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心得體會

楷模心得體會精選8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W

心得已經成為當下職場中較常見的文件之一了,想要寫好還是要花些心思的,心得體會的使用情況,在當下社會極為常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楷模心得體會精選8篇,感謝您的參閲。

楷模心得體會精選8篇

楷模心得體會篇1

偉大的時代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撐、需要榜樣力量引領,杜富國、黃文秀等一批時代楷模的典型事蹟,集中彰顯優秀共產黨堅定信仰、當擔作為、服務羣眾、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深刻詮釋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着堅守,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是開展黨員教育的生動教材。

1935年11月出生,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於1960年起,他帶領羣眾,歷時30餘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之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面對困難不退縮,遭遇失敗不氣餒,主動尋求科學方法。“引來清泉不休止”,鑿出“生命之渠”後,繼續帶領羣眾發揚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修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愚公移山精神。“水過不去,拿命來鋪”,這是一個老黨員為人民許下的誓言。大發渠,雲中穿,大夥吃上了白米飯。三十六年,為夢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滄桑了面孔,但初心不變。

掃雷英雄—杜富國。1991年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興隆鎮太平村人,南部戰區陸軍雲南掃雷大隊中士。20__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複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後,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同組戰友安然無恙。經過軍地雙方醫護人員近3個小時的共同努力,杜富國術後傷情得到有效控制,生命體徵趨於平穩,然而卻失去了雙眼與雙手。你退後,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我們應傳承這種捨己為人、不懼危險的精神。

第一書記—黃文秀。20__年3月,黃文秀同志積極響應組織號召,到樂業縣白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工作期間,她埋頭苦幹,帶領88户418名貧困羣眾脱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20__年6月17日凌晨,黃文秀同志從白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難,獻出了年僅30歲的寶貴生命。黃文秀同志在擔任樂業縣白坭村第一書記期間,認真履職,紮實肯幹,時刻牢記自己黨員幹部的身份和責任,用於擔當,敢於拼搏,將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她用青春譜寫了一首動人的讚歌,我們要學習黃文秀心繫羣眾、紮根基層、默默奉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精神。

楷模心得體會篇2

河北省軍區原副司令員張連印,退休後回到故鄉植樹造林。18年綠化荒山18000多畝,植樹200多萬株,和鄉親們一起將昔日的荒山頭建成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

這兩天正是秋冬森林火險期,為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張連印正忙着跟值班人員一同在林間巡查。張連印的故鄉山西省左雲縣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區,常年受風沙侵襲。為了改善這裏的生態環境,退休後的張連印沒有在省城安度晚年,而是返回家鄉,立志讓左雲縣綠起來。

可聽説當了將軍的張連印退休要回家鄉種樹,鄉親們並不相信。面對質疑,張連印,一不要林權,二不要地權,30年後生態建設成果全部無償交還集體。

萬事開頭難,張連印和家人第一批栽種的1萬棵樹苗幾乎“全軍覆沒”。為了搞清楚來龍去脈,他虛心向苗木專家請教,終於使沙化土地栽下樹苗的成活率達到了85%以上。2011年,張連印被確診為肺癌中期,隨後幾年,又相繼查出腦梗、肺癌骨轉移等多種病症。面對疾病的折磨,張連印沒有畏懼退縮,病情稍有好轉就又回到了“戰鬥崗位”。

十多年來,他通過不懈努力,和鄉親們一起將昔日的荒山頭建成如詩如畫的美麗鄉村。為人民謀幸福的路上沒有終點,為了喚起全民綠化意識,張連印建起清風林黨性教育基地,先後為省市縣黨政機關、各類學校和企業作報告200多場,他還優先吸納貧困人口在造林基地務工,既促進了貧困人口增收,又促進了荒坡荒地增綠。

楷模心得體會篇3

透過這次教師禮儀的集中學習,我感觸頗深,受益良多。以前對教師禮儀的認識比較膚淺,認為教師禮儀就是教師平時的言行舉止、穿着打扮都要得體,能夠做到為人師表,敬人律己就行了,但透過對教師禮儀的系統學習,使我懂得了它不僅僅僅是這些外在的東西,它還內含師資、師表、師德、師心四大特點以及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政治素養、法律素養、道德素養、專業與文化素養和為人處世的素養,以下是我透過學習對它的理解和心得體會:

