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看航天展觀後感8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4W

每次小夥伴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一定有不少啟示,可以撰寫一篇觀後感,大家在寫觀後感的時候,需要聯繫自身的實際情況,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看航天展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看航天展觀後感8篇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1

神舟十一號奔向天宮,我國載人航天再啟新程。北京時間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正在印度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第一時間發來賀電。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每個黨員幹部去學習,我們更應該把這種航天精神融入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去。

今天的我們是幸運的,我們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我們沒有經歷過苦難。相比那些航天英雄,他們都是通過嚴酷的訓練和殘酷的選拔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在太空中,身處那樣惡劣的壞境也依然堅持奮鬥,自強不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更應以他們為榮,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拼搏精神和愛國精神,深入學習黨章黨規和習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爭做合格黨員。

要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在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逃避,不退縮,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就像航天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各個難關。探索無垠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共產黨員的任務。

成功實踐告訴我們,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航天精神永遠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重要法寶。有了這種精神作支撐,我們的民族才能自立自強,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進步,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生機與活力。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的航天精神,爭做合格黨員,把它轉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強大動力,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2

連日來,一種豪邁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騰激盪,一股愛國主義激情在億萬華夏兒女心中湧流。成千上萬航天人以自己的智慧、心血和無私奉獻共同鑄就的載人航天精神,隨着“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奮進的精神火炬,激勵人們昂然踏上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的新徵程。

從《航天精神》一書中瞭解到,下定決心搞載人航天,這對我國的政治、經濟、科技等都有重要意義。1998年,在美麗的弱水河畔、當年第一顆“東方紅”人造衞星升起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現代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從1999年起,這座放飛“神舟”的港灣,見證了“神舟”飛向太空的每一次輝煌。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自行研製的“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可靠性、安全性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我國飛船研製起步雖晚,卻出手不凡:飛船“三段一艙”的設計模式佔據了高起點,並可用於未來的空間站對接。我國的航天發射場和航天測控技術正日趨現代化。酒泉、太原、西昌三大衞星發射場經過更新與改造後,現代化程度越來越高;載人航天發射場和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都綜合了世界先進科學技術;西安衞星測控中心掌握和運用了世界先進的“中心遙控”模式;“遠望”號航天測量船隊,可同時在世界三大洋布陣測控……從“兩彈一星”到載人飛船,中國科技工作者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兩彈一星”與載人航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增強了我國人民實現民族復興的信心與勇氣,推動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前進步伐。

神舟飛船的一次航天飛行成功,凝聚裏十多萬航天人的心血。他們組織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既明確分工,又精誠合作,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無論你擔任地是什麼角色,絕對沒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從飛船的製造到飛行員的吃喝拉撒,任何一個細微的環節,從設計到製造到裝配,都必須經過縝密地設計和反覆地實驗,絕對不能有絲毫的紕漏。從返回艙到軌道艙之間的那道門,如果不能嚴密關閉,就可能導致整個飛船航天飛行的失敗,為此,航天人經過了近百次的實驗,就是卡進去一根頭髮都不行。曾經就是因為火箭發射塔底座上掉了一個非常微小的金屬屑,導致了火箭發射失敗。儘管其中一個人負責任地工作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只要某個人有一點疏忽,就可能給火箭乃至七大系統帶來滅頂之災。航天人的“歸零”,就是對任何問題,都要完全、徹底、不留遺患和舉一反三地解決。“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嚴上加嚴、細上加細、慎之又慎、精益求精”“一絲不苟、分秒不差”……這些看似極端的口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航天人嚴謹求實負責任的作風。正如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張慶偉所説的,載人航天工程的標準必須全面、嚴謹、可操作、可檢查,絕不能出現廚師做菜時常説的“鹽少許”之類的含糊其辭。全系統數萬個口令無一差錯,操作無一失誤;北京、酒泉、西安3個指控中心和分佈在國內外的10個測控站,以及分佈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4艘遠望號測量船,都精確、及時,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才確保了“神六”的“談笑凱歌還”!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3

航天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我們需要進一步發揚航天精神,讓航天精神在心中駐紮,讓航天精神在兩學一做中發光,下面就是黨員學習航天精神心得體會,請參考。

2016年10月17日7時49分,執行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衞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後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上太空。

神舟十一號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升空以後,中國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再一次激勵起國人的民族自豪感。航天精神如同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指引着黨員幹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途中砥礪前行。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在全黨深入開展“兩學一做”活動之際,更值得各位黨員去學習,去踐行。

