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開題報告: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差異性研究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2.58W

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差異性研究  

開題報告: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差異性研究

一、選題緣由  

近年來西方出現了文化研究的思潮,它波及到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它涉及面之廣、影響之大是當前許多理論所不及的,甚至有學者認為,“文化研究已經佔領了學術研究的中心地帶,並在近幾年內有了很大的發展,它已成為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理論現象。”當代課程研究也出現了向文化研究轉向的趨勢,主要表現為課程研究範式的轉變。這種轉向表現在從把課程作為學校教育現象轉向為把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現象來研究。而性別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課程中必定承載了性別文化的內容。課程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有着自己獨特的性別文化內涵。在不同的學校其課程所包含的性別文化是不同的,尤其是民族地區的學校和漢族地區的學校,這兩類學校中所藴含的性別文化信息也是各有特色的。所謂性別文化就是社會對男性、女性地位及其相互關係的總的觀點和看法。依據性別之間的關係,可以將性別文化分為性別平等文化與性別不平等文化。民族地區有着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傳統,其中性別文化也不同於其他民族,體現在課程中也有其獨特性,課程設計作為實施課程的重要環節,在不同的民族中有着不一樣的性別文化,主要體現在課程目標的制定、課程內容的選擇、課程的組織和課程評價等方面。  

    近幾年隨着對課程改革的力度加大,對課程的研究也是多之又多,課程設計作為實施教學的重要環節,貫穿於教學的各個方面,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所體現的各種文化信息對學生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性別文化對學生的影響。從理論上講,學校教育理應成為走向性別平等的階梯,成為使女性擺脱傳統弱勢地位、獲得與男性同等的發展機會的重要途徑與橋樑。但事實上,學校教育活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存在着性別偏斜和性別歧視現象,從學校教育的內部來看,存在於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教學設施、組織機構等方面的性別偏見,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而且,學校課程中性別不平等的存在也使得男女生共同在學校接受教育最終卻有學業成就、學科偏向、職業定向、人格發展等的巨大差異。這種性別的不平等是以多種形式存在於學校教育中的,特別是課程設計中,教師有時會依據學生的性別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同時在教學內容上尤其是教科書中,出現在課文和插圖中的人物和課文中的具名者絕大部分是男性。這些課程中的性別文化因素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但是很多人都忽視這個問題,認為這是很普遍的想象。這種性別問題更多的是來自課程設計中,因此從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審視課程,可以使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課程設計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  

縱觀近幾年的有關課程設計的研究,很少有學者注重性別文化對課程設計的影響,也幾乎沒有從性別的視角下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這兩種具有不同文化的國小的課程設計方面的研究,鑑於此,本文就想從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對民漢兩種國小的課程設計進行差異性的比較研究。以期對民漢兩種國小課程設計中各種性別信息的具體表現及其進行對比研究,進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  

二、文獻綜述  

    通過查閲大量的文獻,國內對從性別文化的角度對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差異性研究幾乎沒有,大多數的學者是從價值取向、多元文化(性別文化包含在多元文化中)或者是以文化這個大的範圍來闡述課程的,這些研究對本論文的大的切入點和思路的設計具有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  

(一)有關性別文化的綜述  

   “性別”這個概念是伴隨着西方女性主義的興起而產生,伴隨着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的。國外有關性別研究的理論成果較為豐碩,一個民族的文化變遷史, 往往又是特定的性別文化的發展史,從檢索到的文獻來看,國內關於少數民族性別問題的研究總體上比較少。具體而言,已有研究涉及到藏族、回族、佤族和壯族等少數民族。相比較而言,研究較多的是藏族與回族的性別文化。從研究的角度來講,這些研究成果又集中於對各自所關注的少數民族的性別角色、性別角色分工、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等性別文化的分析方面。呂曉娟的《性別視角下的東鄉族中國小潛在課程研究》就是從性別的角度對東鄉族的潛在課程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對兩所個案學校潛在課程中各種性別信息的具體表現及其對學校兩性個體造成的影響進行了全面的、深入的挖掘與剖析,認為性別不平等的文化信息在學校中主要是以潛在課程的形式存在的,而且對學校個體的性別觀念、性別行為及整個性別社會化過程產生着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國內外從性別視角下的研究大多體現在教材上,女性主義課程觀給教育課程改革賦予了嶄新的視角——從性別的角度來審視現行的教材。我國許多學者從性別角度來研究我國教材中的性別偏見,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而缺少從性別文化的角度來關注課程設計的相關研究。  

