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城鄉救助體系工作彙報材料範文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86K
城鄉救助體系工作彙報材料發文

城鄉救助體系工作彙報材料範文

近年來,我們按照中央和北京市的部署,以保障困難羣眾基本生活為宗旨,認真抓好三個統籌、建立三個機制、突出三個着力點,有力地推動首都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一、抓好“三個統籌”,完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

(一)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協調推進。1996年,我市正式建立實施城市低保制度,20**年,全面實施了農村低保制度。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我市加快了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步伐,注重城鄉社會救助制度的全面、協調發展。經過多年的努力,已從覆蓋城鄉的低保制度,發展到包含醫療、住房、教育、臨時、災害等救助項目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構築了兼顧城鄉、惠及所有弱勢羣體的社會救助“安全網”。城鄉統籌的步伐加快,城鄉救助政策基本一致,城鄉救助水平逐步接近。目前,朝陽、海淀、豐台三個區實現了城鄉低保標準並軌,其他區縣農村低保標準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統籌困難羣體,提升救助效果。一是針對不同救助對象,實施分類救助。20**年,我市制定分類救助制度,對“三無”人員、老年人、未成年人、重殘人等特殊困難人員,按10%的比例上浮了救助標準。20**年,又根據低收入家庭的贍養係數、人口結構等情況確定了不同的救助係數,將原有單一的上浮標準,細化為5%、10%、15%三個不同標準,進一步提高了基本生活救助的針對性和合理性。為照顧老殘一體的家庭,法定撫養人達到退休年齡的重殘人家庭,核定其家庭收入時,先扣除城市低保標準的80%,再計算家庭收入,提高了救助水平。二是健全城鄉統籌的醫療救助制度。今年,我們完善了農村醫療救助政策,在資助低保對象參合的基礎上實施慢性病和危重病的救助。同時,本着“先保險、後救助”的原則,資助城市低保對象中的“一老一小”人員參加醫療保險,實現了保險和救助的有效銜接。三是實施高等院校入學救助。針對困難家庭子女學費問題,在已有的中國小教育救助政策的基礎上,我們下發了《關於實施高等教育新生入學教育救助辦法的通知》,對當年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的城鄉低保家庭和享受生活困難補助的重殘人家庭的學生,給予4000元的新生入學救助。

(三)統籌救助力量,實現功能互補。社會救助是政府的職責,政府在社會救助工作中必須始終處於主導地位,從財力、物力、人力上予以全力保障。社會救助又是一項社會工作,只有統籌社會各界救助力量,實現功能互補,才能最大限度發揮社會救助的綜合效應。多年來,我們在加大政府救助工作力度的同時,廣泛開展社會互助活動,有效地發掘社會力量的潛力,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局面。倡導和開展“一助一”、“一幫一”、“領導幹部聯繫困難户”等活動,多渠道解決貧困羣眾困難。全市累計建立接受社會捐助站點1203個,建成“愛心家園”158家,積極開展經常性社會捐助和救助活動。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首都慈善事業發展的意見》,編制了各相關部門落實《慈善意見》的責任分解書,積極籌建首都慈善公益組織行業聯合會,有力地推動了本市慈善事業的發展。

二、建立“三個機制”,提高社會救助工作水平

(一)建立科學的調整機制,促進救助標準科學合理。一是建立城鄉低保標準調整機制。為增強低保標準設立與調整的科學性,2005年,制定下發了《關於建立本市城市低保標準調整機制的意見》,就城市低保標準調整程序、測算方法做出了明確規定。即根據滿足城市居民最基本的食品支出標準,除以適當的恩格爾係數,然後加上或減去相應的調整數得出低保標準。20**年,建立了農村低保標準的調整機制,將農村低保標準的測算直接與全市和本地區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水平掛鈎,使低保標準的測算更加科學化、規範化。二是探索建立科學的臨時救助機制。為緩解低收入家庭的臨時性困難,在建立健全專項救助制度的基礎上,實施了臨時救助制度,規範了臨時救助的範圍、程序、資金預算,建立了市級資金補助機制,增強了臨時救助制度的實效性。今年,我們與統計部門、北京大學聯合開展對城鄉低保邊緣羣體生活狀況及救助需求的全面調研,明確本市低保邊緣羣體的認定標準、辦法,調整險相關救助政策,加大對低保邊緣羣體的救助力度。三是及時啟動應急救助機制。針對市場物價波動等因素,制定了《北京市城鄉居民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變動應急救助預案》。根據相關部門實時監測數據顯示,今年7、8、9三個月,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連續超過《應急預案》規定指標,應急預案正式啟動。從20**年10月到2008年2月,城鄉低保對象每人每月發放20元臨時生活補貼,確保物價上漲不影響低保家庭的生活。同時,繼續監測消費品價格變動情況,如物價回落到上年同期水平3個月後,停止臨時生活補貼發放;如暫定應急救助期內的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持高不降,將持續發放臨時生活補貼,並在明年低保標準測算及調整工作中予以考慮。

