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9W

把在學習過程中讀到的理論文章中就是心得了,完成一篇心得體會可以鍛鍊我們的思考能力,提高我們的寫作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8篇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1

拉齊尼是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齊尼開始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官兵當巡邏嚮導,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稱讚為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邊境線長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自然條件十分惡劣。

拉齊尼一家就居住在這裏,祖祖輩輩都在山溝裏放牧。從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到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再到拉齊尼,他們一家三代接力擔任民兵護邊員,拉齊尼已經在這裏做了16年的護邊員。

1957年,拉齊尼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自薦成為邊防連第一位“犛牛嚮導”,隨後,他的父親巴依卡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義務巡邏嚮導38年。拉齊尼十幾歲的時候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從部隊退役的他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着犛牛行走在這條邊防線上。

60多年來,拉齊尼祖孫三代的足跡踏遍了帕米爾高原邊防線上的每一塊界碑、每一條河流、每一道山溝。在拉齊尼的心裏,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説:“沒有界碑,哪有我們的幸福生活。”

巡邏路上,拉齊尼總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親一樣,他憑着自己多年的經驗無數次幫邊防官兵化險為夷。

有一次,拉齊尼單獨帶着巡邏分隊參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稱的吾甫浪溝巡邏。巡邏第一天,隊伍遭到暴風雪,受阻的巡邏隊只好在離鐵幹裏克村不遠的一塊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凍得直打哆嗦,拉齊尼就用父親教過的方法用犛牛身體來取暖。他把15頭犛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牆壁”,官兵僅靠着犛牛身子,既能擋風雪,又能取暖,讓官兵們順利度過了風雪夜。

第二天,隊伍到達鐵幹裏克村,但由於山體滑坡,只好停了下來,前一年父親做的標記沒有了。“這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上等兵普合毛擔心地問。“再難再艱險我都會帶你們渡過難關,放心吧。”拉齊尼説。

説完拉齊尼就起身探路。突然,從山上滑落下來的一塊石片砸在了拉齊尼額頭,鮮血直流,官兵們幾次勸他返回,但他簡單處理了傷口,堅持繼續探路。“這是任務。”強忍疼痛,歷經兩個小時,拉齊尼終於找到了一條比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們順利通過。

每次巡邏都是太陽出來出發,太陽落山就在山裏搭起帳篷將就一晚,有時還會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險,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時間。

有一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和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邊境線巡邏時,突然間天氣驟變,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不慎從犛牛背上摔了下來,掉進雪洞裏,周圍的冰雪不斷垮塌。危急時刻,拉齊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動!”然後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邊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救了出來。體力透支的拉齊尼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搶救3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邏路上,拉齊尼和邊防官兵結下了深厚情誼。“不光是我,我們周圍的牧民都把邊防連官兵當成自己的親人。”拉齊尼掰着手指説,大雪壓塌了房子和羊圈,他們來修;孩子上不起學,他們主動捐款,還給孩子補課;吐爾迪罕大媽家裏困難,他們就買來羊羔幫她致富;紅其拉甫沒有醫院,牧民生病了都到連隊找軍醫,到連隊就像到自己家一樣……

“這不是親人又是什麼呢,我們本來就是一家人!”説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們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齊尼向記者展示手機裏的照片,講起這幾年護邊員身邊的變化:牧民們放牧有補助、種地有補貼,每年還享受一次免費健康體檢,孩子上學的學費全免;邊防修好了巡邏路,建起了執勤房,還給護邊員配發了摩托車、對講機、望遠鏡。“以前步行巡邏需要好幾天,現在騎摩托車只要5個小時,而且再也不用風餐露宿。”拉齊尼笑着説。

“雖然現在條件好了,但很想念從前和邊防連的兄弟們頂風冒雪巡邏的日子,一起吃過的苦,才是最想回憶的甜。”説話間,拉齊尼的電話響起,是兒子拉蒂爾打來的。他邊接電話邊説:“拉蒂爾説長大了也要像我一樣做一名護邊員。我告訴他好好上學,將來要成為一名解放軍,守衞祖國,保護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齊尼·巴依卡循聲趕去,腳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力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聞訊趕來的人們紛紛參與救援。孩童成功獲救,但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拉齊尼·巴依卡是全國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國勞動模範,一家三代守邊的故事在帕米爾高原家喻户曉,被當地牧民稱讚為“帕米爾雄鷹”。他生前常説:“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2