師資,即教師應有的人格魅力,一名好教師不僅僅透過在課堂上講課實施教育,而且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要規範自我的言行,以良好的道德風範,對學生實施教育,透過自我的存在,自我的人格,對學生髮揮影響。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説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身正”是教書育人的先決條件,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務必身體力行,不允許學生做的,自我堅決不做;在學生面前做到的,學生不在時也務必做到。就像滕野先生一樣,他對魯迅的教育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因為他內在的高尚品德展現了他的人格魅力,正所謂德高於內,才能溢於外,因此我們要透過自我不斷的學習,加強德行提升,把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現給學生;

師表即要我們要為人之楷模,教師的言談舉止、舉手投足不僅僅影響教師的形象,而且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對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禮貌道德修養等都有着直接地感染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教好書、上好課,還要在着裝言行舉止禮節禮貌等方面加強修養,注意約束自我,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好示範作用。

師德即教師的職業道德,我們在教育的工作崗位上,在黨和人民信任的那個講台上,傳道授業解惑者,我們不能夠誤導子弟,不能傳授偽科學,不能非議黨和政府,不能蔑視我國憲法和法律,不能違背教育法、教師法,不能做出有損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的事情。

師心就是要有愛心,無論是對幼兒園、國小生還是國中生,我們都要像對待自我的孩子一樣對待他們,要懂得尊重他們,與他們互動時要使用禮貌語言。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曖,惡語傷人六月寒”,對待孩子要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如果因為學生學習成績不好而惡語中傷學生,不僅僅嚴重打擊了他們的自尊心,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學生的學習成績也不必須能得到提高,一名有愛心的好老師往往能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因為他們懂得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表現出的親和力也拉近了你和他們之間的關係,比如我們在給落後生解答問題的時候選在自習課上,然後輕輕的坐在學生旁邊,一邊交流一邊給與解答,這樣他們就會沒有緊張感,比較容易理解。

素養方面我覺得比較好理解:政治素養就是要我們思圓行方,立端立正,愛祖國,愛自我的民族和人民,愛黨,愛社會主義,只有自我做到這些,才能進而去教育學生,使學生構成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法律素養就是讓我們要有法制觀念,當今社會是法治的社會,遵紀守法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作為教師不僅僅自我要懂法守法還要學法,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生面前起到表率作用,教育自我的學生不犯法;道德素養就是要我們遵守社會公德,遵守職業道德,遵守家庭道德,一個人的品德好壞往往能決定他行事結果的正與負,一個壞的天才所造成的災難,總要好幾代人才能扭轉過來,可見道德素養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是如此之大;專業與文化科學素養,就是作為一名教師不僅僅具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富有人文精神,同時還應具有科學、鑽研和實事求是的精神,善於培養學生的興趣,懂得量力而行;為人處世的素養:就是教我們做人要以誠為本,以和為貴,以信為先。

總之,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交際潛力的外在表現,而對與一個社會來説,禮儀就是一個國家社會禮貌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所以教師禮儀在我們的教育事業上越顯得更加重要,因此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多學習禮儀,多以禮儀來規範自我,努力使自我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喜歡,學校放心的好教師。

楷模心得體會篇4

在吳蓉瑾的推動下,“中共一大紀念館講解”已經成為了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國小的一門必修課程,覆蓋全年級,全校1330名學生均可以用普通話和英語講解。

許多已經上了大學的小講解員回憶這段經歷都很感激:“這麼多年,一大紀念館的講解詞始終銘記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心中種下了一粒紅色的種子,讓我牢記紅色歷史、永遠愛黨愛國。”

吳蓉瑾還在學校連續多年舉辦“紅色一課”“中國人過中國節”“學雷鋒學勞模”等專題課程和主題活動,讓學生從小樹立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觀念。吳蓉瑾認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以紅色為主題,導向鮮明、寓教於樂的實踐活動,正是學生們理想信念養成的新鮮養料。

