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觀劇概説

欄目: 職場規章制度 / 發佈於: / 人氣:1.43W

觀劇概説

觀劇概説

---關於普及宣傳戲劇知識的一次對話

近年來,隨着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召開和習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精神的貫徹落實,戲劇事業也迎來了復活發展的新春天。但是,社會上相當多的青年人不瞭解戲劇,不懂戲劇的藝術魅力,甚至看不懂戲劇。因此,我想把我這幾年對戲劇的研究和創作劇本的體會説給廣大戲劇觀眾和戲劇劇本創作作者,和大家對話交流,藉以普及戲劇知識,為戲劇繁榮發展盡一份微薄之力。

我先從一次我看戲的經歷説起……

我本來就是一個戲迷,素愛看秦腔、眉户、隴劇等各種劇目,特別是秦腔。一看就入迷,那簡直是一種享受。

看秦腔,自然就離不開學點歷史,好多戲就是歷史的演變。可昨晚看戲時身邊的一位觀眾的議論倒讓我倒吸一口冷氣,原來,我們的許多年輕人對戲劇竟是如此知之甚少,對歷史常識則是知之更少。

大幕一拉開,先演得是《三對面》,是本戲《鍘美案》中的一折。明明是蘭萍公主上場了。一亮腔,就有一觀眾大聲驚呼“快看,銀屏公主出來了”。《鍘美案》演的是宋朝蘭萍公主招了陳世美這個“二婚”附馬,秦相蓮含冤告狀的事。可他偏偏説是“銀屏公主”。銀屏公主是《斬秦英》中的主角,是唐朝李世民當皇帝時的事,卻怎麼被扯到宋朝的包文正那兒搞起了《三對面》。包拯出場之前,先是王朝馬漢出場了,一個紅臉赤須,一個黑臉墨須,可是又有一觀眾提示説:“快看,焦贊孟良出來了。”我又忍俊不禁,撲赤大笑。我説是王朝馬漢,他似有所悟,説:“噢,是王朝馬漢。焦贊孟良是漢朝楊六郎時的人。”我又説:“不是漢朝,是北宋楊六郎”。他説:“對,是北宋楊六郎,包文正是南宋的開封府宰相”。這回我可再不敢説什麼了。這位觀眾又説錯了,其實包拯也是北宋人。不是南宋的。是開封府龍圖閣大學士,而不是宰相。而楊六郎是北宋三關總兵元帥,王朝馬漢和焦贊孟良雖然都是一“紅”一“黑”,但各事其主相隔甚遠。《殺廟》中韓琪一出場,一亮相,一個觀眾硬説是韓信出場了,我糾正説是北宋的韓琪,是陳世美的差官。而他卻説,我雖不懂戲,但《韓信殺廟》這戲他已看了好幾遍了。其實,韓信是西漢開國“三傑”之一,是劉邦帳下將兵的準陰侯。怎麼能跑到北宋陳世美那去殺廟呢?

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戲由史中來,史由戲去演。農村人眾多的老年人學歷史都是從戲中學來。相當一些山區的農民都是從看戲中學到人世間的忠奸、善惡和美醜、賢愚。這戲劇人物形象不知高台教化了一代代多少樸實憨厚的農民,而我們二十一世紀的許多青年人不知史更不懂戲,對傳統文化和史學常識知之如此甚少,怎麼行呢?

那麼,怎樣看戲呢?我這裏淺談幾點體會。

戲劇是一種綜合藝術,是集歷史、故事、音樂、美術、舞蹈、武術、歌曲等為一體,綜合燈光、舞美、唱腔、表演為一爐,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同一人物故事當中塑造人物形象,折射人生社會,弘揚真善美德,高台教化人民的一個綜合舞台藝術。所以説要會看戲,看懂戲,就必須在看、聽、觀、賞四個方面去解讀,有所取,尋收穫。

看,就是看故事。也就是看情節,看原委,看人物。人常説:活在世上,編在戲上。人生社會、人情冷暖、世態世故、德性德能、醜惡忠奸都在戲劇舞台上有所展現。所謂的看故事就是看這本戲或者這齣戲演的是啥內容,講的是啥故事,説的是啥情節,是哪個歷史朝代的事。或者説看這個戲演了一個什麼事件,貫穿了一個什麼故事,有什麼矛盾,起了什麼激烈的衝突,進而講述了一個什麼道理,給人什麼感悟。戲劇是演故事的。沒有故事就沒有戲劇,沒有故事人物的激烈矛盾衝突,就沒有曲折和趣味,就抓不住觀眾,就不能收到很好地演出效果。特別是古裝戲和歷史戲,比如説秦腔《鍘美案》《竇娥冤》《下河東》和《周仁回府》《回荊州》《王寶釧》等戲,講的故事都不一樣,説的朝代也不一樣。當然表現的主題,塑造的人物也不一樣。所以説看戲看故事也就是看人物。看這個人物角色在這個故事中的命運下場或者説命運結局和起伏曲折的經歷。看整個故事交代的事件情由和原委,達到抑惡揚善,教化人民的作用。

