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文化類實踐心得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6W

每一次心得體會都是一個成長的機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睿智,每一次心得體會都是一次賦予生活更多意義的機會,讓我們感到活着的價值,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文化類實踐心得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文化類實踐心得8篇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1

暑假是學生充實自我、增加閲歷、瞭解社會的重要階段。作為社會中思想最活躍的羣體,大學生都有着自己精彩的假期計劃:打暑期工,是一種身心的磨練,在賺取生活費用的同時,又可以親身感受社會這個熔爐;有人抓緊機會去進修,參加培訓班,讓自己的知識得到更完善的補充;有人則準備跋山涉水,去遊歷神州各個地方,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閲歷,而我則是希望能夠深入校園,融入學生的羣體中,所以我選擇了教師實踐這項活動。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要積極探索實踐教學與“生產、研究、學習”相結合的辦法,才能培養具有求是創新精神人才。實踐教學目的是理論聯繫實際,增強大學生對於社會、國情和學科專業背景的瞭解;通過實地動手、思考解決現實問題,使其開闊視野、鞏固理論知識、增強創新意識、提高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增強勞動觀念,激勵學生創新和創業精神。

它是我大學以來的第一次教學實踐,從中我覺得自己成熟了,因為我要照顧比我更小的學生,看到他們純真的眼神,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擔負起教育他們傳授給他們只是得責任。目前各大高校都有着各自與學校專業相互掛鈎的教學實踐基地,這更有利於針對性地將學生所學專業與實際生產相聯繫。當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不能只是在實踐中觀察老師前輩們怎麼做,更多的是要親身嘗試。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要定期書寫實踐報告或心得,這樣才能很好的總結實踐經驗,為以後的工作奠定基礎。

一開始我先較快的瞭解整個班級的學生情況。記得剛開始和小同學相處時,我急着找_老師瞭解班級情況。但_老師並沒有直接告訴我,而是讓我自己去發現、去了解。可能當初我有點不理解。但後來想一想_老師並沒有做錯。我應該用自己的眼睛用心去觀察瞭解這個班級,瞭解學生,畢竟我面對的還是學生,這也是對我的一個考驗。接下來我就通過班幹了解了班級的一些日常工作以及班委的一些工作。

其次,我再熟悉和掌握學生的情況。為了能和學生打成一片,我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和他們接觸交流。除了上課時間,我一直是跟班的。剛開始幾天,學生都不怎麼和我説話,都非常被動。我發現自己好象很難融入這個班級,原因是彼此不瞭解,這時我採取主動,通過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慢慢的和他們交流。通過自己的主動以及對他們的關心,學生也逐漸放開來了,都願意主動找我交流了。師生之間就應該多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學生。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2

今天在夾金山幹部學院四天三夜的培訓結束了,這三天半學院通過現場教學、移動課堂、專題教學、體驗式教學、社會實踐教學、音像教學等多種手段,讓我們深刻體驗到了紅軍長征的堅定信念、革命前輩的心中信仰,我們此次培訓收穫頗豐,是一次補鈣之旅。

今天的小組發言我作為代表上台講話,從四個方面展示這幾天的學習成果。(p.s:感謝組裏的哥哥姐姐把發言機會給我)

入校體驗

剛進校,學校牆上的紅色標語、學校廣播循環播放的紅色軍旅歌曲再加上發給我們的紅軍服裝,讓我們彷佛一下子回到那個革命年代,看着自己身着的這身紅裝讓我們感到親切和自豪。

小組情誼

在這三天的活動裏,我們組站隊積極,唱歌響亮,在排練節目時積極參與,表演節目時賣力表現,小組討論發言深刻,這些均體現出當代大學生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正能量,而且組員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在這次活動中收穫了志同道合的友情。

雪山感觸

夾金山是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必須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在抵達雪山之前,我們對雪山的天氣和情況是毫無概念的,剛到雪山時,突然下起了雪,本來穿着雨衣整裝待發的我們還沒有開始爬山就被嚴峻的天氣困住了,於是乎只能坐車到埡口,到了埡口後,入目的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又冷又滑、能見度很低,而且是很刺眼的我們只是站在山頂沒有向前行進都感到身體不適眼睛刺痛,想來紅軍當時是克服了多大的身體不適一直往前走啊,回程路上和晚上的視頻教學更讓我們感觸深刻,視頻裏的故事情節讓我們禁不住落淚,紅軍前輩的理想信念實在讓我們感動和敬佩。

