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習 > 實習報告

土地調查實習報告6000字

欄目: 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W
〖摘要〗(5)褐土性土因為成土年份較短呈A-C結構,分佈在褐土區內,低山地的頂部和陽坡,土層。實習完後要寫實習報告,這篇《土地調查實習報告6000字》非常實用,僅供大家查閲!

本站實習報告頻道為大家整理的土地調查實習報告5000字,供大家參考。更多閲讀請查看本站頻道。


土地調查實習報告6000字

(一)實習概況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學,土壤學和土地資源調查與製圖綜合教學實習是土地資源專業的實踐環節,通過次環節能使學生加強對地質地貌特徵、土壤學特徵和土地資源調查與製圖原理和技術的感性認識,鞏固地質學、土壤學和土地資源調查與製圖的理論知識,掌握野外認識巖石特徵、地貌類型、觀察和描述土壤的方法及五大成土因素和人為因素與土壤形成關係,熟悉土地資源調查的工作方法,能夠獨立完成外業調繪、土壤圖件和調查報告的編寫.
二.實習意義:土壤是在巖石風化的基礎上受五大成土因素即氣候、地形、母質、植被、時間以及人為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認清這些土壤形成因素對土壤發育和土壤性質作用,才能夠在生產實踐中通過控制土壤形成因素併發揮有力的因素的作用,是土壤的的生產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瞭解巖石特性、土壤發生發展規律及土壤性質與外界條件之間的內在關係,摸清土地資源的數量與質量,是我們人士土壤本質,促進合理開發土地資源和保證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的科學基礎。通過地質學、土壤學和土地資源調查與製圖綜合教學實習,能很好的把理論與實踐問題結合,並對自然景觀、開闊視野、拓展知識,同時鍛鍊學生們的獨立工作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不怕吃苦、艱苦奮鬥的精神。
三.實習準備
1.工作底圖、調查工具、交通、經費的籌備
2.實習動員會:安排各項工作
3.資料及業務準備
4.觀看錄像帶
四.實習路線與觀察內容:
1.保定—白洋澱:地形由山麓平原區向沖積平原區過渡,地勢越來越低,主要觀察成土條件,土壤類型和土壤的利用狀況的變化。測區土壤類型為潮土,主要的土壤亞類有濕潮土,沼澤土等。
2.保定—西陵林場:地形由山麓平原向山地過渡,地勢越來越高,地下水水位逐漸加深,使其在土壤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斷減弱,直至不參與土壤的成土過程。由於地形的變化,太陽輻射能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土壤類型和土壤的利用狀況也發生了變化。
五.工作步驟:
1.概查:概查前,根據地形圖及有關資料設置土壤剖面及工作路線。明確概查需要完成的五項任務;
2.詳查:主剖面定點上圖,地表描述,剖面觀察描述,檢查剖面及洛陽鏟的使用,定界剖面及土壤邊界的繪製;
3.評土比土;
4.繪製土壤分佈圖及編寫實習報告。
(二)實習區的自然及社會經濟狀況
1.白洋澱:也叫濕地,是華北平原上的淡水湖,共143個湖泊,是歷水草豐美的北方大湖。近年來,由於自然和人為的原因使其水質逐漸惡化,水體呈現輕度富營養化,整個水體五項指標超標:含氮總量8倍超標,含磷總量超標3.6倍,COD總量超標0.74倍,BOD總量超標2.07倍,硫化物總量超標3.55倍。
2.保定市:(1)氣候:屬於暖温帶半乾旱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而乾燥,夏季炎熱多雨,寒旱同期,雨熱同期.(2)地形:地貌分別非常明顯,山地,丘陵,山麓平原,交接窪地,窪澱,自西向東依次排列.山體巖石類型有花崗巖,石灰巖類,頁巖類,石英巖類等.(3)母質:在山區,有各種母巖風化而成的殘坡積物,洪沖積物;在平原,有不同顆粒組成的沖積物以及風積物和湖積物.山麓平原多以黃土母質和洪沖積物母質為主,沖積平原以沖積物母質為主,河流沿岸為風積物母質,安新的白洋澱為湖沉積母質.(4)水文與水文地質:我區各河流均屬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目前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在豐水年基本可以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5)植被:不同的地形部位分佈不同的植被:海拔2000米以上為山地草甸土,主要植被為苔草屬.海拔1200米以上為棕壤,植被為人工針葉林和針葉闊葉混交林.海拔20米到100米有地帶性褐土的分佈植被多為旱生闊葉林及灌木和草本植物.在京廣線以東的沖積平原上主要是潮土,天然植被少,除農作物外,有楊樹,柳樹等.在白洋澱周邊,有濕生植物,如三稜草,蘆葦等.
