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教師文案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4篇

欄目: 教師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對於寫教學設計這件事,各位老師都有了自己的見解吧,教學設計是老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前撰寫的書面文稿。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4篇,感謝您的參閲。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4篇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詩中字音、詞義;理解詩句內涵;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能力目標:理清詩歌思路,學習詩歌語言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誇張等手法地運用。

3、情感目標: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度誇張的手法。

2、關鍵字詞的含義及其飽含的感情。

3、感受紅軍在長征途中所表現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方法:

教師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

課時安排: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和目標確立:

各位同學們,在我們上課之前先看一段視頻。

大家看完視頻以後,是不是很好奇,到底是怎樣的一段歷史,可以稱得上是人類最悲壯輝煌的戰略轉移呢?可以稱得上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呢?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羣人,用毅力戰勝了艱難險阻,用自己的熱血書寫了不朽的傳奇呢?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的七律·長征講的,就是那時候的故事。

由於這是一首詩歌,是高度凝練的文學作品,這裏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主要以三個點作為目標學習,依次我們的課程安排是三個課時。第一課時呢我們完成第一部分“走進詩歌——瞭解寫作背景”和第二部分“認識詩歌,掌握生字生詞”,第二課時呢我們重點講第三部分“品讀詩歌——逐句分析講解”,第三課時呢我們講最後一部分“感悟詩歌——總結情感抒發”,並以我們這篇課文的內容來進行一個小小的座談會。

二、走進詩歌——瞭解寫作背景

1.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1976),字潤之,湖南湘潭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詩人。毛澤東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產黨的理論貢獻是毛澤東思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集》《毛澤東詩詞》。

2.文體背景

七言律詩,是中國傳統詩歌的一種體裁,簡稱七律,屬於近體詩範疇。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

3.寫作背景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脱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裏,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着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三、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劃線字注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2、解釋詞語。

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

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四、認識詩歌——掌握生字生詞

1、指導朗讀要求:節奏、重音、韻腳、感情幾方面讀出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2、學生齊讀課文。

3、逶、迤、磅、礴、崖、暖、渡七個字的筆順演示,對於字義、組詞、造句、巧記方法和造字邏輯有具體解讀。並且着重強調每一個字書寫的側重點。

五、品讀詩歌——逐句解讀講解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兩句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示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快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着重發散:“等閒”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可以聯想一個詞叫“等閒之輩”,就可以推測出其意思——等閒:意思為輕易;隨便;尋常;平常,或指凡夫俗子,普通人。

説到長征難,同學們看一下全詩哪裏體現到了具體的難呢?大家找一下下文。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兩句緊承上句的“萬水千山”,先具體寫山。這樣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思考一下——為什麼五嶺山脈和烏蒙山如此艱難的征途被寫做波浪和泥丸?——這裏是運用了比喻和誇張的修辭手法,突出表現紅軍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偉大氣概。——再聯想一下,我們之前學過的詩中有哪些也用到了比喻和誇張呢?

知識複習——誇張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

運用了誇張手法的詩句舉例: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李白《早發白帝城》

知識複習——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據聯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處,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

運用了比喻手法的詩句舉例: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賀知章《詠柳》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望廬山瀑布》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遊戲橋橫鐵索寒。” 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打着高聳入雲的山崖,給人温暖的感覺;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兩岸,只剩下十幾根鐵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這兩句寫水,既實寫紅軍長征途中搶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兩次戰鬥,又虛寫紅軍長征途中跋涉的無數道急流險灘。思考一下?為什麼“暖”,又為什麼“寒”呢?——“暖”字温馨喜悦,表現的是戰勝困難的激動;“寒”字冷峻嚴酷,傳遞的是九死一生後的回味。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結尾這兩句寫長征的最後路程,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承上啟下,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主義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這句詩的意思是——更加令紅軍欣喜的是踏上千裏積雪的岷山,紅軍翻越過去以後個個笑逐顏開。

5.全詩小結

這首詩是一篇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革命史詩。它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全詩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等修辭,字裏行間滲透着詩人的豪邁情懷。

六、小練筆

《七律·長征》是由8句詩句組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大氣恢弘的革命鉅製。但是篇幅有限所以不能完完全全的還原當時兩萬五千里長徵之路上的點點滴滴。所以要求同學們這節課下課以後,利用網絡工具查找長征相關文學作品或影視作品,瞭解長征兩萬五千裏征程中的點滴故事。並寫下讀後感或觀後感,500字以上。這裏推薦六部長征題材的影視作品供大家參考。

七、感悟詩歌——總結情感抒發

1、紅軍長征途中歷經千難萬險,而詩中為何只描寫了這幾幅畫面?