去年11月,我響應黨組織的號召,選擇來到了祖國的西部邊陲,來到了位於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一縣鄰三國,兩口通兩亞,面積2.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卻只有4.1萬人,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無霜期70-120天,年降水量69毫米,植被覆蓋率0.0078%,含氧量也僅是平原地區的70%,外來幹部高原病多發。

我在鄉鎮才工作了5個月,縣委組織部就來找我談話,黨組織想把我借調到縣委辦,從事文字材料工作。我的內心很矛盾,鄉鎮上的工作強度本就比內地大很多,而縣委辦更是“5+2”“白+黑”,每晚兩點下班,週末從沒輪休,節日也不會休息,一年只有探親假20天,而且去了縣委辦後,我的基層工作經驗也是個問題,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這也將直接影響我後面的提拔。

但我也明白,有時候做選擇不能只考慮“好”和“壞”,得遵循自己的初心,只要道路的正確方向不偏離,走快一點和走慢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我遠離天府之國,來到這邊疆苦寒之地,就是想不負青春,能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做點有意義事情,怕吃苦的話那我還來這裏幹什麼?而且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當服從組織的意志,眼下縣委辦青黃不接,急需有一定寫作基礎的年輕幹部充實進去,這個時候我應該擔當,不應該講困難,更不應該打自己的小算盤。

來到辦公室後,我才發現這裏真的是我家,因為吃住全在它。以前在週末還有一天時間出去拍拍照,還能寫出點歌曲,在這裏卻只需要記住今天是多少號,星期對我們來説根本沒有意義。我也有扛不住的時候,也有過退縮的想法,但這裏比我年齡大的領導和同事都很拼,我根本不好意思退縮,領導出差回來後,總會在當地給我們買點特產來犒勞我們,也常常和我們坐在一起講講過去這裏有趣的事,同事們也是時常在工作上幫助我、在生活上關心我、在心理上開導我,這讓我很快就融入了新單位。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過晚飯後回到了辦公室,副主任剛和他未滿3歲的女兒開了視頻,只有31歲的他正仰在椅子上揉着脖頸,上週去醫院檢查,他的頸椎和腰椎有幾節被磨平了,腿腳也出了問題,他現在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哎,老了,老了啊!一身都是病了”,我的心情複雜,抱起了旁邊的一大摞材料,認真學了起來,我想盡快熟悉工作,多為他分點憂。

曾經的我也想仗劍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華,“小説家”“詩人”“演員”“作曲家”,這些都是我曾經嚮往的職業,也曾在這些方面有一些進展,但後來的我卻發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於是做出了取捨,不再“單打獨鬥”,而是將個人融入集體,想在黨的領導下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把自己的人生價值發揮到最大。當前我們縣也正在規劃旅遊產業,很缺文化和宣傳方面的人才,待今年脱貧摘帽後,我的特長也一定不會荒廢,必有用武之地。

聽同事講,在2017年塔什庫爾幹縣發生地震後,一位白髮蒼蒼的塔吉克族老大爺站在廢墟之上,小心翼翼地把粘牆上的毛主席畫像取了下來,這個故事在黨員幹部之間傳頌,也給予了我很大的正能量。塔吉克族是中國唯一純正血統的白色人種,但他們淳樸愛國,世代守邊,古有庫爾察克,抗擊浩罕入侵者為祖國流盡最後一滴鮮血,今有拉齊尼·巴亞克,一家三代人為祖國巡邏守邊,當我佩戴黨員徽章走在街上時,也總會有很多塔吉克族羣眾微笑着向我致意,現在的我只想努力守護好他們的笑容。

去年春節我沒有回家,那時我正在喀什地委黨校學習少數民族語言,接受着崗前培訓,晚上回到宿舍後,屋內燈光冰冷,獨自一人,屋外寒風呼嘯,白雪皚皚,我打開電視,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電視裏的小品卻沒一個讓我覺得有趣。突然,手機鈴聲響了起來,是哥哥打來了視頻通話,畫面裏一家人正在老家的堂屋吃着火鍋,我和他們聊着聊着,視頻卻突然掛斷,後來卻怎麼也連不上了,第二天哥哥給我説,奶奶和母親哭了,他們不想讓我看到。

家人想念我,我又何嘗不想念他們呢?可孩子長大了,總是要離家的,而且我身雖遠離故鄉,腳下卻仍是祖國,我們的祖國雖然繁榮富強了,但還有一些地方處於相對落後,這些地方需要年輕人的熱血來澆灌,需要新時代的支邊青年來守護和建設。我家中兄弟三人,後顧之憂較少,前來守邊也是合適的,身處祖國發達地區的同志們,千萬要更加努力啊!一定要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而我:願為邊疆胡楊樹,守望家國繁花處。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3

