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習 > 實習日記

暑假社會實踐日記及感受

欄目: 實習日記 / 發佈於: / 人氣:1.54W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上篇

暑假社會實踐日記及感受

自從接到通知,得知自己要參與學院組織的“井岡風延安情”社會實踐之後,我便一直是處於幻想之中。無論是上課,考試還是假期,因為這是我初次到北方去,而且還是極富特色的黃土高原,那裏的風土人情就變幻成各種模樣擾亂我的視線,我甚至還想象着我踏上那一片土地,在延河邊上或者寶塔下面會是怎樣激動的心情。

7月11日,當下午三點多的火車緩緩駛離吉安站,窗外的原野、房屋、飛鳥都向南退卻,這次旅程才彷彿掀開了一角面紗,讓我在夢幻般的飄搖中有了現實真實的感覺。我記得在向北的列車上,我知道了在大池塘中縱橫交叉的浮標下面種的是帶珍珠的蚌,我體驗到了在行駛的列車上看一本詩集的出神狀態,我更在和同伴們的熱切溝通中重温了沉寂經年的快樂!暮晚時分我邂逅了南昌,在停留的近一個小時裏,在火車站的地下通道中關注來來往往、似曾相識的客流,吃下一小碗作為晚餐的稀粥,灰白的燈光下冥思站外的世界,進站時立交橋或天橋切割後剩餘的昏暗光線讓這個城市在我的印象中也染上了一絲陰鬱的色彩。我們很快登上由南昌直達西安的快客,硬座。

天空還沒有全部暗下來,我期盼能在這一個晚上再邂逅長江,雖然我明白,在長途奔波的旅途我將睡意全無,但是我還是目不轉睛地盯着窗外邊,生怕一個疏忽就會讓車廂瞬間把長江甩在後面。此刻望不見天空閃爍的繁星,一路上的路燈霓虹直刺着眼睛,我臆想中的空曠處一長排綿延數裏的燈光並沒有出現,車廂裏的冷氣似乎也隨着夜色的深入而漸漸變涼,裸露在T恤外的手臂我用手掌交叉地摩擦了幾下,身邊的維昏昏沉沉地睡着,頭靠上了我的肩膀,用來防寒的長外衣滑落了下來,綢緞般地堆砌在腿上。我把它重新蓋好,看來今晚我要意外地充當一回守護者的角色——我不禁又抽出了《里爾克詩選》……

7月12日,凌晨時候記得有幾次閤眼靠在座位上,又替她拾了幾回滑落的衣裳,天邊就慢慢泛起了魚肚白,我們知道火車已經進入了河南,便一起靠在桌板上想一睹華北平原的風采,八百里平川會是什麼樣子呢?田野裏瀰漫着朦朦朧朧的一片霧氣,視野並不開闊,我們又在這樣的一種期待中草草地洗漱了一番,直到陽光終於穿透了薄霧,田野的輪廓才顯現了出來。果然名不虛傳!田野裏種滿了青翠的玉米苗,不遠處有一排排高高的白楊樹,從它們中間穿過去,看見的仍然是一望無際平坦碧綠的田野……坐在旁邊的一位河南姑娘分外健談,對着我們一羣從南方趕來的年輕人説春播秋收,説生活愛情,説洛陽牡丹,説名勝古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讓我們都感歎不已!

列車充滿激情,一路上歡快地向前行駛,經過洛陽、三門峽、潼關、然後到了西安。下午四點多走出西安火車站,從交通地圖上我已經發現一出站面對的就是明代的古城牆,腦海中同時也浮現出《高興》裏劉高興和五富初來西安城的景象,然而不同的是它主要反映西安城裏的本土市井生活,我們從出站一刻起就發覺它是一座國際大都市。去延安的火車是晚上十點,我們便在西安度過了最初的幾個小時。街道上車水馬龍,中外遊人摩肩接踵,傳統建築與摩天大樓相映生輝。那一刻,從鐘樓鼓樓旁經過,遊走在風情街道,還到了書院門,我想我油膩蓬亂的頭髮、佈滿血絲的紅眼睛,還有三天未修的胡茬,彌散着汗臭味的衣裳,有沒有在西安引來驚訝或者鄙視的眼光呢?這是西安給我的最初印象,還是我留給西安的最初印象?