走好新的長征路

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把挑戰極限、不勝不休的夾金山精神帶回去並廣為傳揚。在這幾天的學習裏,我們認識到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這支紀律嚴明、信念堅定的紅軍才能數次翻越雪山,才能完成長征這一人類史上的偉大壯舉。在平常學生黨支部活動中,我們也要像本次活動一樣,充實完善教學內容和形式,以身作則,既把紀律擺在明處,也要用温情感染支部成員,把黨支部鍛鍊成為一支信念堅定、紀律嚴明的隊伍。

最後,我們會不忘初心,牢記共產黨員的使命和責任,當好新時代的共產黨員,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3

今年寒假期間,進行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社會實踐。活動中,採用“點面結合”,即選取典型項目踩點的方式深入學習和了解了xx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和傳承、保護現狀,並在大學生及其他各類人羣中宣傳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同物質文化遺產一樣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而相對於物質文化遺產而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性在於它不是實實在在的物質實體可以以一種固定的形態被保存下來。它只能存在於人們的意識中,其傳承載體只能是人,而這無疑增加了它的傳承難度。

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正面臨着極大的困難。諸如蘇繡、香山幫建築營造技藝、御窯金磚等,其在現代社會中的應用價值與其保護與傳承所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在某種程度上並不成正比。為保護人類珍貴的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呼籲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其他各有關單位為研究和保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展相關的工作,重點深入到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地區!

xx擁有豐厚的文化底藴,在這片土地上有着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梅山、老街歷史、山地漁獵文化、稻作文化、新化山歌、舞春牛、手獅舞、抬故事、梅山儺戲等藝術……數不勝數,不得不令人自豪。但另一方面,xx地區的大部分人們對自的非遺瞭解的並不是很深。

由此我們想到,何不在大學生及其他一些社會羣體中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光輝歷史和保護現狀從而激發公眾的保護熱情呢?這將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活動中,通過資料我們瞭解到目前由國務院文件提出的非遺保護的十六字方針:“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

由這十六個字可看出,非遺急需的是搶救其次是保護,這些古老技藝,少一樣就沒一樣,不抓緊搶救就很有可能失傳!另外傳承的同時也要尋求發展,以更好地生存下去。但是我們也必須知道,但凡此類保護都是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而對於大部分付出這些投入的單位也好,個人也好,其目的不僅僅是單純的`非遺技藝得以傳承,而是他的經濟利益是否值得那樣的投入?其次,人們都是愛追求現代化的、更舒適的生活的,而一些非遺項目能否與現代化的生活環境相契合?

通過幾天的活動以及一些資料並結合自己的思考,我提出以下幾點對非遺的保護上的建議:

第一、首先要在公眾中宣傳非遺的基本知識,要讓人們從而認識到非遺對於民族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人們對非遺的認同感。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非遺歷經幾百年已經有了民族的根基,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身份證。

具體的我們可以經常搞一些活動,如傳統戲曲節目進社區、進校園,非遺作品展覽之類的,當我們從自己身邊的非遺中看到自己先輩的身影,並聯想到自己時,難道我們不會為自己是中國人,擁有這樣的傳統文化而自豪嗎?我相信一旦有了這樣的認同感大家就會自發地為保護非遺盡一份力。保護非遺是要有一定的民眾根基的,並不是光靠一個傳承人、一個保護單位就能做好的。

第二、“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非遺的保護也與此有相通之處,我想從小就開始教育孩子關於非遺的知識無疑是有好處的,因為畢竟他們是要承擔起保護非遺的重任的啊!就好比現在一些國小課程中開設了京劇課,孩子們從小就接觸、瞭解了,長大了自然會在不知不覺中有了對京劇的保護熱情。

第三、國家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雖然目前我們已有了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但借鑑一些國外好的政策來完善自己還是有好處的。

第四、對非遺傳承人及普通藝人提高待遇,比如在日本,對國家級的藝人每年都會撥放相當數目的扶助金以供他們專心磨練技藝和培養傳人。這樣,藝人們有了客觀的收入後自然能心無旁騖地欠薪鍛鍊,發揚非遺技藝。另一方面,就目前來看,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傳承方式效率不是很高,可否擴大規模,“批量”式培養藝人呢?

