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9W

觀後感的過程其實也是抒發我們內心感受的一個過程,我們寫出來的觀後感文章一定要克服以敍述故事為主的毛病。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三篇

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

今天,我們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這部影片很感人。

音樂代課老師馬修來到了一所專門收留一些“很不好的學生”的學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馬修老師建立了一個合唱團,他傾聽着孩子們的歌唱,自己熬夜寫樂譜。在馬修老師提出要求建立合唱團時,院長要氣瘋了。可貴客參觀時,他立刻先説是他提出建立合唱團的想法。

在這些問題孩子中,有一個很天真可愛,他的父母在小時候就逝世了,他是個孤兒,老師們都叫他“baby”。無論怎麼告訴他,他的爸爸逝世了,可他堅信他的爸爸會在星期六來接他。馬修老師卻特別關注這個孩子,在分配合唱團的人員時,他説:“我不會唱歌!”馬修老師不但不生氣,還笑着説:“那你暫做我的合唱團的助理。”

令我感動的是:在馬修老師離開的時候,禁閉室裏的孩子伸出小手扔下寫滿祝福的紙飛機,我感動了,雖然沒有留下眼淚,可已經記住了那一瞬間。在馬修老師上車的一剎那,“baby”問:“你能帶我走嗎?”“不能,快回去吧,不然就得呆在禁閉室了。”車開了一會兒,馬修老師又下來吧“baby”抱上車,那天,剛好是星期六……

我很敬佩馬修這樣的老師,他給予孩子們擁有面對困難的勇氣、鼓勵

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

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觀看一場電影並寫觀後感。一開始我是帶着完成的任務心態去對待的,但當我看完《放牛娃的春天》時,我的內心無比震撼。《放牛娃的春天》是一部法國影片,導演是演斯托弗·巴哈提亞,是他的舊友佩皮諾送給你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他的啟蒙老師克蒙馬修遺留下的日記,他讀着內容,腦海中浮現童年中的一幕幕。

這篇電影説的是在輔育院的一羣十分調皮,搗蛋的壞學生,老師們只能靠體罰,禁閉來管教他們。但是,有一個人給他們這羣孩子帶來了春天,他就是——克萊蒙馬修。他是一個已經失業了的音樂教師,他從關懷,仁慈的心去對待這些所謂的孩子,反對學校的做法。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這些孩子有音樂天賦,並且他們也十分熱愛音樂。於是克萊蒙馬修創建了合唱團,並傾注了自己所有的心思去為他們譜曲,用音樂開異他們,淨化他們的心靈,最後使他們這羣壞孩子發生了大改變,他們變得好學,樂於助人又十分善良。我覺得當克萊蒙馬修老師在他的指導下,放牛班的孩子們盡情對放生歌唱,他們的歌聲十分令人感動,讓我們感受到他們迎來的春天,即使到來的美好希望。

我認為克萊蒙馬修是一個十分好的一位老師。他對於差的學生不離不棄,這位老師有很大的改變學生的能力,這讓我們不得不佩服,感歎。在我們的身邊;也有無數像克萊蒙馬修一樣的老師。他們對成績跟不上的學生不離不棄。有的課後還利用老師自己休息的時間去與他們交談。他們像克萊蒙馬修一樣,不是與別人一樣只看到別人壞的一面,而是用智慧的眼睛去發現他們美好的一面,用方法改變他們,使他們的人生髮生改變。他們也沒有像院長與其他老師一樣,採用懲罰手段,而是用仁慈的心去對待那些所謂的壞孩子。

克萊蒙馬修的做法讓我們感到無比的震撼。他也沒有傷心孩子童真幼小的心靈。而是給予他們鼓勵,給他們帶來了希望,這些放牛班的孩子也因為克萊蒙馬修所以才迎來的春天。

有關《放牛班的春天》的觀後感範文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國影片,講述感化院中的孩子們,就像一羣散養的牛兒,無紀律無組織。一位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來到這個感化院,通過音樂,通過成立合唱團給這些放牛班的孩子們帶來的春天,帶來了温暖,也帶來了人生旅途上的美景。

觀看《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時,我喜歡、欣賞劇中的男主人公馬修,不是因為他的高超演技,不是因為他在音樂上的才華,我欣賞、喜歡他是因為面對這羣放牛班的孩子們,他一視同仁,讓每一個放牛班的孩子都得到了關注,得到了認可,得到了重視,也得到了成功的體驗。