吳蓉瑾常年推動情感教育,致力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青少年的完整人格。2004年起,吳蓉瑾和同事們開始探索構建“以情育情”的情感教育體系,探索研發的情感教育課程,惠及學生近10萬人次。她將情感教育融入德育、美育、勞育等各個方面,提高學生的溝通交流和情感表達能力。每週的學校課程之餘,她都利用15分鐘的時間,親自給學生上情感教育課,與學生們搭建起心靈交流的橋樑。她還開設了上百節情感教育示範課,用自己滾燙的情感把學校建設成一個“充滿愛的學校”。

楷模心得體會篇5

貧困是一種隱私

這些女孩是學校老師通過滿大街和菜市場貼廣告、口耳相傳從大山裏招來的。

學生什麼也不用準備,只需帶着乾糧和衣服,坐上大山通往縣城的汽車,去女高尋找屬於自己的一方課桌。周雲麗是那個夏天的96個幸運兒之一。

報考女子高中時,周雲麗正苦於沒錢讀高中。媽媽早逝,父親養豬、種地、幫人鋤草,養活一家四口。在周雲麗的記憶裏,有些跛腳的父親總是一清早出門,用碗裝着冷飯上山勞作,傍晚才回家。

打從記事起,周雲麗就和姐姐去山上,替父親分擔農活。姐妹倆讀書的動力很直接——擺脱土地與貧窮。

但讀到高中,父親發了愁。兩個女兒都讀高中,一年花費上萬元,難以負擔。九年級還沒畢業,父親就開始為讀書湊錢。那時,父親總是坐在院壩邊、豬圈門口不停地抽煙。

在女高最初建立的兩年,來讀書的女孩幾乎都是因為貧困。周雲麗後來才意識到,自己很幸運。在她所在的村子,許多女孩十五六歲就已定親。山裏人覺得女孩讀書花錢,不如早早嫁人。

女高成為貧困女孩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當時,第一屆學生成績很多未達到會考分數線,且年齡偏大,有學生補習3年還未拿到國中畢業證。

女高接納了這些女孩,只要是農業户口,想讀書,就收。僅有的一棟5層教學樓成為全校師生吃、喝、睡的場所。學生們住在3樓3間教室裏,每間教室有女老師陪同,其餘女老師和男教師被分入4樓兩間大教室。男老師們輪流在一樓木板牀上守夜,夜晚,學生們要去隔壁中學上廁所,女老師陪同,男老師打手電筒護送。

開學不久,張桂梅就遇到一件糟心事。一個女孩去醫院做闌尾手術,被發現已懷孕4個月。一陣批評的浪潮襲來,女孩的父母也質問學校。女孩説了真話,孩子的父親是對面一所高中的男孩,兩人在入學前的假期發生關係。

張桂梅長了教訓。學校沒有圍牆,常有男孩來戲耍,張桂梅守在教學樓前,見到逗留等候的男孩就趕跑,大罵“小混蛋”。

學校沒有性教育課。有性知識輔導老師問需不需要支援,張桂梅讓他們“滾一邊去”,“手機上已經很過火了,還用教嗎?”

後來,教學樓一樓安裝了鐵柵欄。一向吝嗇的張桂梅在安全管理支出上毫不心疼,有宿舍門壞,她立即請師傅來修。每當大學聯考季來臨,張桂梅會請幾個人日夜看守教學樓,讓學生看到“樓前樓後都是人”,安心。

為了杜絕攀比,張桂梅規定,學生必須剪短髮,穿校服,女老師在校不能穿裙子和高跟鞋。

教學樓的一樓貼滿捐款人的名字和捐款數額,牆上的企業和個人幫助支撐起這所免費高中。每當有人來校捐款,她要求學生向捐款人集體敬禮,唱《不忘初心》。但她反對學生手舉捐贈牌被拍照的行為,有企業提出此類要求,張桂梅寧可錢打水漂也不同意。

有畢業生回母校捐款,但也不知道最終資助給了哪個學妹,張桂梅希望這種“背對背”的方式,讓學生沒有壓力地接受捐贈。

在張桂梅看來,貧困對女孩是一種隱私,對外,她稱呼自己的學生“山裏的女孩”。

楷模心得體會篇6

張桂梅創辦女子高中的初衷是為了解決眾多適齡失學女孩的上學問題,幫助她們走出閉塞的村落,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青春和夢想。可當無法保障學生安全的時候,何談追逐夢想?

