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報告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7篇

欄目: 工作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傅聰在異國漂流的生活中,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多麼豐富的精神養料。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讓我們一起走進傅雷家書的世界,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傅雷家書讀後感,歡迎閲讀!

關於《傅雷家書》讀後感7篇

《傅雷家書》讀後感一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選編了《傅雷家書》兩則,在這兩則信中,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兒子的愛。

第一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精神消沉的時候,第二封家書寫作的時間是當兒子欣喜成功的時候。這兩封家書從兩個方面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那一份動人的舐犢之情。傅雷和傅聰兩父子不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藝術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學養、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預想着兒子前進道路上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傳頌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國的聲音。《博雷家書》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教子篇;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傅雷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經驗,藝術的感悟,毫無保留地貢獻出來。

“我們並沒為你前信感到什麼煩惱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還對你預告,這種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後還是會有的。”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預料到兒子的這種情緒了。緊接着又説“我是過來人,決不至於大驚小怪。你也不必為此擔心,更不必硬壓在肚裏不告訴我們。心中的苦悶不在家信中發泄,又哪裏去發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訴苦向誰訴呢?我們不來安慰你,又該誰來安慰你呢?”安慰兒子,向父母訴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誰也難免的。作為父親不能教條主義地説,這不能,那不能,連用了幾個形象的比喻,告誡兒子,不要過分悲傷、消沉。如“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這就是朋友式的父親,對兒子的愛,比山還高大,比海還寬闊。還用了克利斯朵夫的經歷鼓勵兒子正視現實和挫折,勇敢地戰勝它。從而教育兒子要學會堅強,這才是生活的強者。

《傅雷家書》讀後感二

當兒子在事業上取得成績時,作為父親的傅雷當然是高興的,但並沒有沉浸在那份成就裏,而是希望兒子在取得巨大成功、被鮮花與掌聲簇擁的時候,仍然保持謙卑、不懼孤獨,勇於攀登藝術的至境。“我更高興的更安慰的是:多少過分的諛詞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眾人的掌聲、擁抱,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總算我的教育沒有白費,你二十年的折磨沒有白受!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們掌握之內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賦,但只要堅強,就不怕失敗,不怕挫折,不怕打擊——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術上的,學習上的——打擊;從此以後你可以孤軍奮鬥了。何況事實上有多少良師益友在周圍幫助你,扶掖你。還加上古今的名著,時時刻刻給你精神上的養料!孩子,從今以後,你永遠不會孤獨的了,即使孤獨也不怕的了!”

傅雷説:“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當代哲學家周國平則説過,孤獨、寂莫和無聊是三種不同的境界,分別屬於精神、感情和事務的層面;只有內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着執着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孤獨產生於愛……傅雷相信:“藝術表現的動人,一定是從心靈的純潔來的!不是純潔到像明鏡一般,怎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怎能打動聽眾的心靈?”正因為赤子之心是最純潔的,它不含私心雜念,沒有慾望紛爭,只容納人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感情,所以“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現實生活也許境遇不佳、缺少知音,甚至會遭到誤解和排斥,身邊的世界讓他孤獨;但人類最純潔最美好的感情與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將成為他的知音和朋友。

赤子之心無比純潔,剔除了紛紜雜念,才可能“體會到前人的心靈”並以之“打動聽眾的心靈”。藝術的最高境界,人生的最高境界,便都在這裏企及了。貫串在這兩則信中的父愛,其實就是堅強。第一封信中“一個人惟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才不至於被回憶侵蝕。我相信你逐漸會學會這一套,越來越堅強的。”第二封信中“你能堅強(不為勝利衝昏了頭腦是堅強的最好的證據),只要你能堅強,我就一輩子放了心!”堅強説到底就是擁有一顆赤子之心。而“赤子之心”,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峯。這種心靈的純潔是人類共同的美好願望。

《傅雷家書》讀後感三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閒話,閒談],是有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佈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偉大的父親傅雷,是兒子學術上的引路人,生活中的好夥伴。不免讓我想到自己的父親,我的父親不能像傅雷一樣成為我學術上的引路人,但這或許正好是值得我慶幸的。因為於我而言,在學術上倘若從小就存活在父親的權威下,逆反心理反而不利於自身學業的自由發展。而在生活上我的父親卻和傅雷一樣,時時刻刻樹立了做人的榜樣並不斷鞭策我,特別是在端正道德和嚴謹態度兩方面,讓我感激萬分。幼年父親是權威,而慶幸的是逐漸長大過程中我開始敢於對抗權威,但並沒有病態地對抗,使得我和父親自然地在很多方面成為朋友關係,正像家書中陳述的那種關係一樣,“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而做兒子的不斷得到鞭策和警戒。強烈共鳴。

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偶然流露也不是可恥的事。何況母親的眼淚永遠是聖潔的,慈愛的!

