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職場 > 工作計劃

水利系統慶祝建國60週年主題徵文稿

欄目: 工作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9.44K
水利系統幹部獻禮建國60週年主題徵文

  在新中國水利建設上,XX灌區具有標誌性意義。
  她工程宏偉,為新中國灌區建設之最。
  她創業艱難,堪稱人間奇蹟。
  這一工程始建於1958年,橫跨皖豫2省4市17個縣區,貫穿江淮兩大水系,有效灌溉面積1100萬畝,設計灌溉面積1198萬畝,是新中國成立後興建的全國最大灌區,也是全國惟一跨省的灌區。
  壯麗史詩
  上溯千年,在江淮大地上,先賢們建造的芍陂、期思雩婁等水利工程,實現了“百里不求天”的夢想。但江淮分水嶺的更廣大地區,水患不止。1671年至1949年間,共發生自然災害134次,較大旱災每5年一次。人民不堪其苦。
  新中國成立的禮炮,扭轉了神州乾坤,亦使山河重整。在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偉大號召下,在大別山深谷幽壑之中,蓄水調洪的水庫羣陸續興建,“高峽平湖”截住了湧向淮河的山洪暴雨。現代治水大家汪胡楨,在此完成了他作為中國連拱壩之父的開篇之作。其設計興建於此的佛子嶺水庫,為中國第一座連拱壩;
梅山水庫大壩為亞洲最高連拱壩。
  領袖以恢弘的氣度帶領着整個民族,創造了輝煌歷史。隨着水庫的建設,以此為水源,修建了一個跨越江淮分水嶺,溝通淠河、史河和杭埠河,灌溉皖西皖中的千萬畝大灌區,從戰略構想走向建設實踐。1958年8月19日,XX灌區破土動工。淠、史、杭,這三個字的神奇組合,開始在新中國水利史上熠熠發光。
  那是一段如歌如泣的歲月。翻身解放的江淮兒女,在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艱難條件下,挑着籮筐,扛着鐵鍬,奔赴治水工地。當時,平均日上工50萬人,最高日上工達到80萬人。大路上車轔轔馬蕭蕭,工地上號聲如潮,其氣勢猶如驚濤拍岸,何等壯懷激烈!沒有水泥自己造,沒有炸藥自己熬,沒有木料自己捐,自力更生,發明創造,硬是用自己的雙手,鑿開了橫亙的山嶺,填築了高深的峽谷,千萬“愚公”14年奮戰,搬走了6億多方的土方,如圍成1米見方的長堤,可繞地球10多圈,堪當水利建設史的千古絕唱。
  人間天河
  大詩人李白一句“黃河之水天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寫盡了中華母親河的蕩氣迴腸。皖西、皖中的鄉土詩人對自己的母親河,亦發出了“空中浪濤響,天際白帆飄”的詠歎。
  這是對XX工程蓄水於高峽,行走於崗脊的詩意描述。從水庫湧出的激流,奔騰到灌區尾部,垂直落差近100米。灌區渠道,居高臨下,通過6萬多座渠系三輪物調節,實現了灌區80%以上農田的自流灌溉。萬里長堤,或逢山開道,兩岸壁立如峯,度若關山;
或窪地築堤,猶如地上懸河,可俯瞰鄉村炊煙。凌空飛架的渡槽,若長虹卧波,溝通南北東西;
入地聯通的倒洪吸,似蛟龍潛淵,成為快速的水下立交。乾旱的江淮分水嶺兩側,呈現“崗上種稻,嶺上行船”之奇觀,恍若水鄉江南。
  更讓人歎為觀止的,不止其“高”,更有其“遠”。如果把XX分乾渠以上渠道聯結起來,以六安為軸心,可東到上海,北抵京城。其七級固定渠道,總長度達2.5萬公里,聯巢湖,通淮河,貫皖西,抵皖中,跨出皖境直達豫東南,把大別山的甘泉,送到了城市的千家萬户、鄉村的田間地頭。
  XX工程的博大和深刻,還在於其“師法自然”。這一工程體系上承五大水庫67億立方米山區來水,縱橫交織的七級固定渠系,串聯起了21多萬座塘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庫,並沿巢湖、淮河建有39座外水補給站,蓄、引、提相結合,形成了獨特的“長藤結瓜”式的灌溉系統,解決了水資源時空分配與區域耕地、人口及生產力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創造性地調節了人水關係,改善了整個皖西皖中地區的生存發展條件。
  時代華章
  英雄的史詩,續寫着改革創新的篇章。
  1981年,XX灌區在全國大型灌區中較早地建立了灌區管理委員會,首破特大型灌區民主管理之“冰”;
1982年,安徽省政府出台《XX灌區管理暫行辦法》,率先推進依法管理;
1984年,在全國水利工程中第一個引進世行貸款1.93億元人民幣進行續建配套。
  走在全國前列的,還有上世紀80年代施行的兩部制水價,90年代創造的八位一體的灌區農田水利治理模式……
  在由計劃三輪向市場經濟體制軌的“闖關”中,XX灌區始終以變革圖強的狀態,與時代共奮進。
  對灌區工程施行“大手術”。按照“主攻大動脈,健全微循環”的思路,從1996年起,開始利用中央投資,加快骨幹工程改造,兼顧面上工程示範。至2019年,共實施139個項目,完成投資計劃5.1億元,一批危、重、險、急的骨幹工程得到除險加固,新增、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400萬畝。特別是節水效益明顯,灌溉水利用係數由0.40提高到0.44,灌溉保證率由70%提高到72%,年均節水9000萬立方米。2019年,XX灌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節水三輪基地。
  對管理體制機制進行“刮骨療傷”。進入新世紀以來,實施了三輪大規模的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大刀闊斧分流宂員,全面推進競爭上崗,積極探索社會化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因地制宜創新水費收交機制,遏制了人員膨脹、水費欠收、管理鬆馳的局面,灌區開始進入良性發展三輪。農村税費改革以後,着力解決田間工程有人用、無人管的問題,推行用水户參與灌溉管理,組建了100多個用農民用水户協會,大力推進民辦公助農田水利建設,努力建設面向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
  對供水服務推進戰略性轉變。堅持科學配置和節約保護灌區水資源,探索建立灌區供水民主協商制度,實行“總量控制,定額供水,水權到縣,縣界量水”制度,加快由單一農業供水向全方位供水的轉變,在連年保障農業豐收的基礎上,年城市供水和生態供水規模分別達到了2億多立方米和5億多立方米,適應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對水資源的多元化需求,促進了區域經濟社會的大建設、大發展。
  水興百業旺。今天的淠史灌區,是江淮的“糧倉”、發展的沃土、宜居的福地。其糧食生產聞名全國,以年產50億公斤、50年累計增產450億公斤糧食之實力,位居全國糧食生產基地行列;
灌區內新興經濟體“安徽省會經濟圈”依水而興,到2019年,城鎮化率將達到55%,地區生產總值將佔全省的40%;
區域內1330萬人口擁水而安,合肥、六安等縣城以上400萬城市人口飲上了優質水源,900多萬農村人口獲得補水保障;
灌區生態因水而靈,林豐草茂,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旅遊生態開發區。
  歷史告訴未來。半個世紀前,一代軍神劉伯承元帥為XX工程寫下了 “科學態度,革命精神”的光輝題詞。秉承這一優良傳統,新一代的XX建設和管理者,在科學發展的新徵程中,一定會建設一個功能完備、管理先進、運行高效,效益顯著的現代化特大型灌區。

水利系統慶祝建國60週年主題徵文稿

本篇範文標題:水利系統慶祝建國60週年主題徵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