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8篇

欄目: 調查實習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51W

想要寫出具有條理的調查報告,我們首先要學會梳理好相關的調查情況,為了讓自己的調查經驗得到記錄,一定要認真寫調查報告,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學生需求調查報告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8篇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1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為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説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為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閲覽。雖然流通閲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為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脱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為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為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為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為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為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2

調查時間:

xx年8月

調查對象:

社會企業,大學生成才不僅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還是社會各類型企業招聘人才的重點。不管是在做人還是做事方面,當今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觀念也附上了時代的烙印。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社會一些企業,還有徵集了一些羣眾的意見。

調查目的:

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發展飛速,市場竟爭日益激烈。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我們以後就業大有裨益。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社會企業招聘大學生的具體要求,從而瞭解哪種類型的大學生比較受歡迎。其次,在素質方面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就是德與智之間的較量,這對構建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企業認為大學生應具備自信果斷的膽識和謙虛踏實的品格。專業知識可能不是必須的,因為現在看重的不只是學歷,而是能力,學歷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要有上進心,一定要懂得自學充電,最重要的當然是融入團隊,合作能力,外語和掌握一些通用軟件是必備條件。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第一,就是工作經驗。時下,大部分企業都不會花錢花時間去培訓一個新手。一點工作經驗都沒有,特別是應屆畢業生肯定較吃虧。因此,在校生除了學好專業知識外,最好多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大學的社團好比一個小小的社會交際圈子,學生可以從中提前鍛鍊和培養個人職場能力,這類活躍型學生比較受企業青睞。

第二,是適應能力。一般初、高中畢業的員工來上班,適應時間不過一個月,而大學生的適應期特別長,有些人到要寫合同了都還不覺得適應過來。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欠缺強的適應能力。

第三,紮實的專業知識。一般來説,任何企業都希望找到一個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的人才,這樣就可以免掉很多培訓費,降低勞動成本,特別是對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説,由於它的規模組織都還不夠龐大,更希望可以儘量減少各方面的花費。

第四,性格要求。所有的公司招聘的人才都是指那些能為公司做出貢獻,並能為公司開創局面的人,員工的性格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是否能被錄用。現代企業都要求員工具備創新、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承受較大的社會壓力、勤懇認真、團結合作、誠實正直、良好的表達溝通等能力。

第五,語言方面和計算機方面的要求。現代是一個經濟全球化的時代,隨着國際貿易產業的日益發展壯大,企業也緊跟時代步伐,對員工的要求也就更高。對於一般的中小企業來説,英語水平必須過四級,計算機必須過基礎二級。但對於大型的企業和外企來説,至少的要求是英語過六級,甚至有可能是專業八級,計算機的要求也更高些,三級或是四級。還有的就是部分外企企業,需要員工掌握公司內部要求的語言,如日資企業就要求員工掌握日語。

而大部分羣眾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優。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當然,人無完人,可能只具備其中的若干項也是有可能的,但必須努力告訴自己要做一個好人,積極向上,時刻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盡獻自己的青春,那是不容質疑的神聖責任。

結論與建議:

雖然時下大學生越來越普遍,大學生的地位也不如昔日高級。但這也是社會發達的一種表現,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發展的必然。説明了國家的教育越來越普及,全民素質不斷提高。再者,與中國十三億人口的相比下,時下大學生的數量也是偏少的。因此,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是無可厚非。因為我們是建設祖國的生力軍,是早晨八九點中的太陽,世界屬於我們,未來也掌握在我們手中。瞭解當代社會對我們的要求是必須要做的,這會讓我們懂得社會最新的發展動態,時刻做好準備。我們要把握年少的好時光,讓明天的校園更美好,更燦爛。把握時代的脈搏,讓明天的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揚眉吐氣。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3

做為西部唯一的直轄市,xx市郵政局在郵電分離後,實行企業化,在全市郵協部職工的努力下,成功地視企業的扭虧“三步曲“該步進入良性循環。做為郵政主要業務收入的郵政金融業務,也在這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較為突出的成功。

一、目前xx郵政金融業務現狀

1、電子匯兑:做為傳統的郵政金融業務,匯兑傳遞—直是社會羣眾之間傳遞資金的主要方式,有着深厚的羣眾基礎。近年來,隨着銀行業間電子通訊技術的運用。加速了資金的傳遞速度,滿足社會和用户的需要。為加強自身竟爭力,從20xx年起,xx郵政國家郵政局的統籌安排下,實現了匯兑傳遞式的改進、開辦了電子匯兑業務。此項業務的開展。取代傳遞的匯款傳遞方式、通過現代的電子網絡,進行資金的傳遞,從而大大縮短傳遞時間,加強郵政匯兑業務的市場竟爭力。

