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參考範文3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67W

記者是什麼?有人説,記者是份體面的工作,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好記者講好故事講述他們在踐行“四力”新聞採訪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11月8號是記者節,觀看“好記者講好故事”後你有什麼感受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參考範文3篇,以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參考範文3篇

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1

2020年是脱貧攻堅的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中華民族“千年夢想”即將在最後衝刺中成為現實。衝鋒號已經吹響,全面打贏脱貧攻堅戰已進入決戰決勝“倒計時”。黨員幹部要自覺錘鍊“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聞令而動、動之能戰、戰之必勝,用實際行動書寫脱貧攻堅新的光榮與夢想。

錘鍊“腳力”量大地,闊步向前“勇擔當”。打贏脱貧攻堅戰是一項艱鉅的政治任務,關係到中華民族振興偉業能否最終實現的戰略保障。黨員幹部腳上沾的泥土與露珠,額頭上的汗水與雨水,彰顯着我們黨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脱貧攻堅成績單。黨員幹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覺悟,做好吃大苦耐大勞的思想準備,堅決服從中央決策部署,保持清醒頭腦,錘鍊“腳力”硬功,闊步向前“跑起來”準備啃“硬骨頭”,做到哪裏有困難哪裏就有黨員幹部身影,哪裏有需要哪裏就是黨員幹部擔當作為的主陣地。堅持用腳步丈量土地的初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的韌勁,堅定“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信心,不等待、不觀望,堅定腳步真向前,勇於擔當敢作為,把準為民服務方向,真正甩開膀子、邁開步子,幹出實績、幹出口碑、幹出樣子,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用實實在在的成效向黨和人民交出合格答卷。

錘鍊“眼力”勤觀察,瞄準差距“補短板”。習近平主席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強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打贏脱貧攻堅戰最重要的是精準識別貧困中的短板,打牢脱貧的基礎。黨員幹部要錘鍊“眼力”,練就“火眼金睛”,找出脱貧攻堅的痛點難點重點,主動想辦法找對策,真正瞄準差距補短板,確保扶貧惠民政策落地生根。要牢記黨的羣眾路線,堅持把羣眾利益舉過頭頂,善於從貧困對象的穿着打扮、精神面貌、房屋院落、畜禽菜園等細節中勤於觀察,發現羣眾生活的難點痛點堵點,精準施策墊定脱貧攻堅的堅實基礎。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聽取基層羣眾的真實聲音,從根本上掌握致貧的原因,對症開好“藥方子”、拔掉“窮根子”,讓脱貧成效真正獲得羣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錘鍊“腦力”善思考,聚焦問題“想良策”。脱貧攻堅到了“啃硬骨頭”和“攻堅拔寨”的衝刺階段,不能有絲毫懈怠。脱貧攻堅如果浮在面上缺乏深入思考,搞不清真正的致貧原因,盲目套用別人經驗,運用“一個方子治百病”,就可能拔苗助長、越扶越貧,不但浪費人力物力財力,還會影響黨和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黨員幹部要錘鍊“腦力”,聚焦扶貧工作中發現的問題,開動腦筋深入思考,調動貧困羣眾的主觀能動性,同羣眾一起聚焦問題“想良策”,防止“幹部幹、羣眾看”,轉變思想觀念讓貧困羣眾變“要我脱貧”為“我要脱貧”。要懷揣“金鋼鑽”敢攬“瓷器活”,經常帶着問題向羣眾學習、向基層學習、向同行學習,思考研究管用的“好法子”,創新探索務實的“金點子”,在勤學善思中積極作為、真情作為、紮實作為、智慧作為,找準抓實中央要求與貧困地區的結合點和着力點,通過辛勤的付出讓貧困羣眾有收益、得實惠。

錘鍊“筆力”鼓鬥志,妙筆生花“樹典型”。榜樣是看得見的力量。榜樣可以感染引導扶貧幹部和貧困羣眾以先進典型為示範,積極投身脱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以新作為激發新氣象,給脱貧攻堅注入持久動力。黨員幹部要錘鍊“筆力”,注重在脱貧攻堅中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和典型,尤其在貧困户中樹立以脱貧致富典型的言行為標杆,培養貧困户自身脱貧的主動意識,凝聚向優秀典型看齊、勤勞致富的強大動力,在獲得外部“補血”力量的支持下,增強自我“造血”能力,不斷激發貧困户脱貧致富奔小康的精神力量,力爭徹底甩掉“窮帽子”,拔掉“窮根子”。要採取典型引領、技能培訓等措施,向貧困羣眾撰寫推送“致富經”“活典型”,送上精神套餐,不斷激發貧困羣眾的自我發展能力,引導和激勵貧困羣眾對照典型、學習典型、看齊典型,營造“勞動致富光榮、懶惰依賴可恥”的社會氛圍,匯聚起黨羣幹羣同心協力攻堅的力量源泉。

