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當人們欣賞完一部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觀後感,大家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可以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7篇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1

從望月興歎到飛船登月,從浮想聯翩到身臨其境,神七載着中國人的希望與理想再次履步。“五、四、三、二、一、發射!”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時刻,全國人民屏住呼吸,觀看着神七飛向天空,隨後便是一陣熱烈的歡呼。

2008年9月27日16時30分,我至今還記得這一偉大時刻,翟志剛首次出艙行動,全國人民頓時拍手歡呼,他是中國行走太空的第一人,他在月球上印下的這一看不見的足跡,必將成為激勵後人前進的動力。當他手中拿着五星紅旗,在月球上向全國人民招手時,我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翟志剛、劉伯明這兩位出自鶴城的航天英雄是我們鶴城人民的驕傲,也是全中國人民的驕傲,他們的成功凝聚了自己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磨練,他們的偉大壯舉將在歷寫下光輝的一頁。

翟志剛、劉伯明這兩位出自鶴城的航天英雄成功登天激發了我想當航天飛行員的夢想,古老的疆土英雄輩出,今天正崛起一代新人,長大的我將接過航天的接力棒,帶着五星紅旗承載着中國研製的最新飛船飛藍天。月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將留下我的足跡,五星紅旗將永遠飄揚在太空。

曾幾何時,中國是一個航天事業落後的國家,而今天神一至神七的發射不僅昭示着我國航天事業正在騰飛,更向世界人民昭示着中華民族未曾消沉,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越來越強烈,我們為有這樣的國家而驕傲。

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以翟志剛、劉伯明為榜樣,發奮圖強,報效祖國。浩瀚的宇宙神祕無限,飛天的夢想千年不斷,讓我們的飛船越飛越遠,探索宇宙的更多奧祕。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2

偉大的事業孕育了偉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峯的偉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頑強的意志和傑出的智慧,鑄就了載人航天精神。這就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

生活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遠平坦的。每個人,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和挫折。我們必須要在挫折和困難中奮起。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別能戰鬥和特別能幹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

團結就是力量,是治國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試想,一個集體,如果內部不團結,還出現分歧的話,那這個集體會強大嗎?不止這樣,一些有圖搞破壞的人,在這個時候大力進攻,那損失更是不堪設想。

科學與人文並舉。從小,這一句老話就不斷地在我們的耳邊迴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但是,真正落實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認為,只要學會做人和文化知識就可以了,不用在學什麼科學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對一個強大的國家來説,是必不可少的。身為祖國的“花朵”的我們,不但要做到科學與人文並舉,還要做到規範與個性共存!

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巨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工,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有的同學,在生活中遇到了一點點的挫折,就對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覺得世界上什麼都不是好的。於是,就自尋短見,恨離人世。要知道,這個世界是非常美好的,我們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這美麗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無可改變的事實。就像航天人員要在嚴峻的環境中訓練一樣,那嚴峻的環境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那只有改變自己,去攻破這個難關。所以,我們不能因為一點點的挫折而放棄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環境中、在艱苦中、在困難中成長,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學習上也是如此。學習靠的不是小聰明,而是刻苦。讀書要用功,持之以恆地刻苦學習、鑽研,這才是學習上刻苦精神永遠美好的表現。

團結奮鬥培育了航天人奉獻的精神。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廣大航天工作者不論前方後方,不計名利得失,履行職責,堅守崗位,形成了強大合力。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大集體中,都為了一個共同目標——保護集體,就應該淡泊名利,不計較個人得失,甘於奉賢,團結一心,共創輝煌。“團結就是力量”,這是一股強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進的力量。有了這股力量,可以排除萬難,勇往向前,達到目標。大至世界全人類、國家,小至班集體、家庭,都要團結。

科學是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重要象徵。身為21世紀青少年的我們,必須要學好科學,熱愛科學,使用科學。科學與人文都需要我們同時高高地舉起。一個規範的學生,更是祖國的需求,是未來成就大事的人。科學與人文並舉,規範與個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學生的話語。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3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着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着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消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着陸。作為我國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着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着陸場成功着陸,實際着陸點與理論着陸點相差4.8公里。

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4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刻。神舟十三號載譽出征,由中國航天員組成飛行乘組逐夢蒼穹,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科技興國,航天築夢,寄託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切期盼,承載了中華民族富強繁榮的壯麗追求。神舟飛船揚帆再啟航、刺破蒼穹,彰顯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攀高峯、開拓創新、拼搏進取的精神品格。

航天夢,照亮中國科技興國路。全球關注,舉世仰望;星空璀璨,神舟閃耀。科技引領,神舟飛行,中國航天精神正是攻堅克難、創新創造、不求安逸、艱苦卓絕的精神寫照,照亮了中國科技興國路。2003年,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實現了中華民族魂牽夢繞的數千年飛天夢想。今天,神舟十三號載人航天飛船乘載三名航天員進入空間站開展為期三個月的工作,驗證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功能性能,驗證航天員長期駐留保障技術,驗證航天員與機械臂共同完成出艙活動及艙外操作的能力,檢驗東風着陸場的搜索回收能力等多項科學研究成果。神舟十三號必將圓滿完成所有的既定目標和重大任務,在浩瀚無邊的星空激揚中華民族的夢想,高擎起光彩奪目的五星紅旗,彰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追求理想的血脈基因,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奏響宇宙強音。