一、能力不足者——貝比諾

貝比諾是一位父母雙亡的孤兒,但感化院卻沒有告訴他實情,仍讓他每週六在院門口,期盼期待自己父母的到來。當馬修在聆聽每一位孩子的聲音時,讓每一位孩子隨便唱一首自己能唱的歌曲時,貝比諾卻説,自己什麼歌也不會唱。對於整個合唱團來説,這樣的孩子應該是一無用處,只能在旁邊“坐壁上觀”了。但馬修卻對貝比諾説:“那你做我的助理吧。”

“助理”一詞不是空話,馬修“説到做到”了。當馬修給合唱團培訓時,貝比諾就坐在馬修身後的桌子上,隨時聽命於馬修,“幫我拿根指揮棒。”“幫我遞一下樂譜。”貝比諾願意做這些,也做得很樂意。因為這些他都力所能及,也挺符合“助理”一職。

合唱團中還有一位孩子,會唱歌,但五音不全。在合唱團中,總能聽到他異樣的聲音。對這個孩子,馬修也同樣給與“合適”的位置——做樂譜架子。每當其他孩子在合唱訓練時,這個孩子也同樣在做着自己做,也應該做的事情,那就是雙手拿到樂譜,讓馬修進行指揮,充分發揮自己樂譜架子的功能,樂此不疲。

給孩子一個職位,讓他做這個職位應該做的事,讓他體會自己也在努力,也在付出,同樣也在收穫快樂與成功。馬修做到了。

二、能力適中者——合唱團成員

放牛班的這些孩子,本來都是一羣個性迥異,我形我素之人,但他們中有些人喜歡唱歌。馬修聽到了他們的歌聲,也抓住了這個契機,利用自己的長處——能創作音樂,能組織合唱團——通過音樂,讓這些放牛班的孩子們找到了交流、抒發、提升情感的平台,通過音樂,通過歌聲,讓這些孩子心靈得到昇華。

聆聽每一位孩子的歌聲,細緻瞭解這些孩子的音區,給這些孩子劃分區域:高音、中音、低音。然後利用平時的時間,給這些孩子們練唱歌,學合作,讓他們有一個精神的支柱,也讓這些孩子體會到,他們不是一羣被拋棄的人,他們同樣能像普通人一樣,唱歌,組團,並得到老師的認可。

理解孩子,尊重每一個孩子,對他們一視同仁,讓他們真正得到愛的温暖。馬修就是這樣做的。

三、能力超強者——莫翰奇

莫翰奇,一位從來沒有學過音樂,卻在音樂方面有着天賦的男孩。從最初的叛逆,不承認自己喜歡唱歌,卻獨自一人躲在教室裏練習唱歌,到後來成為了合唱團的獨唱者,長大後成為樂團的指揮。一路的成長,離不開馬修老師對他的關注及教導。

因為莫翰奇在音樂方面有着天賦,所以有時候不免也有些驕傲,有些自負。對莫翰奇,馬修沒有一貫的表揚,沒有一貫的寵愛,當莫翰奇出現自負時,馬修讓莫翰奇不用獨唱,可到一邊休息,並告訴他,沒有他,合唱團一樣可以唱歌,一樣可以排練。馬修讓莫翰奇知道,他不是唯一,他一樣很普通。

馬修“打壓”莫翰奇,讓莫翰奇知道自己一樣只是一個普通人。但馬修在“打壓”之後還是給與莫翰奇機會,讓他的才能得到賞識:當公爵夫人來觀看合唱團的演出時,馬修還是讓莫翰奇擔任獨唱,讓他的才能得到了發揮。從中,莫翰奇會更珍惜每一次演出的機會,人不再那麼浮躁,他會變得很踏實,很穩重。

放牛班的孩子中還有一孩子,名叫孟丹,他是個被社會拋棄的孩子,最終因為諸多原因,沒有得到感化,走向了“深淵”。馬修也曾想努力,也許通過努力,孟丹也能得到感化,但最終,馬修放手了,也許這也將成為馬修心中的一絲遺憾。

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喜歡其中的男主角馬修,更喜歡馬修對於孩子們付出的努力。馬修也疲憊過,也無力過,但他堅持下來,終於感化了這羣放牛班的孩子。

喜歡《放牛班的春天》,喜歡那個小小小小的代課老師馬修,雖然他所的付出,他的收穫不能讓這個世界改變多少,但因為他的努力,他改變了這羣放牛班孩子的心靈,讓這羣放牛班的孩子得到了温暖。他沒有改變世界,但他改變了孩子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