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7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24W

心得體會是一種把大家心裏念頭通過文字形容出來的書面材料,通過心得體會,小夥伴們可以無誤地説明優質的思想。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7篇,供大家參考。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7篇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1

我站今年根據縣委政府制定《_縣農業技術人員下鄉服務管理辦法》明確了技術人員下鄉服務的職責、考核及獎懲辦法。縣、鄉技術人員服務120天以上,現將科技人員下鄉服務工作總結如下:

一、科技示範技術服務

指導科技示範户和示範田的技術操作,技術下鄉服務每人2個村,每村4個示範户,要貫徹始終,從播種到收穫進行全程跟蹤服務。縣技術人員重點服務56個村,指導科技示範户112户。

二、農業技術服務

(1)帶給及時周到的服務

年初,我站制定了農業技術人員下鄉技術服務規則,規則中對農業技術人員下鄉開展技術服務工作做了明確的規定,要求技術人員共下鄉服務120天。五鄉一鎮都有技術員下到村指導農户進行農作物生產管理和病蟲害的防治,負責和及時處理所在鄉的農業生產問題。為做好技術服務工作,站上為每一個農技人員下發了工作手冊、宣傳資料袋,袋內有病蟲害防治和農作物高產的資料100餘份。站上對技術人員需要的資料可隨時帶給,以便技術人員及時把資料帶給給需要的農户。

(2)用心宣傳

技術人員透過包村入户進入田間地頭的形式,將各類病蟲草

害的狀況及時反饋給農民。共發放各類宣傳資料6000餘份;並在電視台做漢、哈雙語宣傳共5期,二十五天次;鄉村公示欄和廣告欄上張貼100餘份。透過廣泛宣傳,將重要的技術措施及時傳到達農户的家中和地頭,對提高農户應用科技致富起了重要作用。

(3)科學防治

技術人員針對不同作物不同時期發生的病蟲害狀況向農户帶給正確的防治措施,並對到站諮詢病蟲害如治的農户以用心熱情的態度接待,及時提出合理的防治推薦。對一些疑難病症,組織專家會診或來到農户的地頭瞭解病情,做出科學的防治方法。今年,我站準確預測了草地螟蟲害並用心宣傳組織防治工作,防治草地螟蟲害一萬餘畝。

(4)病害發生較重的農作物防治狀況

今年我縣打瓜的種植面積大,得病也比較多,尤其是打瓜白粉病在全縣發生較普遍。我站用心邀請地區專家多次來我縣指導打瓜白粉病的防治,並且組織技術人員下到各村田間地頭給農户發放防治資料並進行講解,共發放資料4000餘份。透過有效的防治,我縣打瓜病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為農户減少了不必要的損失。

三、組織農户參加現場觀摩活動

為提高農户的科學種田意識,6月x日組織五個鄉的種植大户100餘人,僱用三輛大巴到183團觀摩兵團先進的種植水平和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在農作物管理期間,站上要求各鄉

多次組織本鄉農户對滴灌食葵、滴灌打瓜及其他高產農作物進行觀摩學習。

四、存在的問題

(1)能夠承擔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力量較為薄弱,需要加強專業培訓。

(2)技術人員下鄉服務資金不足,要想在全縣33萬畝農作物服務上做到面面俱到比較困難。

(3)我站只有一輛戰旗,而且年久失修,技術人員下鄉只能打的到鄉政府,到村到田間地頭只能步行,無法滿足農户技術的需求。

(4)透過電視台宣傳的高產作物栽培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由於這個欄目收視率不高,無法到達預期的效果。

(5)在農作物生產管理的關鍵時期,鄉、鎮技術員都在忙於鄉、鎮的其他業務,無法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服務。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2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總目標,以及建設四個內丘的既定目標,以工作隊下基層為抓手,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以實施幸福鄉村計劃為重要載體,以做好羣眾工作為基礎,緊緊圍繞加強基層建設年這個總目標,開拓創新,務實為民,力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基層黨組織建設、村文化建設方面有新的提高,並取得明顯成效,使羣眾真正得到實惠。

