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三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W
其實未來是個啥樣子,我也不知道,我現在一心就想着,我不能再讓我們西海固的人民受窮受苦,這是我最大的心願。——《山海情》。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三篇,以供參考。
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三篇

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

11月23日下午,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宣佈紫雲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望謨縣等9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貴州全省66個貧困縣全部實現脱貧摘帽。這也標誌着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脱貧摘帽。這個“圓”是咱中國人一點點拼出來的,寓意良多。

“圓”是一塊金燦燦的獎牌,獎勵給千千萬萬扶貧人。自2015年脱貧攻堅戰開始280多萬駐村幹部、第一書記奮鬥在扶貧第一線,770位扶貧幹部為扶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這些數據的背後是黨對脱貧攻堅的決心,是千千萬萬扶貧戰士的奮鬥史。在這些扶貧人背後有許多扶貧感人事蹟,“80後”雲南大姚縣灣碧鄉鄉黨委書記李忠凱已經是滿頭白髮,大家調侃他是“60後”,而這份調侃背後是滿滿的心酸,是年復一年的操心勞累;“90後”研究生黃文秀生前任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委宣傳部副科長、派駐樂業縣新化鎮百坭村第一書記,從百色返回樂業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職,年僅30歲,正是青春年華,卻為了脱貧攻堅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事蹟感人涕下、催人奮進,而這個圓被圓滿地拼出來也是給他們的一塊大大的獎牌,是他們奮鬥成果的歷史見證。

“圓”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諾,兑現給億萬萬中國人民。習近平總書記代表黨向全國人民莊嚴承諾,將在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4年,全國832個貧困縣名單公佈,涉及22個省區市。其中,貧困縣覆蓋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區74個縣都是貧困縣。當時,全國貧困縣的面積總和佔國土面積一半,全國大約每三個縣中就有一個是貧困縣,完全沒有貧困縣的省份只有9個。從2016年開始,我國貧困縣逐年脱貧,退出數量在2019年達到峯值。連續7年來,我國每年減貧人口都在10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9899萬人減至2019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降至0.6%。今年初,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2019年底未摘帽的52個貧困縣實施掛牌督戰。截至11月23日,這52個縣全部脱貧摘帽,由此這份莊嚴承諾得以兑現,讓億萬中華兒女看到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的蓬勃發展,以及為人民服務的堅定決心。

“圓”是一個亮堂堂的句號,昭示着新時代下一篇章。脱貧攻堅取得歷史性成果,脱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五千五百七十五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脱貧,“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累累碩果振奮人心,壯闊藍圖催人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社會主義中國將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脱貧攻堅的這個“圓”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畫上一個小小句號、一個亮堂堂的句號,新時代下一篇章邁向2035年初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基層開啟鄉村振興的號角吹響,這讓千千萬萬脱貧人充滿鬥志,也讓億萬萬中華兒女看到了在我們黨的正確領導下,中國飛躍式的發展。偉大藍圖已經繪就,我們將以更加高亢的姿態迎接下一篇章,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大圓”,拼搏奮鬥。

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

脱貧攻堅一直是這兩年來的熱門創作題材,但如何將這一宏大的主題講述得生動接地氣,贏得觀眾的喜愛,《山海情》給出了答案。據“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山海情》首周每日平均綜合收視率達1.340%,次周收視穩步上漲,東方衞視、北京衞視、浙江衞視播出的配音版的電視平台綜合收視率達到1.466%。

作為觀眾喜愛的主流作品,《山海情》融合了扶貧和搬遷兩大話題,故事厚重宏大卻又真實具體,反映時代變遷,緊貼時代脈搏。創作者們用一顆顆赤誠之心和對這片土地的愛完成了這部作品。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金科表示:“《山海情》講的是真實的寧夏故事,展現的是閩寧攜手的壯美史詩,該劇播出近半個月以來,寧夏颳起一股‘山海風’,當地人民熱議劇情,感懷歲月,致敬時代。”一位經歷過艱苦生活的寧夏觀眾飽含深情地評價:“《山海情》不刻意拔高主題、不空喊口號、不撒狗血賣慘,用真實的故事,展現人們的奮鬥精神、奉獻精神,讓人看到了希望。”

立足於宏觀的主題,《山海情》也關注到微觀的情感與人物的成長,細緻到父子情、兄弟情、愛情、友情、師生情與村民鄉情等,挖掘出了更多人性的共鳴,這也是《山海情》能夠在眾多脱貧劇中脱穎而出的重要原因。《山海情》收官後,不同年齡層、不同成長經歷的觀眾們都表達了對劇集的認可與讚許,可以説,這部劇也打破了家庭代際。追劇的觀眾中有很多年輕人,他們喜歡這部劇的土味和質樸,喜歡大西北的蒼涼與遼闊,喜歡那裏樸實厚道的人民。不少90後、00後觀眾在網上留言説,“熱依扎飾演的水花一秒鐘就讓我鼻酸想哭”。