2019年大年三十,面對着帕米爾高原上的漫天風雪,參加完升旗儀式的拉齊尼·巴依卡懷裏揣上饢、挎上包,和邊防軍人一道向大山深處走去。今年春節他又行進在祖國西北邊陲的護邊路上。

今年40歲的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一名護邊員。那裏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在大山深處分佈着很多通往邊境的山口,這些山口就是護邊巡邏的重點區域。

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並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開始,父親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繼續在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30多年。

從2005年接過父親的“接力棒”開始,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他説:“我們是不穿軍裝的邊防衞士,我們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

過去近70年裏,爺爺、父親和他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這裏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

護邊員們每次巡邏靠騎犛牛或徒步行進,拉齊尼·巴依卡和其他護邊員出門時都穿着厚棉衣。他説,山裏面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夏季常常“一日過四季”,一會兒下雨,一會兒下雪,一會兒下冰雹,一會兒大晴天,如果天氣好的話,巡邏一次需要一個星期,遇上差天氣,則最起碼半個月以上。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裏。

2018年,作為護邊員的拉齊尼·巴依卡有了新身份——全國人大代表。為了更好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拉齊尼·巴依卡去了很多農牧區走訪。他説:“我們那裏農牧民已全部住進安居富民房,每個村都有了幼兒園,孩子們能享受到從幼兒園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談到護邊員的生活變化,拉齊尼·巴依卡説,10多年前護邊補貼一個月只有150元,現在每月2600元。有的牧民老鄉家裏面有2個護邊員,家裏有了這個穩定收入也實現了脱貧。此外,現在縣裏所有護邊員都享受到了國家惠民補貼、草場補貼、社保醫保等,人們生活都有了極大改善。

一年下來,拉齊尼·巴依卡認為家鄉的生態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以前這裏有一些採礦場,灰塵特別大,很多牧場也被破壞了。現在根據縣委的要求,礦場全都停產了,原來的採礦區都種上了牧草。”

另外,2018年他還參加了在北京、四川、陝西等省市舉辦的觀摩活動,與當地的少數民族羣眾交流學習。拉齊尼·巴依卡説,這讓他進一步認識到56個民族就是一家人,大家都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互相介紹各自的民俗文化傳統,我還向大家表演了塔吉克族舞蹈,演唱了《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拉齊尼·巴依卡説,現在祖國發展日新月異,老百姓得到的實惠也越來越多,人們對生活都充滿信心,“但我們要居安思危,護邊工作一天都不能放鬆,我們每天堅持巡邏,保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4

1月4日中午,41歲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為救落入冰窟的小孩,不幸逝世。

1月4日中午13時56分許,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剛做完常態化核酸檢測,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叫喊。

循着聲音,他急奔過去,發現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因冰面突然斷裂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

冰冷的湖水迅速帶走身體的温度,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儘可能託在水面。此時,一同趕往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人們也紛紛參與救援。

十多分鐘過去,孩子成功獲救,但託舉起他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上來,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1歲。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説的一句話,而他們一家三代為國戍邊的故事在當地已是家喻户曉。

爺爺帶着水泥、油漆和饢上路

父親36年接力戍邊巡邏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地處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爾高原,氧氣含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風力常年在七級以上,最低氣温達零下40攝氏度。在這樣極其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延綿分佈着我國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長達888.5公里的邊境線。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之初,紅其拉甫邊防連隨之成立。

正值隆冬,面對一片冰天雪地的紅其拉甫,馬上要執行巡邏任務的連隊官兵犯了難,這次巡邏的目的地是吾甫浪溝(塔吉克語,意為死亡之谷),路上經常發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往返一次需要3個月時間,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嚮導,人生地不熟的他們將寸步難行。

這時,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給連隊當嚮導。他們帶上三樣東西——水泥、油漆和饢,開始了漫漫征程。饢在路上是乾糧,水在山溝裏隨處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補損壞的地方,用油漆刷新,還要描字,而後敬禮、宣誓。此後的23年間,經驗豐富的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堅持義務帶領邊防官兵巡邏,他總是騎着犛牛走在隊伍最前面,以便及時發現危險。

