷淡的心靈,已經被大自然的觸手撩撥起來了。幸運的是瑪麗找到了一個屬於需要快樂與自由的人的新天地!

在那裏,她認識了一個叫迪肯的小男孩,那個精靈一般的男孩吹奏笛子,可以叫來小動物,他是大自然的代言人,如同一縷春風,飄進瑪麗僵化的心,使瑪麗不像是以前那個動不動就生氣的小公主。值得幸運的是她還認識了一位叫科林的小男孩,他總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背上一不注意就會長一個疙瘩,成為一個駝背,最後死去,小瑪麗卻用堅定的眼神與信念告訴科林:你不會死!要活下去,不會成為駝背!

在瑪麗的鼓勵下,科林不再是那麼一副苦瓜臉與弱不禁風的身子了,漸漸強壯了起來,與迪肯和瑪麗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他們一起去了祕密花園,柯林重新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坐在輪椅上十年的他,終於依靠着友誼與大自然的力量站立在那片開滿玫瑰的花園裏。瑪麗手心裏的那把鑰匙,是一把灑着仙粉的鑰匙。這偉大的魔力使柯林對着自由的空氣勇敢而又堅定地喊到:“我要永遠永遠活下去,永遠!永遠!”

我深深地體會到,只有樂觀,積極,微笑,才會使我們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們才會擁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們心裏。心裏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祕密花園,我多想有一個,哪怕是裏面的一小寸土壤。

趙讀後感1000字篇5

?城南舊事》寫的是林海英在北京城南的趣事。她的童年是那麼令人嚮往;那麼讓人羨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慧安館的故事。慧安館主要是講小英子幫助一個在別人眼裏是瘋子的人找到孩子。林海英寫出童年幼稚真實的感覺把我深深的感觸了。我更觸動我的是小英子那刻骨銘心的童年。不過,小英子在國小六年級時就沒有了爸爸,讓人覺得很可憐,也很惋惜。小英子那麼小就沒有了父親,卻還能堅強樂觀的長大,讓看實覺的很佩服。更何況還成了一個大作家,更讓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讀書心得:童年卻不能繼續了!夾竹桃落了,英子長大了,不能再是小孩子了想想小英子的不幸,又想想我們的幸福,我實在感到太慚愧了。當小英子幫媽媽幹活,領弟弟妹妹時,我們卻依偎在媽媽的懷裏撒嬌。當小英子幫媽媽煮飯時,我們卻在外面玩。當小英子幫家裏作家務洗衣服時,我們卻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就在這種環境長大的小英子卻成了一個大作家,生活的坎坷磨鍊出了小英子這樣的一朵永不低頭的梅花。《城南舊事》這本好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我走向成功的道路。莎士比亞曾經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與許多高尚的談話。這句話説的一點兒也不錯,一本好書對人的影響是十分大的。《城南舊事》就是一本值得我們仔細體會琢磨的好書。

這些天,我看了一本好書,名字是《城南舊事》。這本書是被稱作台灣祖母屆的人物林海音所寫,講述了林海音童年在城南時的悲歡離合。

這本書的內容是:林海音五歲時跟隨父母漂洋過海來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條衚衕裏,一住就是二十幾年,這裏也就成了她的第二故鄉。林海音在這條衚衕裏,認識了許多朋友:小桂子,小栓子,妮兒等,還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這本書描寫了舊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其間英子也經歷了成長的變故。也就是這樣,一個個人物開始走進故事裏:惠安館內被稱作瘋子的姑娘秀真,英子的好朋友妞兒,為供弟弟上學而無奈做小偷的哥哥,因病去世的爸爸……他們都是英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教會她許多道理的人。

本書中的英子用自己稚嫩的眼光去看這個雜亂的社會,對那些複雜的人和事,她有着特別的理解和看法。她有分不清的事,比如分不清海和天,她覺得太陽是從碧藍的大海上升起來的,但它也是從蔚藍的天空中升起來的。她的身上有種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有顆助人為樂的心。有一次,她為了讓別人一家團聚,竟然把媽媽的的手鐲拿去給他們做盤纏,這幾乎是一個成年人都不可能做的事情。這讓我想起一句俗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趙讀後感1000字篇6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