(二)建立有效的協調機制,促進社會救助整體發展。一是建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制度。社會救助工作涉及到多個政府職能部門,需要各部門的緊密配合、通力合作。為進一步加強社會救助工作的組織、領導和協調,市和區縣政府分級建立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明確了部門職責,建立起社會救助工作議事協調機制。先後四次組織召開市社會救助工作聯席會議,討論通過了社會救助工作中的重要議題,初步形成了共同推動社會救助工作的良性機制。二是實現社會救助工作歸口管理。強化街道(鄉鎮)綜合救助職能,所有救助項目經街道和鄉鎮審核後,報送不同的救助管理部門審批,有條件的區縣還建立了社會救助部門聯合審批制度。所有救助活動統一由街(鄉鎮)實施,各種救助款物由街(鄉鎮)調配發放;各類救助信息通過街道鄉鎮統計、由民政部門彙總並定期向社會公佈,形成了“一口上下、規範有序”的救助工作運行機制,保證了救助項目的有效銜接和落實。

(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促進救助對象主動自立。一是制定鼓勵就業政策。為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救助對象主動就業,對申請低保的就業人員實施就業獎勵政策,即扣除最低工資和低保標準差額部分,再計算家庭收入。隨着保障標準的逐年調整,將就業獎勵辦法,改變為按城市低保標準的80%給予就業獎勵,進一步提高了就業獎勵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二是實施救助漸退措施。把低保人員以及低保申請人將作為特殊就業服務對象,給予重點扶持。對符合就業條件的低保對象全部進行登記、免費技能培訓、三次推薦崗位,對自謀職業者及用工單位給予資金獎勵,激發了有勞動能力低保對象的就業積極性,已有6500多人因就業而退出低保。

三、突出“三個着力點”,確保社會救助政策落實

(一)以信息化建設為着力點,整合資源,提高辦事效率。經過多年的開發建設,我市城鄉低保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市、區、街三級連接貫通,用現代科學手段取代手工操作,低保工作步入信息化、網絡化軌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逐步將社會捐贈信息管理服務系統和各專項救助子系統納入其中,初步實現了低保系統與其它社會救助的數據交換,整合了信息資源。今年,又投入2000多萬元,啟動了北京市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力爭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完備的社會救助服務。北京市社會救助信息服務平台的基本生活救助系統擬於2008年1月4日上線試運行。

(二)以專業化建設為着力點,提高素質,壯大隊伍力量。市和區縣民政局均成立了城鄉低保事務中心。所有街道(鄉鎮)成立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事務所,將社會救助事務性工作納入社保所。社區核定了社會保障協管員,部分區縣還設立專職社會救助協管員,初步建立起覆蓋市、區縣、街鄉鎮和社區居村委會的低保管理和服務網絡。加強教育培訓,實行業務考核和持證上崗,不斷提高救助工作者的綜合素質,救助機構外在形象和內部機制有了明顯改善。

(三)以規範化建設為着力點,嚴格程序,提高管理水平。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斷提高社會救助規範化程度,普遍建立了救助資格評議制度,所有低保、醫療、教育、災害等救助待遇,均經過社區民主評議,並進行公示。探索救助聽證制度,組織社區居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對救助事項進行“審核”、“把關”。針對人户分離、收入核實難等問題,將誠信理念引入日常管理,推行申報收入、簽訂協議、公益活動考勤、救助金社會化發放等方法,提高了救助管理的實效性,保證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同時,按照民政部的要求,用一年的時間開展社會救助規範化管理工作,使全市社會救助工作更加規範,在保障民生方面取得新的進展。

今後,我們將認真落實十七大精神,虛心學習先進經驗,加快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步伐,把首都社會救助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