1972年,年邁的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走不動了,他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主動接過“接力棒”,與連隊官兵一起爬冰卧雪、戍邊巡邏,一走就是36個春秋。其間,為挽救戰士的生命,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嚮導的巴依卡又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拉齊尼。此時,拉齊尼·巴依卡剛從部隊退役回家,而他服役的部隊就在帕米爾高原。

為救戰士,他凍得不省人事

搶救3個多小時

在父輩耳濡目染下,拉齊尼從12歲就跟着父親探路、查看地形、熟悉紅其拉甫地理位置,儼然已是一名小小護邊員。

2005年,拉齊尼正式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着犛牛行走在千里邊防線上,成為一個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

一次巡邊,落在最後的犛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頭,巨大的石塊從山上滾落。“戰士看到危險把我拉過來,救了我的命。”拉齊尼説,“還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爛了,連長把鞋脱下,讓我穿,他説‘我沒事,你穿吧’,我感覺特別温暖。”

2011年11月,拉齊尼像往常一樣帶着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進行巡邏。突然,天氣驟變,鵝毛般的大雪紛紛落下,積雪把犛牛都埋沒了。戰士皮濤行走在隊伍最前面,從犛牛背上摔下來,掉進雪洞裏,戰士們趕緊前去救援。

周圍的冰雪還在垮塌,千鈞一髮之際,拉齊尼高喊一聲:“大家都不要動。”他爬到雪洞旁邊,不顧寒風刺骨,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急救三個小時才挽回了生命。

2013年9月,巡邊隊經過亂石灘斷崖,發生山體滑坡,曾經巡邏的標記和路都沒有了。大家一籌莫展,拉齊尼請官兵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誰料山上落石將拉齊尼砸暈,鮮血直流。官兵們趕緊搶救、包紮傷口。拉齊尼清醒過來後,官兵們勸他回去,他堅決拒絕了:“這是任務,絕不能因為我的一點小傷耽誤了巡邏。”拉齊尼在巡邏途中給邊

在拉齊尼十多年的護邊路上,這樣的危險時刻太多太多,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停止巡邏的腳步,他把為國守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這錚錚誓言將永遠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羣山之巔。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5

拉齊尼·巴依克,男,塔吉克族,1979年4月生,中共黨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提孜那甫鄉牧民護邊員。

拉齊尼·巴依克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他的父親是紅其拉甫邊防連義務巡邏嚮導,拉齊尼·巴依克退伍後從父親手中接過使命也成為紅其拉甫邊防連的一名巡邏嚮導。幾十年來,慕士塔格峯和艱險崎嶇的千里邊防線見證了巴依克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蹟。

駐守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紅其拉甫邊防連,有一條全軍最長的陸地巡邏線。由於地勢險要,只能藉助犛牛巡邏,不能乘車。拉齊尼·巴依克十幾歲便開始跟着父親學習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他牢記父親的囑託,立志成為一名優秀護邊員。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嚮導的父親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為將父輩愛國守邊精神傳承下去,父親拉着拉齊尼的手説:“邊防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克繼承父輩使命,成為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軍人。

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克帶着巡邏的官兵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天氣驟變,積雪厚度幾乎可以將犛牛埋沒。走在最前面的戰士皮濤突然從犛牛背上摔下來掉進了雪洞。周圍冰雪還在垮塌,拉齊尼·巴依克高喊着“大家都不要動”,自己爬到雪洞旁邊脱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他卻被凍得不省人事,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性命。痊癒後不久,他又騎着犛牛給巡邏的官兵們帶路去了。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處懸崖邊,1名戰士騎的犛牛突然四處亂竄,拉齊尼幫助戰士們將犛牛穩住,他自己因為犛牛鞍子肚帶斷裂,摔倒在冰河裏,被河水衝出十幾米遠。

60多年來,誠信和責任一直激勵着拉齊尼一家默默無聞巡邏在祖國的千里邊防線上。他們家先後有10頭犛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但他們家卻堅持不要一分錢的補償。

拉齊尼·巴依克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模範、愛國擁軍模範等稱號。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6

3月3日晚21時,中共中央宣傳部通過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時代楷模發佈廳”,向全社會宣傳拉齊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蹟,追授“時代楷模”稱號。

三代戍邊,譜寫忠誠。紅其拉甫,這個傳説中躺着就是奉獻的地方,他們將青春和熱血揮灑在帕米爾高原的邊關,這是怎樣的愛國情懷!

英雄託舉,響遏行雲。1月份,寒風呼嘯、大雪紛飛冬日裏,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勇救落水少年,這是怎樣的英雄氣概!

