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7篇

欄目: 人力資源職責 / 發佈於: / 人氣:3.27W

心得體會是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經歷的,你知道心得體會怎麼寫嗎,心得是記錄美好生活事物的一種感受文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7篇,感謝您的參閲。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7篇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1

在許多人眼裏,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棲息之所。而此刻,許多子女成羣的老人主動走進了敬老院。他們有的以前是教師、工程師、幹部,也有藝術工作者。選取敬老院,因為子女工作忙、家裏樓層高、沒人陪自己聊天;更因為在那裏與同齡人朝夕相伴,共同的興趣愛好,相近的人生觀念,讓他們更能感到夕陽無限好。

平時嬌生慣養的我們,走出校園來到社會,走進老人。把老人當作朋友一樣聊天,聽老人們的事蹟是如此的着迷,更讓人感到高心的是,居然有的同學主動跑到外面小賣部買東西給老人。我們來的時候已經準備了點水果,點心,還有月餅。可遠遠不夠,那些學生用自己平時的零花錢給老人們買吃的。這一幕深深印在我心裏。

透過聊天,我們瞭解了老人們日常的生活。老人們有些是在家呆不住,子女工作繁忙,有些是被子女送過來的。雖然有的剛剛不太習慣,但是時間長了逐漸習慣起來。

老人家在那裏都過得很開心,他們有時間的時候會在樓下的樹陰或者是樓上先房字裏看一下電視或玩一下麻將,也有是到樓下做一些簡單的鍛鍊的。因此,老人在那裏也可算是能夠晚年安康。

透過這次跟老人家的聊天,是我們明白的很多,明白到他們過去的經歷,明白他們的辛勞,明白他們對他們兒女的記盼,更明白他們對我們的期望……

老人們平日裏很孤獨,兒女大多不在身邊,有的甚至沒有兒女,他們要的也許不再是簡單的金錢所能代替的,在生活的温飽要求之上,有人在身邊那是最最開心的了。《常回家看看》裏歌詞寫得好,老人要的是有人陪他們聊聊天交流一下心聲。

我們此刻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多都已經不在了,所以看到老年人,我們可能會個性的想念自己已故的親人,不自覺得就想和老年人們親近親近,就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樣,想要關心他們,照顧他們,而他們也會把我們當成孫女,孫子一樣,拉着你的手,把他們的那份慈祥加註在你身上,而我們也欣然地理解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歷從孩童到青年,從青年到老年的過程,經歷生與死。我們此刻還是青年階段,未來亦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要走,如何走下去,我想,每個人都就應心中有數。也許當我們走完我們的人生旅程,該休息時,是否也會象敬老院的老人那樣快樂開心地度過自己的晚年呢?

在某個敬老院的牆壁上有這樣一段話:孩子!當你還很小的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慢慢用湯匙、用筷子吃東西。教你係鞋帶、扣衣服釦子、溜滑梯、教你穿衣服、梳頭髮、擰鼻涕。這些和你在一齊的點點滴滴,是多麼的令我懷念不已。所以,當我想不起來,接不上話時,請給我一點時間,等我一下,讓我再想一想……極可能最後連要説什麼,我也一併忘記。

孩子!你忘記我們練習了好幾百回,才學會的第一首娃娃歌嗎?是否還記得每一天總要我絞盡腦汁,去回答不明白你從哪裏冒出來的嗎?所以,當我重複又重複説着老掉牙的故事,哼着我孩提時代的兒歌時,體諒我。讓我繼續沉醉在這些回憶中吧!切望你,也能陪着我閒話家常吧!孩子,此刻我常忘了扣衣服釦子、繫鞋帶。吃飯時,會弄髒衣服,梳頭髮時手還會不停的抖,不要催促我,要對我多一點耐心和温柔,只要有你在一齊,就會有很多的温暖湧上心頭。

十年,二十年,三年,四十年……當我們老的時候,是否可能在那個時候又會想起那時候的老人,是否又能過的比他們幸福呢?這一切都是問號,自己的人生由自己來把握。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也成為歷史的功臣,成為新中國歷史長流中璀璨的一個顆心。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2

今天早上與幾位校友拜訪了泥城建國養老院,一開始到敬老院之後,我們都略微的顯得有點尷尬,因為不知道要和老人們説點什麼,但是學姐説要學會問候諸如老人的生活情況以及身體健康這些之後,我們才和老人們聊了起來,氣氛才顯得不那麼尷尬。然後我和我的同學就開始給老人們唱一些民歌,紅歌或者是山歌,這讓老人們開心起來,待我們唱完他們還給我們鼓掌,我們很開心,因為我們終於和老人們打成一片了。尊老愛幼自古以來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出一份力,讓敬老院的老人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温暖。

