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實用文 > 觀後感

微電影鞋觀後感7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45W

對於觀後感的書寫,我們一定要將感着重描述,當我們觀看完一場影片後,應該有不少感觸,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微電影鞋觀後感7篇,供大家參考。

微電影鞋觀後感7篇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1

10月30日,我觀看了電影《地道戰》,它主要是講:1942年到1944年那幾年,日本侵略軍在冀中平原上“大掃蕩”實施了三大策略:“殺光、搶光、燒光”。冀中人發由於軍力不足,不能對抗敵人,就創造了新的鬥爭方式----地道戰。建立地道戰以後,敵人就往裏面攻擊,想方設法地破壞。但是聰明的冀中人民又想到了很多妙法來防備,敵人沒有得逞,他們既怕又恨,但又對我們沒辦法。在地道里作戰時,民兵隊長高傳寶利用人羣來傳播消息,使隊長的意思能傳播給人羣。人們有了地道戰,敵人的“掃蕩”粉碎了,冀中人民取得了勝利。

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我一向在想,為什麼古代的中國人民如此聰明,而此刻的中國人卻如此地脆弱無能,就拿諾貝樂獎這個事例來説吧,在外國已經有很多人得了諾貝樂獎,但我們中國卻只有幾個人獲得了諾貝樂獎,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中國人並不比別人笨,為什麼會這樣?告訴你吧,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合作,只懂得為自我爭權謀利。我們回想一下《地道戰》吧,如果他們不合作,能修建成地道嗎?如果他們不合作,能想出防毒方法嗎?所以我呼籲大家不要再爭取權謀利了,你倒不如把爭取謀利的時光來為國家作奉獻,這樣也許對你會更好。

同時,我也期望我們國小生好好學習,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大家對你的期望,長大為國家做奉獻。以史為鑑,珍愛和平!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2

這是一部以校園生活為背景所展開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南宿一中三班的學生和他們的班主任苗宛秋。故事開篇講述了他們剛入學時的場景,從那裏面我看出了青春時期對老師的叛逆,有着自己想法的一羣學生,是很真實的生活寫照。其實故事很短,短到只記錄了他們人生中的三年;其實故事很長,長到記錄了他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

我喜歡裏面的所有人物,我看見了叛逆時期熱血青年的洛小乙,看見了聽老師話的好學生安靜,看見了青春時期懵懂的少女關婷婷,看見了為幫助自己的同學捐出自己辛苦一個月所掙工錢的文明建設,我更看見了不放棄每一位學生的好老師苗宛秋。在高一時期對老師的頂撞,對老師的挑釁,對老師的叛逆,在他們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從一開始對老師的自行車下手,到老師的自行車丟了全班去尋找,這是一個過程,一個老師和學生之間磨合的過程,也是學生逐漸對老師的接受。從全篇當中我看出了老師對學生們的喜愛,雖然老師對他們非常的苛刻,顯得那麼的不近人情,可不關心你的老師會去找你回來上課嗎?會在你迷茫的時候指引你前行的道路嗎?會時刻關注你複習的如何了嗎?答案是不會的。沒有哪一位不關心的老師會去多管你的閒事,儘管他很嚴格,儘管看起來十分的不講道理,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他打心底裏為了我們好。

在影片的過半時,苗宛秋老師為了補習那些跟不上的同學們,不收取他們的任何費用給他們補課,和劇中的另一位開班收取小費的老師形成鮮明的對比。現在許多的老師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喪失了老師的初心和本質,在私底下給學生們開小班收取費用,課堂上因為收取家長送的禮品而故意偏袒哪一位同學,這樣的事件在現在已經是屢見不鮮的。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已經快忘記老師最初的初心是什麼了,但在苗宛秋的老師身上,我看見了那老一輩的教師思想和初心,哪怕是現在也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的。

在影片的最後,揭示了支撐苗宛秋老師前進的動力和支柱,是他當年沒能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的遺憾,所以他一直希望有一天他的學生能帶着他的希望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但最後原本有希望的安靜同學,突發意外錯失了當年的大學聯考,這使苗老師的希望破滅了。最後他在他們大學聯考完後離開的那座城市,回到了他最初來的地方。

“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夾雜着一次次傷感的別離,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這是苗宛秋老師在臨走時留下的話,人生能有多少個三年,又有多少個能和你一起度過的三年。何其有幸,在這茫茫人海中遇見了你,與你度過我這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趁着我們還有機會,趁着我們還沒有分離,快去跟你的老師説聲“老師好”吧!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3