復興夢,照亮中國全面振興路。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新局、走穩征程,以神舟出征為象徵和指引,中華民族必將能夠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航天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脱貧攻堅精神等匯聚起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激勵着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羣眾建功立業、接續奮鬥、矢志不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也將在我們的努力下一步步成為現實,成為彪炳史冊的千古奇蹟。

中國夢,照亮中國繁榮富強路。中國夢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實現祖國統一,推動建設和諧世界,構成了中國夢的總體輪廓。實現中國夢,人民充分享有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權利,更加富足、平等、愉快、自由、安全。人民嚮往中國夢,中國夢是14億中國人的共同理想信念,是夢寐以求的幸福夢,是凝聚全民族全社會、凝聚全體中華兒女至高無上的旗幟。全國各族人民心中有夢、腳下有路,腳踏實地、埋頭苦幹,就能夠用14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起強大的磅礴力量。全體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堅定理想信念,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傾聽人民呼聲、迴應人民期待,永葆共產黨人政治本色,帶領人民為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偉大事業都成於實幹”。中華民族對宇宙由來已久的嚮往,終將在星空寫下無可替代的精彩一筆。這是一次偉大的出征,凝聚了億萬中華兒女航天強國的夢想,進一步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5

每個人都有一種想當的職業,有些人想當醫生;有些人想當歌手;有些人想當作家,而我想當的卻是一位宇航員。

我來到航天發射中心,,要參加親少年的航天之旅,楊麗偉叔叔親自接我上飛船。在楊利偉叔叔的帶領下,我來到了發射大廳。楊叔叔指着大廳中央一艘紅色的飛船説,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用來開向宇宙的飛船。這艘飛船就像一面我們中國的五星紅旗。“整面旗”都是紅色的,“旗”上有一顆大星星,它是一扇大窗,還有一些小星星,它們是一些小窗,楊叔叔按了一下一下發射開關,“嘀”的一聲,駕駛艙的艙門打開了,我與揚叔叔一起登上飛船。“艙門已經關閉了,快點繫上安全帶,飛船要出發了。”這時,我感覺飛船晃了一下,飛船啟動了。我既傷心又興奮,傷心的是我要暫時離開我的祖國,還有我那温馨的家了,興奮的是我可以飽覽宇宙美麗的景色。

飛船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窗外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從我們身邊飛過。“月球馬上要到了,趕快穿上艙外宇航服。”楊叔叔説。在楊叔叔的幫助下,我順利地穿上了宇航服,我歡呼地跑出船艙:“哈哈,我是第一個到達月球的中國人。”楊叔叔説:“咦,你確定嗎?好像我才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中國人吧?”“啊呀,楊叔叔,你看我,把您這麼偉大的人物給忘了。”我説,“楊叔叔,我們下一站要去哪啊兒啊?”“下一站啊,,下一站便是“火星哥哥”的來處,火星。”“哇,“火星哥哥”,我的偶像,我要做第一個到達火星的中國人。”火星到達之後,我立即衝出船艙,眺望遠處:“哇,原來火星是這樣的啊,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一次,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了啊。”

這時,我便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的耳邊講起了話來,“説什麼夢話呢,什麼火星、土星、水星的。太陽都曬屁股了,還不起牀。”我醒了過來,對媽媽説:“媽媽,你在幹嘛呢?我還要去水星呢!”“水星?哦,我還土星呢!別磨蹭了,趕快起牀吃早飯吧。”哦,原來是一場夢啊。

你別看我是個小女孩,但是我對宇宙瞭解的很多呢,比如説:太陽是一個大家庭、九星聯珠、浩瀚的宇宙、外星人啊等等,這些都是我感興趣的問題。所以,我決定以後要好好的保護眼睛,長大後做一名名副其實的宇航員。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6

楊利偉叔叔上太空這件事使我很震撼,我覺得太空一直是個謎,我真想去看看。

有一天,我穿越時空隧道,來到了太空。我感到十分慶幸,我發現,我是一名太空醫生,專門給各個星球治病的。通過研究地球,我認識了地球,發現在它周圍被好多垃圾包圍着,通過我和其他太空醫生的研究,我們發現地球得了一種“怪病”,這種病很難醫治,我們決定找一下“怪病”的根源。

通過研究,我們終於找到了原因,由於人類不斷污染環境,因此造成了這樣的情況:小河裏的水不斷受到大量的污染,變黑了,人們不斷砍伐樹木,森林的樹木不斷減少,空氣也越來越骯髒,造成氣候不正常,連氣候都異常了。北極的北極熊能過好嗎?南極的企鵝會過得安隱嗎?