2、郵政儲蓄。做為郵政金融的`主打業務,從1986年恢復開辦以來,很好地完成收集社會閒散資金的任務,為國家收儲,給老百姓提供了更多的儲蓄選擇。xx郵儲蓄,從1995年以來,立志於郵儲的網絡建設,通過數年來的精心打造,成功實現全市郵政儲蓄系統之間和全國郵政儲蓄系統的聯網,成為中國最大的金融網絡的一員。充分滿足用户對資金流通的需要、通過全力打造、xx郵政儲蓄已經成為xx銀行業中屈指可數的重要部分,市場佔有率為7%左右,在老百姓間留下不錯口碑,形成良好羣眾基礎。在近年來,xx郵政儲蓄還相繼推出郵政綠卡(儲蓄卡)、參加pos消費系統、晝夜服務的atm服務。通過這些舉措的進行,有力地豐富了郵政儲蓄金融服務的種類,滿足了用户日趨增長的消費要求。

3,金融中間業務:做為受到銀行業和郵政儲蓄追棒的金融中間業務,受到xx郵政局的廣泛關注、西部經濟發展增勢明顯。為西部地區金融中間業務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市場,帶來無限生機。xx郵政局積極創新中間業務,不斷推出新的品牌、擴大市場佔有份額、有效地改善xx郵政蓄資本結構、降低經營風險、

二、影響xx郵政金融業務發展的制約因素

1,思想觀念的制約:xx郵政金融經過io多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但是在管理體制、業務經營上還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表現為思想上的落後。觀念上的保守、認識上的模糊、行動上的遲緩,習慣於上面佈置、下面執行,缺乏主動創新精神,規模效應尚未形成,容易投入產出不成比例或成本巨大的局面。

2、人才技術的制約:雖然這幾年,xx郵政在金融人才、技術方面有了較大的發展,但因實力所限,仍然受人才,技術方面的制約。郵政金融在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方面,大部分依然沿襲傳統郵政做法,儘管有所改善。但仍不適郵政金融人才隊伍的發展,直接制約金融業務的發展;在技術方面,受資金。設備等條件的制約,往往跟不上發展、程序開發能力弱、抗風險能力弱。

3、管理動作方式的制約:銀行業的金融業務開展往都由總行統一規劃,集中開發全面推廣,體現較強的研發和竟爭實力。由於國家郵政局沒有完整的整體規劃,至使歐郵政金融業務,特別是中間業務的開發依然以省一級部門與商業銀行競爭,開辦業務種類單一,層面較淺,缺少特色。

4、國家政策的制約。受央行政策和體制的影響,郵政金融是一個準銀行性質的金融機構,很多銀行業務不能開展,在與商業銀行的競爭中一。直處於下風。商業銀行間的不規範競爭,也使xx郵政金融在發展一直處於弱勢。

三、xx郵政金融業務未來發展的建議

xx郵政金融業務發展,在外資銀行和國內銀行的夾擊下,要在強手如林的金融市場取得一席之地,必須大膽走創新的道路,從而擴大自身發展。

1、以理念創新為先導,堅持走創新促發展的道路。中國加入wto,伴隨着嚴峻挑戰和無限的發展機遇。面對國內外各大專業銀行的摩拳擦掌,xx郵政要克服許多困難,從中國郵政發展的整體高度出發,抓住wto帶來的機遇,發揮自身優勢,結合特點、積極研究對策、大膽實踐、化不利為有力。xx郵政通過綜合研究市場、明確自身定位、通過創新,儘快改變靠存款餘額獲得增長的經營理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加郵政金融服務的增值價值。,利用已經形成的龐大客户羣給企業帶來可觀的規模效益。

2、以業務創新為核心,場育郵政金跳色品牌。xx郵政金融要在嚴格成本效益,找準保持傳統業務優勢和拓展新的服務點的基礎上,積極創新有累加效應。有規模效應的業務和有市場的個性化服務。如。增加綠卡支付功能,最大程度方便客户;整合“185”客户中心。電話銀行。網點等到資源,使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拓寬業務服務功能。降低運營成本;利用自身的“本土優勢”,加強與外資銀行。股份制銀行。證券業的合用;通過代辦方式,以合法手段涉足個人小額貸款。外幣儲蓄。教育儲蓄等目前郵政金融不能辦理的業務。

3、以機制創新為重點,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xx郵政呂前應該着手解決金融人才需求問題,加強人才的競爭金、基地,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建立有效的鼓勵人才成長的機制;有重點地面向社會吸路素質人才,增企業創新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對高級人才予以高工資、高獎勵、高待遇,並確保兑現。

4、以技術創新為依託,用科技提升金融品牌。高新技術手段的運用,是銀行業爭奪綜合實力的體現,xx郵政要加快金融業務信息處理系統的建設,在現在有金融計算機網絡的基礎上,構築高效率的平台,加大業務應用領域中自主研究開發的力度、提升金融計算機網絡的附加值。增加業務操作系統處理功能。提高處理速度和能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實現資源的最佳作用,以優質高效的服務手段來推動郵政金融的發展。