二、工作思路:

按照我局黨委的安排部署,組成以龐振旗為隊長,鄧永強、任磊為隊員的工作隊,工作隊成員與原單位工作脱鈎,進駐中辛莊村,集中開展幫扶工作,實現與羣眾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做到民情調查進萬家、惠民實事進萬家、政策法規進萬家、禮貌新風進萬家。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從農村長遠發展出發,充分利用幫扶政策,注重引導羣眾提高農業生產科技含量,增加生產收益。

三、近期主要工作:

(一)、深入羣眾、摸清底子。工作隊入村後透過座談、走訪、實地查看、發放徵求意見表等方式,與村黨支部、村委會班子成員、部分黨員、羣眾進行應對面的接觸和交流,重點從產業結構、衞生環境、基層組織建設、羣眾渴望解決的問題、以及矛盾糾紛、信訪隱患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瞭解村情,制定工作方案和幫扶計劃。

(二)、用心謀劃項目。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局領導曾先後兩次深入村裏,與兩委班子仔細討論,認真總結,認為就應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人才為支撐,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題,以提高農業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為主線,以培育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為目標,透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示範帶動,激發農民發展生產、振興農村經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推動“一村一品”的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3

社會在進步,越來越多的家庭奔入了小康社會,但是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許許多多家庭沒有脱貧,為了進一步瞭解脱貧工作,20_年11月13日下午由海興中學楊校長,時校長,劉校長,王校長四位校長共同帶隊組織各年級主任以及兩位實習老師一起到海興縣後程村進行走訪調查,體會民生的扶貧工作。

我們分別針對以下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

1.熟悉扶貧對象的基本情況,並介紹自己的情況。

2.檢查扶貧對象小紅包裏面的各種證件是否齊全。

3.在扶貧對象家中張貼新換的連心卡,公示牌。

4.幫助扶貧對象打掃衞生,陪他們聊聊天。

校長和主任們一共分為三組,分別去自己所對應的村民家裏送温暖,王雪和劉豔菲負責記錄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任務分配完成,我們就一起步行走進了後程村。剛一進村,就吸引了站在路上閒聊的老爺爺們的目光,他們很友善,有時還主動先給我們打招呼。看到我們眼睛好像一下子亮了起來,畢竟我們比他們年輕的多。

在我們走訪的過程中,看到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有欣喜、有無奈、也有心酸。欣喜的是老百姓大部分房屋體面,能夠保證基本的温飽;無奈的是看到真正貧困的人家,我們真的無能為力,因為我們除了會教書還只是會教書;心酸的是村裏留守的村民絕大部分是年齡大的婦女、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單調乏味,除了給孩子做飯的保姆身份之外,就是圍一塊嘮嘮嗑,或者張家長李家短一番。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家,是全村最貧困的人家。家裏有三口人,妻子卧病在牀,兒子精神不好,全家只依靠79歲的大爺。大爺前幾天腿受傷了,但依然去幹活,因為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聽着他述説的情況,很心酸,體會到生活真的太不容易了,自己真的很幸福。

然後我們有去拜訪其它的人家,他們你一言他一語,輪流釋放信息,樂此不彼。

我們偶爾可以插上話,一邊認真的聆聽着,一邊記着筆記,一邊解釋着,有時還寬慰幾句。貌似我們是救星,貌似我們很偉大,可以幫助他們解決一切問題。我們能做的唯有微笑着聆聽,貌似從來沒有見過這麼認真聆聽他們傾訴的人。他們臉上綻放貌似久違的笑容;或許是我們能靜靜的聽他們訴説,他們有了傾訴對象,而且樂意聽他們訴説。他們或許忽略了我們是教師,我們有的是耐心,除了教學就是聆聽學生的傾訴,我們的功課是經得起考驗的。