這部著作寫於1868年,凡爾納他出生於1820年的一個海濱小鎮,從小對大海有着特殊的情感。在另一個作家的建議與支持下,儒爾凡爾納開始了這次創作。歷時三年,完成了這部大作。

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法國生物學家阿羅納克斯,與他的僕人龔賽伊應邀參加了林肯號驅逐艦清除海怪的遠征。經歷了一番周折,怪物沒有被清除,阿羅納克斯、龔賽伊和船上的捕鯨人尼德蘭都落入海中,被那海怪抓了去。誰知這根本不是海怪,是一艘不為人知的潛水艇——鸚鵡螺號。這潛艇的設備很先進,高科技設備應有盡有。鸚鵡螺號的船長尼摩很優待他們,帶着他們三人經歷了奇幻的海底冒險。

在書中,有很多語句都寫的非常有魅力,比如:“珊瑚蟲和棘皮動物俯拾皆是;色彩斑斕的叉形蟲、煢煢孑立的角形蟲、純潔無暇的眼球絲蟲、蘑菇狀聳起的菌生蟲、吸盤貼地、形似花壇的海葵、星羅棋佈的海星、瘤狀的海盤車——真像水仙子手繡的精美花邊,齒狀的邊飾因我們的走動掀起的輕微波動而左右搖擺。”這是關於他們在尼摩船長的帶領下漫步海底森林時對那些他們看到的生物的描寫。作者在這段描寫中運用了很多絢麗的詞藻,把這些珊瑚蟲和棘皮動物描寫成了水仙子的手繡花邊,還把每個生物都描寫的淋漓盡致:色彩、形狀、動作,尤其是描寫角形蟲的,煢煢孑立,凸顯出了這個生物的特點,孤立而又奇特。最後的“因我們走動掀起的輕微波動而左右搖擺”更是為這段語句增添了意境,彷彿把我們讀者置身於海底的那個場景,讓我們真正感受到了海洋世界的奇妙。

我平時都很喜歡讀凡爾納的科幻小説作品,奇幻而又富有真實性,更讓我想不到的是,他在潛水艇出現的一百多年前就已經為世人勾畫出了潛水鏡的模樣,所以我在一開始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他是一個“預言家”。雖然這是虛構出來的小説,但是裏面的故事情節卻一點也不虛幻,反而很科學,就比如鸚鵡螺號周遊世界的線路,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蘇伊士地峽和南極冰蓋,他並沒有去過這些地方,但是他卻在那個沒有任何高科技勘探技術和航行技術的情況下告訴了是人們這些地方的樣子,這些東西都是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時才被人熟知,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啊!

科學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凡爾納告訴了我們,只有不斷地去探索,才能取得進步,我們人類就是一步一步這樣走來的,從古時候的猿人和封建帝王,到現今的現代化社會,我們何時不是在探索?做人也是這樣,只有不斷地去探索,才能讓自己進步!

趙讀後感1000字篇7

初讀《蛙》,如果沒有看過書,光看這個題目,想必是怎麼也不會和婦產科醫生聯繫到一塊兒去的。

作為一本“新世紀和諧文學”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筆墨描寫了一個高密縣東北鄉的普通婦產科女醫生——我的姑姑的帶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而記敍這樣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義,通過“姑姑”內心的掙扎,反映時代的變革墮落,人內心的矛盾變化,無疑在選題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書本的題目叫《蛙》,但莫言取這麼個貌似奇怪的題目顯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闡釋:首先,蛙和“娃”讀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從一個受人敬重、人見人愛的“送子娘娘”到計劃生育實施後,被無數人唾罵和詛咒的“殺人魔頭”,説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愛恨情仇,都和孩子有關;其次,青蛙和叫聲和孩子的哭聲狠相似,都是“哇哇”的聲音,這讓後期的“姑姑”一聽到蛙聲,想起那些還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殺在子宮裏孩子,立刻變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備受煎熬。就像“姑姑”獨白説的那樣:我的雙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鮮明,一個敢作敢當,雷厲風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她果敢地執行着國家政策,忠實於黨的方針戰略,甚至為了這一點,犧牲了自己的聲譽,甘心被他人唾罵。“姑姑”強行讓張拳的老婆、讓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讓陳鼻的妻子王膽強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時刻在我的腦海浮現,但“姑姑”顯然不是一個泯滅人性的人,她愛孩子,喜歡自己的事業,事實上,她做這項殘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尋常人去做多得多。從迎接新生命到扼殺新生命,“姑姑”內心實有不忍,但堅決執行“計劃生育”的信念卻從來都沒有動搖過。