明確:詩人正確地處理了個別和一般的關係,再現了紅軍長征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本詩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這種高度的藝術概括性不僅如實地寫出紅軍長征途中所經歷的千難萬險,更揭示出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等本質,使長征的戰鬥歷程和紅軍的偉大形象得到了充分而又完整的體現。

2、總結歸納

首聯: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是全詩總綱。

頷聯: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對應千山。

頸聯: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對應萬水。

尾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是全詩高潮。

展現出紅軍戰士不畏艱險,英勇頑強,樂觀豪邁的精神。

3、詩歌主旨

本詩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光輝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歌頌了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力量無比頑強的生命力和戰鬥力。

4.藝術特色

(1)高度的藝術概括性

這首詩只用了56個字,就高度概括且藝術地反映了長征這一偉大的革命史實,充分體現了毛澤東作為政治家兼詩人在精心擷取典型場景和事例,以個別表現一般方面的非凡功力。

(2)情景交融表現中心

這首詩依據戰鬥生活的真實順序敍述長征途中的典型場景和史實,除首聯直接抒情外,其餘幾聯都是景中寄情,情景交融。作者或寓情於景,或情景交融,增強了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表現了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誇張手法的巧用

作者在這首詩中把巍峨雄偉、綿延不絕的大山寫得微不足道。這樣寫表現了紅軍戰士摧堅歷險、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精神。當然,這種藝術化了的手法,不單純是個技巧問題,它是領袖、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過人的膽略的自然表露。

八、課堂討論——座談會

主題:長征歷程中的小故事分享

分小組討論推出代表依次來到講台前為大家展示。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

2、認識本課4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體會紅軍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頸聯中的“暖”“寒”的含義。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現在我們國家主席是誰?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主席是誰?你對他有什麼瞭解? 生自薦回答。

師小結、補充,簡介毛澤東主席。

2、、板書課題,簡介寫作背景。

二、檢查預習:

1、瞭解“七律”

根據學生預習情況,出示課件,適當講解。

2、指名説説對長征的瞭解,出示長征地圖。

3、出示本課要求認讀的四個生字,指名讀,齊讀。

4、指名讀課文,集體評價。

5、這篇課文寫了什麼內容?想一想,説一説;指名説。

三、精讀課文:

1、詩中具體寫了紅軍長征途中遇到的那些困難?

請認真讀書,邊讀邊標畫。

同位交流。

集體交流,師點撥。

四、指導書寫:

1、學生書寫自己最喜歡的詩句。

2、展示、評價。

五、總結評價:

1、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2、教師評價學習效果,強調重點。

六、佈置作業;

必選:背誦《七律·長征》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詩句意思,背誦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 弄懂詩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

英雄豪邁的氣概。

2. 體味語言鏗鏘有力,朗朗上口,音樂性的特點,以及對仗的嚴

謹。

教學準備:

1. 瞭解長征的背景

2. 蒐集毛澤東的詩詞。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一課時

一、需重新設計個有特色的導入語

二、1、作者毛澤東需稍稍介紹(可請學生先説)

2、介紹詩歌的寫作背景

為了走上抗日第一線,挽救中華民族。解放全國人民,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yú)都等地出發,向陝北進行戰略轉移,就這樣開始了震驚全世界的空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七律長征優質課一等獎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閒、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有關長征的資料並自學生字詞;2、收集有關毛澤東所寫的詩詞。

[課前預習]:

1.課前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瞭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瞭解的長征。