電影場面宏大,主要描述了某市市長帶領當地黨委、政府抗擊超強颱風,應對十防九空和遭遇天文數字的經濟損失幾番動搖,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堅持把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最終全民撤退躲過颱風的故事。在問責制越來越硬的這天,對官員來講,還是很有教育好處和提醒好處的。

如果它是災難片,我的觀後感如下:

一台風的成因。據説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佈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温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温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後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温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構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構成「風」。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先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一樣,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先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構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公尺時,稱之為颱風。

二温室效應。是由於大氣裏温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構成的。

空氣中內含二氧化碳,並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持續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佈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透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佔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持續不變的原因。

可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超多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温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能夠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温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温會比目前降低20℃。可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裏,温度逐漸升高,就構成温室效應。構成温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温室效應就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全球氣温升高的現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此刻增加一倍,全球氣温將升高3℃——5℃,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温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温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死者超過150萬人。

這是温室效應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所以,務必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温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我覺得災難片的主題就應是喚醒民眾意識,為了人類為了生命為了美麗的大自然,去保護環境吧!這才是源頭,這才是根本,這才會減少颱風。我是導演的話,我會選取這個主題。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4

説實話,平時的我是很少看些愛國主義題材的影視的,因為父輩們看的各種各樣的奇葩抗日神劇,讓我對這些題材避而遠之。

因為父親的硬性要求,我迫不得已到電影院,看國慶檔上映的幾部愛國題材影片。我挑選了許久,終於找到了這一部中國機長,開始選它的原因,也僅僅只是因為裏面有我挺喜歡的青年演員歐豪。

看簡介,中國機長講的是,一架名為四川8633的飛機在飛行途中,擋風玻璃破裂,差點造成墜機,中國機長靠着自己的聰明才智與超強的能力勇氣,拯救一客艙乘客的故事,據説還是真實事件改編。

時間一點一滴過去,而我也越來越專注起來。當飛機的擋風玻璃破裂,歐豪的身子一半被風掛到了窗外時,我的心還是緊緊地揪了起來,那樣的畫面,打破了我一向對愛國題材的影視作品的認識。劉傳健機長在面對飛機迫降,穿過烏雲層,遭遇氣流等等嚴峻形式的情況下,面對一整個機艙乘客的壓力,最終克服困難,將飛機降落在成都機場,無一傷亡。

為了解悶買的爆米花不知什麼時候被我放到了一邊,雖然知道是好的結局,卻依然為着機長提心吊膽着。這部片子最讓我驚喜的地方,是它的情感拍的很細膩,把一些乘客登機前與經歷過生死後的表現全部拍了下來,體會到了令人温暖的人心。因為工作忙不回家的老闆,放下了手裏的工作,回去陪母親;離家出走的少女,在飛機降落的第一時間給母親打了電話;不敢表白的男孩子,在最危險的時候,對着自己喜歡的盲人女孩兒表白:“我喜歡你,我們在一起。”

而劇中機長家人的舉動也讓人心酸且温暖,他們不吵不鬧,只是靜靜地等着父親回來參加女兒的生日派對。

這是一部很優秀的作品,離開電影院時我是這樣想的。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5

最害怕在某個年齡的某一天聽懂了一首歌曲,因為那一刻往往已經物是人非、曲終人散。為什麼會泣不成聲呢,大概是想起了一些往事吧,同樣一首歌,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這大概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前段時間,有一個電影叫《後來的我們》,有人説,這個電影很爛。可是每個電影和歌曲一樣,在它們背後,都有屬於自己的小故事,看完電影有感觸的人,自己也是有故事的人。

?後來的我們》那是一個愛情故事。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在火車上偶然相遇,兩人懷着共同的夢想,開啟了他們奮鬥的旅程,並開始了一段相聚相離的感情之路。那時候的見清和小曉還開心能遇見彼此,當時的他們認為,就算什麼都不好,只要一看到對方,就會感覺有了打拼的動力,那時候的他們,對未來充滿幻想,想把全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對方,這大概就是最純真的愛情吧!這是十年前的見清和小曉,那時候的他們“什麼都沒有,只有我們”。