《山海情》緊貼時代脈搏,把好故事講進了人們的心坎兒裏,該劇在播出期間與觀眾形成了良好的互動。不少觀眾觀劇後還成了“精神村民”,許多人説:“看村民們種出蘑菇時,我開心得就像我自己種出來似的!天天操心他們蘑菇賣不賣得出去。”

從劇中汲取的價值觀和精神力量同時也激勵着現實生活,有網友寫道,“我有朋友在一線扶貧,看起來蒼老很多,看了這部劇才意識到,扶貧幹部付出了太多艱辛,我為有這樣的朋友驕傲”“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為老師,希望能像《山海情》裏的白老師一樣好”“現在銀西高鐵開通,甜羅高速也要通車了,家鄉大西北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

黨員幹部關於《山海情》觀後感

 

近日,追了一部熱播劇——《山海情》。該劇講述了20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地區的移民們,在福建援寧羣體的幫助下,努力拼搏、艱苦奮鬥,將風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劇中揭示了現實矛盾,戳中了貧窮痛點,都直擊人心,激發普遍的共情。《山海情》中演員們以“灰頭土臉”演繹出複雜且細膩的人物情感,表達出移民們嚮往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當我看到水花強忍淚水,被迫嫁人,眼眶驟然湧上淚意,這一幕何嘗不是貧瘠地區女子婚嫁命運的縮影,因“窮”而無可奈何,令人莫名心疼。而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東西協作對口幫扶,西海固的人民羣眾用自強不息拔掉窮根,改變命運,過上幸福生活。隨着劇情的推進,一股暖意湧上心頭化為眼眶中的温熱,我為劇中堅強不息的移民們、默默奉獻的扶貧幹部們所感動,他們用最土的方式訴説着最幸福的故事。

“再窮,也不能把骨頭窮沒了”,“土味”移民們心中有“夢想”,不畏艱難,艱苦創業奮鬥。

“一嘴沙子、一臉塵土”,“兄弟三人只有一條褲子,誰出門誰穿”,自然環境惡劣得令人難以想象,生活基本條件更無法滿足。劇中所還原的生活狀況,連生活質量的資格都談不上,可就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湧泉村吊莊户們開荒拓土、新建家園。這其中有善良、樂觀的水花,她不斷努力向前,使勁想把日子過好。這其中還有敢為人先的馬得寶,帶頭建大棚、種菇致富,在苦幹、實幹中擺脱貧窮......他們是貧瘠土地上打不敗、摧不垮的堅強者,他們是有着堅韌不拔的意志、毅力的普通奮鬥者,他們是脱貧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拼搏者。

拔掉窮根,不代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吃老本。“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人民羣眾的奮鬥史還在繼續書寫,還將接續用勤勞雙手“幹”出更好的生活,還將接續靠拼搏奮鬥精神“拼”出更好的未來。

“有奔頭就不算苦”,“土氣”幹部眼裏有“希望”,主動擔當,矢志拼搏奮鬥。

“這裏沒有電、沒有水、沒有路”,“這裏是一望無際的黃沙戈壁”,劇中動員吊莊户搬到銀川附近的平原後,一個個難題接踵而來,但他們勇於擔當、攻擊克難。以馬得福為代表的扶貧幹部堅守初心,敢啃扶貧這塊“硬骨頭”,做好政策宣講工作,激發起村民走出貧困的內生動力,凝聚起村民的強大力量,共同打贏脱貧攻堅戰。以凌教授為代表的專家,不求名利,體諒百姓疾苦,一心一意幫助村民發展菌草產業,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市場難關,實現脱貧致富......他們是一心為民、任勞任怨孺子牛,他們是勇於創新、拼搏奮鬥拓荒牛,他們是艱苦奮鬥、勤勞肯幹老黃牛。

電視劇可以有結局,但生活沒有。“美好藍圖不是喊出來、等出來的,而是幹出來、拼出來的。”新一代黨員幹部應接過接力棒,從前輩手中接過屬於新一代的責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用智慧、才情、熱血鑄就新的輝煌。

《山海情》是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開年大戲。2021年,新的一年還有新的挑戰,黨員幹部應強化責任再啟征程、再立新功,在接續奮鬥中奏響時代最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