第五、非遺項目在傳承的同時也應該也所創新,在繼承傳統項目的同時開發新的發展方向,以有利於自身的生存。但需要注意的是,創新的同時也不能丟了傳統,創新更多的是方法而非目的。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4

“萬善德為本,百行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道德的基石。

父母生兒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勞。從十月懷胎到養大成人,無不滲透父母的心血和汗水,這其間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百般呵護和疼愛,有“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千遍叮嚀和牽掛,有“不為己身苦,常懷兒女憂”的萬種柔情和眷顧,這深入骨髓,融入血脈的情和愛比海還深、比天更高。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小生靈尚有報恩的義舉,更何況我們文明的人類?作為芸芸眾生中的我們,當以他們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和能力為父母出謀劃策、排憂解難。一片關心,一份理解,都會讓父母心花怒放、倍感欣慰。你可以為年邁的爺爺背背詩,為蒼老的奶奶梳梳頭,為辛勞的父親捶捶背,為疲憊的母親泡泡腳。一杯熱茶,一聲問候,一條短信,一份禮物,無不是情的湧動、孝的流露、愛的延續。飲水要思源,知恩當圖報,作為沐浴父母無限關愛的兒女,我們該怎樣回報呢?

大連王希海24年如一日照顧已是植物人的父親,只為父親活着。當年23歲的王希海不僅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還放棄了成家的念頭,但是他無怨無悔,他的故事感動了他身邊的每一個人,也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華兒女。一位癱瘓在牀20--年的植物人,竟然渾身沒有一點褥瘡,不但肌肉沒有萎縮,還能有80多公斤的體重,當醫生在為王希海的父親檢查完身體後情不自禁道:“這在醫學護理史上簡直是奇蹟!”

王希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孝”、什麼是“知恩圖報”。魯迅先生曾説過:“不孝的人是世界上最可惡的人。”孔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德之始也。”孝道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更要時刻謹記。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5

我們中國能夠解放,取得革命的勝利,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像陳昌同志這樣的無名英雄,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保護和拯救我們的祖國。他們為了拯救我們祖國,有些在前線跟敵人抗衡,有些在敵人的心臟潛伏,冒着生命危險和敵人周旋,把敵人內部的重要情報傳給組織。

今天,陳龍獅爺爺給我們講述一位無名英雄的故事——陳昌同志的黨性故事,而他就是潛伏在敵人心臟裏,把情報傳給組織,冒死完成組織交給他的一個又一個任務。

據介紹,陳昌同志在敵人內部潛伏了18年,後來又潛伏了三年,總共21年。這二十一年來,陳昌同志經受了很多磨難。由於某種原因,陳昌同志的身份暴露了,被敵人抓住,他們試圖從他口中獲取信息,使用各種你意想不到的方法來折磨他,然而都沒有成功。其中的一次磨難讓我印象最深刻,那就是披麻帶孝這個酷刑,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因為它是先用鞭子把人打的皮開肉見,等傷疤剛開始結的時候,就被迫披上麻袋,再狠心地扒下來,簡直是痛不欲生,比死還要殘忍。那種感覺真是撕心裂肺的痛,聽了都讓人毛骨聳然。但是陳昌同志沒有被壞人打倒,還從壞人的虎爪中倖存下來,頑強地活着,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他的這種忍受力真的讓我很敬佩,他就是真真正正的英雄!