不管怎樣,看到他們開心,我們心中有些許欣慰。也多多少少有一丁點的成就感。至少給他們的寂寞無聊的生活增添點新鮮感。每次去走訪都會有老百姓主動打招呼,有時會寒暄幾句。看到他們的微笑,我們也算是沒有白走一趟又一趟。忽然間悟到留守老人和孩子內心也是貧困的,他們更需要扶貧。因為全國範圍內的留守老人和孩子遠遠高於貧困户。他們的生活除了單調還有無奈。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4

眨眼之間,20_年已走到年末,20_年的精準扶貧工作亦將告一段落。回首20_年的精準扶貧工作,我感慨萬千,心中有千言萬語想説,亦有許許多多想法想説。為了回顧過去的工作、反思過去的工作,同時也為了更好地開展來年的工作和下一階段的精準扶貧工作,我寫下了以下的反思和總結。

第一,扶貧先扶志。思想上的貧窮比金錢財富物質上的貧窮更可怕。思想上懶惰散漫、好逸惡勞、等靠要的人即使有萬貫家財也終歸會淪為貧困;而一個辛勤勞動、積極主動的人即使他貧困也只是暫時的。思想上“貧窮”的問題不解決,扶貧也終是“扶不起的阿斗”。故而,我們教育扶貧亦是如此。如果不改變學生貧窮的思想,那麼等他長得後終會造成另一個乃另至一家的貧窮悲劇。因此我們首先要給學生樹立起辛勤勞動、艱苦奮鬥光榮且能脱貧;好逸惡勞、懶惰散漫、等靠要可恥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作為教育扶貧的首要任務。

第二,教育扶貧的主要任務是確保學生享受國家的惠民政策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成績、規劃正確的人生道路。教育扶貧首先要確保學生了解到、享受到國家的惠民政策,即普惠政策---每個學生免書費與學費,每天4元全年800元的營養午餐計劃;特惠政策---貧困寄宿生補貼。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職責,教書育人。故而,教育扶貧落實到老師身上時,老師應該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跟上教學進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主動性,幫他們設計自己的人生規劃,引導他們走上光明大道。

最後,教育扶貧要主動出擊。教育扶貧不能等到學生有問題來找我們,要主動出擊,積極主動的尋找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戒除懶惰思想,以更加積極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扶貧工作中去,關心學生、關愛學生,幫助他們完美的走完這一段人生旅途。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5

媒體報道了山東、廣西精準扶貧工作中貧困户識別不準等問題。媒體報道之後,山東和廣西的精準扶貧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精準扶貧,有硬骨也有軟肋,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問題如出一轍。為什麼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我們不妨從基層這個視角探一探究竟。

作為一名基層精準扶貧工作的執行者、參與者,苦和累我們毫無怨言,遺憾的是,上級的決策是否有問題?我們的付出是否有意義?下面的是我們的看法和切身感受:

一、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精準扶貧的專項貸款、安全農宅、產業發展等輸血造血措施,出發點是好的,但未必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原因是政府的初衷和農户的打算難以“情投意合”!你讓我建宅,我不能建,孩子找對象嫌山區條件艱苦,不願到山區居住;你讓我養殖,我不能養,市場經濟蕭條,有虧本的人做前車之鑑;你讓我種植,我沒有技術也沒有勞力;你讓我易地搬遷,政策資金投入不足,條件目前尚不成熟。你有你的美好願望,我有我的難言之隱。看似天上掉下個大元寶,我卻無能為力把它撿起來!殘酷的現實,使“扶上馬送一程”的幫扶措施成了農民難以完成的考題!

一些農民打着產業發展的旗號貸款或買小汽車、或為子女還房貸、或歸還陳年舊債,改變貸款用途的現象時有發生。精準貸款,本來是政府借雞生蛋的遠景規劃,到頭來被農民變通為殺雞取卵的應急措施。啼笑皆非的投機取巧之術,使政府的良苦用心陷入“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徒勞境地!