(二)有關課程設計的綜述  

目前在國內外課程理論研究中,課程設計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相對而言,有關課程設計、編制和評價等技術操作層面的研究日臻成熟,而有關課程設計的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全球化的社會日趨多元化,課程門類也得到了豐富的發展,致使課程設計領域發展迅速,出現了大批課程設計的論文與著作,涵蓋了諸多學科。  

總的來看,國內外學者關於“課程設計”的認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關注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價值取向的研究;
二、關注課程設計過程中所涉及的要素和技術等。三、關注課程設計的結果。張瑞玲的《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設計的倫理價值取向》就是從課程設計倫理價值取向的內涵着手,通過對課程設計倫理取向之皈依——善惡問題的分析,揭示了課程設計向善的基本倫理精神和育人的核心倫理價值。以此為基軸,對我國傳統基礎教育課程設計價值取向的倫理性缺失進行了理性的剖析和反思。張伯成的《美國普通高中課程設計與實施研究》通過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塔爾薩市紀念高中教學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對美國普通高中的課程設置與實施特徵進行了探究。最後以紀念高中為具體實例對課程設置與實施進行了細緻剖析。  

在於海波和孟凡麗的《課程設計研究20年:回顧與前瞻》中將課程設計的發展歷程歸納為兩個階段:起步階段和發展階段。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課程設計研究從引進國外的研究成果開始。1978年《外國教育動態》雜誌連續兩期刊載了有關蘇聯、美國、英國、法國和日本學制和課程方面的文章,使我們初步瞭解了國外的學制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計劃、課程結構和課程類型。在大力借鑑國外課程設計理論的同時,我國學者在課程設計研究領域也在不斷地進行着探索與思考。戴伯韜在《課程·教材·教法》創刊號上撰文揭示學校課程研究的重要意義,強調學校課程的編制要符合客觀規律,要按照教育方針編制課程,並對課程編設計的一些具體問題做了細緻的闡釋。在1989年,我國有兩部重要的課程論專著出版。其中,陳俠先生在1989年3月出版的《課程論》是我國新時期第一部課程論專著,在該書中作者用大量的篇幅論述了制約課程編訂的因素、學校課程的編制和實施以及課程編訂的趨勢等方面的內容,1989年4月鍾啟泉教授的《現代課程論》出版,在這部著作中,作者在借鑑國外,尤其是在日本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課程理論的諸多領域進行了深人的探討。這兩部著作的出版對我國課程設計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標誌着我國的課程設計研究進人全面發展的時期。我國的課程設計研究就是在實踐需要與理論完善雙重動力的作用下不斷地演進, 構成了我國新時期的課程設計研究的發展歷程。史靜寰主編的《走進教材與教學的性別世界》、張勛的《理科教材中的性別刻板印象分析——以現行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為例》、王曉蕾的《高中語文教材性別角色與學生性別意識培養研究》和毛菊的《人教社實驗語文教材(7—9年級)文化類型透析》等都是從教材方面來闡述性別文化。  

在課程設計的眾多研究領域中唯獨缺少對課程設計的性別文化方面的研究,同時從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對不同民族學校的課程設計的研究更是缺乏。  

總之,無論從性別文化的角度關注課程設計,還是從課程設計的角度關注性別文化的相關研究都很缺乏,尤其是針對民漢國小的比較研究幾乎是空白。這與當今課程的文化研究趨勢很不相稱的,也不利於在課程實踐中所存在的文化問題的解決。  