十年後見清和小曉在飛機上重逢了,命運似乎是個輪迴,在一次次的偶然下平行交叉,再交叉平行,這時候的見清和小曉,“什麼都有了”卻再也沒有了我們。不管當時的承諾和誓言有多少,我相信當時的你們所説出來的那些承諾和誓言都是真的,只是時間長了,有些東西漸漸消失了,也變了。就像後來的我們依然走着,只是不再肩並肩了。後來的我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你有時會想着,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我才不要與他相遇,可是你卻從未後悔過遇到他,卻很感激他給你帶來的回憶,無論在任何時刻遇見的那個人其實都是緣分。

當然每一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也都是有原因的。

或許他的到來是給你一份青春的禮物,或許是教會你什麼是成長。

青春裏的愛情充滿着心跳、臉紅、緊張,不知所措,只有多年後你才會發現,那才是最美好的愛情。

無論這段故事的結局如何,那個人我們都深深的放在心裏了。

其實你應該感謝你生命中那些平淡無奇的陌生人,至少他們那一秒是屬於你的。

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不是所有戀愛都能走到最後,即使你們再相愛,再喜歡。現在的我們還不夠成熟,不夠理智,還很清純、也很無知,所以我們現在還沒有資格來談情説愛。早戀是一枚苦果,在不該品嚐的年齡你過早的摘下了它,註定那會是一個無言的結局。作為一名學生,學習才是最重要的。因為青春屬於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握青春,做最優秀的自己。在適當的季節,我們一定會遇到最好的他。

雖然,曲終人終究還是會散,但我們的青春卻沒有遺憾!

本來以為這會是一部和以往青春題材劇情一樣狗血的電影,開頭男女主的相遇的確真有點這樣的感覺,可是隨着後面情節的展開,不知不覺就入戲了。

整部電影講的是男女主在春節返鄉的火車上認識,同樣的家鄉,又同在北京北漂,男主叫林見清,女主叫方小曉。他們都期望在北京實現自我夢想,但又和千萬北漂一樣在北京艱苦地掙扎,而後歷經戀愛、分手、錯過、重逢的感情故事。這部劇有很多笑點,也用了很多手法。一開始是倒敍,還有灰色鏡頭的切換。

電影裏男女主在房間裏的時候,有一幕是把鏡頭變成了從比較高的上空拍的遠景。這個遠景鏡頭讓我們看到了各個房間都在上演着故事。這其實寓意着,小曉和見清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兩個普通人,大千世界到處都在發生着故事。每個房間的人都在用自我的方式,去懷抱自我的夢想。

當男主經歷了打擊對生活再無所期待,不再選擇拼搏與奮鬥的時候,女主選擇了離開,因為自我在他的身上再看不到對未來的光。當感情被現實的細節磨損地已經看不出原先的模樣,即使還愛着,卻因為疼痛而選擇了告別。

我覺得最大的杯具就是,你成長的代價是我的離開。往往,僅有分別後的我們才是分別前的對方想要的樣貌,而一手促成這樣的,正是分別本身,這很可笑,卻一次又一次地在相愛的人身上上演。

要是真的説起為什麼和前任分手,其實是説不清的,最終的結局源於之前的點點滴滴。兩個人在困頓的階段缺乏溝通,他們對彼此心裏的想法和定位都沒有及時地同步,二人對於生活的節奏逐漸脱節。這種對彼此錯誤的理解,男主一味地認為只要自我能在北京安家落户,就能重新贏得女主的心,殊不知,女主對他的愛無關這些外在;女主失望於男主的不成熟,認為他把自我對他的感情褻瀆。一切的點滴匯成一股勢不可擋的洪流,將二人衝散在茫茫人海。

未來那麼長,我們不明白什麼時候會有什麼變故,為了之後的不遺憾,所以此刻就要放手去愛,不要計較太多,簡單點,不管什麼天長地久,只在乎以往擁有,畢竟我們還年輕!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6

一百年前,在那風雨如磐的舊中國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她像一盞明燈照亮了中國未來之路,讓中國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100個風雨春秋,100年奮鬥不息,我們黨歷經苦難,披荊斬棘一路走過來,帶領全國人民駛向一個新世紀。

今天在黨100週歲生日這天,有幸觀影《1921》。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的紅船上誕生,櫛風沐雨,今年我們黨迎來了一百週年的華誕。昔日承載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紅船,如今已經成為承載着14億多中國人民復興希望的巨輪。