(三)路線調查過程中各土類的成土因素、土壤類型、剖面特點及土壤利用改良措施與途徑
一.潮土
1.成土因素:
(1)氣候:屬暖温帶半乾旱半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温12--15℃;≧10℃的積温3400℃,年降水量500--650mm,乾濕季節明顯,年蒸發量1800—2600mm,水熱分配不均勻。在此氣候下形成的土壤,有機質不易大量積累,春旱秋澇,鹽鹼化嚴重。
(2)地形:在沖積平原上,河谷階地,地形平坦,地下水位淺,一般在1.5--3.5米。
(3)母質:近代河流沖積物,砂粘相間,分層明顯。
(4)植被:喜濕雜草,馬塘,狗尾草,茅草,等。
(5)地下水狀況:參與潮土的形成,地下水位淺,土體內外排水均不良,存在瀦育化,有鏽紋、鏽斑,出現部位比較淺在30--40cm。也易看到鐵錳結核。
2.成土過程:
(1)潮土化過程:①礦物質的積累和遷移過程,鈣的積累和遷移過程,形成了鈣積層,出現了假菌絲,存在可溶性鹽的積累移動,鐵錳氧化物最終形成鏽紋鏽斑。②存在有機質的礦物質分解
(2)旱耕熟化過程:土壤發生型:Ap-P-Bw-Cw
3.主要亞類:
(1)典型潮土(或潮土):分佈在沖積平原崗地向窪地過渡的傾斜平地上,山區溝谷處有零星分佈。Ap-P-Bw-Cw(Ap層是耕作、犁底過渡層,P層為犁底層,Bw鏽紋澱積)
(2)脱潮土:屬潮土亞類,原稱為褐土化潮土,是潮土的土類具有褐土的性質,土壤發生型為:Ap-P-Bca-Cw,有假菌絲或砂姜出現。
(3)濕潮土:主要分佈在低窪地區,又叫沼澤化潮土,是潮土的亞類。測區白洋澱:湖積物質地粘重,季節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藍色。適宜種植水稻,土壤發生型為:Ap-P-Bg-Cg(g潛育化,長期積水),指示植被長蒲和三稜草,檉柳。
(4)鹽化潮土:表層有積鹽現象,鹽分含量>0.2%,鹽生植被為鹽蒿,鹽蓬和蘆葦。
(5)鹼化潮土:碳酸鹽含量較高,指示植被為鹼蓬和檉柳。
4.剖面特徵:第一層耕作層,碎塊狀結構;第二層犁底層,片狀結構;第三、四層是心土層和底土層,大量鏽紋鏽斑的出現,越往下越多,鐵錳氧化物的沉積物。
5.土壤利用改良措施與途徑:
潮土的分佈區域地勢平坦且土層深厚,一般均用於耕種,屬農業土壤,有利於機械化、水利化作業,熱量豐富,能達到一年兩到三熟。但也有一些缺點容易出現旱澇鹼鹹,另土層薄較為貧瘠。根據其特點,該土壤的利於應由各級政府統一規劃、綜合治理,調整作物佈局,提高經濟效益,從生態角度出發,發展立體農業。
6.測區白洋澱:湖積物質地粘重,季節性淹水,青灰色或灰藍色。適宜種植水稻,土壤發生型為:Ap-P-Bg-Cg(g潛育化,長期積水),指示植被長蒲和三稜草,檉柳。出現了鏽紋鏽斑和泥炭層,因為處於還原狀態。潮土在20—30cm處出現氧化還原層説明地下水位上升。
二.褐土
1.成土因素:
(1)氣候:暖温帶半濕潤氣候,雨熱同期,乾濕季節明顯,旱季長;
(2)地形:分佈在低山丘陵盆地,沖積扇和山麓平原,地勢高燥,排水良好;
(3)母質:黃土或黃土狀的洪沖積物,富含碳酸鈣;
(4)植被:半旱生落葉闊葉林,灌叢、草原、草本植被,指示植被有:酸棗、荊條、白羊草、萎陵草、菅草、達烏里胡枝子、黃被草、毛地黃、蒺藜、阿爾泰紫菀等
(5)地下水狀況: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不超過4米較深,一般不參與成土過程,若參與了成土過程則會有鏽紋鏽斑出現。
