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活動策劃

(村級)脱貧攻堅實施方案2篇

欄目: 活動策劃 / 發佈於: / 人氣:1.88W

(村級)脱貧攻堅實施方案2篇


 村級脱貧攻堅實施方案篇1

為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加快全縣精準脱貧攻堅步伐,實現2017年全縣所有貧困人口全面脱貧,與全縣人民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集中力量開展精準脱貧攻堅工作。現結合省、市相關文件要求,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村級)脱貧攻堅實施方案2篇

一、 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於脱貧致富的決策部署,立足建設“兩富兩美”新XX,採取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貧、科學化脱貧的方法,建立精準脱貧包聯機制,凝聚各方力量同向、同心推進脱貧攻堅工作,確保2020年實現全縣所有貧困村和貧困人口一個不落的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 基本原則

——堅持穩定脱貧原則。加大精準脱貧和扶貧開發力度,進一步改善羣眾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貧困户自主致富的“造血”能力,力促貧困人口早日擺脱貧困。

——堅持一户一策原則。建立全縣貧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精確分析查找致貧原因,採取“一户一策”的方法,科學精準制定貧困户脱貧致富的具體計劃與工作方案

——堅持整體推進原則。把脱貧攻堅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加強水利、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科技、教育、文化、衞生事業發展,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

——堅持羣眾參與原則。脱貧攻堅的關鍵和主體是貧困羣眾。因此,在脱貧項目的選擇、實施、管理等各個環節,都要充分徵求羣眾意見,尊重羣眾意願,接受羣眾監督。 ——堅持合力攻堅原則。按照“統籌安排、集中使用、性質不變、渠道不亂”的原則,整合縣扶貧農發、發改、交通、水利、住建、國土、財政、民政、農林等政策性資金,激活企業、商會、慈善組織等社會資源,形成脱貧攻堅工作合力。

三、 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按照中央和省、市既定的人均收入2500元(2010年不變價)貧困線和達到“兩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和養老)標準,到2017年,全縣1.12萬户、4.88萬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全部跨越2500元(2010年不變價)貧困線,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特色優勢產業初具規模,教育、衞生、社保等優惠政策惠及所有貧困人羣,為2020年同步夠格進入全面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階段目標:按照“分步實施、重點攻堅、全面脱貧”的思路,力爭2015年,完成脱貧任務3490户14800人;,完成脱貧任務3800户17000人;2017年,完成脱貧任務3910户17000人。

四、 重點工作

(一)完善數據,科學化核查。通過建檔立卡,把真正的脱貧對象及準確信息摸清核准,為精準脱貧提供可靠依據。

——核實完善貧困户信息,做到“四清”。對全縣所有貧困人口,逐户調查核實,切實做到“四清”:一是核准家底狀況、致貧原因、收入來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況,完善基礎檔案,做到“底數清”;二是核准脱貧門路、需要解決的主要困難,完善問題台賬,做到“問題清”;三是核准以往扶持情況、扶持效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做到“對策清”;四是確定幫扶單位、幫扶幹部,實行定户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脱貧不脱鈎的“四定兩不”幫扶機制,做到“責任清”。(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統計局;參與單位:縣民政局,各鎮辦、社區)

——核實完善貧困村信息,做到“五有”。對貧困村逐村摸底調查核實,重新錄入縣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切實做到“五有”,即:有村情檔案,包括基本村情、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貧困狀況、收入水平等;有問題台賬,包括主要制約因素、以往扶持情況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瓶頸問題等;有需求清單,按照“缺什麼、扶什麼”的原則,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項目清單;有村級規劃,包括基礎設施、主導產業、公共服務、專業合作組織發展計劃、金融支持計劃、龍頭企業帶動計劃、科學技術指導方案等;有幫扶記錄,包括領導、單位、幹部幫扶工作記錄,以及貧困户增收脱貧時限。(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統計局;參與單位:各鎮辦、社區)

(二)多措並舉,精準化脱貧。以建檔立卡為依據,整合資源,集中力量,確保精準脱貧攻堅工作取得最大成效。

1.鄉村建設脱貧。對建檔立卡的67個重點貧困村中2097户9353名貧困人口,通過實施整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項目,加強水、電、路、兩委會陣地、衞生室、老年人幸福互助院、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羣眾生活條件、提升人居環境水平。對建檔立卡中有危漏房等安全隱患的貧困户,通過實施危房改造、高崖滑坡治理等項目,促使貧困户住有所居、安居樂業。(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住建局、財政局、交通局、新農辦,相關鎮辦、社區)

2.產業扶持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和經營能力但無產業途徑的1153户5085名貧困人口,通過實施產業扶持開發、低收入户產業扶持、產業化扶貧等項目,鼓勵發展獼猴桃、核桃、苗木花卉、御石榴、手工布藝、土雞養殖等特色產業,引導開辦小商店、農家樂,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商貿旅遊產業,有效增加經營性收入。(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農林局、畜牧局、農業園區辦、商務辦,各鎮辦、社區)

