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範文3篇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讓學生輕鬆學數學

欄目: 其他文案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本篇文章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份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範文,涵蓋了一系列易於理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本文的教學示範具有啟發性和實踐性,教師們可以通過修改和定製這份範文,為自己的教學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範文3篇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讓學生輕鬆學數學

第1篇

此繪本故事中藴含着許多數學元素,如:對磅秤的認識,磅秤上指針的轉動,動物體重的變化比較等等。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磅秤上指針的轉動與輕重之間的關係。

2.在閲讀中發現問題,積極思考解決疑問,初步體驗故事的詼諧幽默。

幼兒人手一份繪本中的動物卡片、排序底板、繪本課件、實物磅秤

一、欣賞故事繪本,根據故事內容按動物不同體重排序(知道磅秤上的指針按順時針方向不斷朝前走,表示體重越來越重)

猴子為什麼笑話鼠小弟?猴子説“你瞧”,是瞧什麼?

預設提問:故事裏哪些動物一個一個挨着次序來稱重的?

最輕的動物是誰?哪個秤告訴我們的?最重的動物是誰?哪個秤告訴我們的?

故事中畫面呈現動物的秤面的指針能夠告訴我們哪個動物輕,哪個動物重,秤面上的指針往前走一點,就告訴我們後來的這個動物比前一個動物重一點了。

二、解決故事中大象的疑問(理解當秤上沒有重量時,指針會自動歸零的特點)

1.繼續播放課件並講故事引出問題:“鼠小弟真的比大象還重嗎?”

(1)幼兒稱重體驗活動:幼兒人稱,大家觀看稱面上指針的變化。

預設提問:你站上磅秤的時候,磅秤上的指針是怎麼樣的?你下磅秤的時候,磅秤上的指針又怎麼樣了?

大象稱完體重,從磅秤上下來的時候,秤面上的指針回到了原位。而當鼠小弟站上磅秤的時候,秤面上的指針動也沒有動。大象沒有看到指針的變化過程,誤認為鼠小弟稱重時比他自己稱重時指針的位置又向前了,而產生“難道他比我還重”的問題。其實,鼠 小弟沒有大象重。

按照故事的線索開展了第一次教學活動,但是幼兒一直在用動物的大小解釋體重的輕重,怎麼也無法解釋最後小老鼠稱體重時,磅秤上指針竟然會比大象又向前移動,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思活動,再次解讀繪本,發現繪本暗藏着引發幼兒思考的玄機。

故事中的磅秤上只保留指針,故意省略了表示重量的數字,所有稱體重的角色大小又都具有明顯差別,對運用磅秤上的精確重量判別體重造成干擾,致使幼兒仍然會沿用以往運用目測大小的方法估計大致體重。

這個故事中只出現每次動物站上磅秤稱體重的結果,有意省略每個動物稱重後離開磅秤的畫面。利用幼兒只關注磅秤指針的靜止狀態,不關注上下磅秤時指針移動的瞬間變化的普遍現象,引發大象最後幽默的疑問。這正是作者的獨具匠心,由此反映了作者財學齡前小讀者特點的深刻了解。

這個故事結果所製造的問題,正是需要幼兒從關注靜止的結果到關注動態的過程,才能解決最後的疑問,產生幽默一笑。由此可見,這一繪本並不單純地在向幼兒傳遞有關稱重的知識,還包含着許多能力的培養,如:靈活地觀察判斷思考、將過去的經驗用於新情景、清晰而準確的思維和交流等。為此,我們有了新的解讀,及時對活動加以調整,重新進行了活動設計。

第一,考慮活動環節之間的邏輯性,做到簡潔明瞭,環環緊扣,將關鍵點加以分解,層層遞進,真正做到幫助幼兒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1)融人故事的排序活動:在聽故事中融人動物依次稱重先後,以及稱重中磅秤指針顯示的圖像的兩次排序,使每個幼兒對動物稱重中指針變化與動物建立一一對應關係,並識辨磅秤上指針(順時針方向)越向前表示越重,既熟悉了故事內容,又為大象產生的問題似乎有其“合理”奠定了基礎,揭示了矛盾。

