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南京南京》觀後感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3.06W
南京大屠殺已經過去70餘年了,《南京!南京!》影片上映時,久違的黑白畫面依然清晰地挖掘出人們記憶深處的沉澱。這次與以往的紀錄片或者電視不同,我們看到了一個全新視角的戰爭和屠殺。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南京南京》觀後感3篇。以供參考。
  
關於《南京南京》觀後感3篇

《南京南京》觀後感1
  
  最近心情比較亂,選擇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南京!南京》來撫慰下自己的心靈,因為人總是不知道滿足的動物,永遠都有永無休止的慾望!
  
  選擇這部片子,是因為我記得在北京軍事博物館內我永遠記得那個被慘遭殺害的中國人民的頭顱骨,那天冷冷清清,我一個人衣服單薄,面對城市的喧囂,我選擇去銘記歷史,一個人穿梭在展覽館的陳列窗前,當我拿着筆一一記下歷史的印記,我太想知道到底是怎樣的慘痛經歷才使一個民族站了起來,我想找到答案,望着那一件件陳列的物品我不禁肅然起敬,其實我更想看的是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因為在小的時候731部隊的電影給了我幼小的心裏以震撼,可是來到那個展區的時候我不禁有些失望,一箇中國民族最不應該遺忘的歷史教訓,一次屠殺30萬人的事實,卻區區一個小小的展位,我還記得我望着那代表三十萬死者的唯一的頭顱骨,出神的凝望,鼻子酸酸的,眼淚在眼睛裏打轉,視線模糊……高大空曠的博物館人很少,加上室內陰涼,我瑟瑟的發抖,不知道是心靈上還是身體上的顫抖。
  
  剛剛看完這部片子,被開頭晃來晃去的鏡頭弄的頭暈,視線找不到一個落腳點,黑白的片子叫人的心感覺蒼白無力,終於看到劉燁那稜角分明,帥氣俊朗的側臉,與敵人周旋,但是最後還是成為俘虜,即使他高大偉岸的身軀站在那裏是那麼的威武,但是我知道無論怎樣,憑他一個人也是無法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樑,當我看到眼淚滑過他的臉頰的時候,我真的想為他擦拭那滴淚,那滴為祖國,為人民的惋惜之淚,流進了每個人的心中,酸遍了我的全身。
  
  劉燁的死只是一個剛剛開始的鋪墊,這個故事開始拉開帷幕,接着是那羣女人,被拉去做慰安婦,她們在那樣的世界裏,變得沒有地位,甚至活得不如死去的人幸福,當上百名婦女舉手自願犧牲自己做慰安婦,為安全區的民眾換取過冬的物資那個震撼人心的場面。每一隻上揚的手,都像一支灼灼撲動的火炬,放射出民族尊嚴的光輝。每一個舉手的婦女,燃燒自我,救助他人,令70多年後的我們動容、驚心、淚流滿面。我有感於那位美麗的江小姐,是她第一個舉手,也就是她反對剪掉頭髮,是的她要做一個女人,一個美麗的女人,她不要被剝奪美的權利,當我看到一個女人為捍衞自己容顏而如此的堅決的時候,我不禁為她折服。她是最美的!這裏還有一位女人,姜淑雲,她為了多救一些人,而被抓,那我聽到那句堅決的“殺了我”我知道她是一位早就蔑視死亡的英雄。
  
  這部影片同時塑造了,德國人和他的祕書唐先生一家,他們都上演了悲劇,不管這部影片把這些外國人的地位塑造的很低,我感覺有些不可理解,但是當我看到那個德國老頭回國的一幕時,還是差點掉下了眼淚,那個鬍子花白的老先生,在離開了這片不屬於他的土地時,很多人感覺失去了唯一的精神支柱,又在一次的在那死氣沉沉麻木不仁的臉上顯示出了久違的波瀾情緒,他們似乎經歷了太久的悲傷,但是這一次觸動了他們,他們撕心裂肺的阻止老人的離去,這位老人再即將上車的時候,竟然雙膝下跪……此時我再想,真正對不起這羣老百姓的,真正應該下跪的應該是誰呢?當唐先生與太太的手緊緊抓在一起,又被唐先生毅然鬆開的一瞬間,我頓時明白,其實他是放棄了生的機會,或許他殘存着一點對於生命的唾棄,或者他想試圖挽救一個生命,代價是慘重的生死離別,或許是對親人小妹的一絲牽掛?在他那樣的文人死的時候卻似乎又顯示出了大義凜然的風範,是的,由於親眼目睹女兒的死,他驚醒了,不再對日本人在有一絲的僥倖,他只説了一句“我老婆懷孕了”是的,即使他死了,他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還活着!
  