2.藉助工具書及註釋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解題。

1、師: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徵,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二萬五千里長徵,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徵,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麼,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在長征即將結束的前夕,一代偉人毛澤東寫下了詩這首的七律《長征》。風雲歷史,濃縮成一首詩。今天我們就順着偉人的筆跡,去觸摸長征的風景。

(教師板書課題:25七律.長征)

2、解釋“七律”。(七言八句,頷聯、頸聯對仗工整)。

二、初讀,整體感知。

出示閲讀提示(請一位學生讀,明確要求):

1、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把詩讀通順,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2、指名學生讀,正音並檢查生字: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剛才在讀詩歌的時候,哪兒些字詞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來。誰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預設:等閒、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雲崖、三軍、盡開顏。隨着我們深入學習,我想對“暖”“寒”這兩個字的含義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寫了什麼?(紅軍長征,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最後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哪句話看出來: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理解着句詩。只等閒:平平凡凡的小事。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詩歌描寫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三、品“萬水千山”體會“遠征難”。(等閒小事有哪些?讀着讀者,你彷彿都看到了那些畫面了.) 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幾幅圖?為什麼?

萬水千山: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困難多,艱險多。

A那麼紅軍戰士們渡過了哪些河呢?請你在詩中找出來。

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

誰來讀一讀寫水的詩句。

B、紅軍渡過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過哪些山呢?

找出:五嶺、烏蒙、岷山。

誰再來讀一讀寫山的詩句。

2.這一路長征,紅軍可謂是跋山涉水,長征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到達陝北延安,這就是長征的整個路線圖。(出示長征路線圖)。

1、“騰細浪”、“走泥丸”

1)、説感受

預:綿延不絕的五嶺只不過是翻騰着的細小的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滾動着的小泥丸。

引導:説得真好,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2)、看圖。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引導: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海拔2300多米,氣勢磅礴。拖着病殘之軀,忍飢挨餓翻越這樣的大山,他們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戰士們的草鞋走破了一雙又一雙,有的戰士累倒了,有的戰士病倒了,有的戰士永遠留在了山上。但這樣的困難紅軍怕不怕?(不怕)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師生合作讀)

(3)、學生練讀

引導:多麼強烈的對比呀,誰能讀出山的雄偉,細浪、泥丸的輕巧?為什麼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生自己練讀之後,老師引領學生分組讀。)這樣的事情在紅軍的眼裏都是小事。只因為——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4)、男女合作讀,再齊讀。

2、“暖”與“寒”説感受→讀。

過渡:還能從詩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紅軍的勇敢?

(1) 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引導:金沙江之戰,乾淨利落,快刀斬亂麻,高興呀!再讀——

(2) 預答:害怕 (這就是寒)讀

心驚肉跳 (這就是寒 )讀

毛骨聳然(這就是寒)讀

看了這場戰鬥,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 慘烈、激烈(這就是寒)——你讀!

驚心動魄 (這就是寒 )——你讀

(3)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引導: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這一“暖”一“寒”是紅軍戰士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兩場戰鬥,兩種場面,心情一樣嗎?你能讀出這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嗎?自己練一練。(分男女組朗讀)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這一暖一寒再現了紅軍戰士面對敵人的英勇無畏——讀;

這一寒一暖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紅軍把困難視為“等閒”的樂觀精神——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3、悟“更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質疑:更喜?讀讀前面的詩句,細細琢磨。(有過哪些喜?)

2)、他們翻越了五嶺和烏蒙,他們渡過了金沙江,奪下瀘定橋,這一切他們都曾樂觀的面對,雖然如今面對的大雪山終年積雪,綿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麼?(他們依然樂觀;不放在眼裏)翻越了岷山,意味着長征即將勝利。誰不高興呢?所以,毛澤東看到的是“三軍過後——”(生接)“盡開顏”

3)師:是啊,紅軍是英勇的,紅軍是樂觀的,難怪毛澤東會那樣豪情萬丈地讚道——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四、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對長征做個總結。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得到什麼啟示?

師:同學們得到的啟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以後同學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妨想想紅軍長征,一定會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讓你勇敢地戰勝它。我想,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一課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