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2

接到這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任務後,我一直在想:今天這個場合我應該講什麼樣的故事?“好記者”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標準,但“好故事”應該有一個標準,那就是首先它能感動自己,其次這些故事能夠傳遞一種精神、一種正能量、一種能代表這個時代的東西,我覺得這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從業15年,一直工作在新聞一線,接觸了很多人,也看到了許多事,但是真正讓我刻骨銘心的一次採訪是2010年甘肅舟曲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現場。為期10多天的採訪讓我對生命的價值、人性的力量和媒體人的責任和擔當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010年8月8號凌晨,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作為甘肅廣電總枱廣播應急報道組成員,我於當天凌晨5點從蘭州出發。到達舟曲後,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呆了!整個縣城被幾百米寬的泥石流給“豁”開了個大口子,臨河建築的二樓以下全部被水浸泡,縣城很多街道塞滿了淤泥……

當天下午,在三眼峪泥石流救援現場,我採訪到了武警舟曲中隊副中隊長王偉。這位後來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武警軍官全家5口人遇難,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妻子和腹中還未出生的孩子。當晚那場罕見的山洪泥石流災害襲來時,王偉帶領戰友捨生忘死,第一時間奮力搶救出23名遇險羣眾,但是他卻沒能回去看看離他們救援地點僅有500多米的家。我採訪他時,這位七尺男兒幾度哽咽,採訪過程中他接到了陝西老家姐姐的電話。電話中,王偉一直叮囑姐姐,千萬不要讓媽媽知道,能瞞一天是一天。王偉告訴我,父母一直盼着能抱上孫子,妻子懷孕的時候就給孩子做了很多小衣服和虎頭鞋。母親心臟不好,他生怕老人知道後會受不了。王偉説的一句話至今讓我記憶猶新。他説:“當晚泥石流發生前我媳婦打給我的那個電話我沒有接到,這是我終身的遺憾,現在我手機24小時開機,真希望有一天手機會響起來,而電話那頭是我的家人。”説完他擦去眼淚,轉身又鑽進了身後的廢墟。

事後,我不止一次在想,從人性的角度、從感情的角度出發,如果他撇下正在呼救的鄉親,直接奔回家裏救援,畢竟只有500多米,那麼被他一趟趟背出來的可能就是他懷孕的妻子、他的岳父岳母。但是短短的500多米,王偉沒有邁出腳步。軍人的職責,讓他義無反顧地先搶救身邊的遇險羣眾。當時在現場指揮的甘南支隊的支隊長讓王偉下去休息,王偉説:“隊長,你就讓我在現場參與救援吧,能多救一個老百姓我心裏就好受一些……”

之後兩年我又先後3次採訪了王偉,其中有一次我和王偉一起去舟曲的追思園,1000多名遇難者的名字都刻在一面牆上,王偉妻子的名字在最下面一排,但是字體顏色和別的名字都有些不一樣了。後來我才知道,王偉一有空就來到這裏跟妻子説話,不停撫摸妻子的名字。鐵骨錚錚的背後是一份深深的男兒情懷……

舟曲縣月圓村,這是一個遭受了滅頂之災的村落,整個村莊被泥石流夷為一片平地。全村700多人,算上在外地打工和求學的,總共倖存59人。老黨員何建舟的妻子、兩個孩子以及哥嫂全家共8位親人遇難。他強忍悲痛帶領全村倖存羣眾衝上救災第一線。每天老何都玩命地幹,把自己累到麻木,累到躺下起不來為止。他説這樣才能暫時忘記失去親人的痛苦。一週後,在村委會的廢墟上,何建舟帶領入黨積極分子火線入黨,面向黨旗莊嚴宣誓時,在場的11名黨員全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們家家都有親人遇難。在現場我採訪了入黨積極分子李彥平,我問他為什麼要入黨?李彥平説:“沒別的,這些老黨員每天干的事我都看在眼裏,我想跟着他們幹!”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是卻道出了當時老百姓的心聲:“黨員永遠是災區羣眾的主心骨!”