英雄已去,浩氣長存。拉齊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蹟,感染着每位幹警。觀看完視頻,不少同志眼裏已是滿含淚水。

拉齊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蹟,正是眾多愛黨、愛國、愛新疆的各族幹部羣眾付出奉獻和建設美好新疆的一個縮影。在南疆大地,我們檢察人員雖然不處在戍守邊關的最前沿、第一線,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也更加優越,但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卻同樣重如泰山。要以學習拉齊尼·巴依卡精神為契機,結合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自治區黨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等,秉承初心使命,砥礪奮鬥精神,毫不動搖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絕對領導,以“求極致”標準和工匠精神深耕檢察業務,種好“責任田”、堅守“主陣地”,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奮鬥精神抓好本職工作。用最好最優檢察產品服務伽師人民,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新需求。

英雄離我們並不遙遠,用心用情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們學習英雄精神的最好實踐。檢察機關是政治機關,講政治可以説是融入到每一位檢察幹警的血液中、靈魂裏。組織有號召,人民有需要,就要帶頭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落實,絕不能講條件、談要求。我將以拉齊尼·巴依卡為榜樣,用奮鬥鑄就青春底色,書寫無悔人生。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7

1月4日,2021年開年第4天,氣温驟降。

和嚴寒一起襲來的,是拉齊尼·巴依卡犧牲的噩耗。拉齊尼·巴依卡是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塔吉克族護邊員。這一天,正在喀什大學參加培訓的他,為救一名落水兒童英勇犧牲。

一週前,他還興高采烈地上街買了一套嶄新的民族服裝。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這是為兩個月後去北京參加兩會準備的。而這次在喀什大學參加漢語培訓,也是為了在兩會中克服語言障礙,更好地履行人大代表的職責。

令人心痛的是,這套嶄新的服裝,卻永遠地失去了它的主人……

2017年12月,我和同事趙瑞熙專赴海拔4300米的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採訪報道連隊官兵衞國戍邊的事蹟,也被連隊護邊員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護邊的壯舉深深感動。

我一頁一頁地翻閲4年前採訪拉齊尼·巴依卡的筆記,頓時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被譽為“帕米爾雄鷹”的拉齊尼·巴依卡,那個騎在犛牛背上、頭戴塔吉克族氈帽、黝黑臉龐上總是掛着憨厚笑容的護邊員,一次次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淚水一次次模糊了我的雙眼……

英雄,魂歸故里

受疫情影響,我只能通過視頻採訪。

作為被救孩子的母親,陳曉琴還沒有從悲痛中走出來。事情發生得太突然。1月4日中午,寒風刺骨。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的教師陳曉琴,帶着8歲的兒子在校園裏的人工湖邊玩耍。冰面突然坍塌,兒子不慎落入4米多深的冰水中。救子心切!陳曉琴衝過去拉扯兒子,不料也同樣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這時,路過此地的拉齊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爾墩聽到撕心裂肺的呼救聲,迅速向湖邊跑去。只見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時沉時浮,情況萬分危急。拉齊尼·巴依卡沒有絲毫猶豫,第一個衝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時候,冰面再次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

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齊尼·巴依卡厚厚的棉衣,迅速消耗着他的體能。他一邊拍打水面,一邊抓住孩子的衣服,奮力向上託舉。

木沙江·努爾墩拿來長長的圍脖,和拉齊尼·巴依卡一起施救。見木沙江·努爾墩拖不動兩個人,拉齊尼·巴依卡鬆開了自己的手,使勁將孩子推出冰面。隨後,他又潛入湖中救孩子的母親。此時,喀什地區消防救援支隊世紀大道特勤站班長楊鵬飛和戰友聞訊趕來,陳曉琴和孩子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

噩耗傳到帕米爾高原,拉齊尼·巴依卡的妻子正在家裏喂犛牛。視頻中,她含淚回憶道︰“去喀什培訓之前,他還在訓練家裏的4頭小犛牛,他説等這些犛牛訓練好了,家裏就能有5頭犛牛參加巡邊任務了。”説完,她便提出結束視頻通話:“不想説了,心裏疼得很……”

視頻中,被救孩子的母親陳曉琴未語淚先流。1月5日,剛剛離開醫院重症監護室的她,放下仍在住院的孩子,奔向拉齊尼·巴依卡的家鄉——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後一程。