所以,我們要感謝像陳昌同志那樣的革命英雄,是他們為我們撐起一片天;是他們忍着苦,忍着痛,在為我們祖國的和平做奉獻;是他們不畏艱難,給我們子孫後代一個幸福快樂的明天。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懂得感恩,更要努力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為國家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現實中,有很多同學抱怨學習很苦,不想學習。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和陳昌同志所吃的那些苦相比,同學口中所説的這一點苦根本就不算什麼,真正的苦我們都還沒有見過。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6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開篇就提出了學習是件快樂的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通過學習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悦。學習新知識,温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悦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傳統文化凝聚了中華五千年來所有中國人的智慧,我們的祖輩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把傳統文化學好?我們不僅要學習傳統文化,也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當中,與時代結合,讓五千年來祖輩的智慧在現代生活中熠熠生輝!

儒家要我們首先修身養性,然後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 悟道、求道、體道、行道,無為而無不為;佛教導我們:利己、利人,功德圓滿。

這三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先要求我們自己明明德,擺脱了身心痛苦,悟了,獲得了大的智慧,然後再去做事,幫助他人,影響他人,造福社會。

宋朝朱熹曾曰:"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倫。它告訴我們思維的方法: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待人接物的原則:言忠信,行篤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學習的最根本就是培養每個人德行,具體來講就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

一、孝:百善孝為先。"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是從父母那裏獲得生命,我們應該知恩感恩。一個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身為子女理應將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着父母、孝順父母,不僅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這樣才能真正讓父母身心更快樂,生活更美滿。

二、悌:一個"心"字,跟一個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對弟弟妹妹的關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間彼此誠心友愛。《弟子規》中"首孝弟"就説明了孝敬長輩、兄妹友愛是教育學習的重點。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師、尊敬領導;在家懂得友愛兄弟,在外面才知道關心朋友、團結同事。在家裏把孝道行好了,在社會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三、忠:古人云: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才可以化人。而盡忠者,必能發揮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幹,因為公生明,偏則暗;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忠於自己的祖國和人民。

四、信:是指做人誠實不欺騙別人,我們與人交往要有誠信。民無信不立,與他人交往,絕不食言,不妄語,不輕諾,言既出,事必行。

五、禮:是由一定社會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禮儀。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應學會禮儀,以禮待人。即潔身自愛,知節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亂,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義: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正義感。在社會活動中言行舉止合乎正義和公益,不起盜心,不佔便宜,不偏不倚,俯仰無愧。

七、廉: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貪污,廉潔自律。我們做事情應當潔身自愛、廉潔奉公,樹立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思想上以清廉為樂。

八、恥:是説做人應懂得知恥、要有羞愧感。子曰:"知恥近乎勇",一個民族的強盛,往往崛起於這個民族自知所遭受的恥辱,繼而才能勃發圖強之力。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中華傳統文化這顆長壽樹澆澆水、施施肥吧!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7

在這個長達一月的寒假裏,我參加了xx文化中心第42期的傳統文化學習,講座的主題是:幸福人生。這是一次封閉學習。不但學習了國學經典,更重要的,是學習如何將之付諸實踐。在這短短的學習時間裏給了我不少觸動。在這裏把我的感想和大家分享。

我到達中心的時間是下午,xx文化中心位於xx市xx區的一個比較偏的地方。後來才知道,這是社會給界愛心人士籌資建設起來的。雖然簡陋一些,但是也讓我體會到他更深一層的含義。

剛到文化中心的時候,就發想了一件事。人們見面時是鞠躬禮。起初我不明比為什麼。中心的老師在第一堂課上給了大家一個答案。要學會謙卑,最實際的方法,就是低下頭,放下身份。這才是鞠躬的目的。養成這種習慣,人自然而然就學會謙卑。如同一個永遠裝不滿的茶杯,才有可能被灌輸更多的東西。學會鞠躬,做到謙卑,是我在這一天的下午最大的收穫。

第二天在上我們很早就起來了。天都沒亮,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了一套健身操。然後按秩序進入課堂向孔夫子敬禮後進行早讀。早讀的內容是國學經典――《弟子規》和孝經。我曾經看過百家講壇上有關於《弟子規》的解讀。內容是明白的。本以為學起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結果卻讓我大吃一驚。上課根本脱離了書本!因為咬文嚼字不是我們這次學習的目的。講座的內容分為五個部分:健康、教育、經濟、和諧、禮儀。