3.崗位開發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經營能力的178户621名貧困人口,設立保潔員、協管員等公益性崗位,鼓勵企業開發愛心工作崗位,吸納和安置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上崗工作,增加貧困户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人社局;參與單位:縣勞動服務局、城管局、公安局、交警大隊、農業園區辦、工業園區管委會,各鎮辦、社區)

4.搭幫聯營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經營意願但經營能力弱的

220户764名貧困人口,充分發揮種植養殖大户、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以合作、聯營、入股等多種方式,實現搭幫互助,增加貧困户經營性收入。對吸收貧困户加入其經營組織體系的企業、合作社等,優先向上推薦申報扶持項目資金。(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農林局、畜牧局、財政局、農業園區辦,各鎮辦、社區)

5.土地流轉脱貧。對建檔立卡中經營不了承包地或經營承包地效率低的409户1702名貧困人口,由政府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户優先流轉貧困户承包地,並優先提供一定的就業崗位,增加貧困户財產性和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各鎮辦、社區;參與單位:縣國土局、農林局、畜牧局、農業園區辦、扶貧農發辦)

6.教育保障脱貧。對建檔立卡中因家庭困難致子女難以完成學業的926户4832名貧困人口,支持其完成從學前到大學學齡的學業教育,從根本上斬斷“窮”根,防止貧困代際遺傳。對貧困家庭國小生、國中生,繼續用足用好義務教育階段各項政策;對貧困家庭高中生,實行免除學費,並給予每生每年2000元的生活補助費;對貧困家庭中高職在校生,除享受國家職業教育資助政策外,通過實施“雨露計劃”等培訓項目,每生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對貧困家庭在校大學生,通過實施農村貧困家庭大學生助學項目、發放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幫助其完成學業。(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教育局、人社局、民政局、團縣委、總工會、殘聯、婦聯)

7.技能提升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缺少職業技術技能的1086户5265名貧困人口,通過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貧困人口經營和就業技能本領,有效增加其經營性和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科技局、人社局、農林局、農業園區辦、畜牧局)

8.電商創業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創業願望的317户1413名貧困人口,發揮我縣“陝西省電子商務示範縣”作用,通過淘寶大學電商培訓,鼓勵和扶持其開辦淘寶網店、開發電商產品、參與物流配送等,實現創業就業,增加收入。(牽頭部門:縣電商辦、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商務辦、供銷聯社,各鎮辦、社區)

9.勞務輸出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能力但無固定收入的1603户7115名貧困人口,發揮“全國勞務輸出示範縣”、“人力資源大縣”等優勢,定期組織外地企業來武舉辦現場招聘會,積極實施“春風行動”,力促更多貧困户外出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牽頭部門:縣人社局;參與單位:各鎮辦、社區)

10.金融服務脱貧。對建檔立卡中有勞動經營能力但缺少資金的941户3877名貧困人口,協調金融機構按照基準利率,提供5萬元以下、3年內免擔保和免抵押小額貸款,扶貧資金全額貼息,以及通過小額貸款貼息、運行互助資金、小額貸款等項目,幫助貧困人口發展小微企業、商貿、旅遊等特色經營產業。同時,縣財政設立200萬元精準脱貧攻堅貸款擔保基金,對需要擴大經營規模的貧困人口,由扶貧辦和商業銀行聯手協作發放適度規模貸款,滿足貧困人口創新經營資金需求。(牽頭部門:縣扶貧農發辦;參與單位:縣財政局、勞動服務局,各金融機構)

11.部門幫扶脱貧。對建檔立卡中除扶貧整村推進村之外的貧困村1614户6107名貧困人口,參照市縣兩級“兩聯一包”駐村聯户幫扶模式,由縣級部門派駐工作隊駐村包扶,每年投入幫扶和脱貧資金不低於3萬元,連續實施三年,使其全部脱貧。對建檔立卡中其他扶貧對象,通過實施“十聯百包千幫”、“4411”扶貧幫困等工程,針對性地幫助貧困户有解決生產生活方面的問題和困難,實現“一對一”脱貧。(牽頭部門: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農發辦、民政局;參與單位:各相關部門)

12.政府供養脱貧。對建檔立卡中656户2666名特殊貧困羣體,按照國家相關政策,由政府兜底脱貧。對貧困老年人,按規定發放基本養老金和高齡生活補貼;對生活困難殘疾人,發放殘疾人專項補貼;對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和“兩癌”婦女,用好新合療等醫保政策,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大病醫療保障範圍予以救助;對符合條件的“五保户”、孤寡老人等貧困羣眾,全部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養範圍。(牽頭部門:縣民政局;參與單位:縣殘聯、衞生局、合療辦)