十點鐘就要到了,賣優先票的鐵路工作人員仍在抓緊時間大喊大叫,燕姿站在我旁邊,我們即將為又一次的列車行程“爭分奪秒”,雖然我們都有坐票,但是這龐大而無序的隊伍也確實令人顧慮不少。開往延安的火車非常温馨,似乎每個座位的旅客不是親朋就是好友,這麼美好的一個開端,當明天我們抵達,是不是會經歷一段夢幻的旅程呢?

7月13日,列車行駛到凌晨五點多的時候,也駛進了一條山溝,天很快明朗起來,沿途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一屋一人一狗也看得清清楚楚,山川地勢讓人想起以前見過的一些延安的照片,我覺得延安到了。列車又行駛了不久,就在一個寬敞的車站停了下來,老是催促我們下車。在又一個不眠之夜過後,我把座位讓給了一位去榆林的女生,朋友一路順風,也願我們即將開始的實踐活動取得豐碩成果!

坐計程車城火車站到延安大學門口下來的時候,行李七零八落地堆在地上,山溝裏蓄滿了整晚從山坡上滾下來的冷空氣,從遙遠的南方初到這片紅土地的我們,有的又披上了在冷氣車廂裏的長袖衣服,而穿着裙子的露在下邊的腿還是光溜溜的,我搓了搓手也來回地踱着步子。

……上午終於舒服地睡了一兩個小時。期間與延大相關人員接洽、誤入旅館、等待商議、坐下用餐、起程走到楊家嶺鎮上的住處,也即是這裏,然後等待洗澡、洗衣服,三天來終於舒服地睡了一兩個小時!醒來我便開始打量起我們的駐地:從路上的廣告我獲悉的是“農家窯洞住宿”,三層樓的平頂房,底層全部是石窯洞造型的住間四眼一字排開,男生住在由左往右數的第三眼窯洞裏,二三樓的都是標間,小院左邊是井和浴室,右邊是衞生間,前面也是一溜平房,剩下一條道兒從側面伸了進來,道旁和院中一樣種了幾棵棗樹,另一側牆上有爬山虎一樣的攀緣類植物覆蓋了一大塊面積,這個時候院子裏拴着的幾條繩子都曬滿了衣服,紅紅綠綠地晃眼。從主幹道斜伸到這裏來的這條路,路面坑坑窪窪,拖拉機小三輪一過就會捲起撲面的灰塵,旁邊的房屋門檐平頂上都是暗黃色的一層土,出入其中的當地人都是面色從容,,沒有一點惱怒的痕跡。難道這就是黃土情結嗎?它不僅能開墾孕育,還能容身住人,他們熟悉得就好像天上金燦燦的太陽……

下午就開始參觀楊家嶺革命舊址,一段矮矮的院牆並不高深雄偉,沒有些許高高在上的姿態和藐視眾人的模樣,相反,它卻流露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感覺。我想,在那艱苦的革命歲月裏,為百姓謀福利,幫助他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者,,在羣眾的心裏也是這般親切的形象!除了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大禮堂是磚石結構之外,像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朱德舊居等,以及當時相當於現在釣魚台國賓館的邊區高幹招待所,都是清一色的土窯洞!而且,從招待所邊上,那一方著名的石桌旁向山溝底下望去,還能看見毛澤東同志種過的菜地,《楊家嶺的早晨》應該寫盡了中國革命的領導者與延安人民深切的情誼吧……在紅色的聖地,洋溢其間的也許仍舊是被有些人看作“千篇一律”的革命精神,殊不知這“千篇一律”鑄就成了多麼堅固的信仰之劍,在祖國的大地上所向披靡,最終贏得了一塊多麼廣闊的新天地!

