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8W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

還塑造了一個個真實、鮮活,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無賴狡詐的高自尊,純潔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調皮聰明的路遙、馬力……通過他們透視了那一段獨特的歷史。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資料,提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一

《戰火中的花蕾》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一位戰時兒童保育會派出的《大公報》戰地女記者、國民黨將門之後的千金小姐沈君怡和第五戰區上尉連長、中共地下黨員方鑑明,在1937年淪陷的徐州城邂逅,方鑑明從侵華日軍的.槍口下救出了沈君怡,兩個人一起開始了拯救孤兒並掩護他們轉移到安全地帶的危險行動。劇中的沈君怡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與戰爭孤兒打成一片。在她身上處處散發着母性光環。她就像是一個大家庭的母親,除了管吃住,更要全力保護這些戰地孤兒們的安全,孩子們也都親切地喚她“沈媽媽”。由於該劇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劇中很多故事都是真實發生的。因為真實,所以可信。劇中,孩子們命運多舛、經歷槍林彈雨、跨越千山萬水卻依然樂觀,努力求生,使這部電視劇在抗戰題材電視劇中獨樹一幟。

劇中除了對落難孤兒的主線描寫和宏大的戰爭場景以外,對男女主角沈君怡與方鑑明之間的感情線的描寫也是該劇的亮點。方鑑明原是在徐州守城的國民黨青年軍官,為了護送沈君怡和孩子們衝出日軍的封鎖,擅自做主帶領20多個兄弟出城。不想很多兄弟都犧牲在路上,他也因為違反軍紀不能重回軍隊。身為地下黨員的他聽從上級的指示留在保育院負責安全保衞工作,保護孩子們。兩位年輕人在日常相處中、在上千公里的艱難路途中、在穿越敵軍的火線中互相幫助,共同保護孩子,並且相知相愛。兩人既是親密愛人,又是革命伴侶,也是這羣孩子的爸媽,這樣的愛情讓人感動,而他們在戰爭中建立起來的感情更是堅不可摧。最終方鑑明為國捐軀,兩人永遠分離,敢愛敢恨的沈君怡因為方鑑明的去世終身不嫁,其對愛情的專一和忠貞讓人敬佩不已。

除了剛正不阿的方鑑明,小姐脾氣的沈君怡外,《戰火中的花蕾》還塑造了一個個真實、鮮活,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無賴狡詐的高自尊,純潔透明的文香,一根筋的董家祥,調皮聰明的路遙、馬力……通過他們透視了那一段獨特的歷史。

一段時間以來,抗日題材影視劇數量氾濫,內容娛樂化等問題凸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如何製作出反映歷史精神的抗戰劇成為許多製片方考慮的問題。《戰火中的花蕾》展現了真實的歷史畫面,表現了抗戰時期中國人面臨的殘酷命運,對抗日題材影視劇具有一定的引領作用。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二

電影《戰火中的芭蕾》是一部在芭蕾舞的世界中極度唯美,充滿浪漫,抒發情懷,在戰爭的硝煙下,中俄兩國軍民英勇無畏,攜手並肩的誓死抗擊負隅頑抗的日本軍人的殘酷戰爭的電影。電影中很巧妙的用芭蕾舞作為情感的紐帶,來維繫中俄兩位年輕人的情感,用浪漫的舞姿去營造愛情的唯美。但最終的硝煙瀰漫、血流成河的慘狀,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深深的感受到了何為敬畏,何為偉大的真正意義。

在中國東北邊陲的一座小鎮中,幾千日本軍人肆意橫行,他們想殘暴的利用毒氣彈來摧毀這片白雪皚皚的黑土地。但在這座隸屬於中俄邊境的小鎮中,在這樣被戰爭的硝煙,被日本人佔領的小鎮中,每個有骨氣的中國人都在利用着自己的方式與他們抗爭,無論是心中充滿責任感的中年大叔,還是不經世事的年輕女孩,又或是年幼的孩子,在他們每個人心中都對日本人充滿了憎恨,都把民族大義,保家衞國放在了首位。

電影《戰火中的芭蕾》中再一次為大家講述了愛情是沒有國界的這一事實,當一位普通人家的中國女孩鵝兒(曹舒慈飾演)與一位執行祕密任務的蘇聯偵察兵安德烈(伊戈爾?克洛斯科夫飾演)相遇時,從最初的鵝兒的好心幫助,到經過慢慢的療傷過程,再到最後他們相互之間產生的曖昧情愫,都成就了這對跨國戀情。在面對日軍地毯式的瘋狂搜查,到想方設法為安德烈拿回可口的食物,再到對他的傷勢細微的照顧以及積極的找尋藥品,這些都充分的體現了這位樸實的東北女孩,她內心中的善良,她的真情,也許正是因為這樣,也深深地打動了安德烈對鵝兒深深的愛。