在這裏產生共鳴的是母親的形象。一直覺得我的母親是個相當聰明伶俐的女性,倘若要一本正經的幹些事業,不説成為女強人,至少也是個出色的員工。可是為了家庭,她放棄了很多。一個男人最不該讓兩個人哭泣,一個是愛人,一個就是母親。面對母親的嘮叨,即便是陳舊的觀點,做孩子的真該有足夠的耐心。可憐天下父母心,每個孩子都要用心真切的理解,體會。

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個人認為這句話説了兩層含義:一是,“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道理,被吃掉的羊固然無法復活,但總能避免失去更多的羊羔。遇到挫折人要有敏捷的補救意識,而不是坐以待斃。二是在警戒我們不要在挫折勉強想着如何“洗刷”,這往往會使人走向歪門邪道。既然不能洗刷就得直面挫折,承認罪過。有限的人生閲歷讓我對這句話的理解還很膚淺,但既然先人把此句列為傅雷名言的第一條,必有其更高的價值,或許今後生活中會引發更大的共鳴。

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麼自然會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中國哲學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讓感情控制。

我一生任何時期,鬧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

這三句是對感情的忠告,句句是諄諄教誨,成熟的人生哲理。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因此受到感情的摧殘不可避免。傅雷在這裏説的是怎麼擺脱感情的負面影響,一言以避之:轉移注意力。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把思維從狹小的個人情感世界放到廣袤的宇宙中,放到宏觀的人生長河中,把有限的注意力轉移到對學問的鑽研上,那就無暇懷古傷今、無病呻吟了。

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

無奈的現實!但沒有“關”的人生又是枯燥無味的。如何把這樣的人生過得精彩就涉及到心態問題了吧。悲觀的説,人生是無數個關,可樂觀的説人生只是一場戲。抱着樂觀的心態,不會有“度關“的壓力,卻是“演戲”的輕快。

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做人的基本作風,不僅對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説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並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着的。正如一個並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裏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後,一輩於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這在闡述從小到大父母都和我灌輸的思想——“心”與“行”的一致。原來這不是老生常談,對於當時已出國留學的傅聰,傅雷還是千叮萬囑。可見這於人的一生都是有鞭策意義的。就像現在父母教育我,我會説這些道理我都懂,但是到底能否做到,鞭策提醒的作用確實很大。一切做人的道理,傅雷説是“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但我覺得,不如説“大小事都要對自己有個交代”,為人做事,至少至少不能違背自己的世界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吧。

一個又一個的筋斗栽過去,只要爬得起來,一定會逐漸攀上高峯,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鋭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能宏觀從人生角度思考問題的人絕不會輕身。所有痛苦只是一個檻,沒度過的時候你會咒罵這痛苦,而度過之後你卻會長久地感謝並回味這痛苦。“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這句話不是所有人都應該銘記在心嗎?

送君十里終須一別,人生不是都要靠隱忍來撐過去嗎?

這讓我想起兩句話。一,天才無非是長久的忍耐。二,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的文人都在掙扎,那些掙扎出來的,成了偉人,那些沒有掙扎出來的,成了詩人。關鍵詞不言而喻,撐過去!

一個人發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

現在很多人喜歡在鬱悶時候喝酒發泄,但解酒消愁前應當先捫心自問,自己喝了酒到底是會哭還是會笑,倘若結果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的話,請別選擇這種發泄方式。

藝術家特別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裏(你自己已經心煩了),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歸納。

不僅僅是藝術家,所有人都應該不定期地給自己製造些孤獨的空間,審視自身。心理學家説現在短信為何如此多就是源自人類渴望於他人聯繫而不願被孤立的心態。這固然是人之常情,但孤獨並不都是可怕的,人要學會享受孤獨,從孤獨中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得失成敗儘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效果反而好,精神上平日也可減少負擔,上台也不致緊張。千萬千萬!