2.成土過程
(1)粘化過程:褐土的粘化過程是殘積粘化,粘粒排列方向無規則,淋溶弱;
(2)弱淋溶鈣積過程:有鈣積層,出現假菌絲和砂姜
(3)有機質的聚積過程
3.成土母質(土屬):
測區內出現的褐土的成土母質類型主要有:花崗片麻巖殘坡積物、石灰巖殘坡積物、洪沖積物和黃土母質。
4.剖面特點:
整個土體課大致分為四層:A-Bs-Bca-C
A層:有機質層(腐殖質層),灰棕色或灰褐色,壤質,疏鬆多孔;五氧化二磷含量5-50mg/kg,氧化鉀含量70-175mg/kg,腐殖質含量1-1.5%;
Bs層:粘化層,粘粒含量高,質地粘重,一般呈褐色;
Bca層:鈣積層,淺褐色或淡黃色,輕壤到中壤,塊狀結構,鹽酸反應強烈,有假菌絲和砂姜;
C層:母質層,巖石風化後碎屑物,黃土,黃土狀洪沖積物。
5.主要亞類:
(1)淋溶褐土:在棕壤之下,出現在褐土的最上部,海拔較高,一般為1000米以上,PH值微酸性6.5左右,A-Bs-C結構(Bs為粘化層),本測區內看不到;
(2)典型褐土或褐土:母質層中也含有一定少量的鈣質,A-Bs-Bca-C結構,鹽酸反映上弱下強;
(3)碳酸鹽褐土:分佈在山地丘陵的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階地和盆地邊緣,發育在黃土為主的碳酸鹽母質上,通體石灰反應強烈,為A-Bs-Bca-Cca結構(Ca豐富),加10%的HCL,土體冒泡;
(4)潮褐土:原來稱為草甸褐土,分佈在山麓平原向沖積平原的過渡帶(白洋澱中心沼澤土)位置低,洪沖積扇末端的指狀緩崗上,A-Bs-Bca-Cw結構(Bca鈣積,Cw瀦育層出現鏽紋鏽斑,一般為1M以下很深的部分出現;
(5)褐土性土:因為成土年份較短呈A-C結構,分佈在褐土區內,低山地的頂部和陽坡,土層薄,植被不好。
6.改良利用措施和途徑:
(1)應該注意發展灌溉,多建一些儲水池,用來積聚雨水,灌溉農田,運用水土保持措施,在山谷中間期谷坊壩,用以攔截雨水和殘坡積物質,在山坡上修建梯田和魚鱗坑,攔水攔沙保持水土;(2)用養結合,注意氮磷肥的配施,有機無機肥的配施,以提高土壤肥力;(3)統一規劃,合理利用,林果跟經濟作物全面發展,推行立體農業。
(四)西陵區的土壤調查:
1.從保定出來一路向西,滿城測區為山前平原的上部,母質類型是河流衝擊物,不算台地。地下水對土壤的影響逐漸減小,看不到氧化還原層。主要是看褐土的亞類,典型褐土的上部HCL的反應微弱,下部較強;碳酸鹽褐土整體反應很強或是上強下弱,主要影響因素是母質;潮土褐土在1m以下出現氧化還原層,有鏽紋鏽斑;褐土性土不長農作物。滿城測區黃土台地,基巖是石灰巖,新黃土的質地輕直立性結構明顯並有大量的假菌絲出現和砂姜,質地粘重,鹽酸反應強烈。老黃土基本上無鹽酸反應(判斷新老黃土主要是看其質地是否均一,是否夾有碎石)。古風化殼:顏色更深,石灰巖的上層,土體顏色發紅,夾雜碎石,滴鹽酸後基本上不冒泡。植被:酸棗、荊條、草本植被類型。
2.從實習基地出來向九龍山方向出發,經過了河漫灘,礫石多,質地粗(定土類時,有大塊礫石且質地粗時定為沖積土,因為形成時間短沒有什麼層次;如果層次明顯,石頭不多,且有鏽紋鏽斑出現則定為潮土)。然後是一級階地,不是黃土,受地下水影響不明顯,此處定為典型褐土,由於地形面積較大,不會是潮褐土且沒有鹽酸反應,剖面也不典型。
3.西陵測區屬清朝皇陵區,人為因素對土壤影響較大,有些土壤經過人為擾動,破壞了土壤的典型性。