(三)嚴格督查,精細化考核。一是完善制度。建立完善精準脱貧攻堅目標責任考核辦法,把“減少貧困人口,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貧困户生產生活水平”作為考核黨政部門、領導幹部的重要指標,適當增加脱貧攻堅工作考核權重,嚴格獎懲。二是細化責任。把脱貧攻堅目標任務分解到包抓部門,落實到具體人員,確保各項幫扶措施和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三是嚴肅問效。通過隨機抽查、抽樣調查、現場督查等方式,加強日常督促檢查,發現存在問題,及時督辦整改。嚴格落實目標考核和責任倒查制度,確保精準脱貧攻堅目標如期實現。(牽頭部門:縣考核辦;參與部門:縣聯合督查室、扶貧農發辦)

五、 保障措施

一要強化組織領導。實施精準脱貧,是中央和省、市的重大決策,也是貧困羣眾的熱切期盼。為了做好全縣脱貧攻堅工作,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縣長任組長,縣級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扶貧農發辦、農林局、民政局等相關單位和各鎮辦、社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脱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扶貧農發辦,負責全縣脱貧攻堅工作的組織、實施、協調、監督、落實等相關工作。各鎮辦、社區也要建立相應機構,落實專門領導主抓,為脱貧攻堅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要強化責任落實。精準脱貧攻堅工作實行縣上負總責,部門搞幫扶,鎮辦(社區)抓落實,精準到村到户到人。創新推行縣級領導包鎮辦(社區)、黨政部門包村、科級幹部包户精準脱貧工作責任制,使每個包抓人員身上有擔子、心裏有壓力、手裏有辦法、措施有實招。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層層簽訂脱貧攻堅工作責任狀,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精準脱貧工作責任落實到行動中、體現在成效上。

三要強化資金投入。除中央和省、市各類專項脱貧資金外,縣財政每年列支100萬元精準脱貧攻堅專項資金,助力貧困户脱貧。整合各類扶貧資金和涉農項目資金,集中財力、物力,集中攻堅脱貧。鼓勵社會各界支持脱貧攻堅工作,引導羣眾自籌資金,為脱貧項目供強資金保障。同時,主動向上爭取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開闢多元融資渠道,依靠內外力量發展經濟,努力使脱貧攻堅工作由“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由“給錢給物”型向“幫助上項目、幫助建項目”型轉變。

四要強化服務指導。縣脱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要指導鎮村幹部和羣眾按要求實施項目、發展產業,力促早日脱貧致富。各涉農部門要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的培訓和指導,提高羣眾應用科學技術的能力,增強農民羣眾整體素質。要圍繞農業主導產業,為貧困户提供新技術、新品種,提供市場信息、農業信息和項目信息,促使更多貧困户走向產業致富道路。各職能部門要加大行業扶貧力度,統籌使用各種資源,加快脱貧攻堅步伐。

五要強化氛圍營造。全縣廣大幹部羣眾要樹立“一盤棋”思想,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打好“整體戰”、“攻堅戰”,確保各項脱貧措施擲地有聲、落地開花。宣傳部門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門户網等宣傳工具,大力宣傳脱貧攻堅工作的重大意義、工作成效,使脱貧攻堅工作家喻户曉、盡人皆知。要及時總結脱貧攻堅先進典型,大張旗鼓進行表彰,着力營造全社會支持和參與脱貧攻堅工作的濃厚社會氛圍。

村級脱貧攻堅實施方案篇2

庫獨木村大寨小組,現有農户50户224人,主要居住着拉祜族(原為苦聰)。2005年末人均純收入960元,人均產糧300公斤,現有耕地面積386畝,其中:田70畝,地316畝。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即包穀、水稻和茶葉。現有大小牲畜723頭。

大寨組由於少數民族集居,羣眾素質普遍偏低,生產生活條件十分落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後,特別是村容村貌的建設。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加快民族地區的新農村建設勢在必行。

1、指導思想

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機遇,以穩定解決温飽和脱貧致富為中心,以貧困村和貧困户為主要工作對象,以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自然環境條件惡劣的特困地區為工作重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努力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促進民族團結,邊疆鞏固,社會穩定,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奮鬥目標

大寨小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計劃在今年12月份啟動,xx年6月全部實施完成。通過項目的實施,基本解決該小組48户220人的温飽問題;修復人畜飲水3公里,建水池3個20立方米;

實施村容村貌整治700米1200平方米,支砌擋牆62立方米,排水溝100米;種植茶葉150畝,18萬株;新建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實施科技培訓2期400人次,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幅達到10%。使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教育、文化、醫療、衞生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羣眾文化生活不斷豐富,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顯著提高,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條件。

