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發言稿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的家國情懷:星漢燦爛 若出其裏

欄目: 發言稿 / 發佈於: / 人氣:3.07W
星漢燦爛 若出其裏——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的家國情懷(原文系張丹丹《學習時報》文章)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着深厚家國情結的民族,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寶貴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資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家國情懷。他強調:“沒有國家繁榮發展,就沒有家庭幸福美滿。同樣,沒有千千萬萬家庭幸福美滿,就沒有國家繁榮發展。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提倡愛家愛國相統一,讓每個人、每個家庭都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作出貢獻。”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我們要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成為人們夢想起航的地方。鍾南山院士的夢想正是從他的家庭起航的。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鍾南山的家國情懷:星漢燦爛 若出其裏

夢想起航的地方

鍾南山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鍾世藩是著名兒科專家,曾任廣州中央醫院院長,世界衞生組織醫學顧問。母親廖月琴是廣東省腫瘤醫院的創始人之一。1901年,鍾世藩出生於廈門。9歲那年,他被帶到上海,一邊做工,一邊刻苦學習,終於考上北京協和醫學院。1930年,鍾世藩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畢業後,又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留學,拿到了醫學博士學位,是當時中國少有的醫學博士之一。抗戰勝利之後,鍾世藩出任廣州中央醫院院長。1953年,院系調整後,鍾世藩調任廣州中山醫學院兒科主任。鍾世藩對鍾南山説:“所謂醫者本分,就是治病救人。”而鍾南山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20世紀70年代,廣州市圖書館,多了一位白髮老人,他每天最早到達,最晚離開,這個人就是鍾世藩。他天天在這裏查資料、做筆記。鍾世藩看到中國廣大基層醫院很難用到先進儀器,兒科門診還停留在原始的症狀、體徵問診上,所以就想寫一本書,把這輩子積攢下的經驗留下來,給大家提供一些參考。當時,鍾世藩的視力已經不行了,他兩眼有複視,看東西重影,所以只能用手捂着一隻眼睛寫,累了就再換另一隻。後來視力實在不行了,他就把整個臉貼在桌面上。鍾南山見父親如此辛苦,非常心疼地説:“爸,你不要寫了吧!”鍾世藩有點生氣,回答説:“不寫幹什麼?等死嗎?”然後,他對鍾南山説了一句:“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能留下點什麼東西,那他才算沒有白活。”已經不惑之年的鐘南山聽到這句話,深受震動,從此,這句話也成了他的追求。

在一箇中國人的文化意識裏,家庭所佔的位置非常重要。中國傳統文化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幾千年來,中華文明是以家庭為依託,以代代相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鍾南山教導自己的子女:第一要永遠有執着的追求;第二辦事要嚴謹,要實在。看事情,或者作研究,要有事實根據,不輕易下結論,要相信自己的觀察。鍾南山一生記住的是父親對他的期待——一個人對社會要有所貢獻,不能白活。這句話成了他們家庭的信仰。鍾惟德,鍾南山之子。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得過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醫學獎”;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第一位外籍教授。鍾南山説:“在處理與病人的關係上,鍾惟德做的比我還好。”家風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不斷傳承下來的一種風氣。家風是一點點累積,一代一代傳承來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代人都盡力參與,才能使一個家庭有良好的風氣。鍾家的好家風就是這樣煉成的!

家國情懷代代傳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專門講到科學家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科技創新的豐碑,也鑄就了獨特的精神氣質。”習近平總書記重點強調了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韓啟德院士曾經講過,儘管每一代科學家承擔的任務不同、特點不同,但都彰顯着中國科學家特殊的精神內涵。正如《關於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中,對中國科學家精神的概括:“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峯、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這不僅是中國科學家的精神,也包含了代表人類先進文明的科學精神和科學家精神。中國的科學家在六個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最突出的還是“家國情懷”。把國家和個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自然地融合在科學家的精神中、流淌在血液裏。這樣的家國情懷,在各個歷史時期,表現出中國科學家的風骨和境界。