  結尾處以一個日本人角川的自殺終結,其實全影片都是他貫穿始終的,那憂鬱的眼神或許很少讓人聯想到他是一名屠殺者,但是與這眼神不對稱的是他自己的言行,沒有捍衞他自己眼神影射出來的靈魂,除了最後親手殺了姜淑雲之外,在死前放走兩個中國人,他沒有做過什麼對得起中國人的事,但是導演還是塑造了這樣一個在戰爭中掙扎在崩潰邊緣的日本人,或許是為了突出那句主題“活着比死更加艱難吧”,他也是戰爭的犧牲品,我除了對他那雙憂鬱的眼睛產生同情之外,沒有太多感受,或許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沒有喪盡天良吧,或許他還是個重感情的男人吧。從他的哭泣和那聲槍響中,還是換回了好多人的同情。
  
  在對於死難者的悲慘的經歷同情和對於遭遇的氣氛產生的同時,影片最後設計了一點陽光的味道,那個可愛的小豆子,那個兩個小虎牙的小男孩活了下來,和他一個的憨厚男人,受了角川的幫助,那個看着死人不會眨一下眼睛的不足一米高的孩子,看到了整個屠殺的經過,也成為了歷史的見證人,是的,他還活着。這樣繁重的精神壓力下他重獲生命,他的生命顯得那麼珍貴,那麼來之不易。
  
  南京,南京,反覆的句式,起了強調的作用!導演到底在強調什麼那?慢慢感悟……
  
《南京南京》觀後感2
  
  所謂立意,往往是一部藝術作品的靈魂,是一部作品所希望表達出來的內在含義,立意高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格調高下,《南京!南京!》從一個日本兵的`眼中來觀察這個戰爭,通過戰爭的表現,去挖掘戰爭的實質:一個施暴者尚有痛苦和崩潰,那麼受害者的痛苦更有多少呢?  假若是從一個受難者角度來看這場戰爭,我們是不是會被悲情所纏繞,被屈辱所充滿,忘卻對戰爭本身的反思呢?影片通過表現施暴者的痛苦、絕望、崩潰,反差形容受害者的極度痛苦和災難。
  
  第一次拿着刺刀刺死手無寸鐵的人,會有緊張和不適,當看到屍橫遍野,習以為常以後,神經麻木了,殺人變成了一種習慣。但總有醒來的人,總有麻木後醒來的時候,看到人如此輕易的被殺死,對人生存的意義便會開始懷疑,這個人類固有的道德力量雖然弱小,但尚未泯滅。
  
  “活着比死難受”角川自殺前跟自己同僚的最後一句話,反映出一個普通人在戰爭機器的驅動下,草菅人命後對生命的反思。
  
  如果説,它僅僅是掀開陳年的傷疤,僅僅是在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僅僅停留在展現三十年代末中國人不堪忍受的屈辱,那麼,電影在立意方面便容易出現缺失
  
  然而所幸的是,這部片子的導演恰好在立意和新意方面表現翹楚,令人回味,將這部悲情作品昇華到了新的高度,用新的視角俯瞰了這個歷史的劇痛:我們不再停留在控訴和仇恨的層面,我們不再膠着在屈辱和反抗上面,我們從人性的內在良知面前重新看到人類自身道德的力量,正如小豆子生生不息的頑強生命力,人類的道德的力量雖然弱小,卻始終活着,並希望有一天強大起來,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拒絕所有的戰爭!拒絕所有的殘暴!
  
《南京南京》觀後感3
  
  沉重的心境溢於言表。以往那一部震撼的電影《南京》還歷歷在目,而這部《南京!南京!》給我的更深的感慨。兩個突兀的感歎號!屈辱,憤怒,心痛,已無法傾訴我心底的聲音。振聾發聵的影片將戰爭的醜陋在腦漿崩裂的那一刻畢現無疑。強權,這種罪行,是人類的恥辱。
  
  《南京南京》不可避免的點燃中華民族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1937年,30萬中國人被屠殺,國殤,2009年,《南京南京》重啟了這段傷痛記憶,我們不能沒有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我想,這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不二法門。
  
  血淋淋的黑白色,聽到的是寂靜中的槍炮聲!日本人進城了,中國的大部隊開始逃跑,陸劍雄和他零零落落幾個不甘投降的弟兄手挽手地組成一堵人牆,阻止逃兵的去路,他們不肯投降,一向在城裏偷襲日軍,直到一個個死去。日本人説:你們中國軍人真是厲害,我們進入南京城後,四處都是冷槍,我們不的不把很多建築物都炸平,可是沒有一個人走出來!不屈與堅韌的因子一向存活在中華民族兒女的血性之中,極端環境下的反抗,是所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的中國人用鮮血和犧牲構築的中國精神。
  
  歷史能夠寬恕,但不能遺忘。
  
  對於那樣一段歷史,已經成為了整個民族的死結,不是誰想顛倒和抹殺就能顛倒和抹殺的,但想要記住同樣不容。一種空洞的仇恨,沒有能夠附着的支點,這場屠殺已經離去了72年,當初倖存的人們也逐漸被時間帶走,但我期望那些鮮血淋漓的傷口不要隨之消亡,我們未必需要一部片子來激起某種仇恨,然後去手刃仇人。最好的方式,不是哭訴,不是煽動,而是展示,還原那些被遺忘或者被忽視的點滴細節,然後讓看到的之後人叩問自我的心,至於會得到什麼樣的迴響,傷痛不能被繼承,更不能被強行灌輸,只能靠自我去直面,哪怕你看到的是一部被複原的電影,只要它夠真誠。

Tags:觀後感 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