四、總結

xx郵政金融業務,從恢復開辦以來,在十幾年的時間裏,通過全體郵政職工的努力、取得輝煌的成就。為郵政事業復甦和活躍國家金融市場立下汗馬功能。現在,xx郵政面對加入wto和西部大開展的良機,應結合自身優勢,加強自身的實力,提高郵政金融產品的服務質量,擴大服務範圍,提升郵政金融業務的實力,在強手如林的xx金融市場競爭中,取得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4

【摘要】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已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外交學院針對在校本科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做了全面詳細的調查,本文就學生對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際需要、對課程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彙總,供即將開設或正在完善就業指導相關課程的同仁參考。

【關鍵詞】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資源優勢和潛能,使他們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一直是國家、高校和社會非常重視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大學是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進入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期。為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幫助學生儘早為就業做準備,引導學生進行長遠的自我發展規劃,以利於他們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質,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外交學院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調查,以此作為開設相關課程的基礎工作。

1.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568份,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81.1%。囿於時間限制,我們從回收問卷中抽取了261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抽取問卷時為兼顧到各個專業、各個年級的學生情況,我們按照從各系各專業各年級回收問卷中抽取約1/2的原則,使得問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取的被調查者中,男生126人,女生135人,各自所佔總數的百分率分別為48.3%和51.7%,比較均衡。

2.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2.1 學習生活規劃:多數學生有動力和目標

“規劃”強調的是制定一定的方向和目標,有比較詳細的打算、計劃以及實施的步驟。“規劃”是一種意識和習慣,有了這種意識和習慣,有助於個人儘早為即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做準備,能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意味着個人成功的機率會更大。對於大學生來説,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規劃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只有把現階段的任務完成好,才能更好地進行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解學生學習生活規劃狀況,問卷中我們設計了“你對目前的學習生活有規劃嗎?”一問,61.69%的學生選擇了“有”,19.9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18.39%的學生選擇了“説不清楚”,這個數據説明學生中的大多數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較強,這與現代大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比較自主自由的性格特點有關。同時,這個數據也讓我們看到還有三成多的學生沒有或沒有明確的學習生活規劃,這説明還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對目前的學習和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如果這些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更清楚一些,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更明確一些,他們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將會更積極。

2.2 職業生涯規劃:七成多學生感到迷茫

對於“你畢業之後的打算”的選擇,4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選擇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分別為29%和14%。近年來就業壓力的增大,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的期望值有所提高,使得選擇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學生比例比較高。這組數據還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畢業之後的選擇都有了初步的打算,沒有打算的學生僅佔7%。

對畢業之後打算的選擇

然而,畢業後有了初步的打算並不等於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到什麼領域就業?對想要從事的職業瞭解多少?自己將來的職業角色定位是什麼?還要做哪些準備?研究生畢業或留學生涯結束後,同樣會面臨“就業”。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有80.08%的學生“考慮過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但是,對於想從事的職業“很瞭解”的僅佔4.6%,“有一點了解”的佔61.69%,“不瞭解”的佔5.75%。可見,對於想要從事的職業及外部職業環境的瞭解和認識,大多數學生還不夠深入。這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為求職做準備造成很大的障礙。

對於“你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嗎”一問,選擇“有必要”、“沒有必要”和“無所謂”的學生分別佔88.89%、3.07%和8.04%,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然而,與此相矛盾的一組數據是:在問答“你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時,僅有25.29%的學生選擇了“有”,“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説不清楚”是否有、或是否明確的學生佔了七成多。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但是又有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矛盾表明:多數學生對於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還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從何下手。

談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障礙,“缺乏指導”、“缺乏實踐經驗”、“缺乏信息”都是重要的原因,其中,選擇“缺乏實踐經驗”的頻數最高,表明很多學生希望通過參加實習、社會實踐等方式來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從而進行自我規劃的務實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學生希望能更多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機會提供給他們,以進行自我鍛鍊、自我積累的願望。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寫下了別的原因:缺乏自信和勇氣;對專業的發展去向不是很清楚;現在的能力與夢想的職業存在差距;理想與現在所學的專業偏差太大;還處於低年級,思想不夠成熟,專業不夠硬;關鍵還是缺乏指導,等等。這些原因一方面表明他們已經在認真地對待和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於他們來説雖然顯得有些遙遠,但是也是很現實和重要的話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迫切需要學校提供給他們相關的信息資源、科學的引導和幫助。

2.3 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

目前,全國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職業規劃指導的相關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學生對此有多大的需求,他們最想從中獲得什麼,具體開設的內容、形式是什麼,學生對此又有些什麼期望和建議。只有通過調查和研究,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為開設課程做好準備,也才能更深入地完善課程設置,達到課程目標。對此,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相關問題。