在一些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的農户眼裏,政府就是慈航普度、救苦救難的菩薩,慾壑難填的依賴心理,使他們躺在救助的温牀上裹足不前,特惠政策“斷奶”之日,也許就是他們返貧之時。因為貧困户的特殊身份所獲得的優惠,使一些位處貧困邊緣的農户心理失衡,為了討個説法到處上訪,新的社會矛盾不斷激化。

反思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我們認為是執政者人為地現在知識網了農民的自身素質,忽視了農民先天稟賦的內在決定因素和所處地理位置的客觀侷限性。揠苗助長、欲速則不達!為此,我們不禁想説:政府啊,您管得太寬了,若他們真是先天性氣血不足、後天性營養不良,您管得了他們一時,還能管得了他們一世!保障水、電、路等基礎設施的完整配置和公共服務政策的全面配套,讓他們在服務平台上盡情地展示自己的脱貧姿態,這才叫做真正的公平公正!真正跟不上步伐的,讓救助託底機制兜底吧!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早在遠古時期,春秋時期的聖賢大哲老子先生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以清靜之道來治理國家,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才是實事求是的精髓所在。過多地對農民指手劃腳,大包大攬、一廂情願地按自己的主觀意志為農民設計發展藍圖,甚至追求整齊劃一、一步到位,反倒捆綁了農民的手腳、限制了農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營造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讓他們結合自己的身板“量體裁衣”、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處,或許才能在發展的路上走得更遠更快!

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氾濫。精準扶貧站在理想主義的制高點,做着與實際脱節的公式化設計。大量的表冊(每個户涉及表冊約21種)雪片般飄向基層,看似疏而不漏、細針密縷的設計,企圖把涉及扶貧的所有信息都打撈上來,遺憾的是設計主次不分,工作精力平均分配,重要信息因精力投入不足被平庸化!回想上級一年來的精準扶貧信息採集,每次任務分配都是軍令如山倒的氣勢、急急如律令的節奏、怠慢者斬立決的魄力!為了強調責任,文件規定每個信息都必須進村入户採集!

現實情況是,即使坐在辦公室裏“5+2”、“白+黑”拼命地加班加點、分秒必爭地“紙”上扶貧,也跟不上上級救場如救火般的催促,我們那裏還有時間進村入户?除非你有金猴分身術!請理解下級的閉門造車,這一切都是被迫無奈!如果我們進村入户,把時間消耗在往來的路上和羣眾交流的時間裏,也許早已錯過了上級限定的工作時間,按期完不成任務,跟不上大局部署還得接受紀律懲處。因為一些嚴重脱離實際的“聰明”設計,形式主義被演繹到極致。基層提供的數據基本上都是領會上級的政治意圖編造的,而不是客觀現實本來面目的真實反映!精準扶貧的紙質資料和系統數據,大多數和户內的實際情況不符!請諒解我們的苦衷,我們也不想昧着良心弄虛作假,我們也清楚地知道紙上談兵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實在是人在局內身不由己!我們想不明白,剛剛經歷了羣眾路線教育洗禮的決策高層,怎麼還是官僚主義與形式主義的幽靈陰魂不散!與其繁文縟節搞繁瑣哲學,不如刪繁就簡抓實質要害,像廣西一樣把幹部的精力解放出來進村入户摸清底子以後再確定戰略部署。

三、朝令夕改、無所適從。“下級早已過了河,上級還在摸石頭”,這是今年精準扶貧業務指導的形象寫照!扶貧基礎資料整建和“1+17”措施落實過程中,指揮者“以其昏昏,不能使人昭昭”的籠統指導使基層幹部走了不少彎路和回頭路。我們不禁想問,如果精準扶貧還處在探索和試點階段,又何苦“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地反覆折騰?如果到了一錘定音、鐵板釘釘的落實階段,又何必改弦易轍,舉棋不定?如此出爾反爾,“折騰”的恐怕不是財力人力,而是政府的誠信和形象!