通過觀看《1921》這部影片,讓我們生於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的這代人走進建黨初期,回顧歷史,時刻銘記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願中國共產黨經久不衰,願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微電影鞋觀後感篇7

人性是一朵黑色的雲

?釜山行》是一部讓人流淚的恐怖片,不是因為恐懼,而是因為感動和羞愧。

當危機滲透在每一個密閉或是開放的空間裏,人性的。醜陋就會被揭示得淋漓盡致。在乘客們從大田站向高鐵上撤退的時候,棒球少年們、肌肉大叔和男主一起斷後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面臨生死關頭,無論本性如何,他們還是自覺地承擔起了斷後的責任。其實他們本身,是父親,是準父親,是這一天之前和隊友練球的少年。他們也有着無數牽掛的東西。

當三人組穿越四節車廂去救人的時候,棒球少年遭遇到了致命的考驗——已經變成殭屍的隊友們。當時,他沒有下手,幸好突如其來的隧道拯救了他們。可是少年最後還是遭遇了相同的考驗。當心愛的女孩變成殭屍後,這一次他沒有逃避,他選擇了被變成殭屍的她吞噬生命,迴應了女孩所説的“命運”。相愛的人總是有大於常人的勇氣,當那一天真的來臨,愛情重要,還是活下去更重要?

整個影片裏的所有搏鬥,其實某種意義上就是人和人的自相殘殺。如果我們認為感染者們已經變成了殭屍不再是人,那麼為什麼棒球少年面對自己的隊友卻下不去手?這不僅僅是對往日情誼的眷戀,更是對突然被無限放大化的殘殺同類的事實的恐懼。當男主一行人終於抵達第十五車廂時,十五車廂的大多數人卻拒絕讓倖存者進入。這不僅僅是自私的問題,殺一個人可以救五個人,你怎麼做?不放進來,這些人一定會被殭屍吃掉。放他們進來,如果他們當中有感染者,一車廂人都會被吃掉。這扇門,究竟開,還是不開?

現實遠比我們想象得複雜,十五車廂的人全軍覆沒之後,男主一行六人成為車上僅存的六名乘客。小女孩問男主“爸爸你會一直跟我在一起吧?”的時候,男主只是慈愛而沉默地撫摸着小女孩額前的碎髮。是因為覺得希望太過渺茫,又或是覺得向小孩解釋太過麻煩,所以乾脆連安慰的話都不想説了嗎?男主在洗手間瘋狂地洗手,可是手上的血跡卻再也洗不掉了。

這部殘忍的影片裏最大的仁慈,大概就是允許男主最後帶着健全的人性與平和的父愛坦然離去贖罪。小女孩曾經指責男主“爸爸,就是因為你只想着自己,所以媽媽才會離開你。”男主的死,至少贖清了這個指責。小女孩一定會記得,一路上扶老攜幼、浴血奮戰的爸爸不再是那個忙於工作忙於賺錢的自私的爸爸了。當妹妹報復性地打開十五車廂和殭屍之間的隔離門時,説的話也很有意思“姐姐,如果你當初知道你會這麼死,你還會活得這麼辛苦嗎?”當妹妹看到姐姐因為自己和眾人的自私而死依然笑得無悔時,妹妹和姐姐之間的隔閡終於消失了。

列車長、自私男和男乘務員,他們是整個官僚階級的縮影。自私男象徵着庸碌虛榮的官員。這一類人喜歡拿身份去壓人,也喜歡發號施令。他們自私而無知,甚至因為這兩種品質的融合而顯得有些天真。只是,無知是可以被理解的,無知卻身居高位是無法被接受的。這一類人沒有堅定的主見,男乘務員在良心的煎熬中幫着自私男幹了很多負面的事情,但就像每一個與虎謀皮的人一樣,在完全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自己也被自私男毫不留情地推向了死亡。交通癱瘓、黑煙滾滾的城市之上回蕩着所謂的充滿希望的聲音“各位國民的安全不會受到威脅”。而事實是,殭屍病毒正在愈演愈烈,事態得不到絲毫控制。在鏡頭裏,小女孩最後唱起的悲愴的歌謠提示了狙擊手。哀歌始終未能完成,但小女孩堅持到了最後。

人性是一朵黑色的雲,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跋涉,終於有陽光灑入。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釜山行》,所以這段旅行在到達釜山之後就結束了。

可是殭屍還沒有全部消滅,病毒就真的結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