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歷史讀後感500字6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6W

我們大家對於寫讀後感這件事都有了自己的瞭解,編輯一篇讀後感有利於強化人們對書上所寫的理解,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歷史讀後感500字6篇,供大家參考。

歷史讀後感500字6篇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1

我曾經在《讀者》中看到這樣一篇文章,説的是一棟樓失火了。防員來救人,因為路面太窄,雲梯進不去,只好用人力來救人。他們拿來一塊大墊子,讓人們跳到墊子上。一位婦女站在第一個,但她不願意跳,只好讓別人先跳。別人都跳完了只剩那位婦女了。火越來越大,婦女猶豫了一會跳了下來。可是她卻是反面落地,不像其他人那樣是正面落地。這樣的危險很大,可是她還是這樣着地了。當消防員問她時,她卻只説了一句話,讓在場的人們震驚不已。"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我肚子裏的孩子。"

看了這篇文章我深受感動。相信不只是我,你也被感動了吧。是啊多麼偉大的母愛啊!在這生命緊要關頭,那位婦女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孩子。孩子還沒有出生,不應該就這樣無辜地死去。可是婦女也不該死,為什麼她放棄了自己,選擇了孩子?因為,母愛。孩子是媽媽的心頭肉,是媽媽的寶貝。母愛是多麼偉大啊!相信天下所有的媽媽都是如此的。

想到這裏我臉紅了,因為我也很淘氣,也頂撞過媽媽。但媽媽都原諒了我。我為自己的不懂而羞愧不已。那是暑假的一個傍晚,我沒和媽媽説一聲就偷跑出去玩了。玩到夜深還沒有回家,把爸爸媽媽急壞了,它們晚飯沒吃就到處去找我。媽媽急得快哭出來的時候我現身了,非但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和媽媽頂嘴:"你真繁,出去玩會都不行。整天管這管那的,我又不是你的犯人!"媽媽聽了先是驚訝,隨即被氣得發抖,狠很地抽了我一個大嘴巴。"我恨死你了!"我捂着嘴巴衝進房間,把房門用力一甩"嘭-",媽媽被關在了門外。回想起來我當時只想到了自己,完全忽略了媽媽。我想肯定比我哭得還傷心。

第二天早上起牀後,看到媽媽已經親自下廚為我準備了營養的早餐-荷包蛋,大米粥。我正在生氣故意不吃,媽媽慈愛地遞過來一張卡片。上面寫着清秀的字跡:孩子對不起。,媽媽不該打你,可是媽媽是多麼愛你啊。頓時,我的眼淚奪框而出。不,媽媽。是女兒不孝,不該惹您生氣。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寸暉。媽媽,我愛您。願天下所有的媽媽幸福,快樂!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2

究竟什麼是歷史的意義?太宗説“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高華説研究歷史是為了讓人更瞭解自己,洞悉人性;赫拉利説研究歷史是為了讓人們儘量不再重蹈覆轍,往其他的可能性上發展。歷史更多的時候就像是一面鏡子,試圖從讓人們在“超以象外”的角度去審查自己,從而避免主觀思維造成的不夠理性的誤判。這對人、對國家的價值都是毋庸置疑的。但這部小書從一開始就提到了歷史面臨的一個難以避免的悖論命題-歷史也是人寫的,我們試圖用歷史避免自己成為魚缸中看不到那真實外界的魚,但也不能不得不承認歷史也是由存在主觀思維的人去編撰完成的。這樣來看,歷史真真能成為一面客觀的平鏡嗎?還是一面扭曲事實的哈哈鏡?但什麼才是算得上事實呢,立場不同,結論也必然不同,這個宇宙是存在普世價值和真理的麼?那又在哪裏呢?真理是在少數人那裏嗎?還是根本還沒有被人類挖掘出來呢?其實作者在文中已經表露了對歷史意義的看法,那就是對人性的展露了挖掘。書中最後一章談到了“進步”,回顧往昔,人類經歷文明的興衰起伏,國家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科技進步宗教衰退,但惟獨不變的就是人的本性,而這似乎能看到的歷史規律,也正是由於人性未變而引起的。所以高華教授説,研究歷史是為了洞悉人性,尤為精闢。