四、準備不充分,濫養違規。20_年貧困户建檔立卡時,上級只提了人均純收入這一條准入門檻,除此之外沒有其它的約束限制,今年動態管理時提倡民主(如今的民主,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很難達成統一的共識)評議,即以自然村為單位召開羣眾會民主評議。與其説是民主,倒不如説是民粹!羣眾説了算嘛!

也許有人會説,基層幹部幹嘛去了,為什麼不好好把關?我們想問貧困户的具體標準是什麼,有具體明確的量化尺度嗎?僅憑人均純收入就能準確地界定貧困户嗎?測算人均純收入,農民能夠把一些隱性收入和盤托出嗎?銀行存款是個人隱私,你有權力到銀行查詢嗎?還有一點決策者可能有所不知,一些邪惡勢力為評上貧困户反覆纏訪,基層幹部的安全誰能保障?維護行政秩序需要法制保障,可惜基層的法治基本處於癱瘓狀態!評議貧困户之前,上級態度曖昧、三緘其口,沒有明確的政策導向和嚴明的制度約束。等評議有了結果,具體措施落實了,上級象小孩變臉了:吃了我的糖你給我吐出來!理由是,貧困户評判不準,給出的措施和優惠我要收回。

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小朋友玩遊戲還得有規則呢,如此嚴肅的工作有關部門不提前制定規矩,坐觀事態不妙之後突然有了新規,這不是“養違規”嗎?上級調查研究不深入、事前準備不充分、具體措施不明確,實踐過程中難免出現盲動主義和“養違規”現象。

“梨子什麼滋味,吃了才知道;鞋子合不合腳,穿了才知道”。頂層設計與基層基礎怎樣珠聯璧合?政策創意怎樣接上地氣?實踐會給出答案!如果有可能,我們殷切期盼決策者按照自己的設計,深入基層,重走一次精準扶貧路!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6

阿門其中圖村“十個全覆蓋”工程深得民心,短短半年時間,中圖村面貌煥然一新。以前村裏泥濘的土路沒了,多了幾條黑油油的柏油路;以前毛培土房沒了,多了一色紅磚瓦房;以前看病購物需要到幾十裏外的公社,現在村民門前就是鄉村診所和超市,曾經落後貧瘠的村社,現在整齊乾淨,走進新中圖,第一感覺就是農村在發展,城鄉差距在縮短。

村民居住環境改善了,但是生產生活還需提升。“十個全覆蓋”工程初步任務算完成了,緊接着要幫助農牧民搞經濟,增收入。精準扶貧應聲而來,各單位幹部職工一對一進行幫扶村民牧户,通過科學合理的調研,幹部與村民的溝通,最終幫助農牧民確定脱貧致富的農牧業項目。有的村民想搞養殖,有的想種經濟作物,有的想發展農家樂,有的想搞農牧產品銷售,想法很多,點子很廣,這些都是見多識廣的幹部和務實肯幹的農民相結合的成果。初步發展方向定了下來,接下來就要去實踐。箭在弦上,蓄勢待發,農牧民熱情高漲,有鎮黨委政府的鼎力相助,有職工幹部的出謀劃策,農牧民脱貧致富之路就此起航。

當然,在扶貧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比如説養殖業中遇到的產量不高,牲畜的疾病預防,漁業的養殖環境,產品的銷售市場等相關問題;再比如發展農家樂的客源,農家飯的特色,服務與管理等問題;再比如種植業中灌溉上電、經濟作物產量、銷售市場、產品質量等,這些都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我們要提前謀劃,未雨綢繆。

當然,也許有人要問,精準扶貧目的就是幫助農民脱貧,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改革開放國家不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説的是沒有錯,可是,對於錫尼鎮這樣的貧窮鄉鎮能折騰幾次。

