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最新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37W

載人航天精神需要有熱愛祖國、為國爭光的信念,要有勇於攀登、敢於超越的進取意識,要有科學求實、嚴肅的工作作風,那麼怎麼寫相關的心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相關參考資料。
 

最新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優秀範文三篇


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1
 
  在4月24日首個“中國航天日”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峯,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指示,每一個航天人要牢記,要以“中國航天日”的設立為新起點,銘記非凡歷史,在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上接續奮鬥勇攀高峯,加快建設航天強國;每一箇中國人都要牢記,樹立報國之志,弘揚航天精神,推動百業發展,建設偉大祖國!
 
  中華民族是不甘落後、自強不息、團結拼搏的民族。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就是熱愛祖國、忠於祖國、獻身祖國、建設祖國的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不斷髮展、不斷弘揚的歷史。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一號”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劃破夜空發射升空,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射國產衞星的國家,為中國拉開了太空時代的大幕。這是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飛天夢想的第一次升騰。幾十年來,中國航天取得了接二連三的勝利,創造了一次又一次輝煌,凝聚了多少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鑽研和奉獻、智慧和努力。為了紀念46年前的這一天,今年4月24日被確定為中國首個“航天日”。這對於在大中國小生中乃至全社會樹立報國之志、弘揚航天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航天精神就是愛國精神!弘揚航天精神首先要樹立報國之志。為了偉大祖國的繁榮興旺,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有一顆愛國之心,把愛國作為做人之靈魂,為中華之崛起而發憤讀書、而鍛鍊身體、而努力奮鬥、而團結拼搏、而不斷創新、而竭誠奉獻;要發揚愛國傳統,像中國歷史上的岳飛、陸游、文天祥、戚繼光那樣“精忠報國”、“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便是中國精神、中國氣概和中國力量,這就是民族氣節、勝利信心和前進方向。
 
  航天精神就是鑽研精神!我們要學習、傳承和弘揚航天精神,就是要發揚航天人艱苦奮鬥、吃苦耐勞、不懈鑽研的精神。不學習、不吃苦、不實踐、不探索、不積累,何來成績、何來發現、何來成功、何來創新?在一次次勇攀科技高峯、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一次次彰顯中國力量的艱難征途上,正是經過了以航天員楊利偉為代表的幾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艱苦創業和頑強拼搏,我國航天事業才創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為代表的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航天精神就是求實精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設立“中國航天日”就是要銘記歷史、傳承精神,激發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學、探索未知、敢於創新的熱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榮駿説的“面向未來,我們要瞄準前沿和顛覆性技術,把自主創新放在首位”,就是相信科學、依靠科學、運用科學的科學精神以及求是精神、認真精神、精細精神、精緻精神、精準精神、精確精神,也是我們各行各業的建設發展都需要的精神。只有求真務實、科學嚴謹才能有真作為、出真成績、見真效果。例如日前教育部擬對高校學術不端行為嚴嚴重者給予開除或解聘就是弘揚航天精神的典範,是促進風清氣正的良好開端和福音。
 
  航天精神就是奉獻精神!作奉獻和犧牲,奉獻於航天事業、奉獻於脱貧攻堅、奉獻於農業發展、奉獻於生態產業、奉獻於旅遊開發、奉獻於環境保護、奉獻於教育文化、奉獻於集鎮建設等等,顧全大局、勇挑重擔、恪盡職守、身先士卒、公而忘私、廉潔自律、勤儉節約、服從安排、迎難而上、服務羣眾,不斤斤計較、不拈輕怕重、不推三阻四、不逃避責任,這就是在當今實施“四個全面”戰略的時代各階層、各行業、各地方都需要的正確的認識、作風和態度,就是甘於奉獻的航天精神。
 
  當然,“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和愛國主義精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精神,“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的自強不息精神,“頭懸樑、錐刺股”的勤學鑽研精神以及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x精神、x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是航天精神另外的表現形式,是延續和補充。
 
  由是觀之,樹立報國之志,弘揚航天精神,當是我們每一位炎黃子孫神聖的、永遠的、光榮的職責也。
 
  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2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着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鬥、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x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
 
  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當代大學生學習航天精神
 
  1、學習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
 
  由於美國和歐洲頒佈的禁令,我國很難從國外獲得關鍵的航天技術,中國也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活動。航天事業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職業,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其風險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風險面前,中國航天員表現出的是一往無前的勇氣,是頑強拼搏的鬥志。航天員這次出艙面臨着失壓、缺氧、輻射和巨大温差等諸多困難。他們用艱苦奮鬥、敢於犧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優秀品質;用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榜樣。
 
  2、學習航天人極其嚴謹的科學精神
 
  神舟七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閲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這種不允許失敗、不準有絲毫瑕疵的嚴謹工作作風,保證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
 
  3、學習航天人志存高遠、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漫步太空,這個在當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神七”昇天意味着將打破這種局面。當我們沉浸在“神七”帶來的歡樂和喜悦時,當我們為航天事業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航天人勇於攻堅、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特別是要學習他們在航天事業中表現出來的高度的責任感,學習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志存高遠、為國奉獻、立足本職工作的精神。
 
  結束詞:
 
  神七的成功發射不僅為中國的科技進步提供了新的動力,代表航天事業的航天人更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榜樣。它促使當代青年學生更加明確自身肩負的重大歷史使命。作為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名學生黨員,我們更應該自覺地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踐行航天精神,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航天精神學習心得體會3
 
  2016年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x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神舟十一號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以後,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再一次激勵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航天精神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着黨員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砥礪前行。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之際,更值得各位黨員去學習,去踐行。
 
  黨員要在“學”上下功夫。航天精神是一種崇高的愛國精神,航天人員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為了實現國家利益,個人可以隨時犧牲一切;航天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敬業精神,航天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公關”,他們精於業務,善於鑽研,樂於吃苦,勇於創新;航天精神是一種質樸的為民情懷,航天人員“特別能奉獻”,他們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付出青春與熱血,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鐫刻在星辰大海。身為一名黨員,要以“兩學一做”活動為契機,認真學習航天人員的愛國精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學習航天人員的敬業精神,敬業樂羣,忠於職守,事思敬、執事敬、修己以敬;學習航天人員的為民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黨員要在“做”上見真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相輔相成、一脈相傳。領會了“航天精神”,就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付諸實踐。黨員要秉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黨性理念,愛黨愛國。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工作上要能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夙夜在公,一心為民,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堅定信念,努力實踐,勇於創新。生活中要懂得明辨是非,謹言慎行,以身作則,當好表率。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