汽車一刻不停地開了6個小時才到達目的地。陳曉琴抱着拉齊尼·巴依卡的兩個孩子,哭作一團。晚上,兩個孩子來到她住的賓館。自從得知父親犧牲的噩耗,他倆就沒有合過眼。陳曉琴讓兄妹倆躺在牀上,安靜地聽他們説話。

11歲的男孩拉迭爾説:“爸爸帶我去過北京,姐姐卻沒去過……”

13歲的女孩多爾罕説:“爸爸是為了救人才犧牲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雖然我想爸爸,我沒去過北京,但我不怪他……”

看着兩個失去父親的孩子,陳曉琴一邊抹眼淚,一邊心裏默默盤算:她要把兩個孩子接到家裏,像親生孩子一樣呵護他倆。等疫情過去,她要帶多爾罕去趟北京,幫助她實現願望……

“英雄把生命給了我的孩子,我也要把愛傳遞給他的孩子。”視頻中,陳曉琴説着説着,淚水又流了下來……

1月5日下午,拉齊尼·巴依卡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他的家鄉提孜那甫村舉行。人們默然肅立,靜靜送他最後一程。悲傷和不捨,縈繞在每個人的心頭。

送走兒子後,拉齊尼·巴依卡的父親,年近七旬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老人默默地抹着眼淚,一步一頓走進陳放一家三代人巡邊護邊照片和榮譽證書的展覽館。他拿起兒子的照片看了又看、擦了又擦,仔細地端詳,輕輕地撫摸,身體不時顫抖……

70載,一家三代人接力護邊

“南湖紅色的光照亮帕米爾高原,在晨曦中,我的祖父凱力迪別克露出笑顏。他視巡邊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使命,祖父這種精神是我家的一盞明燈……”

這是拉齊尼·巴依卡創作的詩歌《南湖》,也是他的朋友圈最後一條動態。

視頻中,一個月前剛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顯得非常消瘦、憔悴,與4年前我採訪他時相比,明顯蒼老了許多。老人剛剛給犛牛喂完草料,説話聲音很小。在這之前,兒子拉齊尼·巴依卡心疼他,不讓他乾重活。

通過手機鏡頭,我看到老人身後的景象——從提孜那甫村望出去,遠處皚皚的雪山,便是“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峯和綿延崎嶇的邊防線。

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88.5公里,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紅其拉甫邊防連成立。在塔吉克語中,紅其拉甫意為“血染的通道”。這裏常年積雪,平均海拔超過4300米,氧氣含量不足平原地區的一半,風力常年在7級以上,最低氣温達零下40攝氏度,自然環境十分惡劣。

“我年輕的時候,長年累月在外巡邊,拉齊尼·巴依卡主要由他媽媽帶大。”談起自己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的話多了起來。他又一次講起三代人接力護邊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給連隊當嚮導巡邊。每次巡邏,他們都會帶上3樣東西:水泥、油漆和饢。饢在路上是乾糧,水在山溝裏隨處都是。到了界碑,大家用水泥修補損壞的地方,用油漆刷新,還要描字,爾後敬禮、宣誓。

“我爸爸巡邊23年。1972年,他年紀大了,走不動了,我就接過‘接力棒’,與連隊官兵一起走了36年。”他的語氣很平靜。實際上,這位曾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的老人,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在巡邊護邊生涯中,他曾50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1998年“八一”前夕,縣領導到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家裏慰問,問他有什麼困難和要求。“我唯一的願望就是加入中國共產黨。”樸實的話語感動着在場的每一個人。第二年,滿頭銀髮的他在黨旗前莊嚴宣誓,成為一名共產黨員。之前,他曾9次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

就這樣,兩代人在帕米爾高原樹起一面旗幟,這面旗幟也飄揚在拉齊尼·巴依卡的心中。

在5個兒女中,拉齊尼·巴依卡無疑是父親的最愛。受父親影響,拉齊尼·巴依卡從小就有當兵的夢想。2001年12月,他如願以償參了軍。在部隊,他的軍事訓練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被評為“優秀士兵”。2004年7月,退役的拉齊尼·巴依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也是從那年開始,他接過“接力棒”,沿着父親的足跡,義務為紅其拉甫邊防連擔任巡邏嚮導,其間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譽為“帕米爾雄鷹”。

2011年冬天,邊防連一支巡邏隊伍遭到暴風雪襲擊。途中,戰士皮濤突然滑入雪洞,周圍冰雪不斷塌陷。危急時刻,拉齊尼·巴依卡迅速爬到雪洞旁脱下衣服、打成結、系成繩子,花了2個小時才將皮濤拉出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被送到醫院搶救了3個多小時才挽回生命。傷剛好,他就立即回到護邊隊伍當中。

“沒有祖國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為國護邊是我們家的榮耀!”拉齊尼·巴依卡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

視頻中看着老人喃喃自語,我的內心也如刀絞一般。我小心翼翼地問他:“將來有什麼打算?”

