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影片《血戰湘江》觀後感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影片《血戰湘江》觀後感

影片《血戰湘江》觀後感

《血戰湘江》影片講述了1934年紅軍34師官兵付出巨大犧牲奮力掩護黨中央渡過湘江、成功突破封鎖的悲壯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血戰湘江》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血戰湘江》觀後感

電影《血戰湘江》終於上映,期待已久,自然不可錯過。可惜,附近的電影院排片超低,而且還有被包場,讓你無法選擇,於是只好來到七公里外的電影院觀賞,國產的戰爭電影實在是不應該受到這樣的禮遇。

看得出來,電影《血戰湘江》下了很大的功夫,和八一廠過去的戰爭電影風格區別不大,戰爭場面一絲不苟,相當認真。電影的主線非常清晰,就是毛主席在湘江戰役中的不斷抗爭,最終湘江戰役的慘敗導致了領導層思想的改變,通過了毛主席提出的方案,在通道及時轉兵,避免了第二次被包圍。

這部電影中我感覺耿樂扮演的耿飈非常神似,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後人。張一山扮演的李天佑實際上並不是很像,但是感覺張一山真的是卯足了勁在演。何健雖然台詞寫得很兇狠,但是實際上的何健還應該更加殺氣騰騰,的確,正如電影裏所説,他不僅殺了很多的革命者,還有他們的家屬,例如毛主席的夫人楊開慧。白崇禧的篇幅雖然不少,但是並沒有展示出他智慧的一面,在湘江戰役中,白崇禧還是很好的把握了戰役的主動權,避免了與紅軍鷸蚌相爭,讓蔣介石漁翁得利。周恩來演得相對來説很拘謹,與偉人風采有一定的差距,演員不是很放得開。蔣介石、楊開泰都塑造得比較表面化,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剖析,例如在知道主力紅軍渡過湘江之後,蔣介石會有縱虎歸山,後患無窮的感覺。電影雖然給的戲份有限,但是仍然需要深入挖掘角色的內心,才能打動觀眾。

這部電影和我預想的還是有差距的,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裏,要塞入太多的元素,必然會導致整部電影內容不清晰。如果是拍攝成三個小時的電影,應該會更加合適。

這部電影描述的場景主要集中三處:紅一軍團在林彪的領導下,打響覺山鋪狙擊戰,阻擋從全州沿桂黃公路南下的湘軍。紅三軍團在彭德懷領導下進行的光華鋪狙擊戰,全力阻擋從桂林沿桂黃公路北上的桂軍。還有一個重要的戰場,就是新圩狙擊戰,由李天佑師長指揮,防止桂軍將中央紅軍截斷。這三處主要的狙擊戰,在電影中均有表現,篇幅還不小。此外還有中央縱隊行軍,紅三十四師在楓樹腳狙擊桂軍。這些戰爭場面在電影中都表現得非常多,很詳細。只是感覺每次都靠字幕來提示,似乎需要更好的梳理一下。

作為一部戰爭電影,雖然受到篇幅的限制,但是仍然可以努力製作得更好,而不僅僅是槍彈橫飛的戰爭場面。這部電影有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戰爭的起因沒有介紹清楚,也就是缺少應該有的鋪墊。湘江戰役的起因非常清晰,蔣介石要在湘江合圍中央紅軍,調動50萬軍隊進行伏擊,毛主席與彭德懷,面對困境,曾經提出多套方案,但是被否決。李德的固執己見導致紅軍進入了包圍圈。

此外戰爭進行過程中的瞬息萬變和萬分驚險沒有得到很好的提現,紅軍陷入重重包圍本來無望突圍,但是因為瞬息萬變的戰機,尤其是紅軍進攻龍虎山,導致桂軍誤判後撤,湘江出現了防禦缺口,這在電影中沒有提現。林彪左權在指揮戰役的過程中,指揮部差一點被湘軍端了,這也沒有描寫。

桂軍、中央軍、湘軍之間矛盾重重,尤其是白崇禧,雖然是軍事天才,但是也要面對廣西貧瘠和兵力薄弱的窘境,對於他而言,防蔣甚於防共,也正是因為諸多的矛盾,才使國民黨沒有團結一致,在湘江戰役中沒有做到完勝紅軍,這些在電影中被弱化了,實在是可惜。

紅34師的命運在電影中有交代,但是顯然筆墨太少,實際上它的遭遇是撼動人心的,因為整個師團5000多人,被整建制打掉,讓人心痛,而師長的自殺是湘江戰役中的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可惜電影裏一筆帶過,過於倉促。還要再一次糾正一個錯誤,就是陳樹湘師長,不是扯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的,而是咬斷自己的腸子自殺,相當慘烈!