在鏡頭的表現下,東北的這座小鎮是那樣的富有魅力,冬天白雪皚皚,玉樹銀花,春天寸草春暉,玉樹瓊枝,到處都散發着如同油畫般的美景,在自然界的美麗的氛圍中,再加之鵝兒與安德烈浪漫唯美的愛情色彩的渲染,讓這部電影《戰火中的芭蕾》充滿了和白色相互對衝的暖色調的明媚的色彩。

其實,電影中絕不僅僅光是有美人、美景演繹的舞蹈與愛情。這部電影最深刻的主題還是戰爭的殘酷,被稱作為抗日戰爭發生在黑土地山的“最後一站”的這場生死戰役,在影片的結尾處演繹的是那樣的真實。在抗戰已經全面勝利,在日本已經無條件投降後居然還有幾百的日本軍隊不願意面對他們已經全面戰敗的現實,拒不投降,讓東北抗聯部隊以及蘇聯紅軍以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剿滅了這股日軍。觸目驚心的場面,深深地震撼着現場的每一位觀眾。

同樣是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而作的獻禮片,你完全可以感受得到這部電影與其他主旋律電影的不同,以及作為導演在電影中想表達以及融入的全部心意。這部電影《戰火中的芭蕾》是一部中俄兩國的合拍片,正如電影中講述的那樣,它就是講述在抗日戰爭的後期,中俄兩國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變的戰爭電影,並且由有着“俄羅斯斯皮爾伯格”之稱的著名導演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來出任監製。

在影片最終,大家應該可以預測到,鵝兒與安德烈的命運,也可能猜得到鵝兒會完成自己的夢想在寬闊的舞台之上,翩翩起舞《天鵝湖》的樣子。不管是電影中國東北的鵝兒一家,還是從蘇聯遠赴中國小鎮的安德烈母子,他們都是那個時代很有代表性的,積極參與抗日戰爭的偉大代表。用一代人,一段歷史,一支舞蹈,一場戰役,一段情感,來銘記歷史的過往,來傳遞着戰場的殘酷,也來展現了愛情與舞蹈的動人,這足以讓人銘記於心。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三

董亞春執導的戰爭史詩劇戰火中的芭蕾堪稱恢弘大氣。董亞春是我喜歡的導演之一,他的作品衝出亞馬遜、愛在戰火紛飛時、周恩來在重慶大都看過,他的作品述事中有着濃重的抒情風格。

換言之,董亞春的戰火中的芭蕾就像一部“東北戰地戀歌”,或者説一部俄羅斯民歌,抒情中始終瀰漫着無法言喻的憂傷。

這部影片的好,無法轉述。簡要説,它是眾多抗戰題材作品中比較“另類”的一部,其“另類”亦在於,這部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東北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戰”驚心動魄。可以説,一雙飽經戰亂的“舊舞鞋”就像一個“索引”,引出一個恢弘的愛情和驚心動魄的戰爭。

我之所以提到“索引”,源於戰火中的芭蕾於史有依,故事講述了發生在東北白山黑水中不尋常的一戰。1945年9月12日,潛伏在黑龍江邊境小鎮叢林中的300多名日本軍人拒不投降、負隅頑抗,血洗了當地村民,並襲擊了蘇聯紅軍。最後東北抗聯部隊和蘇聯紅軍一舉剿滅了這股日軍。由於戰鬥發生在日本宣佈投降以後的第28天,故稱為抗日戰爭中發生在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戰”。

影片開場時,鵝兒靜靜地將一塊老懷錶放在紀念碑上,迥似泰坦尼克號,而在故事推進上則比黃河絕戀大氣得多。隨着故事的推進,時間閃回到幾十年前那段非常歲月:影片中的鵝兒是一個單純的東北大妞,這個東北妞在柳芭大媽的麪包房裏打工,業餘時間學習芭蕾。不經意中,鵝兒救下了受傷的蘇聯偵察兵安德烈,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影片中,鵝兒和安德烈的愛情有些朦朧的味道,充滿少女的懷想。

印象最深的是,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後,兩個幸福的年輕人再次相逢在白樺林中相擁的那場戲:鵝兒穿着白舞鞋靜靜地跳起俄羅斯名曲天鵝湖,安德列目光温柔地靜着鵝兒,恍然有種時光倒錯之感。山林寂靜無聲,一片樹葉靜靜地飄落在安德列的臉上,像愛情的小手滑過。在密林的深處,那夥流亡的日軍已然豎起了槍口。似乎,一切都蓄勢待發。

