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4W

一部電影之所以感人,歸根結底的原因是什麼呢?讓我們來寫一篇觀後感來記錄吧!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供大家參考。

《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

《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

“孔明屢出師,常苦糧食少”,孔明接連六出岐山,經常因前線缺糧而苦惱。有“天下奇才”“卧龍先生”之稱的孔明始終沒有解決國家糧食問題,皆以失敗告終。您一生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並提出並實施“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運用超級雜交稻的技術成果,雜交水稻育種的不斷突破,使困擾中國幾千年的糧食問題基本解決,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當代“稻聖”。您一生堅持下田,以水稻為伴,一年四季從未間斷。您對自己的研究生第一個要求就是他們必須要下田,不下田就不帶。您説:“現在書本知識很重要,電腦技術也很重要,但是書本里面、電腦裏面是長不出水稻的,我們學農的,一定要實踐。”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您學習,學習您將人生課堂設在“田間地頭”,一生浸在自己的“稻田”裏,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學習您一生接地氣,義無反顧地為黨的事業、為人民羣眾利益而不懈奮鬥,努力成為讓人民生活幸福的“國之大者”。

“民以食為天”,古有神農傳五穀,稻穀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營養豐富,世界上有一半人口以它為主食,被譽為“五穀之首”。今有您“一稻濟世”,依靠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攻克了一個又一個“卡脖子”的人類難題,讓中國完全有實現糧食生產自給自足的能力,不會出現“糧荒”,不讓老百姓捱餓,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當代“神農”。正如您所言:“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如果沒有雜交水稻,或許很多人連肚子都還吃不飽,更遑論其他的事情了。目前,中國守住了“大國糧倉”,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已達2.4億畝,僅每年增產的糧食就可以養活8千萬人,“超優千號”超級雜交稻品種正在三亞進行高產攻關,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實現“任何時候都要端穩中國碗、裝滿中國糧”。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您學習,學習您一生厚德載物,堅持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悉心鑽研,任何時候都拉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學習您一生不鬆勁、不懈怠、不停步,勇攀科學最高峯。

“有夢才有夢想,有夢想才有遠方”,您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半個多世紀以來,您和您的研究團隊一直努力實踐,讓夢想一步步走向現實。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種植中國雜交水稻,年種植面積達8百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終結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飢餓史,還先後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緬甸、孟加拉國、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美國等多個國家慷慨分享雜交水稻技術成果,培訓超過1.4萬名雜交水稻專業國際技術人才,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雜交水稻之父”。“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廣大黨員、幹部和科技工作者要向您學習,學習您一生以至誠為道,以至仁為德,致力於促進超級雜交水稻走向世界,消除貧困,讓所有人不捱餓,學習您一生努力做一粒甘於奉獻、樸實無華、心地善良的“好種子”,讓世界充滿愛的“種子”代代相傳。

《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

電影以生動幽默的方式講述了舉世聞名的生物遺傳學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數十年如一日痴心不改,傾其畢生的精力埋頭研究雜交水稻的故事,這部影片給人以"親切","温暖"的感覺,打破了觀眾頭腦中關於主旋律影片"高大全"和説教的模式,使人們得以認識,走近真實而傑出的袁隆平,感受到袁隆平那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他以天下蒼生為己任,讓所有人遠離飢餓的崇高情懷.

袁隆平,為了實現綠色的夢,為了科學上的突破,為了解決飢慌的恐懼,義無反顧地走在這條看似沒有盡頭,沒有結果的路上,但是任何困難都難不倒他,他是那樣的堅定,直執,飽含着激情,他的生命如歌般地在全世界奏響.他立志要讓那粒載着生命根源的種子,長出累累的稻穗,養活一雙雙飢餓的眼眸.他對科學的熱愛,對事業的熱愛,對夢想的執着,是無論在什麼時代背景,什麼外界威脅下都不會變質的,因為他的一生在為科學研究而歌,為他的事業而唱;為他的也是人民的綠色夢想而歌,為全人類而唱,那是世界的福音.

袁隆平的先進事蹟代表着中華民族勤勞,堅韌,仁愛的偉大精神,他的成果,不是坐在辦公室裏,用電腦算出來的,而是長年累月蹲在田間地頭一點一滴摸索總結出來的.他頂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晝夜,從一般雜交稻研究到超級雜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學高峯攀登,為的是產出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糧食,最終取得了成功,創造了震驚中外的當代神話.在如今越來越快的社會節奏裏,人們早已經變得浮躁,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樣能甘於寂寞,吃苦耐勞,不怕失敗,不屈不撓呢 雖歷經一次次的失敗,也沒能阻止袁隆平最後獲得成功.他那種在逆境中以苦為樂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支撐他的是其心中牢牢堅持的"為民謀食,使人類不再忍受飢餓煎熬"的精神,這種信念最終幫助袁隆平戰勝了數不清的困難,為中國乃至於世界糧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解決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飽問題.因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億人.歲月似乎並未在袁老身上留下年輪的印記,他仍像初升的太陽一樣,追逐着夢想,探索着超級雜交水稻的新領域.