如今中國社會正逐步走向老齡化的社會,老人的數量勢必也會有所增多,所以我們應該給予老人們多一點關心,社會也應該給予這些老人一定的關注。老人也是人,不能因為人老了就坐視不管,毫不關心,他們為培育新一代奉獻了自己的時光,為祖國的富強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老人是社會的弱者,可曾經他們也是社會的創造者,祖國之棟樑!到敬老院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僅能夠釋放自己的活力,使我們感到充實。

這些活動很好的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一方面培養當代大學生關心他人,敬老愛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觸社會,瞭解社會,鍛鍊自己,我們有責任心,有義務去關心他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所以,作為一名志願者,我呼籲更多的志願者行動起來,通過實際的行動,傳遞愛的接力棒,給老人們帶去物質支持和精神關懷,讓老人們感受到我們廣大志願者的愛心!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3

這是我第一次到福利院看望那些小朋友們,他們的年齡差不多隻有7、8歲,有的甚至更小,只有2、3歲;稍大一點的孩子,已經在上中學了,大多數小朋友是因為肢體殘疾、先天性智力障礙、腦癱,因父母無力撫養,還正處於襁褓之中就被父母殘忍地拋棄,還有少部分是因為父母雙亡而被送到福利院。

他們很可愛,只是少了些本該屬於那個年紀應有的活潑與靈動,從他們的眼神裏我看到了迷茫和恐懼,有時竟閃爍着些許悲傷,不時讓我覺得心裏酸酸的,既心疼又難過,在這個花季般的年齡段,正是他們盡情享受生活的新奇與快樂,盡情依偎在父母的懷抱裏撒嬌,享受父母疼愛的温暖的時候,可是,他們卻沒有上天眷顧,沒有父母的庇護與疼愛,過早的`承受着生活的辛酸,承受着沒有父母陪伴與寵愛的孤獨,瘦弱的身軀承受了太多太多,而被親生父母拋棄的事實將是他們內心永遠的痛楚,那些“父母”的冷漠、自私、責任感喪失、人性的泯滅,是被整個社會所譴責與唾棄的,更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與反思的。

每一個孤兒都是折斷翅膀墜落人間的小天使,在全社會這個大家庭中,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關愛呵護他們,也許你不用給他們多少物質上的慰藉,簡單地,一個微笑,一個擁抱,陪他們做做遊戲,給他們講講故事,對他們而言就是最大的關愛了。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4

暑假也到了,在這個假期我一定要過個充實,滿意的假期。於是我跟隨小隊進行了這次的社會實踐活動。當然這也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受挑找出自己的戰是一種基本素質。想通過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得了解社會,在實踐中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我的社會實踐單位是喀什地區兒童福利院。工作目的是為社會服務,促進民族團結,關愛哪些孩子們,工作內容是給孩子們上課,指導他們上晚自習,給他們安排各種活動讓他們開心,我的工作內容還有一項對社會,對福利院得孩子們和他們的老師進行一次調研。

我在這次實踐活動中得到了大家的支持,盡最大能力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住在福利院,被褥牀單被單等都是他們提供的,他們能做到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這次實踐,我們同學彼此之間的友誼又增進了不少,大家好像一家人一樣,大家能夠互幫互助,幹什麼都沒有任何怨言,大家表現的都那麼積極,及時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夠堅持下來。

社會實踐是為了我們更好的步入,社會而做貢獻的,這也是一中投入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和鍛鍊自己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加深我也社會階層人的感情,拉開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社會實踐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得到了體現,為了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社會實踐培養了我,鍛鍊了我。社會實踐成為了我們大學生鍛鍊自己的大舞台,在這舞台上我們可以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才能,在這樣的舞台上我們盡情的發展我們青春的姿態和敏捷的思維。社會實踐是一個窗口。我們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幫助自己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我們這一羣充滿理想與朝氣蓬勃的大學生,終有一天我們會走向這真真的得大舞台,發展我們得抱負與智慧。

雖然我們在這裏的時間不長,但是這裏得孩子們都特別喜歡我們,我們也捨不得離開這些孩子,這次實踐雖給我們太多太多的美好的記憶,我將會永遠銘記。用大家留個自己的精華來塑造美好的人生,來勾畫自己的藍圖。可愛的孩子們我永遠與你們同在,幸福的彼岸永遠向你們招手。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5

“敬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2015年8月我們去慰問家鄉福利院的小朋友。因為是慰問孤兒不是娛樂活動所以不需要人太多,我們有三個人蔘與,並準備了一些學習用品及玩具等慰問品。

