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黨員幹部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精選兩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3W
反腐敗的力度並沒有因為已取得的輝煌戰果而有所衰減,而是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前進。那麼關於反腐紀錄片《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精選兩篇,以供參考。
黨員幹部關於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精選兩篇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近期我再次觀看了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台聯合制作的八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可以説是看一次內心就震撼一次,看一次對黨中央的反腐倡廉的決心就讚歎一次。

“進行偉大斗爭,需全面從嚴治黨”,黨中央對於這一觀點是堅決執行且持續進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一大批腐敗分子被查處及處分,上至xxx、徐才厚等大老虎,下至鄉鎮貪污腐敗小蒼蠅,這表明了我們黨敢於直面問題、解決問題的態度,同時也進一步從各個方面展現了黨中央推進廉政建設的堅定決心。

《永遠在路上》的播出對廣大黨員幹部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通過白恩培、周本順、李春城等違法違紀人員親自現身説法,講述其被誘惑腐蝕和墮落的真實故事,讓腐敗分子一層一層揭示自己內心貪慾的膨脹,進而最終自食惡果,能夠讓廣大黨員幹部清晰畫清心中不可逾越的廉潔線,時刻提醒自己持續拒腐防腐的心態,認清形勢,嚴守政治紀律,嚴守黨紀國法。

黨中央在反腐鬥爭上的成果,深得民心,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同時讓我們的黨員幹部紮根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並將嚴於律己,嚴於修身,嚴於用權落到實處,做到遠離“紅線”,經受住各種考驗,抵禦住各種誘惑,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高速發展,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黨的建設的重大任務,同時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責任,我們要自覺提升自身的黨性修養,做好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好反腐鬥爭工作。

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永遠在路上》大型專題片一開播,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這表明了我們黨敢於揭醜亮醜,敢於拿起亮劍出鞘,敢於披露高官貪腐細節,敢於自我反省的魄力和勇氣,彰顯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深刻反思和高度自信。我連看兩遍《永遠在路上》,深受教育和啟迪。作為黨的基層幹部,做好自律就是要做到慎獨、慎微、慎初,同時要加強制度、黨紀、政紀和法律的約束,做到恪守底線,不越紅線,保持黨員的政治本色和做人底色。

 首先,做好自律要做到“慎獨”。“慎獨”最早出自《禮記·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不要因為是在別人看不到、聽不到的地方而放鬆自我要求,也不要因為是細小的事情而不拘小節,道德原則是一時一刻也不能離開的,要時刻用它來檢點自己的言行。即使一個人在獨處、無人注意的時候,也要小心謹慎,嚴格要求自己,不做違背道德的事。換句話説,即使在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情況下,也不越紅線,堅決恪守道德和法律的底線。“慎獨”是指人在獨自活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憑着高度自覺,按照一定的道德規範行動,而不做任何有違道德信念、做人原則之事。這是加強個人道德修養的重要方法,也是評定一個人道德水準的關鍵性環節。慎獨是一種情操;慎獨是一種修養;慎獨是一種自律;慎獨是一種坦蕩。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無欲則剛,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能無為,才能有所為有所不為甚至無所不為,才能坦然面對一切世間沉浮榮枯。我們的內心世界往往是錯綜複雜的,當我們在無拘無束、無人管制、無人知曉的時候,往往會產生一種放縱的情緒和僥倖的心理,這種巨大的內在力量,很有可能會驅使我們為所欲為、胡作非為。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修養是否高深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立場是否堅定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能力是否強大的時候;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便是考驗他是否內心樹立了“銅牆鐵壁”的時候。“慎獨”是一面盾牌,可助我們抵禦形形色色的誘惑,防範各色各樣的“糖衣炮彈”。“慎獨”是一條忠犬,可幫你避開處處陷阱,躲開種種是非;“慎獨”是一劑良方,可使你內心清爽、外形昂然。對我們而言,無論是對前程、對事業,無論是是對自己、對家人親朋,無論是對時下、對將來,“慎獨”都是十分必要的,一刻都不可疏忽。我們時刻都要保持着清醒的頭腦。所謂清醒,也就是“慎獨”。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權力,要不斷加強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個樣,人前人後一個樣,尤其是在私底下、無人時、細微處,更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就將“慎獨”作為黨性修養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説;“即使在他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他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黨員幹部都要努力做到“慎獨”,時刻反躬自省,像曾子一樣,“吾日三省吾身”,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潔身自好,存正祛邪,注重修身養德,增強防腐拒變的“免疫力”。

 其次,做好自律要做到“慎微”。《淮南子·人間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漢書·董仲舒傳》:“故盡小者大,慎微者著。”意為:聖人謹小慎微,行為舉動適合時宜。即認真重視和正確處置細小的事情,謹慎及於細微之處。慎微,要正確識“小”,要管得住“小”,要自糾“惡小”,要勤為善“小”。正如劉備在《遺詔》中告誡其子劉禪所説,“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慎微,要正確識“小”。黨員領導幹部嚴於自律,加強修養,小處不可隨便,堅持從小事做起,並在持之以恆的積累中,日臻完善。慎微,要管得住“小”。管住愛好,要好自為之,能剋制,把握度,特別對投其所好者,要有警惕防範,才能不被愛好所害,就不會被賴昌星之流所謂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領導沒愛好”所害,貽誤事業,禍害黨國,自毀前程。慎微,要自糾“惡小”。“惡小”即小缺點、小錯誤。防止犯大錯誤,就要從自覺糾正小缺點、小錯誤做起。俗諺説:“金錢如糞土,氣節勝黃金。”清朝張伯行曾言:“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釐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一方面,貪佔公家小便宜,使人失去了氣節和人格,得不償失;另一方面,它會促使一些人滑向墮落的深淵。近年來,我國曝光的像xxx、蘇榮、白恩培、周本順、萬慶良、李春城等一大批高官的墮落,都是從微小的腐敗開始,一步步走入深淵的。慎微,要勤為善“小”。勿以善小而不為。“小事”不小,小事連着大事,尤其是“羣眾利益無小事”。“小事”往往千頭萬緒,不顯山露水,這就要有耐心、恆心、決心和細心,不怕麻煩,不為名利,不怕坐冷板凳,吃得了苦,受得了累,從一件件“小事”、實事做起,努力為民謀利,以做好“小事”為起點,為做大事打基礎。