在電影中,整個湘江戰役的過程比較模糊,如果讓一位沒有研究過湘江戰役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他很難描述出前因後果,而湘江戰役複雜而分散的現場,都需要時間節點和地圖來輔助,否則看完之後會一頭霧水。

我從2009年5月開始研究湘江戰役,一直在構思這部戲的電影劇本,我的思路與目前看到的電影出入還是比較大的,對於戰爭題材電影的把握,八一廠還是延續了大決戰的風格,戰爭場面震撼,情節和人物刻畫簡單,我感覺挺遺憾的。2013年我曾寫過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因為受到場景限制,視覺縮小,主要描寫了白崇禧,陳樹湘,韓偉三個人物,所以我自己總覺得不夠滿意,一直期待着寫電影版劇本。2015-8底我還專門去了興安,去了光華鋪和腳山鋪兩個戰場實地考察,此外還去了三官堂,在界首的湘江邊,我站立了好久……因為我構思的電影劇本正是從這裏開始的,1949年11月,李天佑路過界首渡口,在此停留,他面對平靜流淌的湘江,思緒萬千,久久無法平靜……而話劇劇本《血戰湘江》則是從韓偉病危開始的,他去世前交代兒子京京要埋葬在閩西,讓兒子難以理解,因為韓偉將軍是湖北人,話劇最後的結尾是京京終於瞭解了父親的初衷,他安葬好自己的父親,決定和妻子再去湘江走一遍……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為何我對湘江戰役如此費心,實際上它有很多吸引我的元素:

首先,湘江戰役中勝負明顯,但是意義深遠,國民黨表面上贏了,大獲全勝,但是中央紅軍主力卻突圍了,僅僅15年後,紅軍就打回來了。紅軍可以説慘敗,出發時的8萬多人,剩下只有三萬多,但是這場失敗卻喚醒了領導層,尤其是一代偉人周恩來,更不計較個人得失,支持毛主席回到最高的軍事指揮層。而再度出山的毛主席力挽狂瀾,開始了他的軍事傳奇。

其次,這場戰役將星閃耀,國共雙方很多的著名將領都經歷了湘江戰役,例如:林彪、羅榮桓、聶榮臻、彭德懷、朱德、李天佑、耿彪、楊勇、楊成武、李聚奎、陳光、羅炳輝(電影《從奴隸到將軍》的原型)、張震、左權、韓偉、白崇禧、何健、劉建緒等等,他們經歷了慘痛的湘江戰役,各有得失。楊勇和楊成武都曾經在湘江戰役中負傷。

其次是戰役的瞬息萬變:戰機的成敗就只在轉瞬之間,如果紅一軍團能夠搶先佔領全州,那麼就可以保證紅軍安全渡江,可惜只是在猶豫之間,湘軍便迅速佔領全州,而且可以沿着桂黃公路直接南下,封堵湘江。最後紅軍從四個渡口過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此外,湘江戰役被掩埋了四十多年:也許是過於慘痛,也許是那麼的不堪回首,當事人都很少提到湘江戰役,以至於八十年代之前,很少有資料記載這場戰役,直到八十年代初,才漸漸披露。

不少將領後來都寫了回憶錄或者回憶的文章,例如之前提到的李天佑,就曾經寫過回憶文章,耿飈也和電影中描寫的一樣,雖然患有瘧疾,但是一樣拿起大刀與湘軍肉搏。還有張震也寫了回憶湘江戰役的文章,這些文章至今讀來都感覺相當悲壯,讓人久久難以平靜……

因為血戰湘江過於悲壯,在製作完《血戰湘江》PPT之後,我拒絕了其他網友的邀請,他們曾經約我一起再研究皖南事變或者西路軍,我想一個人的人生所能承載的痛苦還是有限的,就把其他戰役的研究工作交給更多的有心人去完成吧。

當然我也有一個心願,希望有朝一日,將話劇版的劇本《血戰湘江》認真修改好,然後公開給高校劇社去排練和演出,這部戲寫作之初就考慮到了高校話劇低成本的特點,只是我一直想寫得更好。

電影《血戰湘江》對於我而言,是一個很多年來的期待,用電影來展現這段悲壯的歷史,是非常合適的,它凝聚了無數電影工作者的心血,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誠摯地希望院線能認真對待這樣一部心血作品,好好地做好它的發行工作。