作為我個人而言,無數次失敗都因為過於緊張和把成敗看得太重。傅雷的道理雖然淺顯,但要真正做到把成敗置之度外,也非常人能輕易辦到。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於受傷而已。

平衡是萬物生存之道,也是為人處世之道。這與老子的“無為”思想也略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一個人唯有敢於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度感悟;終不至於被回憶侵蝕。

回憶是在天使與魔鬼之間徘徊的東西。人的成長過程也就是對“理智分析”這四個字掌握程度增長的過程。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過感情的ruin[創傷,覆滅],就是要你把這些事當做心靈的灰燼看,看的時候當然不免感觸萬端,但不要刻骨銘心的傷害自己,而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

再次説感情,因為真的覺得最後一句説的太精彩了。“要像對着古戰場一般的存着憑弔的心懷。”首先是“古”戰場,因為他對現實物質生活沒有影響了;其次要用“憑弔”的心懷,因為他對於精神生活仍有着重要的警戒與鞭策意義。

《傅雷家書》讀後感四

自我聽説有這麼一本傅雷家書就很感興趣,因為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作為一個半路自學入門的野路子翻譯,自然是對這些翻譯大家們都很敬仰和好奇。之前也存過電子書,但一直未讀,這次為着買成語大詞典湊單,乾脆便一併買了一本來,畢竟實體書在那裏,就會讀的動力大一些。

因為閲讀目的就是想從傅雷家書中汲取關於翻譯和學習的養分,所以讀的時候也就有意識的尋找相關內容。翻開1954年前三篇論文,傅雷在信中表達了對剛離開家的傅聰的思念,通篇都是父親母親對兒子的愛和想念,給我一種錯覺,以為家書都是這樣的內容,馬上束之高閣。但在前幾天讀奇蹟男孩的譯者後記時,發現了對傅雷家書的引用,很有意義,發現我也許是對傅雷家書判斷過早了,於是昨晚第二次翻開了這本書。

家書是傅雷夫婦在長子傅聰留學波蘭期間書寫的家信,用了昨晚和今早通讀完這本書,感覺吃下了一大碗精神食糧,使我得到了這樣幾個益處,或者説產生了這樣幾點感受。

不要買這個版本除非買給中國小生

1. 傅雷和兒子討論了很多關於藝術和鋼琴學習方面的內容,尤其是在一些大師作品的領悟和理解,傅聰自己的表演的點評等方面。雖然很多藝術大師的名字和作品我都不很瞭解,也不太明白信中的評價,但也能從旁領悟到跨界學習的好處,就是傅雷所説的不能只用音樂來學習音樂,也不能過於激情澎湃。讓我聯想到我的現狀,同理,不能只用寫作來學習寫作,要用一些其他的藝術學科來從旁領悟寫作。

2. 由於寫作年代的關係,能從家書中感受到那個時代國內的發展變化,就像是在讀同為書信體的小説《查令十字街84號》時對當時英國和美國的國情有所領悟一樣,給沒有身處那個時代的讀者們一些更貼近的體會。也同樣因為時代的關係,信中使用的詞彙和句子帶有明顯的書面語感,都是我們現在所少見的了,讓我想起去年讀的那本葉聖陶和夏丏尊所著的《文心》,用的也是類似的書面用語。現代24小時住在互聯網上的遊民大概已經寫作口語化了,多讀一些書面用語作品,對於詞彙的擴充和文章邏輯的把握還是很有好處的。

3. 傅雷先生在每封家書中幾乎都會提到家中來往的親友,林林總總一大串名字,無論是日常交往,還是來祝賀傅聰取得的成績,讓人充分感受到傅雷夫婦與朋友之間的親密友誼。這固然是因為這些朋友本身的品性,也源自於傅雷夫婦對於朋友的真誠付出,比如為了朋友的要求花費一天時間認真審校作品,對於朋友的缺點也能毫不避諱但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出,不是居高臨下的指手畫腳,而是期待他們有所改進。

4. 家信中分享了傅雷對待翻譯工作的認真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式,不僅有傅雷自己所分享的近期翻譯工作的進展和心得,也有傅雷夫人信中側面講到的傅雷對於工作的投入和認真,以至於把身體都搞壞了,但只要精神和身體能承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只因為翻譯工作本身就帶給傅雷莫大的快樂,這也是我為什麼專業學的是人力資源,卻偏偏要花時間精力自學翻譯的原因,翻譯使我快樂。