老人説:“兒子生前一直有個願望,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後能去當兵,去保家衞國。我的責任就是教育好我的孫子孫女,把我們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接力棒’一代代傳下去……”

帕米爾,遍佈英雄的足跡

神祕的帕米爾高原,處處暗藏殺機。但無論多苦多險,都阻止不了戍邊官兵和護邊員前進的腳步。

紅其拉甫邊防連巡邏的目的地是中巴邊境的一條重要通道——號稱“死亡之谷”的吾甫浪溝。吾甫浪溝地勢險峻,是全軍唯一一條只能騎犛牛巡邏的邊境線,往返一次要花3個月。路上,巡邏隊要翻越8座海拔5000米的達阪,需蹚過刺骨的冰河80餘趟,雪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都是“家常便飯”。如果沒有熟悉當地地形的人作嚮導,巡邏隊根本寸步難行。

一次前往吾甫浪溝巡邏時,拉齊尼·巴依卡擔任嚮導,不料隊伍中途突遇山體滑坡。“那裏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們怎麼過呀!”戰士普合毛回憶道。

那一刻,山上碎石不斷滑落,一塊石頭擊中拉齊尼·巴依卡的額頭,鮮血直流。強忍劇痛,拉齊尼·巴依卡繼續探路2個小時,終於找到一條石壁路,確保官兵們安全通過。

戍邊官兵換了一茬又一茬,拉齊尼·巴依卡卻始終堅守。他生前曾告訴記者:“現在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各族羣眾生活越來越好,我們在邊境上更是一天都不能放鬆。”

“他是英雄!他的足跡遍佈了帕米爾。” 上士劉宗鑫一字一句認真地説。接着,他講述了一個拉齊尼·巴依卡與犛牛之間的感人故事:“最刻骨銘心的事是在一次巡邏中,一頭白犛牛踩進水中的石縫裏,腿拔不出來,因用力過猛,腿骨折斷了。這位‘戰士’已不能繼續同行。我們真傷心啊,全都流下了眼淚。”

劉宗鑫停頓了一下,接着説:“在邊防,犛牛就像我們無言的戰友,同樣親密無間。面對受傷的犛牛,拉齊尼·巴依卡給它打針、敷藥、喂料,但它還是站不起來。他抱着白犛牛失聲痛哭,這頭通人性的犛牛流着淚,不停地用頭蹭着拉齊尼·巴依卡的胳膊。拉齊尼·巴依卡撫摩着犛牛的頭無奈地説:‘實在沒有辦法帶你回家了,等你傷好了,一定要自己走回去!’他抱來一大捆草料放在犛牛身邊,邊哭邊回頭,期待白犛牛能好起來,因為它認得回家的路。可當我們巡邏返回再次路過那裏時,這頭白犛牛已經變成了一堆屍骨……”

視頻中,劉宗鑫無意中哼起拉齊尼·巴依卡生前最喜歡的歌曲《懷念戰友》,哼着、哼着,便哽咽了,淚水順着臉頰往下流……

忠誠履職,他是個“好代表”

紮根高原,默默奉獻,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接力護邊的故事,在新疆大地家喻户曉。

2017年,拉齊尼·巴依卡當選首屆“感動喀什十大人物”。2018年,他又有了個新身份——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此後3年,他圍繞民生話題積極建言獻策,共提交了12份議案。

過去,在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轄區範圍內,邊境線上的護邊員數量很少,點多面廣、防控任務繁重。為此,拉齊尼·巴依卡提議適當提高護邊員待遇、擴大護邊員隊伍、加強邊境管控。

拉齊尼·巴依卡的議案很快得到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近年來,當地護邊員人數增加,定期輪休倒班、待遇提高,邊境基礎設施也得到極大改善。巡邏線建起了執勤房,護邊員再也不用風餐露宿。巡邏隊配備專業的巡邏車、對講機、望遠鏡和衞星電話,改變了過去“巡邊靠走、通信靠吼”的巡邊方式,邊境管控水平大幅提升。