朱光潛先生講:“匹夫不可奪其志”的“志”,這個“志”有兩個主要的東西,第一個是愛國。這是第一位的東西。為了愛國,別的事情都可以放下。第二個是學術,學者要有知識,有學識。開創一個學科或一個學科的局面。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時任國民黨政府“內政部衞生司司長”的王祖祥來到鍾世藩家裏,他想讓鍾世藩攜全家及廣州中央醫院的13萬美元財產,連夜撤往台灣。當時廣州的情況十分危急,但是鍾世藩一口回絕了王祖祥,他堅定地表示:“我是中國人,就得待在這裏,而不是離開。”廣州解放後,鍾世藩將醫院所有財物上交給了當時的管委會。現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檔案室裏,還保存着一份已經發黃的檔案——《1950年中央醫院財產移交清冊》。這本移交清冊一共有410頁,從醫療儀器到藥品,從一本書到一分錢,都清清楚楚、分毫不差。1979年鍾南山啟程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兩年,他取得了六項重要成果,完成了七篇學術論文。1981年,他的導師弗裏蘭教授致信中國駐英大使館“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曾經與許多國家的學者合作過,但我坦率地説,從未遇見一個學者,像鍾(南山)醫生這樣勤奮,合作得這樣好,這樣卓有成效。”

鍾世藩表揚鍾南山:“你用行動讓外國人明白了:中國人並非一無是處。”這是父親第一次表揚鍾南山。鍾南山的留學生活結束時,校方專門派人勸説鍾南山,請他留校工作。鍾南山説:“是祖國送我來的,祖國正需要我,我的事業在中國。”

鍾南山在今年9月1日“開學第一課”中講到:“敬畏生命”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堂課教給大家最重要的事情,我們跟有些國家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命最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在武漢封城第8天,記者採訪鍾南山,提及武漢時,鍾南山一度哽咽:“潛伏期過去了,發病的及時治療,沒發病也就沒病,所以不會因春運返程出現大傳染。”“大家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市。”説到這裏,他的眼裏泛有淚花。2020年9月8日,鍾南山再度哽咽説出“什麼都壓不倒中國人”,佔據微博熱搜第一。回憶武漢戰疫最艱難的時刻,鍾南山説:“我在武漢的學生曾發來信息,小區居民們唱着國歌,高喊‘武漢加油’。”説着説着,鍾南山紅了眼眶。“這就是中華民族,這就是中國人,什麼都壓不倒!”每當中華民族到了危難時刻,都有人弘揚這種精衞填海精神。如陶淵明寫的:“精衞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這是了不起的!

頂天立地鍾醫生

習近平總書記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2016年,鍾南山在接受採訪時説:“我對習近平總書記這段話非常認同,我是搞醫療的,在進行診斷、預防上得讓老百姓得益。”鍾南山反覆對同事説:醫者要“頂天立地”——“頂天”就是要把目光瞄向全世界;“立地”,就是接地氣,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用得起藥,把治療效果良好而且安全作為評判醫者的標準。

鍾世藩是中山醫院的一級教授。現在中山醫院的老教授,很多都是他的學生。中山醫院老教授開的處方里,低於10元的有8萬多張。他們看病有一個習慣,能夠吃藥就不要打針,能夠打針就不要輸液,能夠用便宜藥就不要用貴藥。這樣的看病習慣,來自於鍾世藩的教導。有學生曾問:“老師,什麼是醫德?”鍾世藩回答“用藥簡單有效價廉安全,就是醫德。”鍾世藩從醫,用藥一直遵循“簡單有效、價廉安全”的原則。有一次,他給病人開藥方。病人一看,只有一分錢的藥,便責怪鍾世藩:“怎麼開這麼少?”鍾世藩笑着大聲回答:“夠了!”