漫漫長征路,滴滴紅軍血。日落寒霜起,湘江血染紅。

最後,讓我們再一次對犧牲在湘江戰役中的烈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血戰湘江》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一場影片《血戰湘江》,“哪怕經歷人間湘江!”這是紅軍戰士們鏗鏘有力,以生命寫下的誓言。經煉獄,也要堅決服從命令,保衞黨中央,保衞毛主席,渡過軍戰士們那勇敢而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這部影片是講述了82年前的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軍戰士在興安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渡過湘江。但是紅軍戰士們也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鋭減至3萬餘人。這麼慘重的代價真令我們悲哀。

這部影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鏡頭是:鄉親們去送東西給紅軍戰士們吃,還説等他們回來過大年。但是卻犧牲了這麼多人。這一個鏡頭是令人感動,也是令我流淚了。

我非常敬佩那些紅軍戰士們,他們不怕犧牲的與日本鬼子拼命,他們吃的是乾糧,而且睡也沒睡好,就只能休息幾小時就又要與日本鬼子打起來,我們的紅軍戰士就算敵人開着坦克來攻擊紅軍戰士們,但他們都不會怕死而半途而廢,而是把命都搭上去了。

看着他們戰爭的場面,看着他們一個個被敵人攻擊的場面,那鮮血……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有美食吃,有衣服穿,還有漂亮的房子住,而紅軍們呢,整天為了戰爭而奮鬥。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後要報答祖國,報答父母。

觀看完《血戰湘江》後,我感到那偉大的戰士們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無堅不摧,艱苦卓絕的集中體現,增強了我們對唯心的高度自信。

《血戰湘江》觀後感

去年大火的《血戰鋼鋸嶺》,確實是近年來戰爭題材中的優秀作品,戰爭的殘酷、人性的反轉、善與惡的交織、生與死的洗禮……觀眾們隨着影片彷彿穿越時空隧道,重回到二戰的主戰場,重温沖繩戰場的慘烈一役。而正在全國影院熱映的《血戰湘江》,從戰爭的慘烈程度上來看,並不亞於《血戰鋼鋸嶺》,偏寫實的風格、硬碰硬的對戰模式、全程無尿點的戰爭場景,把炮火帶進了影院,把硝煙帶出了銀幕,真實殘酷的呈現了紅軍在生死存亡之際的關鍵一戰。

不同於一般的國產戰爭題材,影片不僅注重真實的展現戰爭場景,更注重刻畫人物內心的同時。從張一山誇張的表情、從保劍鋒滿臉是泥的表情中,看得出戰爭的殘酷。電影還刻畫了四種不同形式的戰爭場面,有硝煙瀰漫的陣地戰、慘烈無比的肉搏戰,還有意志比拼的牽制戰、緊張激烈的遭遇戰等,喜愛軍事題材的影迷們絕對感覺夠硬。

《血戰湘江》真實再現“湘江戰役”中的新圩之戰、界首之戰、覺山之戰等,所以可能會顯得有些主旋律。但是全片節奏簡單、明快,戰爭場景從始至終貫穿全片,無論是開場的炮火紛飛、屍橫遍野的慘烈場面,還是悲情的界首阻擊戰,其他在敵人的包圍圈中奮力突圍、冒死度江等場景,幾場大戰聯繫緊密,毫不拖泥帶水反而是一氣呵成,帶給觀眾的是血往上湧、熱血沸騰的直觀感受,把主旋律拍出了新花樣。不少影迷,走出電影院不禁説到,我軍還有這種操作,夠硬,夠爽!

為真實還原國共兩軍對壘時短兵相接、緊張刺激的戰鬥場景,本片導演陳力掘棄了當下戰爭片普遍採用的三維製作、綠幕摳像等表現手法,而是全部採用真槍實彈,炸藥用了2噸,從而將寫實風格原汁原味的加以呈現,更真實的表現了戰爭的現場感、緊張感、窒息感、壓迫感。隨着劇情的展開,觀眾儼然如同戰士進入戰場一樣,產生身臨其境的現場感受。電影畫面很良心,拍攝實打實,不摳圖,不玩特技,實打實的拍,沒有花架子,只有真英雄,貨真價實的東西總會被人看好。

這部製作、投入都堪稱是大手筆的影片中,對演員的演技和體能要求無疑更高。好在有年輕的老幹部張一山坐陣,加上保劍鋒、王大治等一眾的拼命演出,所有演員不靠顏值譁眾取寵,靠的是實打實的演技,才有如此過硬的品質。影片的音響效果爆棚,轟炸機的低空飛行、炸彈在戰場爆炸、坦克強勢行進,以及各種槍炮聲紛繁複雜交織在一起,帶給觀眾一次難得的視聽體驗。