這本書字數不多,但讀的時間挺長,因為裏面很多句子都是作者經典性的總結,很多話值得深思。有幾點讓我頗為深刻,一是在論及社會主義方面,作者提到“對資本主義的恐懼,迫使社會主義不斷擴大自由;對社會主義的恐懼迫使資本主義不斷增加平等”,而這二者註定在摩擦之中融合團聚,這是種樂觀的辯證思想。二是提到種族、基因、文明及節育問題的觀點,引發了我對一些制度政策制定方面的聯想,任何國家在制定政策時候都會考慮對未來民族整體的影響。三是談到平等與自由關係時候,提到多數低於生存標準線以下的人嚮往平等,而那些少數社會精英更加嚮往自由。對於這裏,我很贊同作者關於競爭和選擇的觀念,自然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類社會的前進往往也是由少數精英帶動的,而大多數百姓則是附屬拷貝這些成果並予以應用,比如喬布斯、愛迪生等偉人,就為其提供了原動力,自由的環境才能為這些天才創造更多的機遇和環境,而平等則會為對其造成一定壓抑,所以資源應該更多提供給精英人羣。這聽起來殘酷,但符合自然規律。當然平等教育權利是可以彌補這自由帶來的兩極分化的弊端。四是談到歷史文明興衰交替,談到文化遺產問題,也是在告訴讀者雖然車輪在一圈一圈重複旋轉,但畢竟我們是在前進,因為之前走過的路都被留在了記憶裏,這是歷史樂觀積極的一面。當然也有悲觀的一面,第五點就是在戰爭方面,作者提到戰爭是歷史的一種較為普遍的終極方式,由於人類本性所在,和平也僅僅一種不穩定的平衡,目前社會就處於這種不平衡性之中,這是核武器帶來的變態的平衡。人類競爭的基因告訴我們合作也僅僅是為了同其他更大集團的競爭,也許星球大戰爆發時候,這個人類才能放下內部競爭而獲取整體團結。

總的來看,歷史從來不會告訴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得到的經驗越多,越不能明白下一步走向何方。歷史給我們提供的就是一個個被否定的選項,但面前還有無數的選擇,至於哪個是對的,又有誰能知道呢?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3

?史記》是我國紀傳體史書的創始之作。全書共有五十餘萬字,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他用簡潔生動的語言刻畫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揭示了歷史變化的規律。

在本書中。我有一個最喜歡的人物,那就是藺相如。他的機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深明大義令我折服。

戰國時期,和氏璧流落趙國,並歸趙王所有。不久,秦王在給趙王的信中表示,願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這下,趙王可犯了難:換吧,怕這秦國耍賴不給城池;要是不換吧,怕也不成。如果秦國以此事作為把柄與趙國交手,那後者定不是強秦的對手。於是,趙王就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此事。

就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繆賢推薦了他的門客藺相如。藺相如到達秦國後,秦王在章台接見了他,可秦王一得到和氏璧嘴就咧到了耳根,卻一點都不記得他的許諾。藺相如看到此情此景,計上心來。他謊稱玉有瑕疵,於是就拿回了和氏璧假裝要指給秦王看。

誰知,藺相如一拿回和氏璧就説:“大王根本沒有交換的誠意,所以我要收回這塊玉,如過您要硬搶,那我的頭和玉就先撞碎在柱子上!”

秦王擔心玉,便把地圖上的十五座城池指給藺相如看。藺相如又道:“我們趙王為了表示對玉的誠意,特意齋戒了五日,那麼您也該表示誠意齋戒五日。”秦王答應後,藺相如就命人祕密地把玉送走了。

五天後,藺相如説明玉已回趙國,並對秦王説:“請您派人向趙王要回和氏璧,趙王定是依您。那您先將城池交出來吧!”秦國當然不依,只好就罷。

為了表彰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歸趙,趙王封他為上大夫。為此,大將軍廉頗很不服氣,他想:“老夫在戰場上出生入死,才博得此名號。他藺相如就是個鼠輩,僅憑他那三寸不爛之舌,能贏得了我嗎?”這件事傳進了藺相如耳裏,不知為何,他聽後總是避着廉頗。廉頗得意極了。可後來,他又得知藺相如不是怕他,而是因為他們不能互相矛盾。秦國對趙國之所以有所顧忌,是因為有他們兩個在。他們兩個要是互相矛盾,那麼秦國就能趁虛而入,趙國也就不保了。廉頗為了向藺相如請罪,於是就赤着上身,綁着荊條向藺相如請罪。誰知,藺相如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和他成為了知心朋友。

“完璧歸趙”、“負荊請罪”都是關於藺相的故事,在《史記》中還有很多與他一樣大名鼎鼎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古人云:“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喜歡這本《史記》,更喜歡學習書裏面的故事。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4