一、概況:易縣位於河北省的中西部,保定的西北部,西與淶源接壤,北與淶水接壤,東與定興交界,南與徐水,滿城,順平毗鄰。全縣總面積380萬畝,總人口53.7萬人,全縣有耕地71.2萬畝,人均耕地1.3畝,耕地一半以上為水澆地,有機質含量0.6%以下,氮磷元素缺乏。
由於歷史和自然條件限制,工農業基礎薄弱,過去山多耕地少,交通不便,單靠種植業,人民生活不富裕。近20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經濟發展較快,特別是河北農大太行山開發,給這裏農民致富奠定了基礎,引進先進的品種兔,發動羣眾進行養殖,使當地農民手中逐漸有了錢,再就是發展果品生產方面,開山種植果樹,也為當地經濟發展做了一定的貢獻。在此帶動和影響下,農業不斷髮展,鄉鎮企業不斷擴大,交通、通訊不斷完善,礦產、旅遊資源不斷得到開發,人民生活迅速提高。
1.氣候條件:易縣屬暖温帶半乾旱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範圍較小,變化不明顯,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薯類、豆類等,經濟作物有棉花、花生、瓜果、芝麻等。
2.地形地貌:本縣地勢西高東低,測區屬低山丘陵區,地形主要有河牀、階地、黃土台地、崗地、丘陵、低山,在不同的地貌單元上分佈着不同的植被、母質和土壤,其利用方式也不同。
3.水文地質:縣域內有五大河流,北易水河,拒馬河,中易水河,南易水河和漕河,但整體河流水量較小,該區域較為缺水,對土地資源的利用產生不良影響。地下水位較深,水質較好,一般不參與成土過程。
4.植被條件:山地有些喬木,主要為人工林,像油松和樺樹等;草本主要為禾本科,如白草,菅草,黃被草;灌木有酸棗、荊條。陰坡長勢好於陽坡,階地大部分被利用,主要種植糧食作物,台地以旱作主,沒有水澆條件,低階地有水澆條件,種植高產作物,除此之外有些田間雜草和喬灌木。
5.母質類型:主要分佈有石灰巖類巖石,還有巖漿巖和變質巖。測區內的九龍山上主要分佈有石灰巖和變質巖(大理巖、千枚巖、輝綠巖等),九鳳山上主要分佈了變質巖的花崗片麻巖,其母質有殘坡積物,洪沖積物,還有黃土(新黃土和老黃土)等。
6.土壤類型:本測區主要分佈有褐土及其亞類。
二、成土因素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及土壤分佈規律:
1.成土因素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
(1)氣候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氣候影響温度、降水量和蒸發的同時,也影響母質的風化速度和成度、植被的分佈等,是影響土壤形成的重要因素。(2)地形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地形的起伏,引起水、土、光、熱的分佈,導致自然特徵和農業特徵的差異,土壤的性狀和分佈也受到地貌條件的影響。(3)母質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母質是形成土壤的基礎,它影響土壤的形成發育的方向、速率、土壤質地、土層厚度,營養成分和組成成分。(4)植被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植被是土壤形成的主導因素,不同植被髮育不同土壤類型,影響發育方向和分佈。山區植被的垂直分佈規律也體現了土壤的垂直分佈規律。(5)時間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時間影響土壤質地、土層厚度。(6)人為活動與土壤類型之間的關係:人為活動能破壞土壤的典型性