第一天早上的學習內容是:健康。

主講師是中國中醫科學研究院的彭鑫博士。他不僅介紹了飲食和常見病的關係。還提出了五行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對應關係關係,並且提出了相關的事實依據。他提出了仁義禮智信與金木水火土和人體的器官的對應關係。提出了文化與健康的理論。此外他還用事實論據告訴我們素食與健康的關係。在這裏,他提倡的健康飲食和綠色飲食是基於現代的畜牧養殖業以及現代低碳生活的要求來提出的。

在文化中心的日子裏,三餐都是吃素的。經過這次講座,沒有人抱怨。結束的時候很多的學員都自發的要求堅持下去。要知道堅持吃一個月的素食所減少的碳排放相當於種樹18棵。而養活一個肉食者所需的土地面積是一個素食者的12倍。在人口激增的今天,這確實是一個發人深思的事實。正如廣告上經常出現的口號:保護環境從我做起。也如彭新博士説的,保護環境,從吃素做起。

晚上的主題是“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人們有一個共同感的語言,就是音樂。當我看到樂譜的時候,發現裏面的歌曲我並不陌生。然而,當老師上課的時候我才發現並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問題不是那些唱歌技巧。講師來自於湯池。當她唱起《母親》這首歌的時候,我想,是我太感性了,淚濕了眼眶。抬頭看去,周圍的人也都是一樣。在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我們接受了好幾場關於“孝”的事蹟報道會。

有22年照顧植物人父親的兒子,也有用相機記錄父母三十年光陰的攝影展。孝經有云“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在這裏,我深切的感覺到,不管身處什麼養的年代,孝,都是道德的根本。是立身立德的根本。而我在這方面,真的是太欠缺了。

禮者,天地之序也。

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可見禮儀的重要性。現在有很多禮儀培訓的課程,逐步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古語有云:德揮動於內,而禮發於外。在學習和運用各種禮儀的時候,應該注意的是更多“德行”方面。李越老師在講台上給我們講述了她是如何從一個企業管理者成為一個講師的經歷。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靠的是道義而非金錢。至於當今社會,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而禮儀,作為道德的外在表現,應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想起以前在院學生會裏工作和當亞運志願者的的日子,不得不説,禮儀確實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心的白牆上用這樣子一句話――學為人師。剛進入中心時我發現不光是見面要鞠躬,這裏的每一位,包括學員,都被稱為“老師”。上了課,才知道,只一句“老師“不光是相互尊敬。更重要的是一種責任和鞭策的力量。來到這裏,不光是受教育,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則。

人人都有這種精神,整個環境就不同了。本次講座的大部分學員是大學生。剛來的時候對於鞠躬,食素,剩飯,早起都不太適應。可是幾天的講座下來,大家都能做到。沒有條條框框的約束,安安靜靜地,大家自己改了過來。想起在學校學習的生活。不得不讓我感慨中國的傳統文化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小到一個教室,大到整個社會,如果人人如此,那麼社會不就和諧了嗎?英國的著名歷史學家湯恩比就提出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除了孔孟學説和大乘佛法別無他法。

而在現代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關於國學的教育更是引來各方爭議。然而看見日韓兩國尊孔重道,對於源於中國的文化了解至深的今天,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是否應該好好反思。在這幾十年裏,我們的精神世界裏是否失去了什麼。

回顧過去幾十年,我們學習,要辯證的看待問題和事物,卻沒有讓我們完全的拋棄傳統文化。精華的部分會流傳下來。問題在於,如何辯證的繼承和發揚。我認為文化的傳播,並不單是口頭的“告訴”。“身教”不但是老師們應該做到的,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學會“身教”,那麼周邊的人也會受影響。這就是教育。

經濟和傳統文化的關係是從社會經濟活動中不良現象開始説起的。貪婪,欺詐,驕奢,不誠分別對應了不仁,不義,不禮,不信。如果做到了仁義禮智信,所謂君子愛財取之以道。即使在經濟困難的時機,也未必沒有生機。中山大學的鐘茂森教授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證明了這個論點。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想立而不倒,同樣需要傳統文化的支持,這種支持來源於內心。