5. 除了藝術、學習,信中自然還講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細節,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計劃,如何劃分精力,如何和老師同學以及親友保持積極溝通,如何尋找和選擇終身伴侶,如何理財,如何平衡演出和練習時間等等。即便已經過去了幾十年,這些建議和感悟竟然出奇的適用於當下浮躁和焦慮的一代人。

同時,傅雷夫婦提出的這些想法和交建議並非命令或教訓,反而是用着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態度來講述的,並反覆強調既然是多了這些經歷,覺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聰)的思考,並實地做去。並時刻不忘表達對於兒子的驕傲,對他生活的關心和擔憂,想必這就是所有父母最牽掛的。

當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沒有選好,這本新課標名師精評版裏面除了家書本身的內容以外,還在裏面時不時插入了點評,雖然用括號括起來,變了字的顏色,仍然是干擾,有時一頁的左右還有更多點評和註解,或在某些章節的末尾提出一些類似於中學時期的閲讀理解問題。如果是中學生來讀,也許會覺得有益,對我這樣的成年人來説,未免覺得多餘,何況我對內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並不是需要別人幫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沒辦法,誰叫我自己不仔細的挑選放進購物車裏的商品呢,只有讀的時候直接跳過註解。

另外,我最不滿這個版本的一點是把54年到64年間的家書分為了談人生與藝術,談學習與生活兩大類,在我看來,實在是沒有必要。這些家書包含着傅雷對傅聰生活的關心,思想的關懷,求學的擔憂,信中與他討論藝術,並期待他將國外的藝術思想傳播回國內,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國內的生活和發展。有什麼必要要分成這兩大類呢?按照時間排序就好了,這樣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聰關於是否從波蘭轉到蘇聯去求學的討論,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總之,讀《傅雷家書》讓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開始讀的時候不覺得多麼有用,就像我一開始對它產生了誤解一樣,我也勸你,最好堅持讀下去,因為這些家書內容涵蓋面之廣泛,話題討論之豐富,每個閲讀它的人總會找到有益於自己的內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買這個版本,最好是買單純按年份分類的就好。

《傅雷家書》讀後感五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傅雷家書》更不用説了。

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生後,,家書就出現了,可以説是源遠流長。隨着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厚,紙張的發明,家書逐漸風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繫親情紐帶之一。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裏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係、高尚的生活準則、優異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拳拳的愛國熱心。這些內容,都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

以《傅雷家書》來説,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導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説是對中華民族優秀道德的最好闡釋。傅雷家書給我們領會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户,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於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導,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着濃濃的親情,字裏行間流露的親情令人激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麼出名,也不能説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着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計劃。傅雷家書中有着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後,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傅雷家書》讀後感六

《傅雷家書》既展現了“慈母嚴父”式的中國傳統家庭,又展現了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傅雷家書》不僅是表達舐犢情深的一封封書信,還是一本具有人生哲理的書。

這兩位不同領域上的巨人用心靈上的溝通和言傳施教締造了《傅雷家書》,這一本不朽的作品。它將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等品質找車人間。“作為一個藝術家,要先懂得做人。”,當傅雷在漫漫家屬中,用他的錚錚風骨,為傅聰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

當傅雷藉着燈光,在不斷思索,最終在家書上寫下“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當他將那一封封家書寄給大洋彼岸的服從,他總盼望,傅聰能儘快回信。

傅雷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翻譯家,還是一位成功的父親。在家書中,每一封都寄託了思念之情。他對於傅聰國外的生活起居也十分關心,甚至達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境界。兩人已超越了普通父子的關係。在我看來,他們更像是朋友,他們的心始終連在一起。

洋洋灑灑的家書寄託的是望子成龍的良苦用心,貫穿的是人生哲理,表達的是對於祖國和家的熱愛。每個人讀完之後,都會感受得到那深切的希望和淳樸的愛。

《傅雷家書》讀後感七

略微讀了一些傅雷先生寫給兒子的家書,一種思家的情緒湧上心頭《傅雷家書》全書流露出了父親對兒子的深情,也不乏一位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傅雷教子是以嚴厲著稱的,曾經想他們的父子情意未必很好,然而我發現我錯了。傅聰留學海外,在那樣的年代,書信成了唯一的通信工具,他對父親的感情也在一封封的家書中表露無遺。他們不僅談藝術學習,談生活戀愛,談做人修養,甚至一個小小的錯別字,父親都會指出來,他對學問的嚴謹態度可見一斑,他能用自己的學識思想,將一件件大事深入淺出地描述出來,深刻但不艱澀,給人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