 三、研究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的目的  

1、通過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性別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原因的比較分析,為喚起教育部門對課程設計中出現的性別問題關注提供參考,使性別文化納入到國家、地方和學校課程改革的視野提供理論支持。  

2、通過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性別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原因對策的比較分析,喚起教育工作者對不同性別文化的課程設計的關注,增強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改革實踐中的性別意識,為課程改革提供實踐指導,以期進一步深化國家、地方和學校的課程改革。  

3、通過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性別文化的差異性表現、原因和對策的比較分析,為今後從性別視角研究課程設計提供研究的思路、素材和借鑑,為國家、地方和學校的課程改革提供參考。  

(二)研究意義  

    選擇以性別文化作為研究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視角,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理論價值:本文選取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差異性進行論述,為課程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視角。依此角度分析兩種不同民族的國小課程設計能給我們提供新的思維空間,豐富課程的研究視域。在性別文化的視野中對課程設計進行新的思考,是對課程建設的深層理性思考,從而為構建更加合理的課程研究提供理論上的啟發,同時本研究優化和拓展前人的課程理論研究,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實踐價值:通過調查民漢兩種國小課程設計性別文化方面,並對這兩種國小的課程設計的性別文化進行差異性比較分析,分析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及其對策,有助於推動課程改革的研究,為更好的解決課程設計實踐中的文化問題提供參考。  

四、研究的方法  

本文擬採用文獻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比較分析法和個案研究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研究。從性別文化的角度入手,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的國小,從課程的設置、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組織和評價課程以及教師和學生如何看待課程設計中的性別文化因素等進行訪談和問卷調查。並在此基礎上,比較分析在性別文化的視角下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差異性表現,結合個案剖析這種差異性產生的原因,並研究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

(一)文獻法  

主要是從書籍、網絡及雜誌中搜集有關性別文化、課程設計、國小課程設、民漢國小課程設計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相關文獻,並從這些文獻中分析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不同點,並得出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二)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通過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兩種國小就性別文化下的課程設計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瞭解兩所學校的課程設計的現狀,並對比分析,依次提出相關的建議。  

(三)比較法  

為了更加清晰地認識不同民族在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其國小的課程設計的差異,我們把兩種民族地區的國小課程設計,從課程的設置、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組織和評價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  

(四)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列舉具體的案例進行深入分析,以便我們更好的理解性別文化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差異性表現、原因和對策。  

五、研究對象及進程  

(一)研究對象  

根據研究的問題,研究對象初步選定為:民族地區國小以呼和浩特市某國小為例,漢族地區以黑龍江省雞西市某國小為例。出於對研究問題、研究環境等客觀條件以及自身時間與精力等主觀條件的考慮,初步打算選擇2所學校為個案進行研究。在個案學校的選擇上,要考慮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學校的代表性,以增強研究結果的解釋力。  

(二)研究進程  

    本文通過文獻法,閲讀、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在瞭解課程設計和性別文化的的基本理論和觀點的基礎上,深入的將性別文化與課程設計理論結合研究中的民漢國小的個案調查得出本論文需要的理論觀點,最後根據課程設計和性別文化得理論及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總結概括,完成論文。  

六、研究內容  

本文用引言、概念界定及相關概念的辨析、研究內容的調查和比較分析、課題研究的原因分析、結論五個方面來分析和完成選題的研究工作。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包括選題的背景及其意義、研究的內容和目的、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國內外文獻綜述。第二部分是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包括對相關概念的界定、辨析和理論基礎。首先界定了性別文化和課程設計的內涵及課程設計與課程開發、課程編制等相關概念的辨析。第三部分在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對民漢國小課程設計的現狀調查和差異性分析。分別對民族地區和漢族地區的國小在性別文化下對課程目標、內容的選擇、結構和評價課程等方面進行調查並比較分析差異。第四部分對民漢國小課程差異性的反思,是從課程設計的要素入手分析原因、優劣以及未來走向。最後是結論,是對本研究的總結。  