(1)是否應該開設課程以及在哪個年級開設比較合適。根據表6和表7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並且佔51.72%的學生認為在大三年級開設此課程更合適,贊同大二年級和大一年級開設的學生分別佔34.1%和11.11%,這説明更多學生認為剛入學的第一年主要精力在於適應大學生活、熟悉環境、熟悉專業;在第二年開始在瞭解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探索自我、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開始關注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第三年則是通過實踐、實習,以及在瞭解到更多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明確方向來集中精力為第四年的畢業做準備。因此,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普遍的發展規律。

(2)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對於課程應該包含的內容,學生都不僅僅選擇一項,為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應該是豐富並且對於學生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從表8中,我們可以看到,“求職技巧”、“行業、職業、單位的相關信息”、“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受學生認可度更高,也有學生寫下別的內容:職業測評或個人就業能力的測評;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所要求的能力有哪些;他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都應該共享,等等,都是學生需要的內容。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期望豐富而務實。

這門課程應該作為專業指導課、公修課、還是公共必修課?對此,學生們更多地都不僅選擇一項(詳細數據見表9),這也表明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由於其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形式應該是更為靈活並且是多元化的,因為他的對象是具有發展差異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因此,有學生希望從專業的角度及其發展方向來明確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有的學生希望通過公選課的形式來了解更為豐富的信息,有的學生希望它是必修課(也有的學生註明因為擔心公選課選不上而希望是必修課),不少學生希望以系列講座的形式來及時解決所面臨的難題和困惑。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説,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他們具有實際的意義,能真正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惑,並直接有利於他們以後的就業和發展。

3.對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意見

對這個開放式問題,不少學生認真地提出了意見,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要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學生和家長都非常關心學校的就業狀況,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剛進大學就會關注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情況,同時在學習生活中他們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增強自身的動力,這使得大多數學生急切地需要相關方面的指導。比如,學生通過以下建議表達了希望:“提早開設,越早越好,為迷茫的學生們指明道路”;“在低年級多進行一些如公務員考試、外交部入部考試、求職技巧等方面的講座,不然低年級很茫然,沒有發展動力”;“從大一抓起,給新生樹立起職業規劃的概念,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目標性和緊迫感”;“大一、大二甚至大三學生很迷茫,想有方向支持。”在提出自身需要和希望儘早開設的同時,學生也給這門課程的開設提出了建議,比如“少些大而空的理論課,最好不要過於形式、過於籠統,職業生涯規劃是應該針對個人的優缺點、能力、個性、品行而製作的,所以最好少而精”;“要針對學生專業,就業指導要具體化,有針對性”;“避免過於狹窄,希望提供職業能力測評”;等等,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實實在在地得到幫助。

(2)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出於更多地獲得社會職業信息,在體驗中認識職業和鍛鍊自己,從而為今後就業積累更多的資本,絕大多數學生都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實習和實踐,例如,不少學生提出“在校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對具體工作的瞭解,應多給我們提供實習的機會,並傳授工作經驗,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更多一些的實際模擬活動”、“對學生實習加大力度引導”等類似的建議,這表明學生希望在實習、實踐中積累經驗,儘早為就業做準備。

(3)信息資源和就業指導形式多元化。“信息量更大”、“詳細瞭解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多舉辦往屆畢業生求職經驗講座”、“開展更多的交流――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這些建議都表明學生希望通過獲得更多相關的信息資源來幫助自己瞭解職業情況和就業形勢,也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就業指導形式來拓寬對職業的認識,比如與師兄師姐的交流、與用人單位的交流等,以此來更有目標性、更有針對性地為就業做準備。

(4)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與合作。“擴大校園招聘的範圍”、“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用人單位來學校招聘人才”、“雙選會可以更多,考慮不同的時期,比如考研前後,針對不同學生羣體的需要”,學生希望擴大對職業領域的瞭解,減少就業領域的限制,所以建議學校通過多渠道比如挖掘校友資源、加強對外宣傳等方式來更多地向社會推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市場。

4.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深入地瞭解到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和期望,綜合起來,我們提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1)學生普遍關注就業問題,這是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契機。調查顯示出學生關注自身職業發展和就業去向的緊迫意識,他們普遍希望開設相關的指導課程,因此,儘早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將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進一步完善有關課程也會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

(2)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責任重大。學生對這門課程表達出了迫切的需要,但同時對之抱有較高的期望值。由於這門課的特殊性,對課程的實踐實效性要求較高,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聯繫緊密。因此,要備好這門課,上好這門課,真正發揮對學生的重要作用,任重道遠。

(3)開設好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需要與院系專業教師密切配合。各院系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直接面對學生,對於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有更為細緻的瞭解,對於學生的認識和了解也更加深入,這是備好就業指導課的前提。同時,各學科的專業教師對於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清楚地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因此要把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好完善好,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圍。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5

一、調查背景:民以食為天,飲食是人們日常生活中舉足輕重的部分,對於大學生而言,除了一日三餐主食外,零食也是其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就在校大學生的零食消費情況展開一次市場調研。

