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學的心得8篇 磨練於長河,感悟教學之美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1.58W

教學的成功離不開教師的不懈努力和教學心得的積累。分享教學心得不僅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還能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本文將分享一些優秀教師的教學心得,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啟發和幫助。

教學的心得8篇 磨練於長河,感悟教學之美

第1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倡導算法多樣化”和“鼓勵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大亮點,有利於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探索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該如何體現算法的多元化教學?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學經驗:

1、為學生創造機會,使他們的算法多樣化。

提供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能夠與他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發生在他們身邊的現象或問題。而且這些現象和問題藴含着數學價值,學生可以從中發現客觀規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編寫教科書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教師的任務是把課本上的學習材料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想學習,是否想探索;第二,學生是否回憶過相關的舊知識和已有的經驗、方法;第三,學生是否有初步的解決方案和計劃。

比如有這樣一個問題:5×25×8要求計算簡單,學生有很多方法。(1)先算5×25=125,再算125×8 = 1000;(2)把8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

2、為學生提供一個平台,使他們的.算法多樣化。

不同的算法表現出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面對問題,教師不應該告訴學生可以(應該)如何計算,而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做”來干預學習活動,而不是“聽”或“看”。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瞭解所學知識,掌握正確算法,還能提高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促進全面發展。

學生在解題時總是有自己獨特的想法。我們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嘗試,嘗試用自己的策略去解決。只要教師注意:第一,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保證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探索的機會;二是鼓勵學生克服困難,盡力尋找問題的答案;第三,當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及時給出合理的建議。

3、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算法多樣化的檔次。

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得到問題的答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交流創造了條件。他們既有交流的慾望,也有交流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全體學生參與交流,交流的組織形式要靈活多樣。同桌或學習小組的同學之間交流頻繁,機會多,參與面廣。在此基礎上,可以組織小組交流,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髮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傾聽他人的想法,這將有助於學生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並受到啟發,學會理解和欣賞他人。

4、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昇華算法多樣化的內涵。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和獨立探索找到的解決方法,只要是正確的,都是好的。應該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些方法是學生的創造,是他們的學習成果,其中不僅包含了數學知識,更包含了寶貴的精神和態度。

教師應該“允許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如果把學生喜歡的算法看成是“基礎算法”,每個人心目中的基礎方法是不一樣的,不同階段基礎方法也是在變化的。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選擇“基礎算法”,並且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但強調個人的“基礎算法”不是目的,要引導探索,“多中選優”。

總之,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就是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模式(教師傳授方法,學生嘗試實踐鞏固提高),讓數學教學更加符合學生實際,讓每一個學生都“學到自己需要的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實現算法優化。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優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解題的方法,也在算法多樣化的過程中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在數學上得到了不一樣的發展。

教學的心得8篇 磨練於長河,感悟教學之美 第2張

第2篇

一、課前準備是關鍵,教師在充分的準備中教學。

教師的課前準備包括:備課、教具準備、實驗器材、相關課件等。備課時要深挖教材,找準知識點、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清,有藝術性吸引學生,使學生樂學好學。豐富的網絡資源,信息容量非常大。網絡技術的崛起,不但給現代教育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也給現代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使其產生了一次重大飛躍。很多困惑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問題都可以在網絡資源下得到解決。

二、引導觀察,讓學生在豐富的情感體驗科學

觀察是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最有效的途徑。科學教學應通過觀察實驗製作活動進行探究,要通過使學生對身邊的自然事物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要指導好學生觀察活動,應該注意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準備:

1.觀察活動前,要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標要求,使每一位觀察對象都帶着問題去觀察,知道自己在觀察活動中應該觀察什麼,不應該觀察什麼,重點觀察什麼,通過觀察活動應達到什麼目的,以防止觀察過程中的盲目性。

2.從實際出發,選準正確的觀察方法。最基本的觀察方法有三:

二、觀察靜態事物或比較分散的事物,可按空間順序由上至下或由遠至近進行觀察;

三、對複雜的單體事物進行觀察。教學過程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觀察類型選準科學正確的觀察方法。