學過歷史的人都會心存一個問題:歷史到底有什麼用。中國人愛講古,哪怕是大字不識幾個的人,隨口也能提幾個歷史名人,説兩段古人故事。儘管這些故事大多源自西遊、水滸、三國、説唐、説岳、狄公案、包公案、三俠五義等古典小説,與真實歷史相差甚遠,但反映出的是普通民眾對歷史的印象和看法。即使是在信息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歷史專欄中充斥的仍是歷史傳奇、稗官野史的歷史段子,滿足的是看官的窺私慾和好奇心。這樣看來歷史的功用不過是人們酒足飯後娛樂消遣的工具。

似乎越是人類社會早期學者對歷史的價值評價越高。羅馬-思想家奧古斯丁説:“歷史是一部上天下地、賞善罰惡的説明書。”中國古人對歷史的意義評價更高。《詩·大雅·蕩》稱:“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意思是商朝的歷史鏡鑑不遠,就在夏桀之世。司馬光寫《資治通鑑》,元朝胡三省做注講:“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後。”他把歷史的作用説得更重要,人君、人臣、人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所有道理,都包含在歷史之中了。所以中國曆來重視史官,歷朝帝王身邊都有史官做起居注記載帝王生平事蹟,以備帝王死後編纂《實錄》。

歷史是發生過的客觀事實,記載歷史的史書卻是主觀活動的結果,不管標榜自己記錄歷史多麼客觀的史學家,他的作品都不免會有個人主觀的情感滲透。所以對於史學家來説正直的品格,能夠客觀記述史實是非常難得的事情。文天祥《正氣歌》曾説:“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這裏面提到的都是春秋時期有名的史官,一個是齊國的太史,一個是晉國的史官董狐。齊惠公與權臣崔杼的妻子通姦,崔杼惱恨之下在家裏埋伏甲兵,趁機射殺了齊惠公。齊國太史在描述此事時記載為“崔杼弒其君”,崔杼很生氣,認為自己被人綠了出口惡氣還要青史留罵名太委屈,讓太史重寫,太史不幹被殺。崔杼讓太史的二弟接着重寫,太史二弟義正言辭的表示:史官就是要秉筆直書,你崔杼殺了自己的國君,不管有啥理由就是以下犯上,這個弒字不能改。崔杼更怒二弟撲街。太史小弟接任就是不改一字,崔杼也無可奈何。晉國國內也發生了類似的事件,當時的晉靈公不滿執政的趙盾,派殺手去殺趙盾,趙盾跑了還沒出國門,他弟弟趙穿就糾合家將攻打國君,把晉靈公給幹掉了,趙盾就回來了。後來董狐在記載此事的時候寫到“趙盾弒其君”。趙盾很生氣,表示人是趙穿殺得給我有毛關係。董狐表示,你是晉國的執政,還沒跑出國門,看到有人攻打國君,你不去平叛,還腆着臉回來,你不是弒君者誰是?這就是所謂直書,也是班固説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

既然秉筆直書難得,所以對那些不能客觀寫史的人特別鄙視,稱他的作品為穢史。唐代著名史學家劉知幾對穢史深惡痛絕,他在《史通·曲筆篇》中對涉及史賄的兩位史家痛加斥責説:“班固受金而始書,陳壽借米而方傳。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尤其是北朝的魏收,他在修史的態度上,被後人所詬病,在《北齊書·魏收傳》(原《北齊書·魏收傳》已經亡佚,後來補自李延壽《北史》)中説到,魏收在修史的時候大言不慚的説:“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舉之則使上天,按之則使入地。”他編修的《魏書》,“眾口喧然,號為‘穢史’”。

這種對待歷史的態度,就是重視道德的評判,本身就是一種價值評判。而這種價值評判,有着悠久的歷史傳統,是中華文化的一種印記。《左傳·襄公二十四年》謂:“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三不朽。”重視道德的力量,勝過對功業的稱讚,從先秦就流傳下來。到孔子有感於春秋的亂世作《春秋》,批判臣弒君、子弒父的事件,維護倫理綱常,“而亂臣賊子懼”,史書成為褒貶人物影響後世的利器,孔子自己也説:“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就像前面提到的齊太史、董狐,他們的記載不一定完全是史實,但拼死寫下“弒”字就是要維護自己堅持的道德規範。這是與西方不同的史學傳統。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中指出寫歷史的目的就是“為了保存人類的功業,使之不至於由於年深日久而被人們遺忘”。這種“立功”的史學觀念對西方史學影響深遠,成為東西方文化不同的分野。