看到這種情況,我很焦急,因為,不管怎樣,地球上面有我的祖國,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於是,我和其他醫生研究了三種藥方,第一種:“還原水”、第二種:“淨化液”、第三種:“地球保護散”。還原水的作用是:讓水森林等等資源都還原成沒有被污染的樣子、淨化液能讓被污染的打氣層迅速清潔、地球保護散能預防人類濫砍濫伐,只要人類一砍樹木,它就會發出警告。

我通過太空發射器把這三種藥撒入地球的每個角落。很快,地球恢復了原貌,變得生機勃勃。河流清澈見底,森林鬱鬱葱葱,空氣清新干淨……地球上的萬事萬物健康快樂地生長,大自然一片生機盎然,欣欣向榮。

2022航天精神思政大課觀後感篇7

飛天夢是強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特別的夢想、特別的精神,不可能有特別的業績。在載人航天工程建設實踐過程中,中國航天人所展現出來的精神特質,是一首史無前例的讚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銘記。2016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及參研參試人員代表時指出:“我們注重傳承優良傳統,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戈壁、浩瀚海洋,自然環境惡劣的駐訓場;白手起家、晚他國30多年起步,需要持續數十年的晝夜攻關;承受8倍於自身體重的重力、在與外界隔絕的狹小空間,獨自一人72小時不休息的抗疲勞抗寂寞訓練……然而,中國航天人沒有被嚇倒,他們咬緊牙關,一次次向艱難險阻發起進攻,一次次向生理和心理極限發起挑戰。承擔載人航天大地測量任務的單位,他們的足跡甚至遍佈“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魔鬼城”羅布泊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區”。對他們而言,只要任務有需要,就沒有抵達不了的地方,“一切為了任務,一切為了勝利”是他們吃苦受累、向死而生的唯一目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是繼“兩彈一星”後中國航天領域迄今為止規模最龐大、系統最複雜、技術難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嚴和風險挑戰最大的重點工程。中國航天人無數次以戰鬥的狀態和戰鬥員的雄姿,創造奇蹟。2000年12月,神舟二號發射的前10天,火箭意外被撞。年過六旬的總指揮黃春平、總師劉竹生親自爬上11層平台,一層一層仔細查看,20多個小時沒有閤眼,嗓子已經講不出話來,但經過嚴密診斷後,憑着過硬的本領,他們斬釘截鐵地作出了抉擇:“按計劃1月10日組織發射!”4天之後,一份長達50餘頁的報告《碰撞後火箭受損結果分析及處理措施》有理有據地給出了“可以正常發射”的結論。於是,火箭又重新聳立在發射塔架旁,並於2001年1月10日把神舟二號飛船如期、成功地送上太空。像這類的“特別”戰鬥和“特別”戰鬥員,在中國載人航天的隊伍裏不勝枚舉,王永志、戚發韌、袁家軍等,他們每一個人都能講出無數個生動的戰鬥故事。

中國載人航天之路是一條建立在完全獨立自主基礎上的自主創新道路。為了確保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後發優勢,我們在飛船設計、火箭改進、軌道控制、空間應用、測控通信、航天員訓練、發射場和着陸場等方案論證設計中,一開始就瞄準世界一流,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裏。面對眾多全新領域和尖端課題,廣大科技工作者知難而進、鍥而不捨,勤於探索、勇於創新,攻克了飛船研製、運載火箭的高可靠性、軌道控制、飛船返回等國際宇航界公認的尖端課題,不僅獲得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關鍵技術,而且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國載人航天工程要求的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展示了中國航天人卓越的攻關能力和創新能力。

載人航天是用生命去探險、用軀體去鋪路的神聖事業。從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來看,航天員從選擇這份使命那一刻開始,就始終與巨大風險、考驗為伴。據統計,目前世界上共有540多名航天員,其中27人在執行任務或訓練時罹難。2003年2月1日,正值中國航天員大隊選拔首飛梯隊的關鍵時刻,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重返地面過程中突然解體,7名宇航員全部罹難。當時,大家都為中國航天員的心理承受能力感到擔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航天員大隊黨支部收到了全部參訓的14名備選宇航員遞交的請戰書,他們表達了一個共同心聲:“再大的風險也動搖不了我們征服太空的決心。”一致要求爭當首飛第一人。最後,楊利偉脱穎而出,於2003年10月15日英勇出征,在神舟五號飛船上他經歷了“驚魂26秒”的生死考驗。2008年9月,景海鵬與戰友在太空執行神舟七號飛行任務時,曾經連續出現過兩個意外情況。2016年11月11日凌晨零時10分,景海鵬在執行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任務時,險情再次發生。但每一次,他們都能坦然面對、沉着處置。在“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主持人直率地問景海鵬:“你們在執行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時,有沒有想過有可能回不來?”景海鵬回答:“對於我們航天員來説,使命重於生命。即使我們回不來,也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正是由於在航天人心中祖國的分量最重、人民的利益最大,他們才能始終以報效祖國、成就航天事業為最高榮譽,中國的載人航天之路,才能鑄就輝煌、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