2009年1月24日,全球一流醫學雜誌《柳葉刀》公佈了三篇2008年度最優秀論文,其中由鍾南山領銜完成的一篇得票最高。這是中國學術界首次獲此成就。這篇論文介紹了一種祛痰藥物,該藥可顯著減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發作,而且價格低廉。《柳葉刀》雜誌主編親自致函時任中國衞生部部長陳竺:鍾南山院士的發現,可以大大減輕普通患者的醫療負擔。鍾南山每週出診一次,每次一下午。有一次他出完診,一個同事在電梯間對他講:您坐診期間就上了一次廁所。他説:不敢多喝水,多喝水就不行。他其實是為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病人。

在城市優越的環境中成長起來,剛做醫生的鐘惟德並不瞭解窮人的疾苦。一次,鍾惟德下鄉到廣州炭步鎮,發現當地較為貧困。很多農民拿了鍾惟德的處方,卻沒錢買藥。而處方里光一種藥就要幾十元,按處方拿藥,農民一個月至少要花上百元。鍾惟德跟父親鍾南山討論起這個問題。鍾南山建議:不要找太高深的課題,而要找到一種辦法,把你專業裏很常見的疾病的治療費用,降到非常低的水平,把這個事情做好,對老百姓就會有很大的好處。很快,鍾惟德就開展了一項名為“前列腺增生症藥物治療療效成本分析的研究”。後來鍾惟德在這項研究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使每個病人每週近百元的藥費降低到10元以下。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鍾世藩帶着一家老小西遷貴陽。鍾南山在貴州生活了8年,對貴州感情至深。2016年,數百名專家組成援黔專家團,鍾南山任團長。鍾南山還親任貴州醫科大學名譽校長。2017年,鍾惟德所在的廣州傑青泌尿外科腫瘤學組與貴州省德江縣人民醫院簽訂對口幫扶合作協議。短短時間內,鍾惟德先後開展專題講課20餘次,教學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手術示教100餘次。

鍾家一家三代人都是頂天立地的醫生!

敢醫敢言的國士

《人民日報》曾這樣評價鍾南山:84歲的鐘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脱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這是陳寅恪先生在王國維先生投水自沉後兩週年寫的紀念碑銘中的一句話。“士之讀書治學”,士就是要追求真理,有擔當精神。國家有難,能夠挽狂瀾於既倒。

2003年,清明節,鍾南山站在鍾世藩墓前:“父親,我要説出真相嗎?”鍾南山知道,如果換作是父親,他一定會説出真相。“真藥救人,真話救世。真話和真藥一樣重要。”真藥加上真話,中國才能度過這一劫。2003年4月10日,在中外記者雲集的新聞發佈會上,鍾南山選擇了説出真話:“什麼叫現在已經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

鍾惟德在一次接受採訪時説過:在“非典”的時候,很多聲音質疑他。但他在給祖父掃墓的時候,他就對我們説:我們要堅持真理,要講真話,對得起病人。不是為了什麼政績和名利,而是要治好病人,用最有效的辦法公之於眾,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鍾南山説:“人最可貴的是講心裏話,心裏話不一定都是對的,你拿出來批判也沒關係,但是能夠啟發大家思考,就達到目的了。任何一個羣體,或者單位、家庭,如果都能夠講真話,一定會是和諧的羣體。當然,講真話,要以事實為依據。”

2016年,鍾南山80歲生日當天,收到了一份禮物,是一幅書法,上面四個大字:敢醫敢言。鍾南山把它掛在了辦公室最醒目的位置上。講真話、實事求是的處事原則,全然離不開父親鍾世藩對他的教育。鍾南山説:“父親很少説話,但他説話都是有證據的。”這種實事求是、敢醫敢言的品質,在他擔任社會職務時也同樣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先後當選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擔任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期間,他曾就大氣污染、食品安全、醫療體制改革等問題提出眾多建議。