徜徉其間直至落日西斜,暮色漸漸披掛在草叢和樹林之間,回首那一眼一眼黑黢黢的窯洞,似乎馬上就要亮起燭火,木窗格上跳躍着橘黃的影子!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中篇

7月14日的清晨我們起了一個大早,因為昨天已經聯繫好,今天我們要造訪“八一”敬老院。天氣很悶熱,天空較為陰沉,公交車緩緩地行駛在擁擠的馬路上,平穩地駛過王家坪大橋,經由一條熱鬧如集市般的街道,稍微走一走便到了民政局,敬老院就在裏面。一些模糊的光線落進一箇中等的院落,一個小亭子把清澈的影子打在草地上,我們不多時就把他們請到了外面坐成一排。老爺爺老奶奶抄着一口地道的陝北口音為我們激動地講述着光榮的革命歲月,刻眼前的一切都沒有了,只有他們回憶中的那些驚心動魄的場面,我們的心緒也隨着他們而激動,而傷心,而雀躍,當他們久久地、滿含温情地注視着前方,我們只能把話語捂住,不忍打擾他們如此的專注。面對這樣的一羣老人,還有誰會説愛國主義充滿了意識形態的暴力?誰還會否認總有那麼一絲光明撕碎了黑暗的麪皮?誰又能在他們的面前,跳動着一顆毫不感動的心?

只是當我們緩緩地離去時,依依不捨和失落寂寞擠滿了他們並不寬大的表情,似乎剛剛透亮的眼睛裏掠過一團烏雲。他們每天生活在這樣一方恆常的院子裏,甚至連花壇中也種滿了常青植物,而他們等來的卻是像我們一樣陌生的人羣,難道是我們厭煩他們嗎?還是我們的內心應該覺得有所虧欠?我最終還是帶着李桂蘭奶奶送我的一本書離開了,但我卻真心地希望,他們臉上露出的笑容是心底真正的開懷!公交車外開始下雨,我不希望它落到我的情緒裏來……

午後的太陽把他尖鋭的光芒打磨得很粗糙,而延安大學樑向陽教授的關於延安文藝的報告卻把我此前所瞭解的解放區文藝的知識仔細地梳理了一遍。雖説“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從井岡山奔赴到延安,並不能算作是真正意義上的“躬行”,但是由專家當面為我們講解,對它的理悟也變得更為深刻。報告結束後,我們知道他是路遙紀念館的創始人,而且他還願意繼續在紀念館為我們作講解。

我們在延大的校園裏左拐右拐,不遠處顯出一塊開闊的地帶,一座窯洞式賓館順着山坡向山上壘去,銀白的色調顯得高貴,彷彿宮殿一般雄偉壯麗,右邊的一架階梯溝通着每一個平台,陡峻的似乎是筆直伸了上去。最底下的一層靠右的頭一排房間就是路遙紀念館,一塊赭紅色的硬木牌貼在門的右邊,門外的平地上鋪着普通的地板磚,稍遠處是一條路和一個運動場,有一些樹,此外便沒有什麼比較明顯的物什。

而今如果讓我故地重遊,我想定會有另一番別緻的收穫,然而初次“作客”,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外姓的孩子,被朋友或者同學偶然帶着去了他的親戚家裏,那份懵懂和拘束一直貫穿着這一次造訪的始終。我對路遙先生的陌生猶如對朋友或同學親戚的陌生,雖然很早以前就知道這個名字和與他相關的一些事情,但是還未了解他的作品使我仍不敢貿然從心底向他發問,與他溝通。然而一進門看見的一幅照片和一句話卻把這一種充滿敬重的拘謹瞬間掐滅得無影無蹤。

我是一個簡單的人,我不是要通過各種渠道把一個人瞭解透徹之後才得出結論,信任他或者排拒他,親近他或者遠離他,而是一見面我遇見他的眼神和麪容,這一次短暫又長久印象,就能讓我喜歡他或者厭惡他。我知道這樣一種“相人術”會引起頗多爭議,可是從始至今我接觸過的人卻也未有過偏頗。這是一幅廣泛流傳的照片,先生穿着那件夾克一樣的外衣,戴着半框的黑邊眼鏡,右手半提到胸前,手指上夾着一根煙,左手肘部彎曲着靠在高高的牆上,身體微微前傾,頭向下半低着,臉上流露出專心思索的神情。他的形象顯得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樸實中包含了睿智,在我的腦海中依然是這般親切的感覺。旁邊的一面畫紙上寫着艾青的一句詩:“為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塊土地愛得深沉!”這是一顆赤子般的心伏在母親懷裏的真情呢喃,這是跪地的羊羔對母羊的感恩反哺,這是一映入眼簾就會使人熱淚盈眶的生命讚歌!而且,這是先生畢生珍愛的一句話,喜歡它的人是多麼的真摯與令人尊敬!