在舟曲,我每天都被人性的光輝所感動,也被各種場景所震撼。在三眼峪,近2萬人的救援場面讓我震撼;在白龍江,爆破堰塞湖升起的巨大水牆讓我震撼;在縣城外,各種救援車輛排了十幾公里的場景讓我震撼。子弟兵的綠色、消防戰士的橙色、防疫人員的白色、特警的黑色、交通警察的藍色,還有國旗、黨旗、軍旗、團旗、黨員的袖章、志願者的絲帶這些在災區隨處可見的紅色,在這個時候顯得那麼鮮豔。在救災現場我看到了從蘭州趕來的回族羣眾,也見到了從甘南周邊縣區寺廟裏前來救災的藏族僧侶,還有那些每天來回奔波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志願者。

説到志願者,我給大家講述一個來自重慶的22歲志願者的故事。在舟曲,有一天已經凌晨1點多了,我寫完稿件去上衞生間,在走廊過道的一個角落裏坐着一位瘦弱的小夥子,地上鋪着兩張報紙,他卷着褲管、光着腳在那坐着。直覺告訴我他應該是個志願者,當我想採訪他時,小夥子很牴觸:“我剛到,什麼都沒幹,你別採訪我。”我説那你講講你是怎麼到舟曲的吧。小夥子告訴我,他來自重慶,是一個汽車廠的裝配工,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要去災區當志願者,家人極力反對沒有去成。2010年4月玉樹地震,他們的車到西寧又被勸返。小夥子説這次舟曲我一定要去志願者!他從網上約了7名同伴一同前往舟曲,當車行至四川北部時突遇暴雨,許多道路被沖毀,同行的7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小夥子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翻山!他走進大山一天一夜,繞過那段被沖毀的道路,然後又搭了6趟順車來到舟曲兩河口鎮。當時因為交通管制,非救援車輛不讓進城,小夥子就硬生生走了17公里走進了舟曲縣城。當晚我見到他時,他因為腳疼得睡不着,所以才坐在那裏。聽完他的敍述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們常説80後是垮掉的一代,90後是沒有長大的一代,可我想説的是,80後、90後一樣能挺起中國的脊樑!

當記者十幾年,地震、滑坡、泥石流、礦難、火災、毒氣泄露、暗訪……這些採訪我都是衝在第一線,常有朋友問我:你哪來那麼多的熱情?我覺得,首先我非常感謝記者這個職業,因為它給了我一個平台去接觸各種各樣的人,他們對生活的感悟,他們生命中的閃光點,都在滋養着我,讓我永遠懷着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偉大的時代,我也慶幸我從事了一個我非常摯愛的職業,今後再有任何急難險重的事情發生,我依然會義無反顧地衝上第一線,因為我是一名記者!

收看好記者講好故事節目的觀後感3

我覺得從此次《好記者講好故事》的節目中,我學到最多的就是如何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把新聞實事求是的報道出來。從節目的十個優秀記者的分享中,我看到了一個共同點,她們在分享她們的故事的時候,她們的眼裏都放着光,她們都很深情。我在想,她們在調查在採訪這個故事的時

候,她們應該都投入了自己百分百的精力和情感,她們都參與了其中,她們都引起了共鳴,她們都被感動了,因此她們才能説出來感動更多的人。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一個西藏電視台的記者澤仁拉姆,她在去採訪的途中險些遇難,險些為了新聞事業而犧牲,由此我能看出記者對採訪的態度和信

念,我也能領會到一個好記者所該有的擔當。其次,比較觸動我的是山東廣播電視台的崔真真記者,她提到了“融媒體”,是的!我們這個時代所需

要的人才就是這種全媒體型的人才,可發掘新聞線索,可聯繫,可採訪,可編寫,可報道,可錄像……一個人可以完成整個新聞的生產過程,我們這個時代需要這樣的全媒體人才。我對習近平所説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要求的理解,就是培養全媒體的全方位的新聞人才!而作為新聞專業大學生的我們,要努力學習新聞生產的一系列知識,多思考,多實踐,不怕苦,不怕累。真正做到眼睛能看,腦子能想,手能寫,肩能扛,腳能走。最後,我們要做人民的記者,用平實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新聞故事,深入老百姓,參與到老百姓之中,與老百姓引起共鳴,最後我們始終都要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都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