3.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教學過程中可結合講解中外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例子教育學生觀察時要有“毅力”,“毅力”是養成良好觀察習慣的必要條件;觀察要“手勤”,要善於及時記錄,積累資料;觀察要“多思”,五官並用,手腦協調,要好求甚解,善於質疑。

三、激活思維,讓學生在大膽提出問題中學科學問題是引發思維的動力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洞察力敏鋭的一種表現,也是具有創新意識的表現,因此,教學中應十分重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在激活思維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創設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使學生都踴躍發言,大膽提出自己要研究的問題和理論假設,並造成學生在認識上的衝突,引發其強烈的問題意識,這樣在學習科學的過程中由於學生是自己帶着問題去學習和探究,因此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指導實驗,讓學生在真正動手動腦中學科學

1.學生實驗前,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好有典型和有結構性的材料,讓孩子們帶着疑問,按自己的想法去選擇材料做實驗,驗證自己的想法和假設是否正確,在這一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又使他們體驗到科學課學習的樂趣。

2.學生實驗時,教師應使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的名稱及在動手操作時應注意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引導學生獨立設計實驗,並精選出最佳的設計方案,進行學習研究。同時,學生在實驗活動中教師還要做好巡迴指導,當學生實驗成功時,教師應給予積極表揚,和他們一起分享實驗成功帶給的喜悦,當發現學生實驗失敗時,教師還要給予學生適時的引導與鼓勵,同他們共同分析查找實驗失敗的原因,使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科學中來。

第3篇

由於國小注意力不能持久,要怎樣使他們專注的傾聽呢?利用國小生的生理髮展有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等特點,選擇最適宜他們的方式,積極運用肢體語言,就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手舞足蹈”的肢體語言就是學生運用最多的一種表情達意的方法。如:在聽賞樂曲《春天悄悄來臨》時,我會請學生用點頭、拍手、晃身、等肢體語言的來感受音樂。在表現音樂的過程中進行音樂欣賞的方式,它可以使人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表現。這種形式無論對成年人,還是對少年學生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欣賞方式。

我們的民族自古就有重視音樂教育的優良傳統,許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早就提出了“唯樂可以治國”的思想。音樂之所以有這麼大的.魅力,並不是因為它優越於其他學科,反而和其他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貝多芬曾經説過:“音樂應當使人類的生活爆發出火花。”音樂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在情感的表達和溝通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能引起人們心靈的共鳴,喚起相同的感受,從而在精神的溝通和交流中傳遞友誼,它和其他學科門類形同姊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相呼應,共融共興。歌劇大師瓦格納曾經説過:“藝術永遠是社會制度的一面鏡子”。音樂教學不僅是音樂的學習,同時也是文化的學習。學校音樂教育不是培養音樂家,而是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在教學《我的家鄉日喀則》一課中,我提前佈置學生回家查找西藏風景.歌曲.服飾.舞蹈.美食等資料,以小老師的形式給同學們介紹西藏風土人情,拓展音樂視野,學習當地相關文化。讓學生學習音樂與相關文化知識,在感受與鑑賞中充分表現,充分發揮創造力,引導學生把音樂作品的內涵拓展到相關文化中去,豐富學生的藝術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情景再現,引導他們把音樂轉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去體會音樂的藴涵。音樂作品的產生,有賴於作曲家創作的情感、情緒體驗與靈感、風格、取材、體裁形式以及時代背景。如在教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候,要引發學生的悲憤或者激憤的情緒共鳴,使學生感受作曲家所想表達的內心情感與音樂創作背景,言語的導入似乎略顯蒼白。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首先引入了一段抗日戰爭時期的影片《南京!南京》5分鐘預告片,影片中“濃煙滾滾,血流遍地,屍體成堆,撕心裂肺……這些慘絕人寰的場景的再現,瞬間激發全體學生的悲憤,這時候,再欣賞《國歌》的歌曲,學生們彷彿身臨其境,各個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義憤填膺,內心充滿了強烈的衝擊力和震撼力,更能充滿感情地唱出了《國歌》中中華民族團結一心.誓死保衞祖國的英雄氣概。電影和音樂的結合瞬間爆發了學生心中激昂澎湃的民族感情,增強了學生的愛國熱情。用情.景相結合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讓其更深刻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