序廳還有塑像、沉思牆、還有老磨盤與棗樹……此刻我已經是心潮澎湃!遇見一樣事物,變久久地把它凝視,柔和的燈光下它們自身彷彿也生髮着熠熠的輝光,每一處都是先生沉思的身影,一切都幻化成流動如思緒的色彩。每一幅展圖之上都留有他寫過的話語,那麼形象,那麼親切,那麼感人,一個字一個字都帶着他對人生的不倦叩問,深切的凝思是他永恆的呼吸!在主展廳我徘徊於一張普通的辦公桌旁,這是當年先生完成《平凡的世界》伏筆的案台,墨黑色的桌體,脱漆的抽屜,案頭還吊着燈泡和生鏽的罩子,展廳裏一片寧靜,是不是大家都看見了先生思索與奮筆的身影?尾廳放置着一本留言薄,隨同的延大同學告訴我們可以記下自己對先生的追思,我顫動着拿起一隻黑色水筆,在潔淨的紙面上寫下:路遙先生,我敬重您!

先生的墓在延大的文匯山上,我們走出紀念館即向那裏走去。上山的小路蜿蜒崎嶇,有些地方必須小心翼翼,夏日的山野一片青翠,細細的松針上也流溢着彩色的陽光。半道上我在一簇野花叢中折了一枝不知名的花兒,捧在手心裏來到了墓旁。墓在一個高高的小山頭上,四周都是深深的山谷,墓後築着一堵牆,上面有一頭奮蹄的牛和一句樸素的話——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旁邊栽着他喜愛的白皮松,還有供人歇息的石凳,山周圍的松樹丫上系滿了紅卡片,寫着來到這裏的人許下的願望。我們一起在墓前低頭默哀了一分鐘,離去時把我們帶來的水淋在了一顆顆的白皮松上,晶瑩的水珠到掛在松針上閃爍着銀光,落地的水珠在乾涸的白土上洇出了斑斑暈痕……

下山之後,我回首那蓊鬱的山崗,忽然覺得生活在這裏的人是多麼有福!他們每一次仰望都會想起一個人,他凝思的模樣是他們心中不朽的雕像!

7月15日,短短的一上午時間,我們竟參觀了宏偉的延安革命紀念館和棗園!紀念館中,陝北地區的革命運動如畫卷一般地在一條長長的參觀走廊裏徐徐打開,或實物,或模型,或圖片,身在其中彷彿就置身於那火熱的革命歲月,心中呼喚起無盡的戰鬥熱情。但是在這一番充滿了烽火硝煙的場景之中,卻偏有一處攝人心魄的寧靜場所緊緊攥住了我的目光。那是一方陝北人家常用的小炕桌,四四方方的桌面和短短的桌腿,向着我的一面好像還有小抽屜,它的背景是被白雪覆蓋的黃土高原上的山山峁峁,溝谷河川。1936年2月7日,紅軍東征前的一天,在清澗縣嚴家溝村的農民白育才家裏,毛澤東主席面對着漫天飄飛着的瑞雪,冰凍的河川,不禁感慨萬千,在這張桌子上寫下了著名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我想,有了這一個模型,整個紀念館才是完整的,正如概括毛主席時,會説他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還是出色的浪漫主義詩人!