3、採取的措施

(一)組織領導

鄉人民政府成立了平掌鄉整村推進綜合扶貧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長任組長,由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鄉長任副組長,財政、水電、交通、農牧、規劃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負責項目的規劃、組織、領導、監督和實施。在此組織機構的基礎上又組建了綜合協調組、項目實施技術組、財務管理組、實施項目辦公室等工作班子,相應從水利、交通、農業、林業、財政等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組成,負責項目的規劃和實施及技術指導、質量監督、資金管理等工作。村組相應成立領導小組,全面負責項目的實施。

(二)項目實施方式

所有項目均安實施方案實施,由工作領導小組和項目實施辦公室統一領導,並全面負責做好實施協調指揮工作,整個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施工,平掌鄉還專門明確一名副鄉長對該項目實施的領導。項目的實施要充分利用本地有資質的施工隊伍,並從水利、交通、農業、林業、路政等相關部門抽調專業技術人員對項目進行技術指導和工程質量的監督,以確保項目工程的質量。

(三)工程管理

項目實施中嚴格按設計要求,落實工程技術負責制,嚴格工程質量;嚴格按有關的技術規範、標準要求執行。在工程實施中,由項目實施技術組負責技術,確保工程質量,同時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專業技術人才優勢和外地先進技術相結合,確保工程安質安量完成,達到設計要求。

(四)資金管理

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建立“財政、審計、監察、扶貧辦、鄉政府具體實施”的管理制度,一是扶貧項目資金專户儲存,專款專用;二是認真遵循扶貧資金使用規定;三是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實施”的原則,重大工程嚴格招投標制度,並按玉政發《玉溪市工程建設招投標管理規定》的通知執行。

(五)竣工驗收

項目要嚴格按規劃進行,按期上馬,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確保各項工程按期完成,不能拖泥帶水,工程竣工後,寫出項目實施總結和申請驗收報告,並由市縣組織專家進行驗收。

(六)後續管理

項目實施後,關鍵在於管理,要克服重建輕管的思想,對各項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都要加強後續管理,使他們充分並長期地發揮效益。

4、項目投資情況

庫獨木大寨整村推進扶貧項目計劃總投資21萬元,其中:省級資金15萬元,自籌(含羣眾投工投勞)6萬元。具體分項目為:

(一)基礎設施

(1)修復人畜飲水3公里,建水池3個20立方米。計劃投資4.5萬元,其中:省級資金3.5萬元,自籌1萬元;具體概算為: ①架設DG40主管2000米,需要管子334根,每根單價為95元,需資金31730元;

②架設DG15進户管1000米,需要管子167根,每根單價為36元,需資金6012元;

③每户安裝一個水龍頭,共需50個,每個單價為6元,需資金300元;需接頭等各種配件1500個,綜合單價為2元,共需資金3000元;需配備一台搬絲機,需資金280元。

④支砌水池3個,其中:源頭1個,容量為4立方米;寨頭2個,容量為16立方米。每方單價為180元,共需資金3600元。

(2)新建村莊道路700米1200平方米,支砌擋牆62立方米,排水溝100米,計劃投資6萬元,其中:省級資金5萬元,鄉自籌1萬元。其具體概算為:

①主幹道建設:主幹道全長200米,700平方米,平均寬3.5米。鋪設標準為平均厚30cm,其中:毛石20cm,沙漿10cm。工程造價40元/㎡,整個主幹道工程概算需資金2.8萬元。

②次幹道建設:全長500米,平均寬度1米,計500㎡。鋪設標準為平均厚21cm,其中:毛石15cm,沙漿6cm。造價為26元/㎡,整個人行道工程概算需資金1.3萬元。

③排水溝建設:排水溝全長100米,建設標準為三面光溝,溝心平均寬20cm,高30cm,溝幫厚25cm,溝底厚10cm,造價為100元/m,。整個排水溝工程概算需資金1萬元。

④檔牆支砌:整個工程共需支砌檔牆62m³,工程造價為150元/m³,工程概算為0.9萬元。

(二)產業發展

種植茶葉150畝,計劃種植茶苗18萬株,計劃投資6萬元,其中:省級資金3萬元,自籌3萬元。

(三)社會公益

(1)建蓋磚木結構的科技文化室1所80平方米,計劃投資4萬元,其中:省級資金3萬元,自籌1萬元;

(四)科技培訓與推廣

(1)計劃舉辦科技培訓2期,400人次,需要培訓經費0.5萬元。

4、效益分析

該項目的實施,可以解決200餘人的温飽,224人、723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改善50户農户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科技培訓,可使該組羣眾每人至少掌握一門的農業科學技術,提高了其生活技能。因工程項目實施,增加了就業機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加快第二、三產業發展,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逐步提高,社會不穩定因素得以緩解,對少數民族地區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而且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生態效益也十分明顯,核桃、竹子、茶葉等種植即可保持水土流失,又可為農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