充分利用國小生好動,喜好遊戲的特點,讓其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從多側面感受音樂,學生要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理解進行創作性的表演,不拘形式,不求統一,只要能啟迪學生們的想像力,都可以進行創作性的表演,如:在上表演課《猴子蒸糕》時,我先請學生觀察書本上的圖片.結合聽賞歌曲的內容,設置表演角色小猴和小狗,請學生説説你若是其中一個角色你的表情.動作會是怎樣的?為什麼?並分組進行表演。這樣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特長的機會,而且鍛鍊了大膽、勇敢、活潑的性格,一改原來的音樂課堂呆板拘謹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勵。”這句話對我的啟發很大,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應該充分地相信孩子,發掘孩子的閃光點,幫助他們恢復自信。總之,讓學生樂學,玩中學,充分的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就可以提高教學的效果。

第4篇

在幼兒園數學領域中,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提出,開放性的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數學教學越來越為大家所接受。生活化是當前數學教學改革的一種趨勢,對數學課程、數學學習、數學教學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的改革,老師們的課堂開始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前些天我聆聽了陸老師執教的數學活動《花兒多美麗》,這是主題《大樹小花》裏的一個數學活動。雖然是新教師,但是陸老師教態親切,教學準備充分,教學環節清晰,能夠及時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這個活動陸老師結合主題,以春天裏盛開的各種花朵為元素開展數學活動,貼近幼兒生活,讓幼兒感知9以內的數量,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陸老師讓幼兒圍繞着數花朵——摸花朵——分花朵——記花朵,讓幼兒感知9以內的數量,將相同種類的物體歸納擺放,體驗操作和學習數學的快樂。聽了這個活動,我也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中,陸老師以百寶箱的形式導入,幼兒的興趣很高,紛紛舉起小手想來嘗試。可是每次摸箱只能有一個幼兒,所以更多的幼兒在等待中度過。所以我認為了避免讓幼兒等待的時間過長,教師可以嘗試在每組都放一個百寶箱,當教師出示數字時,幼兒就可以一起參與到活動中,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摸出花朵數量,減少幼兒等待的時間。

活動環節二、三中的分花朵中,陸老師讓幼兒根據花朵的特徵進行分類,並感知花朵的數量。並進行統計,使活動得以提升。可是,由於教具牽扯的.知識點太過複雜,既有按顏色分,又有按大小分,還有按花朵種類等。對與有些幼兒來説難度太大,教師應重視幼兒的個體差異,允許他們從不同起點按不同水平、不同發展速度發展和學習。教師可以製作不同程度的教具,允許幼兒有所選擇。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一種或是幾種進行分類,並進行記錄。

每一個活動的開展都是一次進步,相信陸老師通過這次的執教也獲得不少的收穫,對與我們聽課老師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大家共同進步、共同前進吧!

第5篇

一、小班化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生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以往的大班四五十人,一節課下來,學生練習機會只有二三十人,大部分學生成為看客、聽客。久而久之,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被抹殺。而小班人數只有二十來人,每節課學生的發言機會至少為大班的兩倍、甚至更多。每個學生在班上的交流頻率大大高於大班。他們不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在班內、組內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尤其能讓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充分發揮。而學生學習外語的積極性與興趣和普通班相比佔有絕對優勢。同時,小班化的英語教學增強了師生間交流的密度,加深了師生間的相互瞭解和情感交流。在英語課上、課下,老師和學生之間談心、交往、提問、解答的機會增加了,師生關係真正做到了“親密無間”。因此,小班化的英語教學,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操練頻率和效率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英語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有效的強化。

二、小班化能優化教學氣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

在我執教的小班中,人數少,容易控制,對於每一個學生學習狀態,包括學生基礎、心理、個性愛好、特長、能力等都比較清楚,針對這些我設計了許多精彩的教學活動,並將各種藝術形式巧妙地融入其中,大大豐富了單調的語言學習。

英文教學中有很多英語歌曲可以拿來活躍課堂氣氛,輔助教學。例如在教數詞時,我就用”tenlittleindians”來導入,該歌曲朗朗上口,很適合小班當場學唱下來。