回顧袁隆平走過的人生足跡,恰恰應證了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科學發展觀的兩個核心點,一是科學,二是發展.講科學,首先就要擺脱愚昧的,蠻幹的思維來實現發展,不好大喜功,不片面追求數字.發展歸根到底要以科學的思想來指導,要依據科學的精神來論證,要以科學的方法來實現.發展的目的不是為了實現少數人的富裕,讓大多數人受苦,也不是實現社會財富的均等化,而是要在保證絕大多數人的起碼幸福的基礎上,提倡公平競爭."以人為本"不是什麼空口號,也不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玄論,而是要落實到關切民生的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才是對"以人為本"理念最到位的實踐.袁隆平在糧食最為緊張的時刻,首先想到的是大多數人的吃飯問題,他獻身雜交水稻事業,動力是對"民以食為天"的深刻認識,那就是要讓老百姓吃上飯,甚至能夠"在稻穗底下乘涼",這就是支撐着袁隆平在雜交水稻試驗中鍥而不捨,百折不回的理想和信念,由此可見,他與"以人為本"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其實科學發展觀本就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神祕思想,它是再樸素不過的生命道德倫理,任何有良知的人,只要心懷善意,身體力行,都能實踐科學發展觀,就看他有沒有毅力和行動.

我們觀看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為為楷模,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向他學習.袁隆平院士有着篤實質樸,豁達開朗,淡泊名利,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鬥一生.作為質監人的我們,在面臨着當前食品安全形勢嚴峻的面前,要向袁隆平那樣不斷探索,堅持學習,堅持真理,艱苦奮鬥,牢記自己的責任,深入企業生產現場,而不是在辦公室裏閉門造車,切實排查食品安全隱患,在探索創新的道路上做到不畏艱險,腳踏實地,頑強拼搏,孜孜不倦,將平凡瑣碎的工作幹出特色幹出亮點,用實際行動來努力提高我們的業務水平,提高我們的工作業績,提高我們的修養素質,在質監事業的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袁隆平》最新觀後感1000字左右

今天我們上了這個學期的第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看的電影是:《袁隆平》講的是:1958年,大躍進的浪潮席捲全國,如火如荼。安江農校的青年教師袁隆平尊重科學,潛心研究生物遺傳學。他獨特、富有哲理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受到了學生們的歡迎。可袁隆平不入潮流的所作所為,卻受到了一些人的非議,女友害怕因此受到牽連,痛苦地選擇了分手。在學校的試驗田裏,袁隆平和學生董婕發現了一株結有230粒的“鶴立雞羣” 高產稻穗,他興奮異常,如獲至寶,天天像忠誠的衞士悉心地呵護着它。次年,袁隆平 把它們當成種子培育,期待着豐收的果實。

可事與願違,這230粒種子結出的稻穗,高的高矮的矮,參差不齊。袁隆平百思不得其解…… 自然災害造成的大饑荒,使袁隆平的心靈受到強烈地震撼,他清楚地意識到:國以人為本,民以食為天,是人類的生存法則。袁隆平暗自立下誓言:一定要研究出高產的雜交稻,讓天下受苦百姓都能吃飽飯,讓人類遠離飢餓!依據對生物遺傳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仔細觀察和反覆推敲,論證了先前“鶴立雞羣”的稻株就是“天然雜交稻”!從此,袁隆平雜交水稻高產夢啟程了…… 縣委書記成洪濤是個惜才愛才的領導,當他得知袁隆平要進行雜交水稻研究,給予了充分肯定和支持鼓勵,並責成學校為其配備了兩名助手。學生董婕一直在默默地關心老師的事業,臨行前的畢業晚會上,她送給袁隆平一個放大鏡,看着這份特殊的禮物,袁隆平若有所思…… 有情人終成眷屬,已經三十四歲的袁隆平和學生董婕走到了一起。

在妻子和兩名助手的幫助下,他們頭頂烈日,汗流浹背,終於在茫茫的稻海里找到了敗育型雄性不育株。隨後,袁隆平的《水稻的雄性不育性》論文發表在《科學通報》雜誌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裏,紅衞兵把袁隆平精心培育的不育株砸了個稀巴爛,並準備批鬥他。烏雲遮不住太陽的光芒,袁隆平的論文受到了國家有關領導的關注,並以國家科委的名義發函,責成各級領導給予支持和重視。雜交水稻研究得以繼續,免遭厄運,袁隆平還當上了“抓革命促生產”的技術參謀。然而,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對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忌妒在心,趁着傾盆大雨之機,將袁隆平精心培育的良種毀了個一乾二淨,袁隆平悲痛欲絕仰天長呼“這也是生命啊!” 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育種步伐,袁隆平告別妻子和孩子,帶着兩個助手遠赴海南,追逐夢想。

歷經多次失敗,袁隆平意識到應該在“遠緣雜交”上尋找突破。在海南人民的配合下,他們兵分幾路尋找野生稻。成洪濤到農業廳主持工作,首先就想到了袁隆平。時任農業廳辦公室主任的崔燦馬上和董婕赴海南找到了袁隆平,崔燦企圖説服袁隆平回湖南,被一口拒絕,因為他不想錯過野生稻一年一度的抽穗揚花期。董婕把父親病逝的消息告訴他,袁隆平悲痛萬分,在稻田邊跪拜遠逝的父親。成洪濤帶着專家遠赴海南,目的是為了求證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和進展情況。水稻專家的冷嘲熱諷,不但沒有削弱袁隆平的鋭氣,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袁隆平充滿激情地説道:“就算撤消項目,停撥科研經費,我也決不放棄!”成洪濤從袁隆平的眼神裏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雜交成功,預示着“三系”配套的最後一道難關已攻破。全國十八個科研單位幾萬制種大軍彙集海南,協作攻關,大面積育種,在全國推廣。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技術是中國繼四大發明以後的第五大發明,他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傑出貢獻!公元1999年,經國際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北京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現實中的袁隆平仍在追逐夢想,探索着超級雜交水稻的新領域……

我看了之後就想,只要不放棄就沒有什麼完成不了的事,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就像袁隆平一樣,到了海南去繼續研究,成洪濤帶來了兩個專家,兩個都説這是研究不出來的,有很多外國科學家都放棄了,袁隆平不同意他們的意見,覺得只要堅持就能成功,到了最後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