棗園裏長滿了懷抱粗的大樹,隱在其中的都是一些獨立成院的窯洞,夏日裏瘋長的枝葉把一切都映綠了,遠處看來只聞人語而難見人影。我們匆匆走完,,在出來的路上意外聽見一個導遊為遊客講解旁邊橫貫過來的一條水渠。原來,以前這兒取水困難,田地難以耕種而幾欲荒蕪,是來到這裏的軍隊在這兒開溝築渠,使方圓大範圍的土地都變成了良田,百姓為了感念把它稱為惠民渠。如今低頭望下去,渠中依然是綠水長流。

“井岡山精神在延安”宣講活動是此次實踐的一個重要活動,我們早早便冒着午後的陽光在延大的校園中忙碌,搬桌椅,打海報,一切準備穩妥之後就開始了宣講。活動的主要形式是發宣傳單,我們口頭上的功夫就是禮貌地“攔”下路人然後敍述着內容大致是“我們從革命的搖籃來到了革命的聖地,在感受延安精神的同時也為您帶來了井岡山精神,希望您也能從革命的聖地來到革命的搖籃”的宣傳語,吳老師為增強我們兩校之間師生的互動,鼓勵活動者在我們的隊旗上留言紀念,現場的氣氛迅即被帶動了起來。活動圓滿地接近尾聲時,偶遇陝西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實踐隊伍,我們又與其進行了短暫友好的交流,並相互留下了聯繫方式,最後兩隊人馬彙集在一起合影留念。驕陽漸漸地變成了夕陽,一旁建築物的影子也慢慢地拉長了,雖然大夥此刻度已是汗流浹背,但是一份油然而生的喜悦卻在每個人的臉上綻開了最燦爛的笑容!

暑期社會實踐報告下篇

7月16日,緊張而充實的實踐活動已經基本結束,今天是在延安的休息日,我們選擇了集體自費去壺口瀑布。其實一路上已經有很多讓我吃驚的事情,比如盤山公路,比如黃土風貌觀景台,再比如車上同行的陝西漢子嘹亮動情的信天游……或許在初觀黃河之時,我們因為它的水太少而稍微地有些擔心是否能看見瀑布,見慣了大江大河大水的我們在親臨壺口時仍然感受到了震撼人心,那一句“黃河在咆哮”絕非浪得虛名!一川的黃河水匯成一小股,河牀陡然形成幾十米的落差,巨大的水流傾瀉而下時宛如一朵朵綻放的黃白花朵,又似奔騰而下的千萬匹駿馬,落到低谷又衝起幾十米的浪花,從河邊走到它的面前,不消幾分鐘滿身就要被水汽淋透,可是此刻大家都是那麼的不能自己,還有誰會斤斤計較這一切呢?我透過河牀一個被流水掏空的石洞,看見瀰漫的水霧中有一抹燦爛的虹霞……

河牀似乎是一整塊巨大的石頭,經過了流水億萬年的沖刷,已經變得坑坑窪窪,窪地有的深險有的細狹,坑洞有的橢長有的滾圓,岔開的水流流到這些地方,於是在瀑布綿延的幾公里範圍,又形成了細若飛澗的小型飛流,徜徉其中亦真亦幻。相比於江南水道中的細浪白沙,另有一番風味!

7月17日開始“返航”。早早起來,早早收拾好了行裝,早早出發,卻因為延安擁堵的公交而不得不下車“與時間賽跑”,一行外地人提着大包小包,奔跑於街道、大橋、廣場,儘管一路上驚險刺激引來了眾人“矚目”我們總算在最後一刻通過了車站安檢,氣喘吁吁地登上了南返的列車。延安,我們好像被趕出了你的地盤!

旅程的卧鋪一直空着,我在過道上看里爾克,隊友説我浪費資源,我卻在與吳老師的交流中受益匪淺。我們聊詩歌,聊文學,聊朋友和生活,我欽佩老師敏鋭的洞察力,和他的和善親切,他也鼓勵我不要放棄寫作。我們的列車也許就是在時間的圓盤上奔跑,直到又走出西安站台,時間已經轉了180度。

西安的夜光彩璀璨,我早已在小旅店裏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今晚,我們要去大雁塔廣場。自從第一次匆忙的邂逅之後,重又見面,西安似乎也對我比較滿意了,廣場上舞動起了音樂噴泉,大雁塔在夜色中古樸而又莊重,小夜市人來人往熱鬧異常,我像一個被遺棄了又被認領的孩子一般快樂無比!