孤兒院不在市裏,我們對那邊不是很熟悉,比我們想的到達要快很多,當我們走進福利院大門時,福利院的教職工早早地等在門口,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我們把提前準備的慰問品送進了他們的教學樓,我們放下物資後工作人員帶領小朋友們來和我們見面。見到孩子們我很驚訝!因為我沒有想到最小的孩子竟然才2歲左右,最大的也不過10多歲,他們都那麼可愛,那麼天真,有一些也有一點殘疾,但是孩子確實很讓人心疼!我們把帶來的學習用品及玩具分別發給小朋友們。孩子們都很乖,一個個都用笑容表達着喜悦及感恩之情,看着孩子們可愛、真誠的笑臉,大家感到無比的欣慰。

接着工作人員領我們參觀了院裏的書屋、課堂、康復室、娛樂室、醫務室、心理治療室等很多地方。那裏的環境遠比我想象的要好得多,不僅感慨世間還是有愛心的人多,是那些充滿愛心的人,撐起了福利院兒童的一片藍天。雖然他們有一些是殘疾兒童,有的患有重大疾病,但他們一個個都活潑可愛,充滿童真。在我們走進一間教室的時候,孩子們還為我們表演節目,表達他們的喜悦、感激之情,當其中一個智障兒童唱起那首《我的好媽媽》的時候,在那歌聲的旋律中,許多人都禁不住留下了眼淚,為孩子們不幸的遭遇感到痛心。其間,工作人員還給我們講述了其中幾個孩子所患的疾病和不幸的遭遇,大家感到一種説不出的心痛,同時,我們也深深的感到,福利院的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幾個人,幾個單位,幾個團體的一時關愛,他們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關心和呵護,不僅是物質上的援助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關懷,在活動的最後,我們跟孩子們合影留念,依依惜別。

通過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大家的思想品質,還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去了一份關愛之心。大家獻出了愛心,收穫了真誠,更學會了感恩,只有奉獻愛才能更好的收穫愛,世界需要愛,社會需要愛,人與人之間更需要愛,我們會繼續關注社會公益事業,讓愛心永遠傳遞。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6

與老人交談是一種閲讀,從他們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閲讀到他們的人生,一本本厚重的人生之書,同樣是豐富的經驗,卻是不一樣的經歷。儘管老人的話常常是支離片語、羅嗦重複,甚至是語不達意,但如果你耐心地傾聽,會有所發現,有所感悟,更會是一次巨大的收穫旅程。

該福利院的老人和工作人員存在較大矛盾,部分工作人員會對老人惡語相加、背後漫罵,表面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人手少、任務重,老人又常常因為身體健康問題,事情不斷,比如老人失禁,工作人員不理解認為是老人與其作對故意所為。又比如老人身體疼痛不做下樓端飯等事,工作人員便認為是老人懶惰,老人很想自己動手卻實在是有心無力。其實,除了雙方缺乏交流理解,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該院工作人員工資太低,如全日護工蔣阿姨,待遇是包吃包住月薪200元,洗衣工的月薪是350元。年輕的廚師“小胡”也有意要離開福利院。我想長期存在這種不和諧的關係勢必讓老人處於緊張焦慮之中,不和諧的關係也會不斷消磨着工作人員耐心和熱情。

該福利院的老人,雖然和許多同齡人共處一室,但相互交流卻很少,因此許多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老年抑鬱,是老人長期孤獨的結果。所以老人應當主動地尋找自己的快樂,主動與朋友、他人溝通,克服自己的孤獨感,這樣情緒也會走向良性循環,也助於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僅僅在我們實踐的6天裏,我所見到的社會各界對福利院的關心很多,他們送來了營養品,也送來了關懷和温暖。在目前,老人們的物質生活上已經令他們滿意,而他們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關懷。令人驚喜的是,中學生已主動走進福利院來關心老人,尊老感恩得到很好地傳播,愛心的接力棒在不斷傳遞。很多同學和親人願意加入我們,因此希望社區有一個完善的社會支持系統,方便志願者提供服務。作志願服務者,雖然短暫,但我們的綿薄之力星火之暖依然讓老人倍感温暖。

社會實踐福利院心得體會篇7

xx月xx日我們第一天去兒童福利院。去之前,我反覆的思索,在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們怎樣樣呢他們適不適應這兒的生活我和他們能不能很好的溝通我能不能走進他們的世界能不能幫忙他們而不傷害他們的自尊他們是一羣特殊的人,他們需要些什麼……