2.土壤分佈規律:
(1)河漫灘和一級階地上分部有沖積土和典型潮土。河漫灘:礫石多,質地粗,成土年齡短,土層淺薄,無明顯的診斷層為典型的A-C刨面(定土類時,沖積土和潮土其母質類型相同,均為洪沖積物。但兩者具有各自的特點,沖積土的分為範圍較小,僅靠河牀,有大塊礫石且質地粗時定為沖積土,因為形成時間短沒有什麼層次;如果層次明顯,石頭不多,且有鏽紋鏽斑出現則定為潮土,其成土年齡長,土層深後,具有明顯的診斷層次--瀦育層)。一級階地:不是黃土,受地下水影響不明顯,此處定為典型褐土,由於地形面積較大,不會是潮褐土且沒有鹽酸反應,剖面也不典型。北易水河測區本該有河漫灘,由於改造的大,未被利用的地方是沖積土,土層薄,下層沙質無層次,成土年齡短。大面積是潮褐土,有鏽紋鏽斑出現,有少許潮土。
(2)高階上分佈有潮褐土(山區是耕地),其母質類型為河流洪沖積物,它屬於潮土的亞類,卻具有潮土和褐土兩方面特點--即具有褐土特徵有診斷層鈣積層Bca,內有假菌絲或砂姜出現,石灰反應強烈,又具有潮土的診斷層次瀦育層Cw,但其鏽紋鏽斑出現部位較潮土更深,為1米以下(潮土為土層30-40cm)。九龍山測區海拔110m,母質為石灰巖殘積物,分佈的土壤類型為褐土區,亞類是潮褐土,當地人為了保坡改土開發了很多梯田和呈品字形的魚鱗坑。
(3)在台地上應分佈有碳酸鹽褐土或典型褐土,其主要區別就在於成土母質,碳酸鹽褐土發育在以黃土為主的碳酸鹽母質上,通體石灰反應強烈或上強下弱,土體上有大量的砂姜;而典型褐土的成土母質為沖積物,石灰反應上弱下強。
(4)山地的陰坡和山腳下,母質是花崗片麻巖均可發育成典型褐土。九鳳山測區母質為花崗片麻巖,自然土壤無作物,水分好,樹木生長良好,植被有中華卷柏和荊條。陽坡土層較薄,樹木少,植被是側柏。陰坡水分好,植被茂盛,有油松。溝叉利用良好,種植果樹,局部有黃土,屬於碳酸鹽褐土。
(5)山地的陽坡和山體頂部,分佈有褐土性土,其成土母質應為山體巖石的殘坡積物。指示植被有荊條,紅花秸,阿爾泰紫菀,翻白萎陵菜,芡被草,白草等。褐土性土不能種植農作物。
(6)有黃土或石灰巖母質的地方要考慮碳酸鹽褐土。
三、測區各主要土壤類型(土種)的特點及改良利用:
1.測區的基本狀況。
本測區位於低山丘陵地區,温度較低,地勢較高,山谷眾多,河流流量較小,基本無水條件,山坡坡度較緩和。農業利用方面,階地和谷地大多被農業利用,平整為耕地,山谷中建起谷坊壩,種植玉米、花生、等;山坡大部分已經被改造成為梯田,種植柿子、粒子等鮮果品;九鳳山陰坡上種植大面積的油松,長勢良好;剩餘土地大部分為土層淺薄的潮土性土,為自然土壤中的薄層,基本無法利用。
2.主要土壤類型(土種)的特點:
(1)褐土性土:成土年齡短,土層發育差,土層較薄,只有兩個剖面層即A--C剖面。一般分佈在山頂或是山體陽坡。土質粗,多含沙礫和礫石,多為砂壤或輕壤。鹽酸反映微弱。母質為花崗片麻巖的殘破積物。
(2)典型褐土:土地構型::腐殖質層--粘化層--鈣積層--母質層。上面鹽酸反映微弱,下部反映強烈。母質為殘坡積物。所處地形高燥,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較深,不參與成土過程。新生體有砂姜和假菌絲。