二、調查目的:1.調查瞭解大學生的零食消費習慣2.針對大學生對於零食消費行為,得出結果,以此對賣零食的店家提出改進性建議。

三、研究時間:20xx年6月

四、調查方法:網絡問卷調查法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有效問卷:64份(其中男性23份,女性41份)

五、調查問卷內容

1.受訪者所在年級分佈圖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大多數為大一大二,佔訪問總人數的70.32%。大三大四的佔29.78%。

2.受訪者對零食的喜愛程度

由圖可看出佔接近受訪者90%的人都喜歡吃零食,可見零食產品在大學生範圍內深受喜愛。

3.受訪者吃零食的頻率

由圖中可看出受訪者吃零食的頻率很高,而從來不吃零食的人數只佔受訪者總人數

的4.69%,可見大學生對零食的需求量較高。

4.受訪者一般購買食品單價

由圖看出受訪者一般購買價格在1元以下佔總人數的71.88%,11—20元佔20.31%,20元以上則佔7.82%,所以零食產品在大學生範圍以低價格的食品更為受歡迎。

5.受訪者每星期在零食上的花費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中每星期花費16—25元的佔40.63%,而15元以下佔34.38%,31—100佔20.32%,100元以上僅佔4.69%,零食食品對於大多數大學生來説屬於中低檔消費。

6.受訪者喜歡食品的類型

由於此題為多選題,可看出大多數受訪者喜歡吃的零食類有膨化食品類,果脯類,餅乾類,肉脯類,堅果類。其中堅果類受訪者由56.25%選擇。各類商品店開發大學生零食市場時可多為注重這幾類零食產品

7.受訪者購買食品更傾向於的包裝類型

由圖可以看出,小袋裝較為受歡迎,佔35.94%,盒裝佔23.44%,大袋與散裝分別同樣佔20.31%,可見小份包裝的零食產品更為容易攜帶,也容易被大家選擇。

8.受訪者購買食品最在意方面

由圖可看出,受訪者中67.19%的人選擇了味道,21.88%的人選擇了品質,剩下的人則分別選擇了價格,外觀與功能。可見對於零食產品來説,味道與品質依然是重中之重。

9.受訪者購買以前沒購買過的零食或品種因素

此題為多選題,受訪者中有59.38%的選擇了口味風格。48.44%的選擇了他人介紹。42.19%的選擇了外觀包裝。37.5%的選擇了沒見過,好奇心理。34.38%的選擇了廣告宣傳。23.444%選擇了價格。可見口味,廣告宣傳,外觀包裝對一件新的零食產品的推出均佔有重要因素。

10.受訪者購買食品途徑

此題為多選題,受訪者中84.38%的選擇了就近超市,46.88%的選擇了大型連鎖超市,小賣店佔45.31%,而網上購物與專賣店分別佔25%與21.88%。受訪者購買零食產品基本上採取就近原則,在大學附近的超市與小賣店較受歡迎。

六、總結

總體來説,零食產品在大學生範圍內廣受歡迎,有較高的需求量,這些對於商家與零食售賣商具有重大的商業意義。

建議:

1. 店家要不定期搞一些促銷活動,來激起學生的購物慾望,以促進消費。

2. 店家銷售的零食應該以0-10元左右的小零食為主,輔助一些10元以上的進行搭配銷售。

3. 店家要想吸引學生購物就必須選方便的地點進行售賣如:寢室周圍、校內小賣部或就近的超市。

4. 店家要注意所賣零食的口感,但同時也要重視食品質量安全。

5. 對於各類零食,店家在店內的鋪貨量應該差不多。堅果類,餅乾類果脯類零食略微多些。

6. 對於食品包裝,進行小包裝類較好

7. 為更好推出新產品,首推味道然後做好宣傳與外觀包裝

但是無論如何,對於大家來説,零食還是少吃一點為好。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6

一、前言

1、調查背景:如今,國內汽車市場飛速發展,國外汽車品牌也不斷湧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提升到了新一層的高度。隨着自主品牌的實力逐漸壯大,市場競爭將會日趨激烈,特別是在國內廠商蜂擁的經濟型轎車領域。由此,汽車市場的洗牌在所難免。

2、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這個即將踏入社會的人羣對汽車市場的需求。

3、調查時間:20xx年12月1日至20xx年12月7日。

4、調查對象:瀋陽大學經濟學院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

5、調查方法:先採用隨機抽樣在各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級,然後在抽取出來的班級中抽出十份樣本,最後採用問卷調查收集數據,進行結果分析。共三十份有效問卷。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分析

通過調查,對大學生人羣對汽車需求的類別、對汽車的關注點、購買目的、瞭解途徑等方面有了更深的瞭解。

1、調查對象的性別分析

在調查對象中,男性16人,佔調查對象的53%,女性14人,佔調查對象的47%,符合瀋陽大學的人員結構。

2、調查對象購買汽車類別情況

(1)品牌類型

調查對象中,對外國品牌的購買意願最高,佔57%;合資和國產分別佔27%和10%。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與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需要在對外合資