7月18日,我們鬼使神差一般起了個大早,站在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售票口排隊。事實證明這個行動英明無比,在我們參觀完之後走出來,那一條排隊的長龍還是“神龍現首不現尾”。從前聽説陝西曆史博物館有很多的出名文物,就拿我們學過的歷史教科書上的彩圖來説,我們確實見到了實物。原來藏有真品的博物館中都是光線幽暗,有的紀念館也是如此,除了從科學保護的角度考慮,從審美觀覽上也具有了朦朧的美感。我和崇祥在裏面轉悠着,認生澀的字,讀器皿上的古文,討論貨幣的演化史,看唐三彩,説佛,饕餮……忽然間我想起和豔清發過的信息,“每次一踏進圖書館就會感覺自己是多麼無知”,博物館也是一個圖書館,在它的面前我同樣感到自己愚昧和無知。我們説,以後來了這裏,應該每天專注地看一點,直到這樣子把這裏全部看完,那才過癮……

儘管天氣不太好,我們還是登上了明城牆,這獨特的牆高不及寬的古建築,大家一致同意騎車繞着西安古城轉一圈。

天空落下了密集的雨,開始我與貴女騎雙人腳踏車,後換單人,後又換雙人與燕姿一直衝刺到終點的起點,完成了十幾公里的行程。在這些時間裏是多麼興奮啊!西安,城牆,空曠,雨滴,雙人,單人,城樓……所有的疲憊都消失了,所有的鬱結都打開了,所有的力氣都花完了,所有的快樂都收穫了!車輪滾過城牆上凹凸不平的磚面,車身便不停地叮噹作響,我獨身一人,是它在表達我心中的喜悦;當我們全神貫注地蹬着踏板以保持車身的協調時,忽然從後面疾疾地駛過同伴的車輛,傳過來一連串的歡呼雀躍。整個西安城似乎也在陪着我們玩耍,所有的喧囂都變成了愉快的叫喊……

7月19日,我們似乎養成了習慣性早起,趕車要去的地方震驚中外,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陵兵馬俑。車上很清爽,一些詞語如夢幻般湧來:華清池,臨潼,秦始皇,兵馬俑,驪山……這些曾經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物事,馬上就能觸手可及,心中不禁充滿了期待!

時間悄悄地帶走了一個多小時,不多久車一拐彎,接着再拐,駛進了一個車輛停放區,再去它的門口的路上,有一個和延安革命紀念館中毛主席的塑像一般大小的塑像,不過他是秦始皇。從門口到展廳的路很長,產業鏈就是這麼一環扣一環地擺滿了這些地方。展廳牌匾上的字都是篆體,隊友好奇地問為什麼“二號坑”的“二”不寫成“貳”,這個……

展廳是像陝西曆史博物館那樣的仿古建築,展廳裏的地下軍團莊嚴肅殺,雖然周圍的遊客熙熙攘攘,膚色國別語言各不相同,然而似乎只要沉睡地下的軍團一聲號令,他們喊殺的聲響必將把屋瓦掀翻。站在他們的周圍,如果內心裏裝滿了相關的歷史,也許可以盡情地欣賞千人千面,如果只是草草瞭解,就必須牢記“三分看七分聽”這句箴言了,因為有的導遊甚至能為你講解一根箭簇是用來射公雞還是用來射母雞的。也許還應該再提一下的是,在這個地方一下子遇見這麼多的外國遊客,我的驚詫和參觀這些兵馬俑相比也相差不了多少,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

晚間十點多的火車開始緩緩駛出西安站,南返的號角似乎才真正吹響!

暑期社會實踐結語

暑期的社會實踐就在這樣充實的時光中慢慢走完,也許粗看起來似乎什麼進步都不大明顯,可是真正收穫的是什麼東西呢?最基本的便是完成了活動的任務,難道除此之外,會覺得再沒有什麼收益了的嗎?我曾經在習詩的時候想和老師專門談一談“詩言志”,老師不屑地説“什麼‘詩言志’?詩歌應該表達的是一種生命體驗”。我想,只要我們經歷了,就獲得了一種生命的體驗,它必將對我們的所思所為造成影響,成為我們性格或能力中的一部分,這樣的領悟不算是一種收穫嗎?

Tags:暑假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