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熱點 > 優秀作文

最新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多篇

欄目: 優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73W
      人生不過一百年,天天都盼豔陽天。插茱萸,登山頂,祈求安康之樂。由理論到實踐,再由實踐到理論。寫作是個不斷思考提升的過程,善於寫作的人,一般都是熱愛生活、善於觀察、勤于思考的人。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最新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多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最新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多篇

 

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又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了,我不禁想起了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祝您重陽節快樂。

回到老家,就看見奶奶在那兒縫衣服,奶奶邊縫着邊搖頭,不知在想什麼?奶奶的行為讓我想到“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奶奶”,奶奶剛發覺我回來了,邊向我走來邊伸出那雙粗糙的、爬滿一條條蚯蚓似的血管的雙手,緊緊抓住了我的手。“回來啦,回來好啊!”邊説邊把一瓶果汁塞進我的懷裏。“奶奶,不用了,您留着自己喝吧!”我拿了出來,放在了桌上。“那……好吧。”我抬起頭,呀!奶奶的眼睛裏意然佈滿了血絲。奶奶看着我,我也看着奶奶。

我站一個安靜的角落,沉思着該如何為奶奶做事。“有了!”我一拍腦門,眼睛轉了轉。我起身走向奶奶身邊“奶奶,我為您捶捶背,好嗎?”奶奶先是愣一下,然後笑得合不攏嘴,開心地應道:“好,真乖呀!”我雙手握緊,輕輕地捶着奶奶的肩。我的手有節奏的捶着,一上一下,一上一下。不一會兒,我真誠地祝賀道:“奶奶,今天是重陽節,我祝福您,辛苦了。”奶奶用手拍了拍我的肩,然後笑了一下。我心裏立即湧起一股暖流。

我走出門口,這裏沒有高樓林立,沒有五彩繽紛的花朵,也沒有幽美的環境……只有一排排整齊的平房,裏面比較簡陋,甚至有點發黴的味道。外面夏日炎炎,一陣微風拂來,趕走了炎熱的夏天,迎來了爸爸媽媽和我的祝福。

我走進房間,打開盒子,裏面有去年我本想送給爺爺奶奶的毛衣,像打開了塵封多年的記憶。我走進客廳,爺爺正在看電視,我想去向他祝福,可是話還沒説出口又收了回去,我又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緊張,最後終於鼓起勇氣,紅着臉講出了那句早已在心裏唸了數百遍的話:“爺爺,重陽節快樂!”“嗯,好孩子。”

看着爺爺、奶奶一縷縷銀絲和滿臉的皺紋,我看着小草,又看看天空……祝福是的禮物。

 

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2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每當我看到這句詩,就會想起在快樂——泡菊花茶。

我把乾巴巴的菊花拿起來,仔細端詳着。它的花瓣外邊金黃金黃的,裏面是淡黃色的,花蕊是深黃色的。我翻過來一看,花托是乾巴巴的墨綠色。只見幹菊花有的是橢圓形的,有的是圓形的,還有的已經壓得形狀不規則了。我揪下一小片花瓣放在手中,輕飄飄的,聞了聞,一股濃濃的草藥味鑽進鼻子裏。

在這個秋風習習的日子裏,我要泡一杯美味的菊花茶。我抓起幾朵菊花,輕輕地一鬆手,菊花好像調皮的小孩一樣跳進杯子裏。有的菊花昂着頭,好像累了的小朋友躺在牀上睡大覺;有的趴着,好像一條温順的小狗;還有的側着身子,好像在看外面的風景。我往杯中注入開水,菊花有的打着旋兒,像一個個調皮的小孩子在水裏玩耍;有的緩緩上升,好像一隻只蝴蝶在翩翩起舞;還有的快速上升,像一個個游泳健將在比誰遊得更快。過了一會兒,菊花從滿臉皺紋的老奶奶變成了一位婀娜多姿的美少女。我抿了一小口,有一點微苦瀰漫口腔,頃刻間,微苦已經盡逝,只留下清香。我好像變成了一朵菊花,蝴蝶飛來和我竊竊私語,告訴我一個欣喜的消息。

菊花茶不僅味道甘甜,而且營養豐富,功效強大,它不但有利於減肥,夏天經常喝它可以預防中暑呢!

如此好喝的菊花茶,我怎麼能不喜歡它呢?

 

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3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家喻户曉的詩句出自詩佛王維之筆,寫於九九重陽,於是有了人們在九月九日登高的習俗。

那是一次特別的重陽節,我們一家聽聞明月山風景秀麗,想去領略一番。那天天氣可用“太陽當空照,汗水如雨下”來形容,可這沒有動搖我們爬明月山的興奮。沒等媽媽買完票,我就牽着爸爸的手向路口跑去。

來到山上,平整的水泥路,婷婷玉玉的翠竹,天空飛過的鳥兒,旁邊商鋪的吆喝,使上山的道路充滿生機。

可是,突然,前面的路越來越窄了起來,行人越來越多了起來,我不得不越來越放慢腳步。直到一個分岔路,人們才逐漸分開——左邊是纜車站,右邊是向山的繼續前行的路。我意猶未盡,所以選擇了右邊。

走了大概30分鐘,雖然人沒有剛才的多,可前面的人們越來越慢了,沒想到的是突然停了下來。這令我很煩躁,走得好好的,停下來幹嘛呢?我想探個究竟,就憑着自己瘦小的身軀,微曲着身子在人羣中蜿蜒地竄過去,直到盡頭,我大吃一驚!