合作的過程中不斷自主創新,提高汽車產業水平,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級品牌。

(2)汽車級別

調查對象中,中高級所佔比例最高,佔40%;中級佔33%;高級佔23%;低級佔3%。

中國的汽車市場是以中級車消費為主,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消費水平提高,消費主力開始走向中高級車市場,高級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3)汽車種類

調查對象中,越野車佔37%;轎車佔33%;suv佔27%;家庭旅行車佔3%,小客車0%。

目前來看,轎車所佔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越野車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羣的喜愛。

(4)汽車風格

調查對象中,低調奢華比重最高,佔40%;時尚酷炫30%;普通實用佔26%。

低調奢華已為年輕人所鍾愛。

(5)汽車排量的要求

這項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是:選擇1.0以內的排量,佔了總調查人數的27%,選擇了1.0至1.5升的排量原因是如果排量太少就會使汽車動力不足,佔了總調查人數的43%,選擇了1.6至1.8升排量的汽車因為這類汽車動力較強,佔總調查人數的20%。

排量與動力兼顧才是王道。

(5)消費者付款方式

調查對象中,37%選擇了一次性付款,63%選擇了分期付款。 由此看來,對年輕人來説,分期付款還是很普遍的。

2、調查對象對汽車的關注點

(1)購買關注點

調查對象中,最關注的是安全性,佔53%;其後分別是舒適佔20%;功能佔13%;外觀佔10%;實用佔了10%;售後佔3%。

由此看來,現在年輕人的關注點主要是安全與舒適。

(2)瞭解途徑

調查對象中,從網絡瞭解佔到50%;朋友介紹佔23%;報紙、雜誌佔17%;電視佔10%;廣播佔0%.

從以上數據來看,傳統的傳播媒介作用所佔比重已經嚴重下降,現在年輕人主要信息來源大都是從網絡中獲取,網絡將是以後產品信息推廣的支柱。

(3)顏色喜好

調查對象中,喜歡白色佔30%;黑色佔23%;紅色佔23%;銀色佔10%;藍色佔10%;黃色佔3%。

看來,三大主色調仍是黑白紅。

4、其他

(1)購買目的

調查對象中,用於家用的佔30%;代步佔23%;無目的就是想買佔20%;體現身份地位佔13%;工作需要佔13%。

從以上數據來看,個人購買汽車的目的沒有明確的一致,但家用所佔

比例還是最高的,從銷售角度看,應從家庭方面入手。

(2)環保車型市場情況

調查對象中,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擇優先購買綠色環保車的有60%;

在這個環境被嚴重污染的社會裏,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車型市場還會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3)購後改裝市場情況

調查對象中,購後選擇改裝的只佔37%。

目前中國的改裝車市場還處於起步階段,汽車產業鏈並不是很完善。

三、建議對策

1、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參與發展的關鍵

中國要成為汽車強國,不僅要搞好技術創新,還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經營理念和模式創新,管理思維與方法創新,以促進經濟結構與調整增長方式的轉變,進而達到創新發展模式的目的。對中國汽車工業而言,能否抓住有利的市場機遇,在對外合資合作的過程中不斷自主創新,已成為決勝未來的關鍵所在。我國汽車工業應順應潮流,將中國建成世界級汽車製造基地,同時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級品牌。這樣國民才能接受自主品牌。

2、汽車企業向網絡市場進發

現今,網絡已成為人們的必需品,企業對網絡市場的佔有量至關重要。

3、積極推進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兼併重組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是中國汽車工業中相對薄弱的環節,但也是最有希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的環節。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兼併

重組,對於專業化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給予政策性扶植,鼓勵外國大汽車零部件企業集團對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兼併重組。

4、依靠國家政策,加速發展汽車工業

在國家政策指導下,我國汽車工業管理和技術雙管齊下。管理方面,積極參照何借鑑國外企業的先進經驗;技術方面,繼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我國汽車企業的技術及裝備水平,即根據自身資源狀況,進行企業戰略調整;根據現有技術、經驗、銷售體系和客户羣,進行多樣化產品開發,建立企業信息跟蹤體系和創新機制,培植自主開發創新能力。 擴大汽車市場需求,是支撐汽車工業發展的關鍵,要積極引導汽車消費,鼓勵私人購買、使用汽車。為此,一是要掃清障礙,為汽車消費和使用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規範各地的汽車消費行為,對現行的收費項目進行徹底清理和調整。應取消各地對非本地產汽車及經濟型轎車銷售和使用上的歧視性限制政策,特別應取消對經濟型轎車上牌照、上路行駛的限制。二是要建立和完善汽車市場營銷服務網絡,積極培育和發展規模大、設施全、專業化、集團化、國際化的汽車流通體系,為消費者提供滿意的購車和售後服務,解除其後顧之憂,並逐步與國際慣例接軌。三是要完善對私人購車的金融支持,促進汽車消費由自我積蓄型向信貸支持型轉變。商業銀行應減少消費信貸中的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手續,研究建立專業性的汽車銷售融資公司。四是要保持汽車發展與社會使用環境的協調。加速公路、城市道路、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建設;加強交通管理,逐步解決混合交通狀況,提高交通流量;逐步嚴格控制排放標準,促使企業更新技術,控制汽車對環境的污染等。