黨員要在“學”上下功夫。航天精神是一種崇高的愛國精神,航天人員把國家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為了實現國家利益,個人可以隨時犧牲一切;航天精神是一種高尚的敬業精神,航天人員“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公關”,他們精於業務,善於鑽研,樂於吃苦,勇於創新;航天精神是一種質樸的為民情懷,航天人員“特別能奉獻”,他們淡泊名利,默默奉獻,付出青春與熱血,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將“一切為了祖國,一切為了成功”鐫刻在星辰大海。身為一名黨員,要以“兩學一做”活動為契機,認真學習航天人員的愛國精神,“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學習航天人員的敬業精神,敬業樂羣,忠於職守,事思敬、執事敬、修己以敬;學習航天人員的為民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黨員要在“做”上見真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學習和實踐相輔相成、一脈相傳。領會了“航天精神”,就要在平常的工作和生活中付諸實踐。黨員要秉持“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黨性理念,愛黨愛國。正如習總書記所言,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工作上要能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夙夜在公,一心為民,懷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堅定信念,努力實踐,勇於創新。生活中要懂得明辨是非,謹言慎行,以身作則,當好表率。堅信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4

中國航天工業志存高遠,奮發圖強和廉潔報國的行業風貌,應該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精神財富,中國航天人的精神應該像過去的大慶精神一樣,成為中國現代的進程中所有行業的楷模。中國航天事業所創造的這些有形和無形的財富,是我們這個民族不竭的物質和精神寶藏。

當代大學生學習航天精神

1、學習航天人的艱苦奮鬥、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

由於美國和歐洲頒佈的禁令,我國很難從國外獲得關鍵的航天技術,中國也沒有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活動。航天事業是具有高度危險性的職業,而中國載人航天事業還處在起步階段,其風險之大可想而知。但在風險面前,中國航天員表現出的是一往無前的勇氣,是頑強拼搏的鬥志。航天員這次出艙面臨着失壓、缺氧、輻射和巨大温差等諸多困難。他們用艱苦奮鬥、敢於犧牲的精神,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優秀品質;用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精神為全國各族人民樹立了榜樣。

2、學習航天人極其嚴謹的科學精神

神舟七號飛船零配件產地幾乎涵蓋了大半個中國,並以百分之百的發射率和零失敗率,創造了航天發射史上的輝煌。各參研參試部門和單位為完成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做了大量精益求精的準備工作。從每一顆螺絲釘,每一個焊接縫,到我們在電視中看到的宇航員細緻的檢查安全繫帶的動作,認真地閲讀飛行手冊等,這一切都是高質量、高標準、一絲不苟的,是來不得一絲疏忽大意的。這種不允許失敗、不準有絲毫瑕疵的嚴謹工作作風,保證了“神七”的完美成功,也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

3、學習航天人志存高遠、無私奉獻的精神和高度的責任感

漫步太空,這個在當今世界只有美、俄才掌握的世界最尖端的科學技術,“神七”昇天意味着將打破這種局面。當我們沉浸在“神七”帶來的歡樂和喜悦時,當我們為航天事業的輝煌感到驕傲和自豪時,一定要認真學習航天人勇於攻堅、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特別是要學習他們在航天事業中表現出來的高度的責任感,學習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志存高遠、為國奉獻、立足本職工作的精神。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5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着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着陸。作為我國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着陸場成功着陸,實際着陸點與理論着陸點相差4.8公里。

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6

神舟十三號此次的“亮點”頗多:相比神舟十二號在太空駐留3個月,這次是半年,三位航天員將在太空過春節,地球上的我們將歷第一次收到來自太空的新春祝福;這是中國女航天員第一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將會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此次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的方式,首次徑向停靠空間站;此次載人飛行任務將進行2~3次出艙活動等等。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三號,從2003年楊利偉作為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宇航員實現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到如今我國已經有12人去過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空間站建造的宏大項目將分步驟有序完成,我們堅信它將在未來圓滿順利進行;關乎人類和平與進步的航天夢,會在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的不懈努力中成為一個個現實,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對中國人來説,在這份激動的背後,更多的是一份從容。幾十年的航天事業,其背後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我們親歷了自己國家的奮鬥歷程,我們也在日常生活的變化中感受到這個國家日新月異的進步。

今後,我們還會見證神舟十四號、神舟十五號等的發射。每一次見證,都更加堅定了人民對國家、對未來的信心。日益雄厚的科技實力是不爭的事實,它是人民看得見、感受得到的變化,而非只是一種幻想。所以,這不只是一箇中國航天人代代接力、傳承夢想的故事,也是人民更有自信、國家更有實力、民族更有希望的故事。