對此,為保障新招收100名學生的安全,張桂梅便帶着全校的女老師和學生一起走進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簡易“宿舍”,白天教學,晚上休息。同時,又安排學校裏的男老師在教學樓的樓梯間搭起“木板牀”,輪流值守校園安全工作,全體教師為學生築起了安全保障第一關。

當張桂梅決心要創辦女子高中之時,便知其一路坎坷,在這樣的環境裏,全校僅有的17名教職員工中有9名相繼辭職離開,100名學生有6名提出轉學,這些情況讓創辦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維艱的張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貧困家庭女孩?免除學雜費的辦學制度?女子高中能否辦得下去?面對社會上的質疑聲,張桂梅鼓勵大家:“留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共產黨員,只要黨員在陣地就在,女子高中這塊教育扶貧陣地一定守得住。”

張桂梅説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沒有放棄建立女子中學的決心。

2008年9月,在張桂梅老師的不懈努力下,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支持與幫助下,全國惟一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華坪女子中學終於順利成立。

楷模心得體會篇7

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入列以來,多次執行海上醫療救治、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任務。它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海上醫療救護平台,也是現役的世界唯一一艘專門為海上醫療救護“量身打造”的專業大型醫院船。首先通過一組數據,瞭解一下“和平方舟”醫院船。

它於2008年12月入列,舷號866。船長178米、寬24米,高35.5米,共有8層甲板,排水量14300噸。最大航速20節,續航力5000多海里,靠自身攜帶的油料補給可以航行30晝夜,最大抗風力12級,可以在除極地和冰川以外的任何海域航行。

在醫療服務能力方面,“和平方舟”達到了陸上三甲醫院的水平。船上有8個手術室,有icu病房、輕傷病房、燒傷病房等共300個牀位。此外,船在艙面和舷側也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功能劃分,使得傷病員換乘效率和安全係數大大提高。

“和平方舟”三大重要使命

據瞭解,“和平方舟”有三個重要使命,一是在戰時擔負海上傷病員的救治與護送,二是在平時為艦艇及駐島礁部隊官兵及家屬提供醫療服務,三是參與國際人道主義醫學救援和執行軍事外交任務。

目前,“和平方舟”的航程超過了24萬海里,到訪過43個國家,在到訪國免費接診病患超過23萬人次,成為新時代人民海軍的閃亮“名片”。

楷模心得體會篇8

每天早上6點多,孫麗美就騎着小電驢出門,經常提前一個多鐘頭,就到達村委會大樓。

日復一日,村民們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下田幹農活沒有準點兒,可是不管啥時到村上辦事,阿美書記他們都在。

發現村民為一件小事城裏村裏兩頭跑,孫麗美專門爭取了補助資金,在村委會辦公樓二層設立便民服務窗口,她自己從三樓的“書記主任室”,搬到窗口第一個位置辦公,只為“這裏離羣眾更近一點”。

古縣村地處大山深處,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3000噸花菜面臨滯銷。孫麗美第一時間聯繫縣裏有關部門獲取車輛通行證,又對接客商打通銷售渠道,並安排貧困户的農產品優先銷售,最終把菜農損失降到最低。

“麗美年齡比我小,個頭比我小,但幹勁比我大,我服氣。”孫萬進記得,阿美書記和大家一起過的最後一個正月十五,為了修改一份國道修建的徵地文件,加班到晚上10點多。

“阿美書記總説‘事情沒辦完,我睡不着’,她就是這種性格。”孫萬進説。

有着11年黨齡的孫麗美,留下的話語擲地有聲:“我是個支部書記,更是一個黨員,為人民服務是理所當然。”

孫麗美走了。但,她又沒走,她的美將永遠留在親人和鄉親們的心間,永遠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