四、結論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7

摘要:

本文通過對海南五所院校學生實用文寫作需求狀況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為我省各高職院校瞭解學生實用文寫作的能力及對實用文寫作的認識和需求,以及如何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或編寫相關的教材提供參考性依據。

關鍵詞:實用文;高職學生;需求;調查報告

1、調查目的。

瞭解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實用文寫作的能力及對實用文寫作的認識和需求,以便為我省各高職院校如何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或編寫相關的教材提供參考的依據。

2、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

3、調查對象。

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海南外國語職業學院、海南外貿職業學院、海南政法職業學院五所院校的各專業學生。

4、調查數量。

共發放調查問卷55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550份。

5、調查結果。

從收回的550份有效調查問卷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情況來看,我省高職院校學生在對實用文寫作的興趣、能力、自學情況、格式、應用價值、課程開設需求等六個方面的情況如下:

(1)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的興趣。

調查結果顯示,有43.06%的學生對這門課程是感興趣的,43.84%的學生一般喜歡,13.10%的學生不喜歡。

(2)高職學生實用文寫作的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認為自己寫作能力高的學生有22.97%,認為自己寫作能力一般或低的學生有77.03%。

(3)高職學生主動提高實用文寫作能力的情況。

認為自己寫作能力一般或低的高職學生有77.03%,這説明高職學生的實用文寫作實際水平並不高。面對這樣的實際情況,只有7.13%的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實用文寫作能力而經常主動去尋找機會通過各種方式去學習如何使用實用文,92.87%的學生不會主動去自學實用文的寫作。

(4)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格式的瞭解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88.87%的學生不瞭解借條、證明、申請書等常用實用文寫作的格式或略知。

(5)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應用價值的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有75.85%的學生認為實用文寫作在社會上的應用範圍廣,只有1.20%的學生認為實用文寫作在社會上的應用範圍狹窄。

(6)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課程開設需求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80.1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認為沒有必要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的學生僅有9.63%。

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認為實用文寫作在社會上的應用範圍很廣,可是卻有77.0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用文寫作能力一般或低,有88.87%的學生不知道借條、證明、申請書等常用實用文寫作的格式。面對實際需求廣泛而自身能力不足的現實,學生採取自主學習以獲得相關實用文寫作能力的學生只有7.13%,這意味着有92%以上的高職學生畢業後仍會缺乏實用文寫作的相關能力,這種能力的缺失會給許多高職畢業生在工作中帶來諸多不便。正因為高職學生認為實用文寫作在社會上的應用範圍很廣,有80.1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或很有必要開設實用文寫作課程,以彌補他們在實用文寫作能力方面存在的缺陷。

目前,各高職院校使用的實用文寫作教材存在體系龐大,內容繁雜,其中涉及的日常實用文極其有限,往往不是介紹和教學的重點。教材講的學生不一定常用,學生常用的教材不一定有,而且在體例上也多重理論、輕訓練,選擇的例文遠離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使高職學生學習起來疏遠感較大,妨礙了他們對實用文重要性的積極認知,抑制了他們對實用文寫作學習的應有興趣。為此,為了使實用文寫作課程面向社會、面向生活、切近學生,達到更廣、更專業、更實用的目的,我們又對高職學生對實用文寫作課程內容的需求進行調查。我們從教師的角度列出高職學生在畢業後應掌握的35種常用的實用文種類,讓高職學生從中選出最常用的20種。我們用於調查的35種常用的實用文種類是:畢業論文、求職信、個人簡歷、合同、通知、申請書、總結、計劃、演講稿、市場調查報告、報告、介紹信、致辭、起訴狀、辭職信、調查報告、申訴狀、感謝信、便條、上訴狀、競聘詞、證明信、述職報告、請示、條據、經濟活動分析、倡議書、函、答辯狀、商務信函、通報、請帖、啟事、簡報、對聯。

通過對550份有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高職學生最需要掌握的20種實用文體是:畢業論文、求職信、個人簡歷、合同、通知、申請書、總結、計劃、演講稿、市場調查報告、報告、介紹信、致辭、起訴狀、辭職信、調查報告、申訴狀、感謝信、便條、上訴狀。

6、調查結論。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我們可以明確:實用文寫作是每位高職學生必須掌握的工具、技能之一。在知識經濟時代,實用文已經社會化、大眾化,但高職學生的實際寫作水平並不高,又沒有主動學習的求知慾。因此,各高職院校必須重視這門課程的開設,要針對高職學生最需要掌握的20種實用文文體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和相關教材的編寫工作,以便有效提高高職學生的實用文寫作能力。