不管是非典還是新冠肺炎,鍾南山一直站在抗疫的第一線,敢醫敢言。在抗擊非典的過程中,鍾南山的治療方法開創性地使用了非侵入性通氣技術;在新冠肺炎的抗疫戰中,第一個提出“人傳人”現象。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彭林教授在接受訪談時,被問到一個問題:鍾南山被稱為國士,是否合適?彭林教授回答:你看看老百姓的反應?現在鍾南山説的話基本老百姓都是信的。這個人是有操守的,操就是拿,人家手上是有道德的,而且不是拿了兩天就放下的。古之善為醫者,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曾經評價鍾南山,他是“中國可託付國運的硬漢醫生”。

“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不僅出自血濃於水的感情,更源自對祖國深厚文化底藴的理解和驕傲。”這是鍾南山在一篇文章中説過的一句話。葉嘉瑩先生曾經説過:你要傳播中國文化,要先問問自己是不是真正地熱愛中國文化,是不是知道中國文化美好的品格道德之所在,是不是讓它們在你的身上表現出來。一句話,就是用你的言行、實踐來傳播中國文化,讓外國人從你的行為、從你的身上,看到中國文化中美好的東西。鍾南山身上最突出的兩個特質就是對真理的追求和對祖國的熱愛。對真理的追求,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百折不撓;“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只要心中認為美好的東西,美好的德行,美好的理想,哪怕是九死也不後悔,這樣一種九死不悔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方面。

夜空中最亮的星

鍾南山説:“治學嚴謹上,我受的是父親的影響,但我對人的同情心是從媽媽那裏學來的,我到現在還記得媽媽是怎麼對待其他有困難的人的。”家風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國家的“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兩相依。無論有多麼遠大的理想都要從自身做起,從一個家庭做起。所以,家庭是一個人發展的基礎。鍾南山年輕時,父親鍾世藩對他説:“一個人,要在世界上留下一點東西,這輩子才算沒有白活。”今年年過八十、名滿天下的鐘南山説:還沒有達到父親的要求。

我曾經看過一個街頭採訪,一位主持人問一個小區的保安:某某明星老了,你知道嗎?保安回答:不知道。主持人又接着問:某某明星也老了,你知道嗎?保安接着説:不知道。主持人一共問了三個明星的名字,保安都回答不知道。三個問題問過之後,保安主動説了兩句話:鍾南山老了,我知道;我父母老了,我知道。鍾南山院士今年84歲了,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的腳步已經有些踉蹌,但是他的目光是堅定而執着的。在今年廣州醫科大學的畢業典禮上他對青年學生説了這樣一番話:現在我的時間不多了,但是我還是有目標,一定要往前走,在關鍵的時刻,在生與死的時刻,在生命的面前,醫生的良心是最重要的。

鍾南山在接受共和國勛章時和習近平總書記握手第一句話就講:我要“請戰”。因為我們有願望,希望把中國抗疫這個工作繼續做下去,現在疫情防控只是第一階段,還遠遠沒有結束,而且我們要有思想準備大概得好幾年,哪怕它消失也要好幾年。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講道:“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內心無比堅定的人,心中有國、有家、有人民,才願意犧牲自己,成為英雄!2020年9月8日晚間,從北京載譽而歸的鐘南山回到廣州醫科大學越秀校區,被師生們簇擁歡迎。回憶獲頒共和國勛章的時刻,84歲的鐘南山説:“走上紅毯去領獎時,我就故意走得快一點,顯示我還沒老,還能幹點事!”我看到這個情景,就覺得時間可能對鍾南山來説只不過是考驗,種在他心中的信念絲毫未減,他仍然是那個在全國運動會上打破紀錄的永不服輸的追風少年!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初,有一位職業學院的大學生,他看到鍾南山院士這麼大年齡都義無反顧去了武漢,就沒有告訴媽媽克服重重困難偷偷地去武漢做了一名志願者。他説:人家鍾院士那麼大年齡都去了,我去了之後能幹點什麼乾點什麼。“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鍾南山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但他也是一位觸手可及的英雄。他是夜空中最閃亮的那顆星,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他放射出的光芒,每一個家庭都能從這個家庭受到一些啟示,每一個人都能在鍾南山院士身上學到一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