走進了兒童福利院的那一刻讓我很感觸,那裏竟有三十幾個孩子,看見他們的時候我心裏一驚,突然我感覺有點不知所措。他們中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不怎樣正常的,要麼是肢體的、要麼是心理的。他們沒有我想象當中的那麼正常,看到他們不明白怎樣的心裏生出一絲恐懼感,但所有的恐懼都被一張張微笑的臉給消除了,他們對於我們沒有恐懼感,對我們微笑。但他們的一些動作讓我感覺到了他們的一些內心對愛的渴望,他們抱着我們,牽着我們的手,他們的內心是多麼期望得到愛、得到別人關心,也許這兒的環境不錯,但他們更渴望有一個家,他們也期望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爸爸媽媽,有自己的兄弟姐妹,哪怕家裏很苦,透過與工作人員的瞭解才明白他們很多已經在這生活了很久很久,他們不能像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家,他們的內心需要愛,他們大多都是因為身體的殘缺而被父母拋棄,命運對他們有着太多的不公平但他們還是很堅強的活着。

工作人員安排我們負責幾個“正常”孩子的學習輔導,這不得不讓我們把大多數時間花在這幾個孩子身上,這讓我感覺到對其他孩子有一絲隱隱的愧疚。我們同時也為他們播放了預防手足口病的視頻,給他們播放喜劇《人在途》。我們的出發點很簡單期望透過我們所做的讓他們健康快樂。

每一天中午,我們會和他們一齊吃飯,透過幾天的接觸,沒有看見他們當中有一個人哭過,應對命運的不公平他們還是很快樂的活着,他們的飯菜也沒有我想象中這麼好,而他們都吃的很開心,雖然都有一些殘缺,但他們的很多事情都是自己解決的,在我們看來很簡單的事,如:洗碗、洗衣、打掃衞生,但對於他們都很不容易,他們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在幾天的接觸中我們發現,他們與外面的孩子其實僅一牆之隔,但他們和外面的孩子有極大的不同。智力上有點障礙的孩子他們一天無憂無慮的,他們也許不懂,他們親暱的叫着我們,我們也陪他們玩,看着他們開心的笑我們打心眼兒裏高興。最為個性的是智力不怎樣正常的那一小部分孩子,他們對陌生人極為強烈的排斥。

另外我也發此刻這個大家庭中孩子們之間也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心理,一些正常的孩子會不願和不正常的孩子在一齊。一些小一點的孩子往往會怕大點的孩子們,他們之間已有不同程度的隔閡。與此同時我們還了解到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姓“桃”,“桃”字取之福利院所在的桃溪寺中的“桃”。他們之中姓“桃”的孩子意味着他們到福利院時連自己姓什麼都不明白。有相當一部分是出生不久被發現有這樣或那樣的疾病而被遺棄的,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把他們扔到其他地方而被餓死、凍死,他們被收留在福利院裏撿回了一條命。但是他們又是不幸的,因為他們要承受本不該由他們承受的東西。

我們三天的實踐活動並不能改變什麼,我們只期望透過我們能給他們一點幫忙,給他們帶去一點快樂就已經足夠了。

他們承受着常人無法想象的壓力,面臨着更為嚴峻的人生挑戰,他們應對了本不該由他們應對的東西,但他們用樂觀化解着一切生活的苦難,他們開心、他們樂觀、他們勇敢的應對了一切,和他們比起來我們擁有的太多,有家、有關心自己的人、有舒適的環境,但我們還在抱怨我們沒有的太多的,我們總是怨天尤人,總是把所有的不滿推在別人身上,也許是我們得到了太多而不明白珍惜,不明白怎樣去珍惜自己此刻擁有的,我們很多事總期望別人幫我們解決好,依靠思想越來越嚴重,沒有了挑戰性什麼事情都順其自然,什麼都聽天由命,我們已經丟失了很多東西。他們雖然是孤兒但他們明白努力,他們明白怎樣去應對生活,他們明白樂觀的應對每一天,他們明白自己不認輸,他們不會怨天尤人,他們不會放棄自己。

在兒童福利院只待了短短的三天,但給了我太多的感觸,很多感觸是無法用言語表達出來的,只有一個小小的心願,期望他們每一天都過得開開心心的,有更多的人明白他們的存在,明白有這麼一羣可愛的孩子期望得到我們的愛,也期望更多的人能給他們一點點愛,對他們而言愛是最珍貴的,我們都幫忙他們一點點他們的世界就不會是黑色的,他們就不會在他們的世界感到無助、害怕。他們也不在握着別人的手不放。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讓我瞭解到一顆愛心是何等的重要。我有理由相信這次經歷會讓我終身受益,我認為在畢業後的工作中應對病人與應對他們有必須的相同之處——都需要我懷着一顆愛心去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