在新授顏色類單詞時,可以設計讓學生當堂給各種顏色的衣服填色;在學習水果類單詞時,可以讓學生“畫一畫,猜一猜”。這樣通過動手動腦完成遊戲,既鍛鍊了繪畫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複習了單詞。

三、小班化有利於創設教學情景,提高課堂效率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聽、説、讀、寫”等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情境,沒有情境的活動是難以實現的,或者是不存在的。在小班化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與教師交流,師生進行雙邊的活動頻率增多。因此教師能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身發展的特點出發,樹立信心,從而提高效率。情景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在於重視學生情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感受與體驗。在情感與意境的巧妙組合情境下,使學生受到感染,達到情感與認知的完美統一。

對話是在一定情境下的習慣語言,脱離了情境,也就失去了意義。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將真實的情境搬入課堂,但能模擬出真實的情境,有利於學生掌握理解對話。

隨着科技的'高速發展,各種現代科技成果運用於教學中,幻燈、投影、錄像、電腦等設備都進入了英語小班課堂,這些手段,形象生動地再現有關對話的時空,做到了聲像結合,圖文並茂,適合學生好奇、求趣、求新的年齡特點。

我想英語課堂教學應該更需要情趣、體驗、多維和互動,小班化教學就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而情境教學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調動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起到優化課堂教學的作用。

小班化教學的優勢還體現在課後的抓落實能夠確實到位上。我具體是這樣來操作的:

1)將學生分成4人一小組,一組長三組員。要求叫組長設計好表格,每次要背誦的內容,組員必須找小組長過關,小組長找其他小組長過關。由於人數較少,每個組長確確實實的抓好組員的背誦過關,並及時向老師反饋。老師也會隨機抽查每個同學的過關情況,狠抓落實。

2)每次的小測都要求學生訂正並抄正,一開始有些學生不自覺,沒認真的按老師的要求完成,小測的促進作用無法體現。為此,老師每次的小測情況都登記下來,一週2次把低於80分的學生集中起來,重新小測或過關。小班化人數少,能落實到每個同學,在這點上效果顯著。

3)作文或錯誤較多的作業儘可能的面批,引導學生當場把不理解的問題解決。小班化的教學模式為我們的英語教學帶來了機遇,在小班化的優勢下,學生們更是可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有利於提高語言的綜合運用,老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各種先進的教學活動和研究,只有這樣不斷總結、創新和反思,才能使我們的英語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作為小班化實驗班級的教師,在今後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積極不斷地探索,為小班化教育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第6篇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有一句經典名言:“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良好的習慣是一種能力,直接影響着他們學習的質量,故而必須從低年級開始加以指導和訓練。

國小生學習數學要解決好三個問題,一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數學學習的習慣;三是數學學習的能力。數學學習的習慣主要表現為數學思維的習慣和行為習慣。

數學學習的思維習慣是在對數學思想方法作深入理解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數學意識,也是一種思維方式。

數學學習的行為習慣主要是認真上課、學習方法、對數學的情感態度等。

首要的是要讓國小生在數學課堂中養成以下十個良好的行為習慣:

小預備鈴後首先學生要自覺準備好學習用具:課本、文具盒、練習本最好還要備有鉛筆、草稿本、作業本、練習冊,或者上節課老師讓帶的試卷、報紙並且把這些試卷類裝在一個專用文件夾裏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來,由此也能養成自我們整理收拾的習慣。二是調整好上課的狀態,每個學生都要學會自我們調整身體、心理和情緒,這樣有利於迅速進入上課狀態,多數數學老師要通過課前的情景導入,提起學生的興致,引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本節數學思維狀態。三是上節課知識回顧,課前通過對上一節課所學內容的回憶,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反思,或者是討論有關的數學問題,總結學習經驗等等,作一些知識方面的準備,搞好新舊知識的銜接,這對課堂是一個重要的鋪墊。

舉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很常見的行為,目的是希望發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也是老師進行教學反饋的手段之一,對於學生來説,舉手還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創造展示自我們的機會,調動上課的積極性。同時舉手也要注意不能兩隻手隨便舉,要坐端正舉起右手,左手放在胸前,眼睛看着老師。