戰爭題材一直都是外國片的天下,《野戰排》、《拯救大兵瑞恩》《父輩的旗幟》等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一部《血戰湘江》儘管還不能達到好萊塢工廠的整體水準,但還是帶來了太多驚喜,總算是揚眉吐氣了一把。八十多年前的一段戰爭歷史,經過當代電影的表現手法躍然銀幕,看起來還是那樣的歷歷在目和令人揪心,儘管早已知曉了影片的結局,但伴隨着影片的進程,重温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這種感覺依然很神奇。影片《血戰湘江》在展現戰爭殘酷的基礎上,融入了戰友情、父子情、兄弟情,既催人淚下又發人深省。

《血戰湘江》觀後感

近日,獻禮十九大紅色戰爭題材影片《血戰湘江》正在全國熱映。該片彙集了包括王霙、孫維民等一眾老戲骨,再加上張一山、耿樂、王大治等實力派男演員的加盟,讓這部主旋律戰爭片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其中,張一山在《血戰湘江》中飾演最年輕的師長李天佑,與眾多老戲骨一起拍攝這樣一部描寫歷史上慘烈的湘江戰役的電影,張一山坦言難度不小:“演戰爭戲我覺得首先是什麼都不説,對體力上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然後嗓子第一天拍了半天就啞了,因為真正戰場上是槍林彈雨,槍炮聲很響,你要跟身邊的人説話都要靠喊,小傷就是崴個腳,蹭破皮,流點血這很正常,然後也經常會被炸的耳鳴,一會兒才能緩過來,手背炸傷了全是血”。

除了身體上的挑戰,此次劇組共運用了兩噸的炸藥和八十多噸汽油來完成戰爭場景的拍攝,眾多的炸點也給演員們的表演帶來了挑戰。為了拍攝出真實的戰爭場面,有時候演員們還不得不迎着炸點跑去。就像張一山所説:“剛開始有點害怕,然後打槍還眨眼,然後炸點一來還躲。後來適應了半天以後,基本上就迎着炸點來了,就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近幾年,張一山所演繹的作品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但謙虛的他卻從未停止過向前輩學習。在面對我們的鏡頭時,他坦言感謝這一次拍攝《血戰湘江》的經歷,讓他更加懂得珍惜:“每天髒兮兮的,然後渾身是血,然後回去以後把褲子脱了全是泥什麼的,擤鼻涕也全是黑的。但是很難忘,我一直説我覺得年輕人還是不應該天天在温室成長,我覺得還是要經歷一些磨難,更何況這也不算什麼磨難,只是吃點苦而已,所以我覺得這些經歷對我來講都是很寶貴的。”

《血戰湘江》觀後感

戰爭是殘酷的,無數人為了理想和自由在戰場上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但是戰爭也是引人深思的,它凝聚了無數人的智慧、勇氣和意志力。因此,不少電影都以戰爭作為題材,試圖向我們展現恢宏的場景。

我國的戰爭題材電影更多的是以真實戰爭改編,從早期的《地道戰》《地雷戰》到上世紀末的《大轉折》《大進軍》,再到近來的《百團大戰》《血戰湘江》和《龍之戰》。這些電影中,既不缺打鬥場面,亦不缺人文精神的討論。所不同的是,隨着電影技術的發展,戰爭場面更加恢宏壯闊,帶給觀眾的視聽震撼愈發強烈。相同的是,從這些影片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和民族大義,更傳遞出了人們對戰爭與和平的反思。

“看了《血戰湘江》後,真正領會了‘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也請組織相信,如果祖國面臨危險,我將會像《血戰湘江》裏面紅軍先輩一樣奮不顧身。”某訓練基地的戰士觀影后,立下了這樣的錚錚誓言。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拍攝製作的電影《血戰湘江》6月30日在全國公映後,立即迎來了一片點贊叫好聲,截至發稿前,該片在貓眼專業版觀眾評分為9.3分。

致敬5萬英烈

以往在課本上,大家只知道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很重要的一戰,是打得最慘烈的一仗。但是究竟當時場景是什麼樣,以往影視作品對湘江戰役表現得很少,自然沒有可借鑑參考的相關影視資料。

此次,《血戰湘江》用電影鏡頭向觀眾講述了83年前紅軍付出巨大犧牲血戰湘江的悲壯故事,正面表現了紅軍將士滿懷對革命的無限忠誠、對黨的堅定信念,深刻揭示了左傾錯誤路線給紅軍帶來的慘痛損失,生動表現了紅軍34師官兵前赴後繼、勇於犧牲,全力掩護中央紅軍渡過湘江,為蘇維埃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無畏精神。