我們總是忍不住回顧過去,而越是回望歷史,越能理解當下。越回顧,就越珍視。我們會不斷回顧中國科技事業的每一個重要節點,在這些里程碑式的事件中尋找民族前行的動力。那些時刻,因為銘記成為永恆。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7

科技,讓世界更美好——烏鎮航天館參觀記

科技,是國家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科技,讓世界更美好。

暑假這幾天,媽媽不止一次向我提起“烏鎮航天館”。“烏鎮航天館”究竟是怎麼樣的呢?我對此產生了無限憧憬。終於有一天,我們來了一場説走就走的烏鎮之行,帶着滿心的遐想,我興奮無比。

小雨淅淅瀝瀝地下着,古老的烏鎮籠罩在江南煙雨中。到達目的地後,我們下了車,走進了這座看似不大的航天館:高高的天花板、潔白的地面、藍白相間的牆,最顯眼的是中間一塊巨大的屏幕,正播放着各種航天知識。從古色古香的烏鎮街景到高科技的航天館,像是從過去穿越到了未來。我不禁感歎。屏幕的左邊擺放有許多火箭、衞星的模型,一面牆上寫滿了有關火箭、衞星的介紹,讓我更加詳細地瞭解航天知識,真棒。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的3d投影,正播放着衞星的運動軌跡。看到我們國家向太空發射了這麼多衞星,一股自豪感頓時湧上心頭。屏幕另一邊則展示了芯片等小物件,你可別小瞧了它們哦,可能你每天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它呢!

接着,我們又乘電梯來到了二樓。電梯門緩緩打開,深色的牆壁只能反射較少的光,使得這裏很昏暗,也增添了些神祕色彩。我看到了一張顯示着月球表面的“圖片”,我好奇地走上前,“圖片”中突然跳出一位“宇航員”。我本能地往後一退,他也一退,咦?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又跳了兩下,“宇航員”也跳了兩下。哇哦,這原來就是面鏡子。於是,我開心地在“月球”上玩了起來,邊玩邊不禁思考:這面“鏡子”是怎樣做到形成鏡像,而且這般運行流暢、感應靈敏的呢?真神奇。

旁邊還有一個類似通道的結構,外面有個小屏幕,這怎麼這麼像……vr眼鏡呢?我像陣風一樣跑了進去,看見有個小朋友正戴着眼鏡,笨拙地點來點去,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甚至看他的`樣子,還有點想笑。但當我戴上眼鏡後,瞬間明白了,原來這是在做虛擬科學實驗,看上去可好玩了呢。我帶着好奇的心情做起實驗來。在虛擬世界中學習,真是別有一番趣味,讓我真是大開眼界。如果把高科技真正運用到教學上,學習將不再成為枯燥的代名詞。我堅信在教育者的不斷創新和努力下,這不再只是一個夢。

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城市的發展日新月異,國家也變得更加繁榮強大。如今,“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鼈”不都已經實現了嗎?所以,科技,讓世界更美好。

看航天展觀後感篇8

9月21日上午,我很高興,因為爸爸媽媽帶我去看航天展覽。我們開車來到甲天下廣場航天展門口買了門票,就去裏面看航天展。剛進入會場我就被三個豎着的同心圓環吸引住了,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原來這是航天員適應失重狀態的裝置。展廳中還放置了火箭模型和發射中心的圖片,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的人。我還看到了中國航天員的驕人英姿,我最喜歡航天員穿的航天服,我知道了“神舟六號”的航天員在太空中的工作和生活很不簡單。

我看到了許多從未見過的航天展品:有火箭模型、有前蘇聯的“衞星號”、“東方號”、我國的“長征號”、美國的“土星5號”等。我們聽講解員阿姨介紹了長征一、二、三、四號的發射過程,我最關注神舟五號、六號載人飛船的一些情況。我知道我們祖國的航天技術發展可快了,在世界上排在前幾位,特別是火箭發射成功率已經達到了國際一流水平,我對我國的航天事業充滿了無比的自豪。

通過今天的參觀,我瞭解我國50多年來在航天事業上的輝煌成就,增添不少航天知識,同時深深地被航天功臣們的奉獻精神感動。回來後,我決心努力學習,立志長大後學到更多的科學知識,也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騰飛添磚加瓦。

Tags:觀後感 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