(2)人人蔘與稱重的體驗活動:在體驗活動前提出看一看每人稱前指針位置;站上磅秤指針變化;下磅秤指針變化。啟發幼兒關注每人稱重時磅秤指針變化的全過程,讓幼兒在通過稱重中獲得了磅秤指針回覆到“0”的經驗。這正是幼兒缺乏的經驗,也是繪本中省略的畫面,更重要的`是解決大象產生問題的必要條件。

(3)體驗活動後的交流討論:抓住幼兒得到的新的認知經驗,啟發幼兒自己來説清大象產生的問題是不可能的道理,變教師的為幼兒的結論。使這個詼諧幽默故事內含的教育作用,在共同參與中得以體現。

第二,課件製作起到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主要情節的作用。尊重原作的繪畫風格,整個課件都採用原作的黑白單色,空白的背景,將幼兒的視線集中在磅秤上,特別是在每次動物稱重時都將稱面放大,使幼兒關注指針的變化,在幼兒解釋大象問題時,又將磅秤指針設計為前進和倒退的動態變仳,對幼兒觀察、思考在自身體驗後進一步認識,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經過幾次調整實施以後,幾乎有800-/0以上的幼兒能用自己稱體重的經驗理解磅秤指針轉動與體重的關係,幫助故事中的大象解決問題,説清理由。

實用的大班數學教案範文3篇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範文,讓學生輕鬆學數學 第2張

第2篇

今學期班上進行線的專題活動,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線。一時間,班上就有了不同質地、不同材料、不同顏色、不同用途的線。為了能讓幼兒更清楚地認識,我組織進行線的分類、統計活動。讓幼兒更深入瞭解線的種類。

二、 使用對象及場所:大班幼兒在幼兒院進行。

1、 在觀察、比較、討論中,對線進行顏色、粗細、質地、長短的分類。

2、 教師和標記的引導下,學習自己設計簡單的統計表。

3、 語言表達操作的情況,使幼兒的語言和思維同步得到發展。

1、 給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線,請幼兒觀察比較,自己學會初步的分類技能。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好多不同的線,待會就請你們自己去觀察,看看能不能分清這裏一共有多少種線?

幼兒聽後就三三兩兩的在各種線前觀察,對線產生了興趣。

教學反思:這一環節,教師能讓幼兒自己先去觀察,比較,給了幼兒充分的自由空間,可以讓他們嘗試分類,也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師:剛才我聽到有小朋友説,可以把相同顏色的放在一起。我們來試一下。

幼兒嘗試按顏色分類,把相同顏色的擺放在一起,全部分好後再數數各有幾種。

師:還可以按什麼來分呢?除了顏色不同外,你們還發現了其他不同的特點了嗎?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

師繼續引導幼兒,讓幼兒在發現、比較下不斷地想到分類的方法。引導幼兒説出長、短和用途來進行分類,並做好分類記錄。

這個環節中,教師起啟發性作用,主體還是幼兒,讓他們自己去發現並説出來,充分體現了幼兒在前,老師在後,能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教師把幼兒觀察、討論的結果記錄在黑板上,引導幼兒自己設計統計圖來記錄。

a、 幼兒看記錄進行操作活動,把所有記錄的結果統計出來。

師:剛才小朋友都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來進行分類,我把小朋友所説的都記錄在黑板上了,現在就要你們想想,幫我設計一個最漂亮的。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只提出要求,讓幼兒自己去探索,嘗試,老師只是個觀察者,在巡迴的觀察着幼兒的工作,如果不是幼兒有求必答,老師都不去打擾他們,充分體現出幼兒是主體,不再受老師的影響。

4、 教師小結,並找出不同範例,請幼兒介紹自己的統計方法,讓大家學習。

師:這是誰的,請你來説説你是怎樣設計的,你為什麼要這樣設計呢?