發言是學生髮表自己對某些問題的看法,彙報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單獨發言和集體發言兩種形式,同學們在集體回答老師的提問時,不必高聲回答,只要能説給自己聽到即可,但必須簡潔明瞭。對於學生的單獨發言要求流暢連貫完整,説話有頭有尾,語速不快不慢,語調抑揚頓挫,聲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發言時要對着同學們,説給同學們聽,眼睛要充分與同學們接觸。老師應為每個學生充分提供發言的機會,數學課要求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説話,要有邏輯性,能用自己的話對概念、性質等進行有效的表述。聲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問題更能讓其他同學聽清楚聽明白,能讓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內涵,給人的感覺也是很自信的。

勤於動手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習慣,常常見到有些學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題目時,想到了,也説對了,但動手做起來就錯了,最初這些學生總能給人一個感覺就是“聰明”,其實這些學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導,讓其形成動手的習慣,最終會成為不會聽、不會看、不會讀,只會瞎説的能力低下的人。

這樣的學生在我們們身邊還真不少見,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動手,用許多家長的話説就是“懶”、“拖拉”。由於數學學科的特點,計算具有很強的周密性,解決數學問題具有很強的程序性和嚴密性,在數學學習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説的“容易不等於簡單”,所以在數學學習中動手能力與思維能力同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動手訓練和操作的過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統一,手腦並用,周密性和嚴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強。

品讀在數學學習中也是一種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主要用於對定理、性質、法則的理解,對數學題意的理解,品讀時要注意文字中有用的數學信息,理解出題的意圖。經常對學生進行數學方面的品讀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細心的習慣。

善於學習的同學也善於進行課堂記錄,必要的課堂記錄有助於過後進行討論學習,便於重新揀起細細思考慢慢消化,有效的記錄有利於日後的學習,是期中期末複習的重要專題材料。記錄絕不是全盤照搬,而是有選擇地作重點記錄,比如重要的經驗方法、不大理解的問題、做錯的或容易做錯的典型題目、某些新的發現或心得體會,記錄要簡明扼要,便於理解,並且當天一定要作好整理歸類,記錄可以寫在課本上,可以寫在卡片上,也可以寫在專用的分類記錄本上。課堂記錄作為學生學習的信息,善於記錄和整理分析的學生一定能從他的記錄中收穫明天。

國小生粗心馬虎是很普遍的現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與學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點有關,與學生的閲歷和生活習慣有關,與個人的學習能力也有密切的聯繫,不但是國小生有粗心馬虎的現象,大人也有。要解決學生“粗心”的問題,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強針對性訓練之外,養成反思的習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聽到學生考完試後這樣説,“唉,很多題我們都會做的,由於粗心大意就做錯了!”其實粗心大意已經成為大多數學生自我們安慰的一個藉口,成為學習進步的煙幕彈,它嚴重地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對於數學學科尤其如此。

一般情況下,學生表現粗心的地方,大都是問題當中要求細密的地方,有意識地讓學生對那些細密之處和容易出錯的問題進行反思,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問題,有利於引起對細微之處的注意。經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細心,思維能力一定會不斷提高,考慮問題一定更加周密,解決問題的經驗也會漸漸豐富。如果對反思的結果作一些書面的記錄總結,特別是對那些“粗心過的地方”作適當的記錄總結,反思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一般低年級學生喜歡提問問題,這是孩子的天性,要保持孩子的這種愛質疑的習慣,老師也要給與一定的解釋,因為這是説明孩子在思考,這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他發現問題,創新的基礎。教師絕對不能給予否定。

在別人回答問題時,首先你認真的傾聽是發言者的尊重,最起碼的禮貌,另外認真傾聽才會領會説話人的意思,等到老師或同學説完再發言才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切不可嘰嘰喳喳的亂插嘴,這樣不會提高學習的能力。還會讓人厭惡。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對外部事物的有效的關注,是一種良好的感知狀態,注視者兩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擻。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特別要注意用眼睛與學生進行交流,學生應當注視着老師的眼睛和動作,當老師在黑板上寫字的時候,學生應該看着黑板,當某同學在發言或彙報的時候,其他同學應當看着該同學的眼睛和所做的動作。