此外,拉齊尼·巴依卡還格外關注護邊員的社保和醫療問題,真正讓護邊員隊伍“留得住、守得住”。

2020年6月,拉齊尼·巴依卡正式擔任提孜那甫村村委會委員。為了更好地履職,把民眾心聲帶到兩會,他走遍當地農牧區,關心家鄉建設與發展,幫助羣眾解決實際困難。

如今,塔吉克族牧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對生活都充滿信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巡邊隊伍。

2020年10月、11月,拉齊尼·巴依卡先後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和“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領獎後他曾説道:“這些獎不是頒給我一個人的,它屬於默默無聞巡邏在邊境線上的所有護邊員。我們生活在一個好時代,我一定會履行好一名共產黨員護邊員的職責,用實際行動守好邊境線,一代一代守下去,讓偉大的祖國永遠安寧。”

如今,英雄已經離去,但他似乎並沒有走遠。因為,千千萬萬個像拉齊尼·巴依卡一樣的護邊員,如同一隻只雄鷹永遠翱翔在祖國萬里邊防線上。拉齊尼·巴依卡昔日的同事創作了一首詩歌,以此紀念這位心中的英雄:

帕米爾的晨曦,

是您飛翔的起點。

慕士塔格頂峯,

是您駐足的地方。

雲端守邊的“帕米爾雄鷹”啊,

請帶上我們的思念,

繼續展翅翱翔……

時代楷模拉齊爾心得體會篇8

“為何片片白雲悄悄落淚?為何陣陣風兒輕聲訴説?”當看到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因救落冰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時,我的腦海裏迴盪起這首悲傷的旋律。寒風嗚咽替他哭泣,大雪紛飛為他哀痛,致敬守護在雲端的“帕米爾雄鷹”,雖然他已遠去,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將激勵我們永遠向前!

“無私奉獻,大愛無疆”,他用生命詮釋共產黨人的赤子情懷。在喀什大學進行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在去往餐廳途中突然聽見哭喊聲,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斷裂,陷入冰窟,無助的母親湖邊苦苦求助。他奮不顧身,踏上冰面,直奔孩童;他犧牲自我,奮力託舉,拼盡全力;他在面對羣眾困難時,將個人生死拋之腦後,將生的希望留給他人的大無畏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革命戰爭時期,是無數先烈勇士前仆後繼,用生命和信仰鑄造了堅實的基礎;和平年代,是一代又一代志士默默付出,負重前行,用奉獻和理想守護了安定的幸福。新時代的我們,更要接力好這份為民奉獻的無私精神,“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要有洞察百姓疾苦的敏鋭力,傾聽百姓心聲的耐心,關心百姓冷暖的熱心,解決百姓問題的能力,時刻做好準備,為了人民,為了祖國,無私奉獻。

“兢兢業業,忠誠正直”,他用行動彰顯人民公僕的實幹擔當。“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拉齊尼·巴依卡在新疆喀什地區當護邊員,那裏位於帕米爾高原腹地,山區海拔高,終年積雪,環境非常惡劣。惡劣的環境更顯他的堅韌執着,為了祖國的護邊事業恪盡職守,不忘初心。他用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擔當責任,踐諾使命;他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捍衞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新時代的我們,也要愛崗敬業,幹一行愛一行,堅守初心使命,在各自的崗位發光發熱,實現理想抱負。

“三代守邊,守望和平”,他用接力踐諾保衞祖國的鏗鏘誓言。“我們雖然不穿軍裝,但同樣是邊防衞士,會用實際行動守護好祖國的邊疆。”20世紀50年代初,解放軍要去邊關建立哨所,由於山路崎嶇複雜,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成為當地第一位義務嚮導員,主動和邊防軍人一起護邊。20世紀70年代,他的父親繼續擔任護邊員,一干就是幾十年。2004年,他接過父親的“接力棒”,把護邊當成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佈了這片雪山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他們是當之無愧的“帕米爾雄鷹”。新時代的我們,也要學習這份傳承精神,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時代楷模的優秀品質,用傳承接力民族發展,用傳承續接民族振興,用傳承奮進新徵程。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好祖國的邊境線。”拉齊尼·巴依卡這鏗鏘的誓言,依然迴盪在帕米爾高原的山巔,“帕米爾雄鷹”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致敬“帕米爾雄鷹”,學習和傳承無私奉獻、實幹擔當、守諾踐諾的精神,用實際行動做好人民好公僕,當好新時代接棒人、建設者、實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