 再次,做好自律要做到“慎初”。唐朝陸贄 《興元論解姜公輔狀》:“夫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君子慎初,聖人存戒。”“慎初”就是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關。人都想把握好開始,但當這美好的願望被破壞後,就可能破罐破摔了。“靡不有初,鮮克有終”。“一”是萬物之始。一失足成千古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初之不慎,是走下坡路的起點。而往往是有了第一次,便一而再、再而三,一發而不可收,最後自己毀掉了自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腐敗分子也不是突然間就走向墮落的。作為基層的黨員幹部,就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自覺經受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強心靈之壩。俗話説,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從某種意義上講,“第一次”既是“缺口”,也是“關口”,第一道“防線”被突破了,往往會“兵敗如山倒”;第一道“閘門”一旦打開,慾望的“洪水”就會一瀉千里。事實證明,黨員領導幹部違法犯罪無一不是從“第一次”開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物必自腐而後蟲生”,許多人之所以腐化墮落,就是由於有了“第一次”和不能慎獨、慎微、慎初,而一步步滑下去的。幾乎所有的腐敗分子的墮落,都是從第一次微腐敗行為開始的,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演化,釀成大錯,並走上違法犯罪的不歸路的。

 慎獨、慎微、慎初的要求,是個我國古代儒家思想中君子們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為官者,以三慎為尺,可量其身;為民者,以三慎為尺,可量其心。君子修身養神,以三慎自修,努力做正人君子,絕不做偽君子。“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君子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要做到心中自有天地,不為外物所欺,不為外界所惑,不為外人所動,聽從自己的內心呼喚,做到慎獨、慎微、慎初,恪守底線,不越紅線,保持底色。

最後,關鍵要加強他律約束。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做到了慎獨、慎微、慎初,是不是就萬事大吉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客觀上看,我國曆朝歷代提倡人治,推行“德主刑輔”的治國理念,吏治時好時壞,往往開國時吏治較好,政治較為清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吏治逐步放鬆,政治日趨腐敗,終致名不聊生,揭竿而起,改朝換代。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國家治理僅靠官員的個人自律是行不通的。人是最複雜的最高等動物,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個性的,光靠自律是遠遠不夠,也往往是靠不住的。正是因為人有思想,所以人就往往容易受到心理、情緒、愛好等因素的不良影響,難以做到始終如一,自始至終堅持客觀、公正、公平、正義。正如原河北省委書記周本順説所,“自己小時吃了很多苦,從小就痛恨腐敗分子,沒想到自己到成了腐敗分子”,極具諷刺意味。反腐倡廉除靠自律外,更要靠制度、黨紀、政紀和法律的約束,讓廣大幹部自覺接受社會、羣眾和幹職工的監督。電視片中,墮落的中紀委原中紀委第四紀檢監察室原主任魏健,查辦過xxx等要案,自己受賄數千萬,令人震驚。當慾望和權力相遇,魏健本應有的基本認知完全被慾望矇蔽,從一名審查他人的執紀監督者,逐步演變成貪腐分子和被審查對象。在被帶走調查後,魏健一夜白頭。“後期我也不是沒想過有危險的,只是那時候麻木了,再一個也是覺得,中紀委這地方,誰查中紀委啊?真是這種心態在裏邊,現在想起來是錐心之痛。”魏健這樣説。可見,沒有他律的約束,任何人的自律都是很難靠得住的,都有可能腐敗墮落,甚至走上一條不歸路。從人類社會來看,國家治理和反腐倡廉一定要實現從人治向法治轉變,逐步建立和完善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第一層要着力完善和落實不敢腐的制度和法律。第二層要着力完善和落實不能腐的制度和法律。第三層要着力完善和落實不想腐的制度和法律。“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敗分子,就要得罪13億人民。這是一筆再明白不過的政治賬,人心向背的賬。”習近平總書記在片中已給出了答案。“人民把權力交給我們,我們就必須以身許黨許國、報黨報國,該做的事情就要做,該得罪的人就得得罪。”習近平總書記的話鏗鏘有力,這是黨對人民的承諾、對世界的宣誓。反腐倡廉和作風建設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和將來時。我們只有從制度上建立並完善了拒腐防變的堅實的“萬里長城”,始終堅持自律和他律的雙向約束,始終保持對腐敗分子的高壓態勢,始終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才能真正構建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國家也才能夠長治久安。

總之,我們要始終堅持自律和他律的雙重約束,不忘初心,銘記本心,堅守責任,恪守本分,繼續前進,以“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永遠在路上”的精神,堅定不移地反腐懲惡,建立清明的政治生態,做黨規黨紀和法律的忠實擁護者、監督者和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