時過境遷,過去那種摸着石頭過河,憑經驗辦事的老路不好走了。此外,我們也要沉下心想想,為什麼自治區要提出“十個全覆蓋”工程,為什麼我們要搞精準扶貧,這與國家提出的要在20_年全面完成小康社會的政治任務有關係,20_年黨的十九大離我們也就一年多的時間,國家要交一份答卷,我們也要交一份答卷。時間之短,任務之重,若步子邁不對、走不正,很容易事倍功半。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這句話的意義和重量需要我們每一位領導和幹部斟酌,我們不僅要讓錫尼鎮的農牧民脱貧,還需幫助農牧民踏上小康生活的征程。我認為,不妨運用一下毛澤東思想,對農牧民進行一下分析分類,哪些農民需要幫助,哪些農民不需要幫助,哪些需要大幫,哪些需要小幫,哪些可以組成合作社,哪些可以抱團取暖;勤勞的農民可以幫一下懶散的農民,有經驗的農民可以把經驗傳授給沒經驗的農民,沒有勞動力的農牧民是否可以集中起來做一些其他工作等等。先分析人,再分析產業,最後實施幫扶。幫扶的過程中,也要講究科學,一切從實用、經濟、可持續發展出發。

下鄉扶貧志願者心得體會7

“扶貧開發關乎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湖北省深刻認識到扶貧工作的極端重要性,以“攻堅克難”的勇氣和決心,不斷消除貧困問題。2014年,湖北省共解決69.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脱貧問題,超年度減貧任務的15.5%,成績值得肯定。但在2015年,扶貧攻堅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要使扶貧工作能在“十二五”收官之年取得突破,則必須把握住“精、準、狠”這一工作要點。

要找“病因”,準確把握扶貧方向。“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但能否實現“先飛”、“先富”,首先要看能不能找到貧困的根源。只有準確把握貧困人口狀況、貧困程度,準確識別“病灶”,找準“病因”,扶貧工作才有着力點,扶貧責任才能具體化。30年前,貴州海雀村平均海拔2300米的小村莊,山上沒樹,地上沒草,風沙漫天,缺水缺電,如此的環境,別説致富,就是生存都成問題。村支書文朝榮清晰認識到這點,並以“要致富,先種樹”,“不種樹,沒出路”的思路,帶領海雀村植樹造林、科學種菜,30年後,海雀村創造了四千多萬的經濟效益,早已沒了貧困的影子。

要出實招,精確瞄準扶貧“靶心”。廣撒網不如深挖井。精準扶貧要找準“靶心”,不能用“手榴彈扎跳蚤”,也不能用“平均主義”使用扶貧資金,“撒胡椒麪”式的扶貧雖有效果,但畢竟是“蜻蜓點水”,成效甚微。精準扶貧要見成效,必須出實招,要根據貧困程度,貧困類別,瞄準扶貧對象,推進專項扶貧;要根據貧困原因、資源環境,完善扶貧思路,推進產業扶貧;要根據脱貧難度,拓寬扶貧渠道,推進社會扶貧。貴州扶貧正是在“靶心”上下了功夫,變“抽象”為“具象”,才有瞭如今“精準扶貧看貴州”的成效。

要動真格,拿出“狠”勁率先垂範。“千難萬難,領導帶頭就不難”,村支書文朝榮如是説。為了解決村計劃生育問題,文朝榮自己帶頭結了扎,又動員大兒子家做絕育手術。就是因為他的這份“狠”勁,海雀村的計生工作成為了全縣先進。“天下第一難”的計生工作在幹部的帶頭下也能被攻破,那扶貧工作亦能如此。貧困地區的幹部要帶頭落實黨的精準扶貧政策,要擰成一股繩,發揮集體的力量,要心往一處想,多找脱貧的路子,要勁往一處使,下功夫動真格發展經濟,要汗往一處流,率先垂範,發動羣眾。必要時,要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衝勁,要有做“第一個吃螃蟹”的膽量,只有幹部帶頭幹,以上率下效果才能凸顯,脱貧的腳步才能更快。

“精準扶貧,不落一人”是中央對各地扶貧攻堅的總要求,也是百姓共享小康社會的迫切期待。各地方政府只有牢牢把握住扶貧工作“精、準、狠”這一要點,扶貧攻堅戰才能打好、打勝,“不落一人”的小康社會才能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