正是我們喜歡借古而通今,所以我們對克羅齊這句:“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理解深刻。杜蘭特在《歷史的教訓》中寫道:歷史學家就是要以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和理解歷史,並以此賦予歷史以內在的生命力。歷史應該是讓人擁有更廣博的知識的前提下,對人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能從歷史長河中吸取教訓、總結規律,對處理當下的事件具有指導功能,對未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有預測性。我們應當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歷史文化發達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汗牛充棟的史料,這些歷史遺產讓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我們明白:這是養育我們的母親,這是我們永恆的生命。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5

今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讓我原本惆悵的心情好了許多。我閒着沒事做,便從書櫃裏拿出了一本《紅樓夢》坐在沙發上細細品讀。《紅樓夢》是我看過很多遍的,可每看過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它講述了四大家族的興盛衰敗。其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還有薛寶釵三個人的感情故事為線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腐敗,主要故事是從賈寶玉和林黛玉在賈府初試,在成長中相知,以“木石前盟”為信念相愛。

但最終寶玉卻在半清醒狀態下被騙而娶了長輩眼中“金玉良緣”的薛寶釵。而林黛玉終只有在落得焚稿斷痴魂,舊離恨天。當寶玉清醒後,發現所娶之人並不是林黛玉,便丟下懷孕的薛寶釵獨守空閨,離家出走當和尚。其他主配角皆紅顏薄命。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終沒落。

讀罷,心頭竟然覺得酸酸的,不知是為四大家族的衰落而歎息,還是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而痛心吧!寶黛之間的愛情悲劇真真切切的反映了當時社會包辦婚姻的黑暗。

四大家族相互相互勾結一損皆損的境地也揭示了封建貴族的腐朽。《紅樓夢》裏的人物是悲慘的,但它卻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各種錯綜複雜的表現了封建的婚姻道德,文化教育的腐朽,墮落及封建社會必然崩潰沒落的歷史趨勢,體現了追求個性自由的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並深刻而全面的揭示了賈,林,薛之間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給了我莫大的感慨和反誤。

我小心翼翼的把《紅樓夢》放進書櫃,看着藍天白雲,心情竟然舒暢了很多。

歷史讀後感500字篇6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裏面的故事樣樣精彩,而且每個故事都有深刻的含義在裏面,把各國的興衰都展現出來,讓我知道古代的一些方方面面的事情。不僅這樣,裏面的人物刻畫看得栩栩如生,讓我知道每個人的謀略,每個人的性格。

短命的秦王朝,沒看之前覺得秦朝不是很強大嗎?它把另外幾個國家全都統一了呀。勢力不夠大嗎?看完後我知道了,這個秦王贏政小時候因他爸爸成了趙國的人質,所以在趙國嚐盡了人間的苦難,他的城府漸深養成了不好的性格疑心。記仇。暴躁。在還未統一六國時他有勵精圖治的目標,可是統一後不久,秦始皇就開始放縱自己了,不再像原來那樣努力而是甩了手,原來百姓們還算幸福的,可是由於他用大量的金錢去建自己想要的王宮,百姓生活開始艱難起來了,可是正在享樂的秦始皇並沒有意識到危險地來臨依舊如此,並且脾氣非常暴躁,一不順心就殘殺百姓。看到這裏我真想大聲告訴秦始皇“您就不能像以前一樣發奮圖強嗎?要想讓自己國家長久,一定要愛戴自己的臣民呀!”

鴻門宴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熟悉。劉邦為人很好很寬厚,喜歡結交好朋友,不管別人犯了什麼錯,都會以禮相待。而項羽呢?恰恰相反,很辣毒不愛交朋友,很陰險脾氣也挺暴躁。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因而喪失了絕好的機會,因而王位就跟他失之交臂。你在看看劉邦由於他的性格和舉止贏得了別人的愛戴,大家都追隨着他。用現代話説“人緣好”。從這就可以看出來,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忘恩負義的。

劉邦建立了漢朝之後,他的妻子呂后心狠手辣,皇上漸漸沒有喜歡她了,夫妻之情有些疏遠了,劉邦像把戚夫人的兒子立為太子,呂后並沒讓戚夫人得到利益,還是讓自己的兒子當上了皇帝,自己的兒子當上皇帝已經該心滿意足了吧,可呂后並沒有放過母子倆,並用最殘忍的方式報復,用毒酒害死如意。砍掉戚夫人的四肢,挖掉她的雙耳雙眼,放在罈子裏丟在豬圈裏,這簡直就太狠毒了。妒忌別人,今後也得不到好,心太狠會有報應的。

史記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對待別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朋友,不要妒忌別人等等。

Tags:讀後感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