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實用文 書信 面試 實習 實習報告 職場 職責 勵志 名言 熱點
當前位置:人人簡歷網 > 勵志 > 話語勵志

多對孩子發展有價值的話

欄目: 話語勵志 / 發佈於: / 人氣:6.26K

在貫徹《綱要》的過程中,我們深刻地理解到《綱要》所倡導的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因此,隨着研究的深入,我們從僅僅關注教育活動的組織轉移到也關注幼兒的發展,從僅僅關注教育現象轉移到真正地去關注人――幼兒的成長。這種思維方式的改變,促使我們在優化師幼對話時必須思考,其真正目的是什麼?優化師幼對話的核心是什麼?我們認為老師首先要解讀幼兒的需要,瞭解幼兒的個性特點並確定個性化發展目標,在此基礎上思考優化師幼對話,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


一、教師應適時使用支持性、啟發性的語言

(一)教師的語言要適時適當,以支持幼兒探究

一天,户外活動時,我發現孩子們把偶爾撿到的小石頭當寶貝一樣,就鼓勵他們收集各種各樣的小石頭放在區角里。午睡起牀後,孩子們自發地去玩石頭。我悄悄地走過去,發現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有的在用手摸,有的在看石頭上的花紋,有的在敲石頭,有的還把石頭拿到太陽下去照……當孩子們發現我在旁邊後,都爭先恐後地告訴我他們的發現。

多對孩子發展有價值的話

  坤坤(手心裏託着一塊長條形的小石頭):老師,你看這塊小石頭像只小老鼠。

老師(蹲下來,很好奇的樣子):我看一看,真的很像,好可愛呀!

楠楠(一邊介紹一邊摸):這塊石頭上有許多漂亮的花紋,像熱帶魚一樣。

老師(用讚賞的眼光看着她):你觀察得真細緻。

元元(手裏拿着兩個小石頭):老師,你聽!(説完靠近我耳邊敲擊石頭)像小馬達,噠、噠、噠地跑。

老師(傾聽後,用誇張的語氣説):真的耶!你試一試,不同的石頭敲出來的聲音一樣嗎?

祥祥(手裏拿着一塊石頭,把我牽到走廊裏):老師,你看這塊石頭能發光。

老師:你真棒!你的發現與別人不一樣。

(祥祥非常得意,又讓同伴來看。)

[反思]當發現幼兒自發並專注地研究石頭時,我並不急於介入,而是走近幼兒去傾聽和充分地觀察。因為當時孩子們是那樣的專注和投入、那樣的積極和主動,而這些都是有利於幼兒終身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我讓孩子們有充分的自主探究時間和空間,而不盲目地介入。當孩子們主動與我對話時,我充分地支持和肯定每一個孩子的探索和發現,而不去過分張揚其中的任何一個。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放心地去探究自己感興趣的點,而無需為迎合老師的讚揚而放棄自己的興趣。另外,與孩子對話,不僅僅是指有聲的語言,還包括眼神的交流、表情的訴説、情感的傳遞等,將多種方式整合應用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教師的語言應富有童趣,以化解幼兒焦慮

吃飯時,楊楊不小心將稀飯打翻在自己的新衣服上了,急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楊楊:老師――

老師:沒關係!(老師看見楊楊的新衣服上有一個小鴨的圖案,就指着它説)看呀,小鴨子都在喝稀飯了,不過太多了,小鴨喝不完,還是把它收拾了吧!

(楊楊破涕為笑,繼續愉快地進餐。)

老師(悄悄地對楊楊説):快用你的左手扶住小碗,不然小鴨子又要搶着喝你的稀飯了。

[反思]在師幼對話中,教師的語言僅僅具有童趣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立足於關注幼兒心理需要的基礎上,巧妙地使用充滿童趣的、幽默的語言,化解幼兒的焦慮和擔心。

(三)教師的問題要精心設計,以激發幼兒積極思考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在花台的下邊發現了五隻剛出生不久的小鳥,就圍着小鳥焦急地議論開了。(當時我們班正在進行“關愛動物,保護環境”的師幼共構活動。)

鵬鵬:小鳥好可憐呀!