聽,就是聽唱腔,聽音樂,聽道白。不管是秦腔、眉户還是隴劇,她們都是唱腔藝術,也是塑造人物內心世界的表演藝術。所以説看戲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聽唱腔。唱戲唱戲唱的作用很關鍵。聽悲涼悽美、哀婉幽怨、撕肝裂肺的大段唱腔,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聽高亢激昂、悠閒自如、叮對激烈、慷慨英武的大段亂彈,聽表現人物內心世界和情感起伏的優美唱段,使人熱血沸騰,情緒昂揚或者陷入劇情,與戲劇人物同呼吸共命運。一本好戲,只要有一兩摺好戲或者一兩段優美的唱腔,就足以展示一個優秀演員的唱腔風格,就足以體現一個優秀演員的唱腔實力,這也是一個優秀演員為之奮鬥的最終目標。比如《周仁回府》中的《悔路》《夜逃》唱段,《大報仇》中的《祭靈》《二啟箭》唱段,《蘇武牧羊》中的蘇武與李陵的對唱等等,都是很感人肺腑的唱腔。“唱、念、做、打”是戲劇的四個基本功,唱是第一位的。唱,就要講究推字清楚,發音精準,嗓音寬厚,感情飽滿。看戲是的聽,就是要仔細聽戲劇人物唱腔中得唱詞和唱腔。這些唱詞,一般的在戲劇人物開唱時,都同步顯示在舞台左右兩側的字幕機上。有些人聽不懂唱句,但可以藉助字幕機看唱詞聽唱腔。大多數唱詞都是劇作家精心加工,精準打磨的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古詩詞式的文學描寫。具有優美的文學意境和詩詞韻味,特別是《遊西湖》中的“西湖山水還依舊”這一段,很感人,文學意味和文學手法很濃,是表達人物內心獨白的大段精彩唱段。欣賞的時候,一邊聽一邊回味,再加上唱段的音樂、作曲和腔調的藝術特色韻味,讓人更是聽的如醉如痴,津津有味。

觀,就是觀特色,觀靚點,觀舞美。一台戲出來,誰扮演的啥角色,扮演的咋樣?唱的如何?台架怎麼樣?唱腔是那個流派?託腔的韻味如何?人物內心刻畫的到位不到位?劇情能否抓住觀眾的心?細節感人不感人等等,比如説秦腔《竇娥冤》中《屈斬》這一折,就充分的借戲劇中的角色竇娥之口發了三樁誓願,詛咒鞭撻了當時社會官場的黑暗和污濁。殺場的舞美佈景設置和六月飛雪,血濺白綾及滁州大旱等舞美造型都有很高的藝術性。這都是看戲觀劇的全部內容,更是體現演員特色、劇中特色和表演特色的靚點所在。這都需要把整個劇情放在一個大的舞台背景下去審視,去觀測、去表現。特別是劇情的人物思想、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的情節都要通過很強的很美的舞台背景來塑造,都需要用心、用慧眼去觀,去看,去理解。一般情況下,在一本戲劇的核心折子戲中,經舞美人員精心設計的用來烘托戲劇舞台效果的燈光舞美創意直接體現了戲劇藝術的高妙的境界,展現了舞台藝術的精美的亮點。此外還有臉譜,還有手工製作的佈景,都是為烘托人物的感情,道白、和劇情服務的等等,都是充分展現戲劇表演者的功夫靚點,需要仔細的觀看。

賞,就是鑑賞品味,評論主題,研究得失。這是一個很高的欣賞水準。是戲曲研究專家或者評委抱着對戲劇劇本創作、演員演技水平和導演手法處理及燈光舞美鑑賞的目的進行觀賞式的高層次的鑑評。人常説“藝無止境有意境,學有所長無不長”。戲劇是我國文學藝術寶庫中很古老且最有特色的一個傳統藝術。特別是古裝劇,大多數都是演歷史,演故事,演公案,看古裝劇,鑑賞舞台喜劇藝術首先要帶着鑑賞的眼光去看,去品評。去欣賞戲劇人物畫的是啥臉譜,有什麼寓意?穿的是啥朝代的衣服,是什麼官銜?戴的是啥帽子,是什麼級別?拿的是啥兵器,是什麼角色?説的是啥話語,講的是什麼事?道白功底怎麼樣?看佈景美不美?看台架功夫怎麼樣?看主次角色配合如何?銜接緊密不緊密?當然還要看看擔綱這個戲的主演在塑造戲劇人物形象的時候,表演手法怎麼樣?演的像不像?刻畫得活不活等等。這些都需要觀眾去用心品賞,去用感情理解。俗話説:看戲要看眼,聽戲要聽板。好把式一上台一出場,一亮相,一道白,一招一式,一字一句,一板一眼都合於絃樂、合乎“法度”、合乎中規,給人以視覺上、聽覺上的美的藝術享受。特別是文戲,人未上場,聲先叫板,然後跟板出場扎勢亮相、起板行腔,都與板路合得很緊,天衣無縫。演員表演的功底、風采和所展示的人物形象都展現演員的表演的精、氣、神,體現戲劇人物的精、氣、神。這些都需要在優美的旋律,感人的情節,細膩的表演和撕肝裂肺的唱腔中去細細品味,細細鑑賞。特別是欣賞唱腔,秦腔是秦腔的味道,眉户是眉户的特色,隴劇是隴劇的風格,都不一樣。

總之,戲劇是門綜合藝術,有幾千年的傳承歷史和濃郁的不同的地方特色。這裏面有歷史,有故事,有音樂,有美術,有武術,有忠奸,有美醜,有善惡,有人物,有教化,既是文化傳承,又是精神塑造。需要有興趣的觀眾去細細品味和咀嚼。希望我的這一點點粗略的看法對喜歡戲劇的您有所啟發,有所參考。也祝願大家多進劇場,多看戲,多支持戲劇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Tags:觀劇 概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