學生需求調查報告篇8

軟性方面

1、“先就業後擇業”還是“先擇業後就業”不僅僅是大學生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從調查數據看,無論是xx畢業生還是在校大學生,“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已經成為主流,然而即使這樣,這樣的觀念就一定適合嗎?我們從企業hr者給大學生的建議中還是能聽到另外一種聲音的:“不要報着先就業再擇業的短期行為想法,高流動率使得用人單位望而卻步;同時加強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提高。”

2、解決就業難問題,大學生和人力資源管理者觀點差異巨大

整體的來看,在解決大學生就難上,大學生和企業的看法存在很大差異。大學生更關注於從知識層面提高自己,從而擁有更大競爭力,在就業競爭中勝出,而企業則把關注的重點放到了“學生調整就業心態”上,認為更多地應該從從認知上解決。

3、“對企業專業崗位知識缺乏瞭解”成為畢業生、在校大學生、企業一致性都選擇的困擾畢業生求職的首要因素

從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和企業在困擾畢業生求職因素選擇上,有很大的一致性,“對企業專業崗位知識缺乏瞭解”成為畢業生、在校大學生、企業一致性都選擇的困擾畢業生求職的首要因素。可見學生和企業都認識到了彼此缺乏有效的相互接觸、瞭解的途徑。

4、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素質及能力:“品德”成為大學生和企業選擇的最大差異

整體對比一下大學生和企業二者對“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素質及能力”的選擇,在對“品德”的選擇成為二者最大的差異。不論是xx畢業生還是在校大學生,品德都被他們排在非常靠後的位置,xx畢業生選擇中,“品德”排在最後一位,在校大學生中,“品德”排在倒數第二位,而對企業來説對“品德”的選擇僅次於“專業水平”及“溝通能力”。這種差異的形成值得我們思考:到底大學生“成才”的價值取向該如何選擇呢?

5、“德才兼備”是企業用人的恆久標準

對比一下大學生和企業的選擇可以發現,除了“綜合能力”上,企業和大學生看法一致外,其他方面沒有一致的。二者之間差異的選擇上,如果大學生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可能對大學生在校學習時培養自己的方向上產生一定的歪曲,最後使自己不符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有兩個方面:其一是企業在選擇畢業生時,選擇看重畢業生學歷學校名氣的比很小,可現實中的情況似乎是企業對畢業生這方面的條件非常看重。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矛盾。其二,企業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生對自身“品德”的重視程度高的多。從中看出,企業選人的標準其實很簡單:德才兼備;而畢業生更傾向於表現“才”的方面,而對“德”的方面重視不足。

四 詳細數據統計如下圖

五 結論與建議

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真實瞭解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及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的現狀,進而對比二者之間的異同,尋找影響大學生就業難的及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因素,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大學生更真實的瞭解自己,更明確就業時需要努力的方向,促進大學生就業。

1、結論

1.1 xx屆畢業生對就業信心不足,對就業形勢表示不樂觀,在校大學生就業信心相對更不足,表示就業形勢堪憂的比例相對增加很多。

1.2 大學生就業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於企業對其預期。

1.3 “先就業後擇業” 已經成為大學生的主流觀念,由此可能引發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成為“為別人做嫁衣”,用人單位招聘大學生時可能更趨於保守。

1.4 大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缺乏長期、有效的溝通。大學生對招聘單位的選人標準、用人單位招聘崗位的崗位知識等方面與企業本身有巨大差異。

1.5 大學生更注重知識和能力的提高,“道德”淪為大學生遺忘的角落,而對用人單位來説,“德才兼備”始終其招聘人才的重要標準。這些方面,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嚴重分歧。

2、建議

經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不是簡單的由一個方面或兩個方面造成,從調查中至少可以看出社會、用人單位、高校、政府及大學生本身等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一個影響。

2.1 大學擴招:合理利用這柄雙刃劍

高校大學生的急劇擴招直接造成了畢業生數量的急劇擴大,而原來容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體單位並不能如高校一樣急劇擴大工作崗位,二者的增長不成比例。如何協調好二者間的關係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而從調查的結果看,這似乎是一個表面現象,深層的原因在於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還沒有到位。

2.2 解決結構性就業難問題是關鍵

企業人士更多的認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首先在於調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而從針對大學生的調查結果看,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政府機關”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而受教育成本的急劇增長,可能是造成這一現象的背後的真正原因之一。

正如同企業對大學生建議一樣,既然不能改變既定現實,只能首先調整自己就業心態,在選擇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過度集中於一點,最好適當的擴大自己的就業選擇。

2.3 就業觀念的轉變應該慎重品德不應該受冷落

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可以看出,大學生如果一味的為“先就業後擇業”而“先就業後擇業”的話,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方面在用人單位那裏已經有所反應。而該確立怎樣的就業觀念,仍然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是章顯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2.4 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調查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的人才要求不能暢通、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這其中缺乏溝通。似乎看到這樣的現象: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