教學反思:這個環節中,每個幼兒的回答都會不同,有的會説得很好、很多,説得很完整,有的卻不知道怎樣表達,但都要進行鼓勵表揚,因為要肯定他們的設計成果,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 活動評價:這個活動設計充分抓住了幼兒心,小朋友面對這麼多樣的線都很好把它分清楚,也記得快,所以教師善於觀察,發現問題,從生活中入手。在教學過程中材料準備的很充足,教師的語言簡而少,很具有啟發性,而且也留了時間讓幼兒充分的認識探索,是一節充分以幼兒為主的課。

第3篇

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能熟練、準確地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嘗試在生活中運用人民幣,學會簡單使用人民幣,鍛鍊幼兒的觀察力、操作能力。

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係。

??導入遊戲:找朋友。教師發給每名幼兒1張教具中的仿真人民幣,在音樂聲中四散走,音樂停,拿着相同面值人民幣的幼兒手牽手,圍成一個圈。

教師:(師出示壓歲包)小朋友們,請猜一猜這是什麼?我們再來一起看看裏面有什麼?長方形,像紙張一樣的叫紙幣;圓圓的、硬硬的、金屬材料做成的叫硬幣,這麼多的錢、鈔票,我們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叫"人民幣"。

??瞭解人民幣的用途,並引導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辨別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人民幣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什麼情況下用到它?你能説出它們是多少嗎?

①認識人民幣。教師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幣",從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幣各一張,將人民幣擺成一排,邊擺邊引導幼兒讀出面值。待幼兒熟悉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從中任意拿走一種面值的人民幣,請幼兒睜開眼睛,找一找,哪種面值的人民幣不見了。

②感知人民幣兑換關係。提問:100元可以換成幾個50元(幾個20元、幾個10元)?請幼兒舉手回答問題。

教師小結:100元可以換成2個50元、5個20元或10個10元。

教師手裏拿着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從中隨便抽出一張,讓幼兒快速、準確地説出人民幣的面值。

教師帶領幼兒進入遊戲場地,觀察陳列在貨架上物品的價格,玩"開商店"的遊戲。將幼兒分成三組,每組的一名幼兒當售貨員,另幾名幼兒扮演顧客,玩"開商店"的遊戲。買東西時要算清楚自己應該給多少錢,找回多少錢。幼兒遊戲時,教師根據情況引導幼兒正確的付錢、找零錢。

幼兒的收穫,並教育幼兒不但要愛護人民幣,更要養成節約用錢,不在人民幣上亂寫亂畫的好習慣。

幼兒玩滑梯時,教師時刻注意幼兒安全,請幼兒有序排隊,不打鬧、不推擠。

人民幣是我國法定的貨幣,在人們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幼兒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家長單獨讓孩子上超市購物的機會很少,對人民幣只是初步的認識。這節課的幼兒園教學就是為了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對10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認識人民幣,使幼兒在簡單的幼兒園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面值和人民幣的功能。這節課的難點--換錢。在這次幼兒園活動的時候,我採用了多種幼兒園教學方法。對於100、50這樣的.人民幣比較熟悉,但對於其他一些面值的錢,孩子們接觸的太少了,有些孩子認識時出現了混亂,尤其是2元與2角辨認不清楚。當然我也準備了真的人民幣。可效果不是很好,因為人民幣太小,太少,不能讓所有的幼兒都看的很仔細。在人民幣兑換這個環節上,我是通過遊戲"開商店"讓他們感知生活,但是在這個環節上,幼兒的人數多,有些雜亂,使得整個課堂的紀律有些難以控制。部分幼兒對於買東西的題型缺乏生活經驗,甚至有的小朋友對於"營業員應找回多少元?"等理解有些困難,所以課後我重新補充一個"小小超市"這樣的環節,讓幼兒親身體驗一下如何正確有效的使用人民幣,同時掌握人民幣的兑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