菲菲:它的媽媽呢?

童童:一定是去捉蟲子了。

浩浩:小鳥的家不是在樹上嗎?

………

老師:是呀,為什麼小鳥會掉下來?(我順着小鳥的位置往上看)

婉兒:看,那就是小鳥的家。

菲菲:可能是貓破壞了小鳥的家。

浩浩: 也許是風把小鳥的家吹壞了。

……

老師:讓我們來幫幫它們吧,我們該怎樣來幫助它們呢?

浩浩:小鳥冷得發抖了,我們把它們帶回家吧。(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我們找來了一個紙盒,把小鳥裝在裏面。小鳥還是冷得發抖,孩子們在裏面裝上舊毛巾,我們還用針管給小鳥餵了牛奶,小鳥終於睡了,這時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鵬鵬:如果鳥媽媽回來,找不到小鳥怎麼辦?

婉兒:就是,鳥媽媽會傷心的。

老師:我們再想想辦法。

菲菲:我們把小鳥的家修好,把小鳥送回去吧。

浩浩:如果鳥媽媽沒回來怎麼辦?

祥祥:那我們天天去看它們,餵它們吃東西。

綜合了幼兒説的可行性,我們修補了鳥巢,把小鳥送回了家,並在每天的户外活動時給小鳥喂牛奶。第五天的時候,我們發現小鳥都不見了,孩子們相信小鳥在我們的愛護下已經學會了飛翔,飛向了藍天。

[反思]問題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前提,是幼兒探究學習的出發點,也是幼兒思維的起點。在師幼對話中,教師要把握教育的契機,用問題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引領幼兒深入地探究和思考。

二、教師應充分了解和把握幼兒的個性特徵

對不同幼兒來説,同一句話所帶來的心理感受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因此,當我們面對不同幼兒時,談話的語氣和方法應有所不同。

在隊列練習中,我發現有幾個男孩走路不夠精神,就進行引導。

老師(發出指令性語言):小手甩起來,小腳踏起來。

(原來就走得好的幼兒更有精神了,但那幾個男孩沒有變化。)

老師:誰像解放軍?

(那幾個男孩子立刻精神起來,只有宇宇還不夠精神。)

老師(當宇宇走過我身邊時,我一邊示範一邊説):誰像小老師?

(宇宇立刻來了精神。)

[反思]在這個活動中,當我發現指令性語言對有些幼兒不起作用時,就立即進行了調整。當我看到調整後只有宇宇還無動於衷時,又想到了前一天進行談話活動時,宇字説“他最想當老師”,所以,我再次進行了調整,效果不錯。由此可見,充分了解每個幼兒的興趣和愛好,會使師幼對話更有效。

三、教師應克服主觀意識,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

在幼兒發起的一次種植實驗中,我們拿着杯子到園內去找泥土,經過沙池時,發生了下面一段對話。

虎虎:老師,沙子也可以種種子!

老師(心想“沙子怎麼能種種子呢”,剛想引導幼兒,忽然又想到“為什麼不讓幼兒自己去驗證呢?”):你認為可以的話,就試試吧。

(虎虎很高興地去裝了沙子。)

老師(面向全體幼兒):讓我們做個實驗吧,比一比用沙子種的種子和用泥土種的種子有什麼不同。

孩子們興奮而又忙碌着,自己選擇泥土或沙子,自己放種子,自己澆上認為適量的水,然後很滿意地放在自然角,期盼種子快發芽。同時,我們為每個幼兒準備了記錄本,引導幼兒每天照料自己的種子,並觀察、記錄種子的生長情況,進而引導幼兒比較種子生長的不同,分析、總結成功或失敗的經驗。

[反思]這是由師幼對話而引發的一個探究活動。如果老師不能克服主觀意識,那將失去一個難得的教育契機。幸好我及時調整,變以前的經驗性種植為實證性種植。在這個活動中,我認為孩子們種植成功與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獲取許多有益於終身發展的能力,如發揮了自身的主體性,培養了責任感,發展了觀察、分析、記錄、總結能力,更重要的是促成了以事實為依據的科學態度的形成。

Tags:價值