課堂上與注視相反的情況有發呆、走神、心不在焉、東張西望、左顧右盼等,這些人兩眼黯然無神,委靡不振,不能經受一點點干擾,身邊稍有動靜便思想分散。數學課與數字、概念、法則、公式、性質、定理緊密相連,有的是計算和推理,規則性比較強,因此數學課堂要加強直觀教學,加強情感交流,營造生動活潑的主題鮮明的課堂氣氛。陶行知在《國小教師與民主運動》裏提出教師的職務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的職務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另外一點切勿只重吃魚,輕視授漁,(忽視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一味教學,為教學而教學,這樣即使學生今天學會了一點,明天還是需要別人牽着鼻子走路,由此產生的學困生也越來越多。)作為數學老師應多分析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多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中每個細節所表現出來的習慣,提高對學生學習習慣的認識,一刻也不能放鬆對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要論持久戰。

第7篇

?四季》是我很喜歡的一篇課文,每每讀完一遍,都對自然界的四季分明、風景不同更加喜愛。對我是如此,我也希望我能把這份喜愛同樣帶給班上的孩子們,正好組裏的老師前段時間又在研究如何上這篇課文,我也同樣一起思考,如何才能讓孩子喜愛這篇課文,並從中將知識學習紮實。

?四季》這篇課文分為四小節,每個小節都有一幅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豔,形象生動,它們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認識事物,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在研讀課文時,我從這四幅圖片入手,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看着圖片説一説,從圖中觀察四季的不同景物。例如在觀察夏天這幅圖片時,我還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細節,從荷葉和青蛙臉上的表情來感受夏天的'美好。在觀察秋天的圖片時,讓孩子觀察稻穗的樣子,還讓孩子觀察後表演稻穗的動作,深入體會文本。

我一直認為朗讀對於學習語文非常重要,聽一個孩子的朗讀就能看出孩子學的如何。但是一年級孩子在朗讀上的訓練還不多,在朗讀中很容易有拖音、不流利的情況,因此要加強訓練,而《四季》這篇帶有節奏感又富童趣的課文就是一次訓練的好機會。先讓學生們觀察圖片或者聯繫生活,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如發現春天裏草芽的特點是“尖尖的,嫩嫩的”;再讀一讀課文,並問學生:“你認為“草芽尖尖”應該怎麼讀更好呢?”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們體會到草芽很輕、很嫩的感覺,所以讀起來就知道聲音要輕細一些。通過學生自讀自讀,通過“讀”逐漸體會景物的這些特點。隨後我還會讓學生做動作表演讀,如“雪人大肚子一挺”,並且表演出頑皮的樣子,孩子們讀起來就更有勁,更集中注意力了。

第8篇

?歡慶》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麼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着讀着,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本課要求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我在這篇詩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把識字教學和激發愛國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我設計了卡片開火車認讀、看氣球猜字、去拼音識字、放禮花搶讀詞語、隨文識字等環節,並且在識字過程中充分關注後進生,提供機會讓後進生讀生字、組詞。感覺前半節課識字過程較流暢,學生傾聽很認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識字檢測的效果也比較好。後15分鐘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讓孩子聽同學讀,看這首詩文“有幾句話?”。然後讓孩子帶問題默讀“第一句話寫了哪些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描寫地點的詞語上用橫線劃出,用波浪線劃出禮物的詞。設計這個環節讓孩子學會靜心閲讀,學會自己理解課文。

另外,在具體分析詩句理解詩句時時候理解不夠透徹,特別是沒有把“藍天飛着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快的樂曲”展開理解。原本是設計“讓孩子想像藍天上的鴿子可能在説些什麼?大海像個音樂家在演奏什麼歌曲?”等問題,並且創設情境:“如果你就是飛翔在藍天上的鴿子,你可能在對同伴,對祖國媽媽説什麼呢?”來深化對詩歌的.理解的,但由於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倉促導入到觀看“國慶閲兵”,進行激情:“作為祖國的孩子,未來的主人,在祖國63歲生日的今天,你想對祖國媽媽説什麼呢?”孩子的回答也有不失精彩的:“祖國媽媽,我將來長大要當科學家。”而我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深化。

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從本節課來看,應該有較大進步,特別是前半節課的表現好。坐姿端正了,舉手回答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