所以,我也時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沒有錯,她在晚年時的內疚、失眠,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輕女的農村人,是“計劃生育”方針的制定者,還是執着的、不講情面的姑姑本身?還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摻雜其中。而可憐的“姑姑”,卻顯然是錯生了一個時代,成了那個時代國家政策和家族利益衝突對立的代罪羊和犧牲品。沒錯,她的選擇是“反政策”的,但誰又能説政策本身不是呢,誰又能説明知這個政策還懷着僥倖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重男輕女的觀念仍像毒瘤一樣紮根在人們心中。希望未來人們能夠逐漸改變這種愚昧的想法。

趙讀後感1000字篇8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可是,因為生活的年代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對於許多事情的看法和想法也會不一樣,看了《親愛的安德烈》我被龍應台與安德烈之間濃濃的親情和和諧的關係所感動。他們用文字溝通,説出了自己的想法,瞭解了彼此,真好。

在我自身和許多周圍的好朋友之間,都曾聽到過這樣的抱怨,父母抱怨子女長大後不如小時候聽話,我們則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在許多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在父母看來卻是不聽話。龍應台在《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一文中説過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這樣的心態在我看來是很難得的。許多人都認為,孩子長到八十歲,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我們在漸漸成熟,開始有不同的想法,渴望得到理解,希望能夠不再被當成孩子,盼望長大,想要擁有自己的主見,因為我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人。

安德烈寫信的時候和我現在的年齡差不多,在他的文字中,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龍應台覺得安德烈不夠嚴謹,而我卻覺得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寫作,什麼都是一板一眼的,那會失去許多真實的東西。或許成年人認為做好一件事就是該認認真真、一絲不苟,我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我更多的是想把一些事在輕輕鬆鬆的環境中完成,而不是成為自己的負擔和束縛。書信成為了兩人溝通感情的橋樑,可以暢所欲言,真是一個不錯的溝通方式呢。

父母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他們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或許有着許許多多的不知道和不瞭解,自然是比不上我們這信息傳播速度極快的年代。我們現在想要知道什麼事,上網一查就好了,可是在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絡,想要得到信息,只能靠人為傳播。曾經也聽媽媽説過她小時候的故事,可是,遠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看了這些文字,我理解了媽媽,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我們擁有的高科技產物,是他們小時候無法想象的,細細想來,真是有一份感動。

在比賽中,為哪個隊伍加油?是為自己國家加油還是為別國加油?這個問題,或許許多人包括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為自己的國家加油,因為這是一種榮譽。而龍應台則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會為弱者加油。在愛國的同時,龍應台看到了國家的另一面,並不完美的一面,這是許多人難以做到的吧?

在少年時,我們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娛樂方式,不想完全被父母知曉,此時,就需要他們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了。在安德烈的生活中,曾提到“性”、“藥”、“搖滾樂”,我想這只是一種比喻,而作為母親的龍應台卻因此緊張。我明白這是一種愛,可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希望爸媽相信自己。如果得不到信任,我便會選擇深藏自己,因為我覺得很難過。信任,無論是在親人還是朋友之間,都是重要的。

這點點滴滴的一切,正是説明了兩代人之間的差異,但是,能夠把這些差異變得和諧,互相之間能夠理解,真是很好。其實,我也很盼望這樣的和諧。

Tags:讀後感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