一個右腿打着石膏,左手缺失了小臂的中年男子正用右手撐着枴杖,緩緩地移動左腳,向山上走去。他的衣服早已成透明狀,緊貼着古銅色的肌膚,背上肋骨也若隱若現,黑白的頭髮絲上都結滿了汗珠,雙臉通紅,口裏喘着大氣。轉過一個棧道,我看到了他的側臉,以及他眼中異於常人的眼神——堅定不移!彷彿有種精神佇立在他的心裏,我心中的敬意油然彪升了起來。

我望向身後,所有人都佇立在原地,旁邊一位軍人大哥也肅然地注視着他……直到那位最值得我們尊敬的人——殘疾登山者望向我們嘴角透露出憨憨的微笑説“上來吧”,人們才移動腳步。不久,人們的距離離他快1米遠了,於是人們又佇立在原地,凝望着他……

就這樣,兩小時後,我們到達了山頂,那位殘疾登山者撐着枴杖,也佇立着,對着山的那一邊,對着緩緩上行和他周圍的人們,深情地遙望,遙望,微笑,微笑……

山的那一邊,是綿延無盡的山巒。

 

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4

 

金黃的枯葉離開了樹梢,在空中如蝴蝶樣飛舞,最後以悠柔的弧度悄無聲息地降落在地上,一片片的金黃,為冷寂的街道作了最美的點綴,漸漸的,秋的韻味濃了起來。秋天,來了。

“每逢佳節倍思親”楓葉正紅時,又是重陽佳節到。我登上了故鄉的山。往日,崎嶇的亂石小路,如今還十分親切,路旁的景物依舊,只是覺得更添了一份愁緒,因為,睹物思人,而物事人非。是的,重陽節,難免讓人回想起過往的人,過往的事,過往的一切,更難免讓人觸景傷情。不經意間,我又想起了我那已故的,親愛的大伯。往日與大伯的歡聲笑語,又在我難中浮現,讓我對他的思念,在秋風中更加濃烈。

去年的重陽節,過去了不久但又似乎很漫長。那時,大伯還在我們身邊。他是一個很活潑可愛的老人,因為他有一顆常青的新,又寬厚的胸懷。他的笑,是那麼的爽朗,清澈又慈祥,不禁讓我想起“絕類彌勒”。他的一切,都感染着身邊的日呢。

可是,生老病死——這一不可逆轉的自然規律,終究讓大伯從此成為過去,只給我們留下似楓葉般的片片回憶,簌簌的落下,沉甸甸的壓在我們心頭。那爽朗的笑容從此定格了。那一刻,我似乎長大了,明白到人世的悲歡離合,明白到何謂親情,明白到在世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切。

如今的重陽節,我站在山上,習習秋風,夾雜着思念,吹亂了我的思緒,古往今來,人們都喜歡悲秋,又值重陽,我終於明白,這“悲”從何而來。“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此時此刻,我反覆咀嚼這句詩的韻味,嚐到“少一人”中包含的那份沉甸甸的思念,其中有對現實的無奈和對過往的追憶。我於這迷離的秋色中,試圖尋找昨日那一幕幕珍貴的畫面,不知不覺,太陽已滑到了山間,像一個泛黃的大石榴。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我心裏默唸着,踏向了歸途……

 

高一重陽節敬老愛老作文5

 

重陽節也稱作老人節,理應把為老人祈福作為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我們這裏卻很少有見到如此的,也許是緣自忌諱。人到暮年,腦子已大不如壯年時靈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時。愈想愈怕,於是愈發受不得一點刺激。別説是祝福長壽了,光是翻翻日曆都會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壽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們這一帶以九的倍數為人壽的災禍之年,視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歲歲,-七十二歲等等。時不時就聽見外婆歎氣,-七十二,要不要還吶。逢年過節給我們壓歲錢時總以“現在不給就來不及了……”開頭。我望向夕陽,西沉的日頭給眼睛帶來一絲刺痛。很多老人就是這樣的心態,固執得像一頭牛,什麼重陽不重陽對他們來説真的沒有什麼意義。

漸漸發現,現在的節日更像是一種為了忘卻的紀念,忘卻古老,忘卻過去。在我們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鑼鼓喧囂深化節日這個儀式時,節日真正的精神與內涵卻在漸行漸遠。若有一日一覺醒來,重陽節憑空消失,如同從未出現過一般,不知我們是否會感到訝異,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許一個節日最好的結局是這樣的:最後一個記得這個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搖椅上,目光隨着落日下降,漸漸閉上。這就如同一個文明的覆亡。別妄想與天地同壽,那隻不過是一個水中的夢。當社會已不再需要,當再也沒有的理由讓它存在時,有一個完滿的終點,比它如何開始更為重要。

當然也有可能是由這個節日衍生開去,被賦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義,既有傳承又有創新。比之徹底消亡的説法,我也更為認同這種説法,畢竟走極端的只是少數,完全維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幾近於零,還是融合來得更為妥當,弱化了具體的概念,而能將精神內核提煉出來。

於是就想到一個關於民族大同的問題。早些時候我對他的概念是比較模糊的,後來磚頭與我提起,一個民族的走向,無非是兩種,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對當今這個越來越趨向於一體化的世界來説,出現統領全局的文化只是遲早的事,當然現如今這個問題便轉化為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爭鬥,簡言之就是中華文明與歐式文明的一場戰爭。中華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爭第一也不落最後,於是團隊作戰就顯得尤為重要。而歐式文明更講究競爭,也催生了許許多多的英雄。這場戰爭也許會曠日持久,也有可能因為一個微小的細節而閃電結束,總之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許要靠來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磚頭更傾向於中華大同思想的最終獲勝,但究竟以何種方式來結束,就要留給歷史來印證了。

一個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銘記與深化;而希望這一次,不會僅僅流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