(3)碳酸鹽褐土:分佈在山地丘陵的崗坡和山麓平原,河流階地和盆地的邊緣。主要發育在黃土為主的碳酸鹽母質上,通體石灰反應強烈。土體構型A--Bs--Bca--Cca。母質中含有大量的鈣。黃土母質多為輕壤--中壤,質地均一,土層深厚。
(4)潮褐土:分佈在山麓平原中下部,洪沖積扇末端的指狀緩崗上。土體構型A--Bs--Bca—Cw。母質層中出現鏽紋鏽斑。母質為河流洪沖積物,質地為輕壤到中壤。
(5)潮土:分佈在沖積平原崗地向窪地過度的傾斜平地上,山區的溝谷處也有零星分佈。土地構型Ap--P--Bw—Cw。母質顆粒細,保水保肥能力強。母質顆粒細,保水保肥能力強.多為中壤----重攘。無鹽酸反應。理化性狀:①有機質含量0.6%-0.1%②碳酸鈣含量8%③質地多變,從砂壤到中壤,質地剖面複雜④鉀含量豐富,速效鉀含量120mg/kg以上,速效磷缺乏,缺氮少磷。
(6)沖積土:分佈在河漫灘地區,母質是河流的洪沖積物,無明顯指示植被,多為田間雜草,剖面呈A-C剖面,土壤成土年齡短,層次不明顯,幾乎無明顯的診斷層。礫石含量多,質地粗,幾乎無鹽酸反應。
-土種的確定:有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之分。自然土壤:按土層厚度劃分:薄層<30cm;中層30-60cm;厚度>60cm。耕作土壤:按表土質地和土體構型劃分(表土質地:砂土,砂壤,輕壤,中壤,重壤及粘土。土體構型:夾砂或礫石層,腰砂或礫石層,體砂或礫石層,底砂或礫石層,夾粘層,腰粘層,體粘層,底粘層)。
3.存在問題和改良利用:
(1)存在問題,山地多,耕地少,荒山多,利用少,耕作粗放,肥力低下,水資源缺乏。
(2)改良利用方向:①河谷低階地以上農作物為主,精耕細作,培肥地力,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②髙階地,台地要以開源節流,培肥地力,以旱生型作物為主,同時發展乾鮮果樹;③山坡地尤其近山坡、緩山坡,大力發展工程措施,以經濟林為主;④較高較遠發展草被和用材林為主。主要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利用優勢資源發展副業和旅遊業。最終達到理想模式:高山遠山青林山,地山近山花果山,丘陵緩坡梯田化,河谷河川米量川。
具體措施:①保土階段,採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許流失量的範圍內。②改土階段。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機質和養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狀,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種植豆科植物或多施農家肥。
-改良土質的方法:(1)客土法:拈摻砂,砂摻拈。一種最根本的解決途徑,但費時費力。(2)增施有機肥。(3)引洪漫淤:緊出砂,慢出淤,不緊不慢出兩合。
-褐土的改良利用:(1)發展灌溉,保持水土。(2)用養結合,注意氮磷肥配施,有機無機肥配施,提高土壤肥力。(3)統一規劃,充分利用褐土資源,林果糧經濟作物全面發展,推行立體農業.。
-潮土的改良利用:(1)統一規劃,綜合治理(2)調整作物佈局,提高經濟效益(3)從生態角度出發,發展立體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