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2年《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模板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2W
紅色電影具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意義,能夠讓人體驗戰爭的殘酷與血腥,記住“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模板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2年《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模板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一

拍完《老炮兒》之後,頗為低調的管虎導演露面不多,他主要在忙活兩件事兒:一件是籌備新電影《八佰》(原名《八百啟示錄》),另一件是拍攝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近日在導演協會舉辦的年度研討會上,他接受了時光網記者的專訪。和管虎導演聊天特別有意思,他濃重的北京腔加上磁性十足的嗓音,經常讓人有種現實版“老炮兒”的恍惚感,聊起當下的市場環境,他顯得憂心忡忡,“現在當導演門檻太低,導演行業的榮譽感早就沒了。”

多年前,大家對管虎的印象還是個文藝片導演,他的《鬥牛》曾把黃渤送上金馬影帝寶座,也讓不少影迷記住了他獨特的影像風格。經過了評論兩極分化的《殺生》和《廚子戲子痞子》,2015年管虎的《老炮兒》終於收穫了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但他並沒有丟掉作為導演的“血性”和“任性”,籌備抗戰題材新片《八佰》,他覺得自己“有點小的責任感”,即使賠錢也要做出來。

在等待新片《八佰》搭景的時候,管虎又見縫插針地拍了總投資過億的網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原因很簡單:“大家都覺得我不可能拍,但我就想試一下,因為特喜歡‘黃皮子墳’的知青野史。”在管虎眼裏,“網劇是種大趨勢,如果你不擁抱它,肯定會被時代淘汰。”提起曾經合作過的“小鮮肉”,管虎覺得那都是外界加給他們的光環,其實都是很好的孩子,比如《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的主演阮經天,就是個“陽剛氣極重的漢子,特別招女孩兒喜歡,居然還會背黨章會唱國際歌。”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二

説説不久前看的一部愛國教育片《八佰》。看這部電影也是因為妹妹的推薦才去觀看的。這是件真實的歷史事件。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何香凝先生的一句話,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那一羣讓我熱血沸騰的將士們,深深的感染着我。

僅僅一河之隔,形成強烈的對比,此岸炮彈聲此起彼伏,中國 軍人在流血流淚,堪稱人間地獄,另一岸租借裏的百姓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麼強烈的對比,讓我感受到當時的無奈,但更多的是悲傷痛心。

那場戰鬥已經是淞滬會戰的最後,國民黨已經是傷亡殆盡,對於當時還在拼死抗戰的國民黨軍隊來説,這場戰鬥是看不到任何希望,也看不清意義,對於他們來説,那是一張足夠絕望且彼此的戰鬥,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未曾後退,到生命的最後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軍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不屈精神,這一點很多的細節有所體現,將士最後仍然奄奄一息,鏡頭不斷的訴説着最後的遺願,一組組的戰士們在生命的盡頭牢牢的抓住守代表中國軍隊還在的旗幟,還有那幕排着隊,身上扎着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的跳下去引爆,瓦解敵人的銅牆鐵盾,那句“綁緊點”這一句,戳中了我的淚點,戳痛了我的心。

對岸的百姓們從一開始享受着英國帶來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願報名奔赴前線,集物資,目睹了戰爭的慘烈,中國 軍隊的犧牲,對岸的百姓們一點點的發生了變化,民族意識一點點的覺醒,人們終於願意伸出手,為中國的未來而願意為之努力,

這場戰爭註定不能勝利,但是它是火苗,在燃燒,叫醒對岸的中國人,喚醒中華四萬萬同胞。從開始不允許中國 軍隊跨河,到最後伸出想要幫助他們跨過那座橋,商女不知亡國恨也漸漸地消失,越來越多的奮不顧身。

炮彈傷了多少同胞?中國的軍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讓國人不得不警醒,國不太平,何以為家在影片的那匹白馬,在戰爭的廢墟中一躍而起,颯爽飛馳,其中的意義也是令人無比的亢奮。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三

如果説《1917》是偏向於個人英雄主義,憑藉着一個人的英勇排除萬難、堅持到底,傳達了正確的消息。那麼《八佰》是真正意義上的集體力量、民族力量,這種力量更有震撼力,也更能觸動人心。

抗戰中的上海,已經幾乎淪陷,被困在四行倉庫中的四佰多名中國士兵是這個城市最後的防線,如果他們失守,上海便真正的淪陷了。

隔着一座橋對岸的租界是另外一番景象,有歌舞昇平,是美好的天堂。同時也有很多心懷國家危亡的各界人士,他們心中有着無奈、有着失望,更有着對中國士兵的期許。

日軍揚言三小時之內攻下四行倉庫,想要擊潰這上海的最後一絲反抗,當日軍試圖通過工事摧毀牆體,讓倉庫中的中國士兵失去作戰的陣地。緊要關頭,有人身體上綁了炸彈,開啟了自我犧牲式的爆破,去摧毀日軍的工事。緊接着就是一個接一個的士兵排成隊,身體都綁了炸彈,只留下自己的姓名,然後就為國獻身了。

不禁讓人發出感歎,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天空中的飛機中有各國的觀察員,為了向其他國家表明中國的立場,冒着挑釁敵軍的危險,中國士兵決定升旗,護旗手被機槍掃射,旗杆將倒之際,中國士兵用身體繼續護旗,不顧生命的成為旗杆下的水泥樁。

戰鬥機中的`士兵對這種舉動甚是驚訝,飛機的玻璃時不時被中國士兵打中,展示了我們的決心和大無畏的精神。

最後為了保存實力,去喚醒更多的中國人,四佰名士兵決定衝過橋的對面,衝到安全區。明知道會被機槍掃射,但是這是我們必須的選擇,就好像那幾個冒死將電話線送到倉庫的英雄一樣,多活一個就是多一分希望。

危難之際,我們能看到同胞之情,安全區的教授也會拿出自己的槍,不願再忍受別人的欺負,混血後代也會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因為身體裏流着一半中國人的血。無數的人們拿出最珍貴的物資,為的就是爭一口氣。

戰爭是萬惡的,和平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吾輩不應忘記這血的教訓,當以自強不息去敬慰先驅。這種近似殘暴,令人髮指的場面希望不要再有,那一幕幕血肉模糊,那一幀幀生離死別帶來的只有痛心與沉重。

記錄不去忘記,是我們最大的尊重。珍惜好好生活,也是先驅們當初最真摯的期望。

《八佰》電影觀後感範文四

6月初,我有幸參加了《八佰》的一場內部交流觀影。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置身於82年前那個特殊戰場,蘇州河兩岸,一邊是繁華的英美租界,一邊是四百多名士兵浴血奮戰的四行倉庫。管虎不愧是老辣的導演,用最簡潔的空間重建,即實現了對整場戰役的全方位還原,解決了戰爭片最困難的微觀戰場與宏大敍事之間的矛盾。這樣舉重若輕的結構,甚至連《敦刻爾克》也無法做到。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確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衞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敍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的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比如説,影片一開始就是從逃兵的視角進入的。這是一個不同凡響的開場。幾個老百姓以及逃兵誤打誤撞被編入了四行倉庫的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八師“524團”(其實是第一營,為了對外營造倉庫內有一個團的守軍的假象,在通訊中用“524團”代替第一營)。這些人中有從鄉下來的青年和孩子,本來想見識大上海的繁華,被誤當成逃兵抓起來,送進四行倉庫;也有積極領餉消極上陣的老兵油子,“不幸”成了敢死隊的一員。這些本來習慣於置身事外的形形色色的中國人,被迫經歷這場特殊戰役的洗禮,成為熱血寫就的“八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