這是導演陳力繼成功執導《周恩來四個晝夜》和《海棠依舊》等影視劇後,再次迎難而上的力作。作為向黨的十九大、紀念建軍90週年獻禮影片,陳力直言:“接拍這部‘命題作文’時壓力很大,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

確定拍攝後,隨着前期走訪老區、查找資料、採訪人物等,越是走近這段歷史,越是感到震撼,紅軍戰士們堅決服從、大無畏的精神令人感動,深刻詮釋了偉大的長征精神。“5萬英烈的身影時常浮現在我的腦海,他們太年輕了,平均年齡才20歲左右啊。”陳力説,“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有責任必須拍好這部影片,讓更多觀眾熟知這段歷史,紅軍在湘江血戰七天七夜的歷史不應被忘記,也不能被忘記。”

再現戰爭場景

在陳力看來,當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創作面臨一個瓶頸:“有些創作團隊把片子拍成了‘高大上’‘假大空’,讓觀眾感覺離自己太過遙遠,從而不喜歡看。”

她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説,大家常説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話説出來很容易,但是如何用鏡頭語言展示給觀眾是需要下功夫的。

陳力透露,自己在拍攝過程中,優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將這場戰役表達得真實,同時不失藝術感。

觀影過程中,記者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影片中,雷口關血戰、新圩爭奪戰、楓樹腳爭奪戰、蔣家嶺突圍戰等,無論是阻擊戰還是突圍戰,隨處可見滾滾硝煙和槍林彈雨的畫面,為觀眾呈現出了一部讓人血脈賁張、媲美好萊塢經典戰爭片的鴻篇鉅製,讓觀眾們身臨其境,直呼“太震撼了”“紅軍戰士們太了不起了”。

為了向觀眾真實展現戰爭的場景,陳力向記者介紹了一組數據,拍攝時間112天,成片116分鐘,其中,有7600餘名部隊官兵、3.5萬餘羣眾演員參演,使用炸藥逾2噸、油料逾80噸。“電影裏的每一個鏡頭都是真實拍攝的,沒有任何一場戲是讓演員對着綠幕去空演的。”

除了給觀眾帶來真實感受,作為一名以細膩情感描寫見長的女導演,陳力在影片中加強了對小人物的塑造,在影片中,林裁縫和他的4個兒子都參加了紅軍,一路上,毛主席和林裁縫的對話,不僅把領導人對戰士的關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還展現出了紅軍戰士顧全大局、勇於犧牲的精神。

“歷史真實和藝術再現的融合,使影片故事節奏有張有弛,極度寫實,又飽含真情。”中國電影家協會祕書長饒曙光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為每一名演員點贊

為了給觀眾們呈現出更逼真的戰場,開拍前陳力便和每一位演員談過話,“影片拒絕綠幕和特效,每一個場景都得上戰場,真打。”為此,陳力生生開闢了一個小型戰場,操練演員。

在採訪過程中,陳力不止一次地説到要給所有參與的演員們點贊。在艱苦的條件下,老戲骨王霙、孫維民、劉之冰,青年演員張一山、保劍鋒、耿樂等人依然敬業地完成了《血戰湘江》的拍攝工作,這讓陳力相當感動和感激。

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業內演員身價過高飽受爭議之際,《血戰湘江》整個劇組成本核算中,老戲骨演員們的片酬連全片投資的10%都達不到,90%以上的資金均用在了拍攝和製作費上。“演員片酬佔比特別小,基本上就是拿些補貼,有的甚至就是零片酬。這部電影特別強調的就是演員們的奉獻精神。”陳力説,影片拍攝的過程也是經歷了一次長征。

影片中扮演毛主席的演員王霙,為了拍這部電影,在20天內減肥20斤。張一山、保劍鋒等在影片中的表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儘管這場戰役已經過去了83年,但是紅軍將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的戰鬥精神感染激勵着一代代的有志青年,傳承他們這種視死如歸的革命意志。

為了把最完整的作品呈獻給全國觀眾,影片完成後並沒有直接公映,而是奔赴福建古田、湖北紅安、江西瑞金、湖南韶山、三軍儀仗隊,以及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地舉行獻映和主創見面會活動,通過傾聽觀眾的反饋,根據觀眾提出的建議進行修改,最終才進行全國公映。

在陳力看來,拍電影首先要尊重觀眾,只有傾聽觀眾的心聲,才能讓今天的年輕人和昨天的英雄們對話,才能拍出打動人心的作品。

不少看完《血戰湘江》的年輕觀眾表示,“電影中震撼的場面讓我們如同置身其中,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是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才取得革命的勝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陳力説,一部好的電影比那些理論教育來得更加深入人心,感受深刻。用電影來反映這一歷史事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