在中心的生活很充實,很感動。我學會了懺悔自己的過往,感恩別人對我的關懷和幫助。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作為中國人,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我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去吸取它的養分,做一個合格的中華兒女。

文化類實踐心得篇8

在暑假沒來臨之前我已經計劃好了這次特別的暑假生活,因為這是我進入大學一年來第一個暑假,應該要過十分充實而且有意義才對。因此我參加了_大學的_學院中美學生暑期夏令營的志願者活動,在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收穫到了許多在學校裏學習不到的知識,也鍛鍊了自我,加強了與不同人甚至是與外國朋友的交流能力。

我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是由_大學和_學院聯合舉辦的中美學生交流活動,從20_年_月_日至_月_日,歷時五個星期。期間我的主要工作和實踐活動內容是與美國學生一同學習、一同生活,為美國學生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相互交流中美之間不同的風俗習慣。

這次特別的社會實踐活動,從_月_日開始,我作為中方的志願者入住_師大對外交流中心賓館,與我同屋的美國學生是__大學的__。我們會在接下來的五週裏一起讀書一起生活。

與其它中外學生交流活動不同的是,上午中方學生會在全外教的課堂裏提高自身的英語,這對身為英語專業的學生的我是個很好鍛鍊英語的機會,同時美方學生則學習中文課程,中午一同午飯過後,中美學生便會圍坐在一起互相交流,這不僅讓我對美國的文化和情況有更多的瞭解,而且由於中美學生的年齡相仿大家都會很多共同的話題,在其中也體會到了許多不一樣的樂趣。

下午安排的活動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國的太極拳、武術、書法、國畫、剪紙、京劇、孔雀舞讓中美學生都樂在其中,更有意思的是,中美學生還一起動手體驗包水餃,製作中國結,觀_電影,教唱中國歌等等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

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就應該負責為美國學生講解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之間的不同,有時這讓我這名英語為專業的學生也感到為難,許多中國特有的習俗是很難用英語對美方學生敍述的,於是便會到處查資料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英語能力,雖然會感到辛苦,可卻又是樂在其中。

中美學生在_大一起共住的兩個星期裏,除了一道學習,我們還安排了許多的外出參觀遊覽的活動:

能代表上海商業商品交易蒸蒸日上的南京路步行街,繁華的步行街和琳琅滿目的商品讓美國學生流連忘返;

能代表外國對中國的投資企業的_公司,現代一體化的_生產的流水線讓我們感慨了外企的嚴謹的管理制度;

能代表上海近現代史和傳統文化的豫園,讓美方學生沉浸在古色古香卻又熱鬧且小吃繁多的豫園;

能代表上海的歷史文化和當代藝術氣息的上海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館和上海當代美術館,讓我們遨遊在古代和現代的藝術長廊中。

此外我們還一起登東方明珠在上海處眺望,參觀上海舊社會的歷史陳列館,體驗了上海_的世博會的上海城市規劃展覽館,以及代表先進技術的上海科技館,身臨其境感受_北京奧運會的北京文化之旅和體驗江南特有的小橋流水尋常百姓人家的南潯之旅。無論是哪一段參觀或者是遊覽之處,都無不讓我與美國學生有了進一步的交流和了解。

接下來額兩個星期則是美方學生入住中方學生家的__,在這個兩個禮拜裏,我和我的__相處的特別的愉快,我們平時一塊學習生活,週末則和父母一起外出遊玩參觀其他有特色的景點。

最後一個禮拜也是最忙的一個,結束了四個禮拜的學習和生活,中美學生要一同策劃一台文藝彙報演出,大家積極參加,演出不僅吸引了中方學生的家長更是吸引了雙方學校的領導前來觀摩,演出也大獲成功。演出過後,美國學生就要回芝加哥,在唱響最後一首《朋友》後,中美學生相互擁抱,甚至落下了難捨的淚水。

俗話説天下無不散之筵席,在這個短短的五個禮拜中,我不僅學習到了如何獨立的生活,如何與不同的人相處,也學習到了美國學生那種勇敢又充滿活力和求知慾的精神,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説的美國精神吧,同樣我作為中國學生的代表同樣讓美國學生感受到中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中國精神。

Tags: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