七、可行性和創新點  

(一)可行性  

    首先研究者本人通過閲讀文獻和資料,積累了大量關於性別文化和課程設計的理論知識,初步具備了對此研究的基本能力,其次,研究問題具有實踐性,能夠通過對研究對象的深入調查,獲得最新的資料,具有可行性。  

(二)創新點  

目前在課程設計文獻中,大多是從價值取向和多元文化等方面的研究,針對不同民族的性別文化對課程設計的差異性研究幾乎沒有,本論文首次選取性別文化的視角下對民漢國小的課程設計的差異性研究,拓寬了課程設計研究的範圍,既豐富了性別文化的研究又豐富了課程設計理論研究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創新點。  

八、論文框架  

引言  

一、問題的提出及其意義  

二、研究的內容和目的  

三、研究的思路與方法  

第一部分 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分析  

一、性別文化概念界定  

(一)蒙古族的性別文化  

(二)漢族的性別文化  

二、課程設計概念界定及相關概念辨析  

(一)課程設計與課程開發、課程編制  

(二)國小課程設計  

三、性別文化下的課程設計內涵  

四、理論基礎:多元文化教育理論  

第二部分 在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國小課程設計差異性現狀調查  

一、性別視角下民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調查  

——以蒙古族地區的國小為例  

(一)課程目標的性別文化要素  

(二)課程內容的性別文化選擇  

(三)課程結構的性別文化設計  

(四)課程評價的性別文化因素  

二、性別視角下漢族地區國小課程設計的調查  

——以漢族地區的國小為例  

(一)課程目標的性別文化要素  

(二)課程內容的性別文化選擇  

(三)課程結構的性別文化設計  

(四)課程評價的性別文化因素  

第三部分  民漢兩種國小課程設計在性別文化取向的比較分析  

(一)課程目標的差異性  

(二)課程內容的差異性  

(三)課程結構的差異性  

(四)課程評價的差異性  

第四部分 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課程設計產生差異性的思考  

一、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課程設計產生差異性的原因分析  

二、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課程設計產生差異性的優劣分析  

三、性別文化視角下民漢課程設計產生差異性的展望  

結論  

九、參考文獻  

(一)著作類:  

[1]金志遠.民族文化傳承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2]蔡淑蘭,金志遠.課程與教學論[M].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3]費孝通.民族與社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傅安球.男女心理差異與教育[M].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7.  

[5]萬明鋼.文化視野中的人類行為——跨文化心理學導論[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6.  

[6]強海燕.性別差異與教育[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萬明鋼.少數民族學生心理髮展與教育研究[M].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2.  

[8]史靜寰.走進教材與教學的性別世界[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9]鄭新蓉.性別與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10]施良方.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1]哈經雄,滕星.民族教育學通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12]錢穆.文化與教育[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3]郝德永.課程與文化:一個後現代的檢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14]胡定榮.課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15]林幹.內蒙古歷史文化叢書[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  

[16]旭日干.內蒙古教育文集[M].呼和浩特: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7]呂立傑.國家課程設計過程研究——以我國基礎教育“新課程”設計為個案[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18]張廷凱.新課程設計變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9]鍾啟泉,李雁冰主編.課程設計基礎[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二)論文類  

[1]包景泉,金志遠. 多元文化教育的批判與反思[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2).  

[2]金志遠. 課程內容多元文化初探[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2(1).  

[3]金志遠. 論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民族教育價值取向[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3).  

[4]特古斯,金志遠.新課程目標與民族基礎教育課程目標的文化創新[J].貴州民族研究,2008(2).  

[5]金志遠.民族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理論、文化與實踐之維[J].民族教育研究,2007 (5).  

[6]史靜寰.教材中的性別問題研究[J].婦女研究論叢,2001(1).  

[7]史靜寰.教材與教學:影響學生性別觀念及行為的重要媒介[J].婦女研究論叢,2002(2).  

[8]龍燕梅.中國小生的心理性別差異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02(7).  

[9]李靜,趙偉.社會性別角色獲得與民族文化系統[J].西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  

[10]王鑑.多元文化教育:西方少數民族教育的實踐及其啟示[J].廣西民族研究,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