安德列不動聲色地抱着鵝兒飛身上馬,馬蹄漸去漸遠。次日,一場圍剿日軍的戰役在東北密林深處打響,一時之間屍橫遍野,無數人在硝煙中倒下,凝成一副悲壯的畫面。“噩耗聲傳來在那個午後,心上人戰死在遠方沙場,她默默來到那片白樺林,望眼欲穿地每天守在那裏……”天空有風吹過,山林寂靜無聲,身着紅衣的鵝兒站在死寂的戰場中,緊張地四處張望,尋找着自己的戀人。

不遠處,鵝兒的老父親靜靜地躺在血泊中,泥土掩沒了半個身子。不遠處,柳芭大媽也在焦急地尋找着自己的兒子安德烈,這個飽經憂患的大媽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剛剛見到兒子就是生離死別。這種戰爭背後的沉重遠比喀秋莎和朴樹的白樺林憂傷得多。

相比時下常規意義上的抗日影片,戰火中的芭蕾沒有太多的口號,也沒有任何説教,其關注的更多人性和戰爭給普通家庭帶來的難以平復的憂傷。可以説,從始至終,影片中都瀰漫着強烈的反戰情緒。譬如,天皇發佈投降昭書時,一個日本兵興奮地喊“我們可以回家了!”而後卻被自己的上司不動聲色地殺死。而那個日本隨軍女人在難產中死去後,遺留下的女兒則被鵝兒的母親收養。

就整部影片而言,傾訴戰爭不義之時,並非落入痛斥戰爭之惡的俗套,更多尺度地張揚了人性之美。而這,正是戰火中的芭蕾所要表達的人性之美和精神魅力所在。

觀看戰火中的芭蕾心得體會錦集四

戰爭帶來了塗炭,帶來了死亡。但是戰爭中也會帶來愛情與美好,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了中國,從東北到廣西,大半個中國都淪入了戰火當中。1945 年,日軍戰敗,而在中蘇邊境的一箇中國小鎮上,一羣日軍拒不投降,因他們而起的一段戰鬥故事,就是你戰火中的芭蕾所要敍述的劇情。

日軍負隅頑抗,襲擊了一支蘇軍隊伍,一名蘇聯士兵安德烈負傷逃到中國邊境的小鎮上,少女小鵝兒救回了這名蘇軍士兵,兩人的感情故事就此展開。這樣的故事在今天看來頗具傳奇色彩,在戰火中人的性命脆弱,愛情是很奢侈的事情,但發生了也難以抵擋。所以影片中的愛情故事是美妙的,但因為處於戰火紛飛的歲月,所以也讓人一開始就關心兩人的結局究竟會如何。影片中有激烈的戰鬥,也有唯美的愛情,甚至還有令人難忘的芭蕾舞表演,各種意外與巧合成就了這個美麗的愛情故事。

戰火中的芭蕾由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幕後團隊參與,影片的監製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在世界影壇也是大名鼎鼎。他曾經執導的蒙古精神也來到中國拍攝,之後他的烈日灼人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是俄羅斯一流的大導演。筆者最喜歡他的作品是西伯利亞的理髮師,影片展現了俄羅斯人的特有氣質和精神,是一部具有史詩氣質的影片。有尼基塔米哈爾科夫參與戰火中的芭蕾,影片在針對蘇聯士兵性格刻畫,以及當時蘇聯文化以及風貌的把握上,有了很好的掌控。

在中國製作團隊方面,影片的導演是董亞春,這位攝影師出身的導演,以執導戰爭影視劇見長,曾經導演過八月一日這樣的國產戰爭大片,也曾參與過沖出亞馬遜、驚濤駭浪等現代軍事題材影片的攝製,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軍事題材導演。戰火中的芭蕾首先就是發揮了他的攝影強項,戰爭場面和文戲場景拍攝都很出色,尤其是女主角董舒慈的芭蕾舞表演場景,拍攝也是美輪美奐,在冰天雪地的叢林中,看一位美女跳起天鵝湖,這個片段在影片中呈現出特有的美感。

影片中的中國演員基本都是來自於東北,所以在風土人情這一塊影片把握非常到位。雪地飛馳的爬犁、大年夜包餃子的熱鬧場景、東北當地人儲存白菜的小倉房,相信都能勾起東北觀眾的回憶。這些生活細節的特點對於南方觀眾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但是製作團隊在細節的考究讓這部電影的製作經得起考驗。

戰爭始終是殘酷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經歷八年之久,這還是從1937年盧溝橋事變算起,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那與日本的戰爭進行了就有14年之久。主創選取戰火中的芭蕾的故事有很深一層的意義,片中這場戰鬥是真實存在的,是發生在日本宣佈戰敗之後,所以也被稱作是黑土地上的最後一戰。這場戰鬥結束了,中國人民也正式在歡慶抗戰的勝利,但無可避免的,戰爭會帶來犧牲,那些為抗擊侵略者而流血的英雄,值得銘記,這也是影片所要傳遞的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